借三只“阅读之眼”,促高阶思维发展

2024-01-24 14:36许燕平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12期

许燕平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阅读之眼”:以“飞鸟之眼”通览,以“蜻蜓之眼”慢品,以“蚂蚁之眼”细读。这三只眼睛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高处”通览整本书,培养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培养阅读思维的全面性;反复精读关键情节,培养阅读思维的深刻性。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飞鸟之眼”;“蜻蜓之眼”;“蚂蚁之眼”

新课标设计了“整本书阅读”拓展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积累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佐藤学曾经提出:“研究教育要用好‘三只眼,一是‘飞鸟之眼,二是‘蜻蜓之眼,三是‘蚂蚁之眼。”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也要用好这“三只眼”。下面,笔者以自己执教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为例,简要谈谈如何用好这“三只眼”,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以“飞鸟之眼”通览,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新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梳理文章内容、厘清行文顺序是深入阅读的基础。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一只“飞鸟之眼”,让学生学会站在“高处”通览整本书,培养阅读思维的整体性。比如,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图像化策略,借助师生互评西游取经线路图,帮学生梳理全书脉络。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自己是一只飞在高空的鸟。《西游记》情节曲折,出场人物众多,在这漫漫取经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有飞鸟的眼睛,能够统揽全书,厘清脉络。我们用什么方式来呈现梳理的脉络呢?

生:思维导图。

师:老师已经把同学们绘制的取经线路图做在PPT中了。大家一起来看第一张,谁来评价一下?可以说说优点,也可以提点建议。

生:这一张图将取经经过的地方都標注出来了,但是插图有点儿少。

生:标注的地点都准确无误,但是空白的地方太多,可以加一些插图进去。

师:看来你们心中期待的线路图要图文并茂,才能吸引大家来看。

师:(出示第二张图片)这张图怎么样?

生:这张图线条丰富多变,把取经途中的困难都藏在曲折的线条中了。

师:曲折的路线图象征着曲折的取经过程,你有一双慧眼。

师:(出示第三张图片)大家觉得这张图与前几幅图相比怎样?

生:精致、完整、图文并茂、更详细。

师:没错。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绘制要点:一要注意内容完整,还要按照时间顺序来绘制,如果能标注主要事件更好;二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加进自己的创意,让线路图图文并茂。大家看看自己的取经线路图,想一想哪儿好,还有哪儿需要改进。

受篇幅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所有任务。因此,教师要统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段时间《西游记》,完成了对西游取经线路图的绘制。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互评和自评,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又加强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以“蜻蜓之眼”慢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它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在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为了培养能独立思考的阅读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教师要重视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给学生一只“蜻蜓之眼”,可以让他们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而有深度。

1.西游人物卡

师:《西游记》中人物众多,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好”或者“坏”来评价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有一只“蜻蜓之眼”,多角度地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我们来看看第一张人物卡上的角色,谁来读读人物介绍?

生:孙悟空,别名孙行者、心猿、斗战胜佛,老家花果山,武器是如意金箍棒,绝技:火眼金睛、筋斗云……

师:谁来补充说说孙悟空的个性?

生:他被师父一骂就要回花果山。

师:是啊,尤其是师父念了紧箍咒之后,他一生气就要回老家。

生:孙悟空还特别争强好胜。有一次,唐僧被黄袍老妖变成一只老虎,猪八戒就用激将法说:“黄袍老妖说你只是个弼马温,斗不过他。”孙悟空一听,就去捉黄袍老妖。

师:没错,一个激将法就让孙悟空前往捉妖怪了。别看猪八戒平时都被唤作“呆子”,可是这一刻,他一点都不呆。所以,看一个角色要用“蜻蜓之眼”,从多个角度去看他。

2.妖魔排行榜

师:我们今天给取经路上的妖怪们做个排行榜。先来说说你觉得谁最厉害,并讲讲为什么。

生:我觉得红孩儿最厉害,他用三昧真火烧得孙悟空差一点死去。

生:老师,我觉得最厉害的妖魔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他们两个的法宝很厉害,让孙悟空受尽折磨。

师:那么大家觉得最狡猾的妖魔是谁呢?

生:我觉得是白骨精,每一次孙悟空打白骨精,她都用解尸法,弄得唐僧误会孙悟空,所以白骨精真狡猾。

3.话题大讨论

师:如果没有紧箍咒,你觉得孙悟空会修成正果吗?

生:我觉得能,因为他懂得知恩图报。有一次他已经离开了,但知道唐僧有难,他又回来了。

师:你对他的“猴性”还是充满了信心的。还有补充的吗?

生:他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受尽折磨,我认为他修身养性,能修成正果。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他桀骜不驯,没有紧箍咒就管不了自己了。

师:这样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就看你心中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合适的理由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个教学环节设置了三个任务:西游人物卡、妖魔排行榜和话题大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对比分析策略,将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等进行对比,让他们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形成阅读思考的意识。通过话题辩论,学生对自己和对方的观点进行深入的辨析与思考,并在思考论述依据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三、以“蚂蚁之眼”细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常听到有人说:“我读完书后什么都不记得。”这种现象是“伪阅读”和“浅阅读”造成的。对于整本书阅读,笔者建议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既不错失书中精华,又节约了阅读时间成本。要想深入阅读,那就得有一只“蚂蚁之眼”,对于书中的精彩之处、关键情节,拿出啃读的姿态,细细品读,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读”。比如,《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个片段一波三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精读,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

师:大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梳理清楚这个故事,真了不起。在我们聚焦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要有“蚂蚁之眼”,就是一步步地啃读,读得慢,但是读得深入。下面我们就尝试用“蚂蚁之眼”来读,看看大家有什么收获。(出示语言描写:那八戒一见,就动了凡心,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的是什么东西?”)

师:这是猪八戒对谁说的话?大家为什么笑了?

生:对白骨精说的话,太有意思了。

生:猪八戒的这段话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他的性格。

师:再看看这句。(出示动作描写:八戒闻言满心欢喜。急抽身,跑了个猪颠风,报与三藏。)

师:你们又笑了,这次笑什么?

生:猪颠风。

师:“猪颠风”是指像发疯了一样。猪八戒看到个美女,提篮里又有吃的,滿足了他好吃好色的特点,所以跑得屁股都冒烟了。书中像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迷人的风景,精彩的打斗,生动的细节,你们读完之后,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写下来。下面我们来共读第十五回,填写一份阅读记录卡。

(出示阅读记录卡。)

在这个环节,笔者带着学生品味书中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段,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欣赏这样精彩的描写,并尝试揣摩作者写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鉴赏、形成积累。

以“飞鸟之眼”整体性统揽全书,以“蜻蜓之眼”多角度分析人物,以“蚂蚁之眼”深层次啃读细节,这是这节阅读课教给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三只眼睛”。用好这“三只眼睛”,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