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懂、真信、真用:用问题链教学法提升高校思政课讲道理的实效性

2024-01-26 17:02温静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讲道理着力点思政课

【摘要】本文基于真懂、真信、真用三个着力点,论述问题链教学法应用于提升高校思政课讲道理实效性的具体路径:在问题链教学中直面学生思想困惑点,让学生真懂思政课的道理;在问题链教学中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性,让学生真信思政课的道理;在问题链教学法中发挥学生在合作探究的主体性,让学生真用思政课的道理。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法 思政课 讲道理 实效性 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3-0028-0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不仅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也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遵循。根据以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经验和成效,我们总结出问题链教学法是提升思政课讲道理实效性的重要方法。问题链教学法针对学生普遍性思想困惑点,紧扣教材重难点,同时结合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等精心设计问题,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点燃课堂氛围,让学生沿着明辨是非、格物致知的路径,在连续追问中学会思考、提升能力、坚定理想、确立信仰,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一、真懂:在问题链教学中直面学生思想困惑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学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课要讲清楚的重点。因此,教师要积极深入学生群体,收集学生的思想困惑点,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遭遇的难题,为讲好思政课道理做好准备。在问题链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思想困惑点为出发点,以问题链为教学着力点,以解答思想困惑为落脚点,才能更好地提升思政课讲道理的针对性、学理性、亲和力,让学生真懂思政课道理。

(一)以学生思想困惑点为出发点,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针对性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结构,全面掌握学生的困惑和需求,才能避免思政课教学主体不突出、思政课讲道理泛泛而谈。面对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困惑出发讲清楚理论、观点、方法、结论,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探寻答案,让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成长困惑问题、社会实践问题等都能在思政课中得到有效回应。

目前,教师深入学生群体总结的大学生思想困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心智尚未健全,认知尚未完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思维却呈现比较活跃的状态,因此他们在成长和了解外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如不知如何确定个人理想、不知如何度过大学时光才是有意义的、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不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是选择“躺平”还是接受“内卷”等。第二,近年来,一些国外敌对势力想方设法攻击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价值观渗透。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容易导致大学生迷失方向,同时使其产生思想困惑,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中国实行封控政策是否损害了公民的利益、中国走向强盛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中国倡导的共同富裕是否真的对人民有利等。第三,当前移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受到冲擊,智能手机得以广泛应用,网络逐渐成为负面舆情发酵的策源地和错误思想传播的放大器,大学生身处网络中难以甄别是非曲直、真假对错、善恶美丑,容易产生一些思想困惑。如江西上饶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中生胡鑫宇在校园离奇失踪引发大学生各种猜测甚至错误解读、天津助学金事件当事人朱某所诉引发大学生关注和热议等。

(二)以问题链为教学着力点,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学理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问题链教学法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有利于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学理性。在传统的思政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平铺直叙,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力度不足,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出现“抬头率低”“参与率低”“获得感低”等现象,久而久之,教师的授课热情也会有所降低。问题链教学以教材框架和内容为基础,在学生普遍性思想困惑点、教材重难点、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等方面,设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开展专题式教学,能将教材体系有效转化为教学体系。在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层追问和反思的过程中,通过讲清楚思政课的学理性正面回应学生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关注,如引用典型的事实、案例、素材,精准回答学生思想疑惑、精准解析教材重难点、精准探究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政课道理。在问题链教学的层层引导下,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且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被有效激发,能促进学生从“要我学思政课”转变为“我要学思政课”,打破了传统思政课堂“乏味”“难熬”“无趣”的局面。可见,以问题链为教学着力点,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更好地启发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确定价值取向、确立目标信仰。

(三)以解答思想困惑为落脚点,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亲和力

在思政课的问题链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解答思想困惑为落脚点,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的授课形式、语言艺术讲清楚思政课道理,将学理性和针对性寓于讲道理中,由此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让学生深刻领会思政课道理。

利用问题链教学法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亲和力,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实现。一是在破解问题链过程中,教师有效回应学生关切和期盼的问题,讲清问题背后的学理性,用内容吸引学生、用真理引领学生、用情感感召学生,让学生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继而对思政课中蕴含的道理产生亲近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新时代学生的学习情况、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情况、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职业岗位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求与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环环紧扣的问题链,让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逐渐明晰个人发展规划。如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链:“大学期间,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职业理想?”“为什么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理想最崇高?”“面对就业难等现实问题,我们在大学期间可以做哪些准备?”“在日常见习中,大家都遇到哪些棘手问题?有怎样的感受和体会?”“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职业?应该坚守怎样的职业道德?”“作为职业院校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向职业榜样学习什么?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些问题直面学生关于职业理想的困惑,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典型的案例、生动的个人经历、真实的社会发展状况等,更好地启发学生理解职业理想的内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二是教师在问题链教学的“问—答—思—辨—解”过程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和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在互动中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眼神、优雅的肢体动作、渊博的学识,展示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向上的精神风貌、高超的教学技能、深厚的教育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思政课道理的亲和力。只有增强思政课讲道理的亲和力,才能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让思政课如盐入水、观照现实、浸润人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真信:在问题链教学中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由真懂走向真信的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性尤为重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问题链教学,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课堂主导性。

(一)精炼问题链,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把思政课道理讲深

对教材框架和教材内容做到熟知于心、融会贯通是思政课教师发挥主导性的基础。思政课统编教材由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专家编写,教材承载着丰富的思想理论知识,浓缩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凝结着前沿的国内国际政策,表现出规范性高,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强,信息量、知识量大等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确保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但是,面对教材时,思政课教师也要认识到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因此,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教师讲好思政课道理的必经环节。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力度不强,未能将教材逻辑、教材内容和教材重难点与学校情况、专业特色、学生特点融合。二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效果不佳,既不能有效对接国家要求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任务目标,也不能有效对接学生需求助其解决思想困惑。问题链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为讲好思政课道理做铺垫。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困惑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重难点与学生思想困惑的交汇点,结合学生特点和社会焦点,提炼3—6个问题,形成联系紧密、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打通每一章节的教学重难点与学生认知间的壁垒,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从而把思政课道理讲深。

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内容时,笔者课前调查了学生的思想困惑点,同时结合教材重难点、当下社会焦点,精心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即:“毛泽东思想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如何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通过一系列问题,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不仅能讲好思政课道理,而且能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提高了思政课讲道理的实效性。

(二)紧扣问题链,将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把思政课道理讲透

思政课教师深耕教材、精心设置问题链,能为问题链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为保障问题链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把思政課道理讲透,思政课教师还应在课堂教学中紧扣问题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将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首先,紧扣问题链的政治性展开教学。所设置的问题应将政治性寓于学理性之中,通过诠释一系列方向明确的问题,展现透彻的学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理背后的政治必然,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次,紧扣问题链的批判性展开教学。在所设置的问题中将建设性寓于批判性之中,可以实现能力的有效培养。如进行相关联的若干问题辨析,可以引导学生对思想上的疑难问题进行批判性建构,从而培养学生追本溯源、正本清源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对时代发展的认知能力和对社会进行研判的能力。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教师紧扣问题链展开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认识和评价相关事件,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自觉。二是培养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蔓延,出现了一部分人故意否定历史、否定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否定重大历史事件、否定历史文化、否定重要历史人物贡献、故意夸大外国历史、盲目照搬西方史学理论的现象。教师可以在问题链教学中进行批判性分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例如,在讲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这一知识点时,笔者紧扣设置好的问题链:“爱国为什么需要爱党?”“爱国为什么需要爱社会主义?”“爱国不爱党、不爱社会主义行吗?”“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做到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进行层层剖析,启发学生理解我们爱的“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爱国与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见,在思政课中开展问题链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收获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研判能力、分辨能力。

(三)破解问题链,实现道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融通,把思政课道理讲活

在思政课问题链教学中,教师从设置问题链到破解问题链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由此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受启发的过程中认识更多道理。此外,在破解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直击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让学生在释疑解惑中澄清认知、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在纵横比较中建构信仰,由此实现思政课价值塑造的目标。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破解问题链。如在讲授“从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一专题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思考问题。面对新闻专业的学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请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挖掘北京冬奥会当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新闻或案例,并讲一讲这些新闻和案例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面对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请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谈谈你被北京冬奥会哪些工程项目惊艳到了,它们展示出中国工程技术的哪些实力;谈谈在新时代自己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些什么贡献。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破解问题链。如采用案例法、探究法、情景体验法等,用多元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所感所思所悟展现出来。如针对“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人士是如何爱国的?从哪些方面体现他们的爱国情?”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文学、音乐、美术专业的学生收集爱国人士的诗文、音乐、油画、雕塑作品等,或阐述作品创作过程,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文字描述和直观的作品,体会他们的爱国情;引导历史、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浏览当时的学术论文、时政热点短评找到问题答案。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能从自身专业出发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人士的爱国情、报国志。

最后,教师组织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直面问题链。如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时政热点解读、名家导读马列经典、创作油画作品、朗读经典诗歌、制作微视频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沉浸式感悟思想政治道理,获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习效果,从而使收获道理与塑造价值相融通。

三、真用:在问题链教学法中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主体性

问题链教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政课问题链教学中,教师要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真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把人生理想抱负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联系起来,使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一)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问题,构建问题链,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学会思辨

国际国内热点事件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社会舆论的焦点。在思政课中对热点事件展开深入解读有利于将思政课道理的内核以科学自主的方式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问题链教学法可以热点事件为问题链的始发点和落脚点,可将其用于课堂导入环节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将其用于课后巩固复习环节,引发学生思考课中所学知识。围绕时政热点问题设计问题链,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思辨。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时政热点问题链,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觉将关注的热点事件和思政课道理结合起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二是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热点事件的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能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三是学生将热点事件、理论学习和技能提升结合起来,在小组讨论中自覺进行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授新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热点事件“俄乌战争”,并通过小组讨论构建具有思辨意义的问题链:“俄乌战争为何会爆发?”“西方国家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外交战略是什么?”“中国一直以来推行的外交战略又是什么?”“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是什么?”“我国为何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生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将思政课道理与热点事件结合起来,辨证分析问题,这有利于推动思政课主流思想入脑、入心,极大地提高思政课讲道理的实效性。

(二)鼓励学生内观成长难题,辨析问题链,在合作探究中学会自省

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成长问题、学会自省,这是教育存在的重要意义。通常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具备温度的课程才是好的课程。问题链教学法可将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师将课内的问题留一部分作为学生课后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在合作探究中内观自己的成长问题。学生的成长问题是思政课研究的焦点之一,教材中也设置了相关内容,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成长遇到的普遍性困惑,同时结合教材重难点,设置这样的问题链:“何谓人生观?如何看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遇到困境时我们是前进还是后退或是‘躺平?”“面对家庭破裂、情感失意、人际矛盾等不如意时,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人生态度?”“我们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如何成就出彩人生?”教师将这一系列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辨析问题、内观成长问题,从而内化思政课所学道理,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懂得辩证看待人生的困境和矛盾,并立志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总之,在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辨析问题链,可使其思想认知深化、价值境界提升,能够自觉运用思政道理解决成长问题,让自己真正成为生命的主人。

(三)指导学生立足社会实践,领悟问题链,在交流研讨中确立信仰

问题链教学法以问题链为载体,有利于教师将思政课讲道理的时空从课中延续到课外,从而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打造有意义的活动型思政课堂,在让学生“行走”的思政课中领悟问题深意,实现时时、刻刻、处处育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走进博物馆、走进展览馆、走进工业区、走进纪念馆、走进革命文物遗址,可以更好地了解英雄人物的故事、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所在地域的发展现状、了解改革创新的成果等,从实践的视角深入认识中华文明史、社会主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实践史、地区建设史等,具体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由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完成社会实践后学生开展研讨汇报,自觉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能进一步增强其对思政课道理的理解。如讲到“邓小平理论”这一专题内容时,学生出现这样的疑问:“邓小平为何能引领中华儿女进行富有成效的改革开放?”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邓小平纪念馆、走进数字化展厅,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深刻感悟人物的价值信仰,进行相关问题的研讨,最终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成果。教师可以在点评、分析环节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道理:当遇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难题时,要以问题为导向、用问题链的方法找到主要矛盾和核心问题,以科学理论为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方法论,层层递进剖析问题,最终使学生树立目标、坚定信仰。

问题链教学法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讲道理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在高校思政课问题链教学中直面学生思想困惑点,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发挥学生在合作探究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到真懂真信真用思政课道理,能够提升思政课讲道理的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冯秀军.用“问题链”打造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

[4]卢迎春.运用问题链教学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生命力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德育),2021(10).

[5]李江静.问题辨析是思政课讲道理的重要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8).

[6]孙逊.高校思政课主导性问题教学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3(2).

[7]冷浩然,唐志龙,罗剑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问题链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运用研究”(GXGZJG2021B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温静(1989— ),广西金秀人,法学硕士,讲师,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讲道理着力点思政课
“讲道理”的面包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学好集合的三个“着力点”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乡村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讲理的八大戒律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