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铁道机车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2024-01-26 22:09张皓惟何雷黄志杰陈振棠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协同效应产教融合

张皓惟 何雷 黄志杰 陈振棠

【摘要】本文阐述当前铁道机车专业群的建设背景,探究产教融合视域下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内涵,提出对接岗位要求开发教学内容、对接岗位群实现“课赛岗证”融合、校企协同培养高水平师资团队、精准对接行业前沿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策略,以期为轨道交通产业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 铁道机车专业群 校企协同育人 协同效应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3-0140-05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最大优势之一,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国务院在2022年12月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一体、两翼、五重点”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是重要的“一翼”。一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发展基石,自教育部2019年启动“双高建设”以来,取得了一批“引领改革、支持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成果。面对新形势,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产教融合共同建设的新时期。而专业群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需要分析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背景,梳理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专业发展的内涵要求,剖析专业群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铁道机车专业群的发展路径,以系统推进专业群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建设。

一、铁道机车专业群的建设背景

轨道交通产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一张靓丽的名片,教育部选择轨道交通行业建设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8月发布的《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提出提升职业院校培养行业人才关键能力、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和校企联合培养行业高质量急需人才等任务,推动共同体内职业教育伴随产能和技术标准“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国际化项目。通常而言,铁道机车专业群包括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铁道车辆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四个专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方,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轨道交通的桥头堡,承担着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和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的职业教育培训任务。

轨道交通产业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产业链的演进步伐不断加快,岗位关联度亦日益增强,就业岗位更具有发展性与开放性,技术人员在不同部门的岗位之间流动变得更加频繁,这使产业链的革新升级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需与时俱进,从培养单一技能人才向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逐渐过渡。轨道交通产业链内各职位连接紧密,职位与职位之间的界线愈发不明显,且它们对知识技术技能的需求保持高度相似性。在人力资源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需要以专业群对接岗位群,注重专业之间、岗位之间相互融通,通过分析产业链各环节需求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核心专业为引领、骨干专业协同发展的布局。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催生了诸多就业机会,企业对兼具技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需求持续高涨。面对当前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开展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显得迫在眉睫,如何有效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毕业生岗位竞争力,是当前铁道机车专业群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二、产教融合视域下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内涵

基于上述的要求,应将铁路行业高标准、严要求地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培养过程,对接轨道产业高速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阶段强化企业与学校的协同,以更有效地应对当前的就业困难,突破高职毕业生就业领域受限、岗位竞争力弱的现状,提升学生主导岗位的胜任能力和相关岗位的迁移能力,满足企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学院提出以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依托,以专业群对接岗位群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的专业群建设策略,并以强化专业群建設的协同效应为逻辑起点,最终提高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和迁移能力。

(一)专业群协同效应促进学生岗位能力提升与迁移

产教融合本质是职业教育社会化,是教育和产业在生产、技术、实训和资源等方面深度融合,“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显著标志。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课堂学习,再借助实训室的技能训练、企业岗位实践,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蜕变。学院以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依托,加强专业和岗位对接,深化校企融合,共建共享优势资源,充分将协同效应作用于学生岗位能力习得的每个环节,并将建设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结构,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目标。第二阶段,深化校企融合育人模式,整合双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工作现场的学习环境,引入企业师资,为学生习得岗位实践技能创造条件。第三阶段,以企业为主开展岗前培训,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帮助学生完成职业人的身份转变。

岗位能力的提升需要特定的学习环境,该环境与提升学生岗位能力的提升呈现积极的正相关性,同时,会对学生岗位迁移能力的培养产生显著影响。学院以专业群对接岗位群,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实施校企协同育人,能充分发挥群内各专业和校企协同效应,为学生创造逼近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在场景中不断学习、实践和交流,以完成岗位任务的形式获得岗位技能。以专业群的模式开展校企协调育人,更有利于学生系统性地掌握行业知识,拓宽就业范围。

(二)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岗位能力提升

岗前定向培训是一项新型培养方式,现已成为各铁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对接铁路用人单位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核心在于以企业为主导学校为辅助开展岗位知识培训,并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和考核验收等方面展开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举措。如学院采取了如下策略:一是以岗位组建班级。在学生入学的第一、第二年,学院安排其在校接受理论和技能学习,在第三年根据与各铁路局签约情况,组建订单班,开展校企协同岗前培训、顶岗实习、证书考核等工作。订单班中,学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和专业。这一模式使得同一岗位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可让他们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习得复合型技术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统筹兼顾学生知识背景差异,因材施教。二是校企协同育人。学院将已签约员工按岗位组建班级,学员兼具学生与企业准员工身份。企业和学校均作为育人主体开展人才的协作培养和管理,进行双方优势资源整合,以保证学员获取必要的岗位能力。校企双方在订单班开课前,根据国家铁路总公司发布的培训规范,结合本铁路局和学校教学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包括铁路职业道德、铁路安全知识、岗前理论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培训模块,并制订理论考试、技能考试、资格证书考试三重验收标准,将企业岗前培训和资格证书的获取时间提前,让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培训成本。这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以专业群与岗位群的对接为特点,实现企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融合,让学生在就读期间就能体验在企业工作的氛围,接触实际工作场景,有利于其掌握岗位技能,高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以学院铁道机车专业群为例,铁道机车专业群是学院“双高计划”和“十四五”规划建设的重点专业群,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主岗位的综合能力,将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同时提升学生对机车运用与检修、动车组运用与检修、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等拓展岗位的迁移能力,辐射机械电子制造、第三服务等产业。其他三个专业以此类推,共同面向轨道交通产业,推进专业群对接岗位群开展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专业群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

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铁道机车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的逻辑分析,可将育人路径从开发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业学院建设五个层面细化开展。

(一)对接岗位开发教学内容,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过程的教育,其教学内容主要从工作任务中选取并体现岗位标准和职业要求。中国国家铁路局联合铁道科学研究院等机构,按照轨道交通现状制订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将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和新需求融入职业等级标准,以此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依据。因此,在铁路企业和铁路高职院校协同育人过程中,教师依据岗位要求提炼出知识要点及能力要点,并将工作任务与要求融入教学环节。在设计岗位工作任务时,重点关注完整的工作流程架构,关注其中蕴含的关键“隐形”技能与知识,通过引导学员完成此类任务来提升学员职业能力。单元教学内容作为专业群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元素,可将新开发的内容融入原有的课程设计,从而实现课程的持续优化和完善。

教学团队在遵循岗位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地规划教学内容,结合知识要点和能力要求,构建教学单元。学院同时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团队在评估基础上修订课程内容,确保课程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知识链的有序衔接,形成了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完整教学内容体系。以铁道车辆技术专业为例,专业的主岗位包括车辆检车员、车辆钳工和车辆焊工。职业资格证书分别为车辆检车员证书、车辆钳工证和车辆焊工证。在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时,教学团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梳理各证书所包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同时,将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考核标准中。完成上述工作后邀请南宁铁路局专家对教学内容进行诊断,评估其是否满足企业的考核标准,并对课程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对接岗位群实现“课赛岗证”融合,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过程中,是否对接岗位群直接关联着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学院专业群课程体系遵循“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的原则建设,并依据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其中“底层共享”课程群主要开设专业群通用的通识类和基础类课程,以及介绍专业群所服务领域的导论类课程,如铁道概论、机械基础等。“中层互融”课程群主要针对专业领域开设具专业指向的专精性课程,如铁道车辆机械装置、铁道车辆制动装置等。“高层互选”课程群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课程应呈现一对多的关联,相关知识点和技能须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课程中得以彰显,这就要求学生选修群内其他专业的模块课程1至2门,如铁道机车专业学生可以选择铁道车辆检测技术作为专业拓展课。又如车辆检修员证书对应的铁道车辆机械装置相关知识点,应在铁道车辆技术核心专业课程中得以体现,也应该存在群内其他专业“高层互选”的拓展课中,這样才能有效构建专业群与岗位群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构建群内课程体系,既需企业职教部门与学院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也需校企课程团队携手开发。铁道机车专业群对接铁路列车司机、动车组机械师和车辆检车员等职业标准,双轨并行打造了“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培养”专业群课程体系,将岗位技能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融合到专业群课程中,实现“岗课赛证”融合。依据专业群内专业相互之间“技术相通、技能相融、安全共担,作业协同”的特点,以满足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优化“四级递进”课程体系的要求。其中,培养技术技能的“四级递进”课程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岗位综合技能课程和实践创新能力课程;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则通过“四级递进”培养学生包括铁路安全及家国情怀、令行禁止的铁路纪律作风及严谨细致的铁路服务品质、高效的铁路执行能力及团结的铁路协作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项目,校企协同开展班组顶岗实习和准员工入职培训,创新定岗培养实践教学路径,将铁道机车专业群打造成为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和学徒制试点专业。

(三)校企协同培养高水平师资团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高水平双师队伍是校企协同育人质量的关键支持,同时也对产教融合的深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学院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整合校企双方师资力量,形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技能”教师队伍,在学校和企业这两个育人主体中进行互相学习和锻炼,使教师团队的教育理念、知识架构以及技术技能持续得到提升。为更好地开展协同育人工作,不仅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落实“师资共享、互兼互派、权责一体、共同成长”的基本方针,而且需要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双师”队伍的成长,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铁路企业和铁路院校应该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双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铁路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

其中,在2022年岗前培训中,南宁铁路局依托丰富人力资源储备的优势,积极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抽调18名一线技术人员到柳铁职院挂职锻炼,担任订单班导师,负责为订单班的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教学,同时参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探讨,真正做到校企双方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互通有无。铁路院校需要积极回应企业人才需求,打造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在企业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使教师快速成长为具有丰富现场经验和技能水平的教学骨干,补齐教师在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方面的不足。在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紧密协作下,开拓“共建共享、共育共管、互派互聘、共同成长”的美好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为铁路行业输送优秀人才,同时也为铁路企业和铁路院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四)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夯实人才培养硬件基础

作为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硬件保障,在校企合作框架下,铁道机车专业群实训基地应根据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要求,建设完备电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PLC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车辆检修实训室、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场等大型实训基地,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专业群校内实训使用,而且为校企合作岗前培训提供实践场所。如近年来在广西地区铁路企业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南宁铁路局南宁机务段、南宁车辆段、柳州机务段、柳州车辆段、柳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广西沿海铁路公司等。实训基地主要开展学生课外调研学习、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和交流培训等任务,完成学生和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同时,将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转化为专业群课程资源,发挥行业企业、专业群的资源优势和整合作用,形成项目资源、课程资源、企业资源等资源库。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必须持续不断地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精准捕捉行业发展前沿方向,积极开发具有生产性的实训项目,努力变革实践训练模式和评价模式,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院以先进理念、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为导向,建设育训结合的实训基地,兼顾先进性和规范性,能同时开展岗位任务工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培训,并在实际运行中做到教学规范有序、教学流程科学。校企双方紧跟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建设人工智能、5G通信等先进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同时注重技术和工艺的革新,以满足轨道交通产业链智能化升级要求,既要满足学生基础技能训练,又能满足企业职工培训,还可以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需求。以铁道车辆货车检车员证书(中级)为例,基于货车检车员订单班培训要求,重点提升虚拟仿真检修、车辆总体结构认知、车辆机械装置检修、单车技术检查等项目的实训条件,以支撑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

学院紧密对接中铁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南宁轨道交通集团等企业,打造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同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结构相匹配的铁道机车专业群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学院还依托中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创新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探索“课证融通”的体系化构建。依据学校“留学柳铁”计划,积极开展招生宣传,面向东盟国家招收全日制国际留学生、国际合作学生、短期培训留学生,持续开办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培训班,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本地化轨道交通国际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学院还提出吸纳企业的科研与生产基地,将之整合为校企协同、产学研联动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的构想,并健全企业技术骨干、院校优秀教师兼任基地实训教师的激励机制,纳入企业实践课时,健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

在国家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必要手段。铁道机车专业群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特色,以专业群对接岗位群,精准匹配企业人才需求,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共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形成正向合力,借智赋能、借势转型,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局面。轨道交通行业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面宽,铁路院校和铁路企业围绕相关岗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管理水平和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还有不足,尚需校企持续推进相关研究与实践,将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典范,为其他行业共同体建设提供成熟的经验和示范。

参考文献

[1]惠珊,刘亚磊,张路.“双高计划”背景下城轨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实践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22(2).

[2]李瑞璇,张渺.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人才多层次培养[N].中国青年报,2023-09-11(007).

[3]韦永军,覃秋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探究[J].广西教育,2023(12).

[4]张新民,杨文涛.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J].职教论坛,2021,37(7).

[5]周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21.

注:本文系2023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重点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铁道机车专业群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LZJ2023B013)、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铁路机务岗位的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22B16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张皓惟(1988— ),河南商丘人,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铁道车辆;何雷(1987— ),通讯作者,湖南岳阳人,中南大学研究生毕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铁道车辆技术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责编 罗异丰)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协同效应产教融合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矿区老年群体健身方式的协同效应分析
校企协同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