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角下旅游网站英译策略研究

2024-02-04 13:40莫婧雯
今古文创 2024年5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接受美学翻译策略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日益繁荣。然而,国内旅游网站翻译质量普遍不高的问题为吸引国外游客带来了困难。为了促进国内景点的对外宣传,该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展开对于旅游网站翻译策略的研究。围绕理论中两个概念,即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该文从三个方面,即缩小审美距离、满足期待视野和超越期待视野,提出了翻译策略以改善此类翻译质量。希望为旅游网站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网站;翻译策略;接受美学;期待视野;审美距离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5-009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5.032

一、国内旅游网站英译现存问题

现如今,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旅游网站领略全球的风景名胜。作为西方游客了解中国景点的重要渠道,中国旅游网站的翻译在景点宣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国内多数景点网站的翻译过于强调对原文的忠实,对于读者接受能力缺乏考量,导致译文质量不理想,影响浏览者的旅游意愿。因此,对于如何完善发展这种类型的翻译,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关于旅游翻译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其中大部分是基于经典的翻译理论,研究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而该文选择文学理论,接受美学。该理论虽然已逐渐应用于翻译,主要还是集中于文学文本分析上。该文将接受美学理论与旅游翻译结合,以香港旅游发展局网站discoverhongkong.com中的旅游宣传内容为例进行分析,探究适合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为这个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二、接受美学

(一)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对以往以文本和作者为中心的理论提出了挑战,而是关注读者对文本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参与。从文学史的角度考察文学接受问题,关注文学在接受过程中每个历史阶段的变化形式。

该文将围绕接受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展开,即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姚斯(Hans Robert Jauss)提出“期待视野”,该理论源于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提出的“偏见”,其使人能够在内部处理和解释人类的经验,以及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提出的“先入之见”[1]。在阅读一个文本之前,目标读者已经有了预先的理解,这个理解是由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兴趣以及以前的阅读经验形成的,人可能会将期待视野带到一个新的文本[2]。“改变(期待视野)可以通过对熟悉的经验的否定,或通过将新阐述的经验提高到意识的水平来实现”[3]。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审美距离”,指的是期待视野和作品呈现之间的差异[2],当读者的期望视野与作品之间差距很小时,文本可能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而较远的审美距离很可能使读者无法欣赏作品。因此,如何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使得读者成功接受文学作品的关键。

(二)接受美学与旅游网站英译的联系

接受美学认为正是阅读的过程将文学文本转化为文学作品,其对读者地位的强调也适用于旅游网站的翻译[4]。

作为旅游文本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旅游网站信息基本是要实现以下功能:

(1)信息功能,即向各类游客提供旅游景点相关信息;

(2)呼吁功能,即宣传推广旅游景点,吸引潜在游客[5]。

结合前文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對制定此类型的翻译策略有所启示。通过缩短审美距离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接受译文,从而消除理解上的障碍。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往往与读者以往的阅读经验、文化背景、审美习惯等方面有关。因此考虑到目标读者的认知局限性和文化背景,可以让译文贴近读者的期待视野,以此解决浏览景点介绍时的认知困难。

在提供简明扼要的景点介绍的同时,旅游网站的翻译也旨在展示景点的特点,激发读者的兴趣,为此,可以考虑满足读者的期望视野,帮助其形成美的感受。此外,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超越读者期待视野可以激发读者对于美的想象。

三、接受美学理论对旅游网站英汉翻译策略的指导

(一)缩短审美距离

1.考虑目标读者的认知局限性

国内旅游网站的景点介绍通常会涉及一些中国特色的概念或物品,这些并不一定为国外读者所熟知。为了消除读者在浏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障碍,译者需要关注目标读者的认知局限性。

例:从众坊街休憩花园进入,可以看到许多造工精巧、历史悠久的石湾陶塑和九龙壁。九龙壁是一种雕有九条大龙的琉璃影壁,多为皇家宫廷和花园所用。

译:Enter through the doorway on Public Square Street and spot the historic Shiwan ceramic figurines and the Nine-Dragon Wall.Covered in decorative reliefs of Chinese dragons,it’s typically found in imperial Chinese palaces and gardens.

在原文中,“琉璃”是指一种稀有的中国装饰品,历经复杂的工艺才能制成,“影壁”最早来源于宫廷内的“萧墙”,指的是一群建筑物前面的屏风。然而,这些中国特色、历史悠久的物件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熟悉,倘若详细介绍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或阐述其来历可能会转移读者对景点之美的关注。译文“Covered in decorative reliefs of Chinese dragons”,省略了那些可能给理解带来困难的细节,突出“影壁”自身的特点,使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其外观和用途,进而对于整个景点有初步认识。

2.考虑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

在对旅游景点的介绍中通常也会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而由于外国读者与本国游客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些内容可能会造成阅读障碍。为了帮助读者实现流畅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对景点的大致了解,翻译时应当对于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予以考虑。

例:春节期间,黄大仙祠及车公庙的香火特别旺盛。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签文灵验。而每年正月初二是车公诞,不少善信会到车公庙祈福。

译:Throughout the Chinese New Year period, the Wong Tai Sin and Che Kung temples are busy. Worshipers plant an incense stick at the altar for good luck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原文中,“黄大仙”是道教的神灵,神通广大足以满足任何请求,“签文”指的是来寺庙求签者求得的关于自身困惑的预言。外国读者可能既不熟悉这个道教的神灵,也不了解“求签”的习俗。倘若直译这句话,即“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签文灵验”,外国读者则很难体会到这座庙宇对许多祈福者的意义,以困惑或误解告终。然而,详细解释这些宗教传统文化则会引起读者注意力的转移,给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造成认知理解上的负担,且对于旅游网站来说,要以简洁的推介激发读者兴趣,而在有限的篇幅加入过多注释是不合时宜的。在此情况下,省略对于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该寺庙的作用,可以使读者更加關注景点本身,而不在细节中陷入困惑。

根据以上实例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翻译过程中,外国人的认知局限性和文化背景是需要考虑的。有时可以采取省译的方式,以减少读者脑海中形成美感时遇到的障碍。

(二)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

1.符合目标读者的审美习惯

为了使内容易于目标读者接受,翻译时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审美习惯,增加景点宣传的吸引力,进而帮助读者形成美感。汉民族强调客观融入主观,喜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行文辞藻华丽,情感横溢;而英语具有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点,行文注重逻辑理性、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6]。因此,在翻译时贴近目标读者的审美习惯,会使其更容易捕捉到所推介景点的美感。

例:入夜后的维港换上灯火通明的彩妆,大型灯光音乐汇演“幻彩咏香江”更进一步让维港华丽变身,以璀璨派对的浓妆示人!

译:What could make the skyline of Victoria Harbour even more stunning?A multimedia light show!

在原文中,“换上灯火通明的彩妆”“华丽变身”和“以璀璨派对的浓妆示人”这三个表达方式实际上表示了类似的意思。语意重复在中文中很常见,然而西方读者倾向于简洁的表达,因而并不符合其审美习惯。译文将这三个表达方式缩减为一个,即“make the skyline of Victoria Harbour even more stunning”,同时保留了这些表达的核心含义,此类简洁的表达可以有助于满足西方读者的期望视野。

例:登上这个位于香港最高大厦环球贸易广场100楼的观景台,你将犹如置身于半空中,能够无阻碍地环回俯瞰香港和九龙半岛的景致。白天,每座大厦都像是伸手可及;到了晚上,灿烂炫目的夜景则令人惊叹!

译:Commerce Centre,it is the highest indoor observation deck offering a 360°panoramic view of Hong Kong and its famous Victoria Harbour.

在原文中,“你将犹如置身于半空中”和“白天,每座大厦都像是伸手可及;到了晚上,灿烂炫目的夜景则令人惊叹”这两个句子表示游客在那里旅行时可能会有的感受。从读者的审美习惯来看,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对于习惯于客观性介绍的外国人来说,不一定能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译文只保留了对景点准确客观的描述,更有助于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发掘该地方的特色与魅力。

2.传递中华文化

如上文所提及,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外国读者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全然剔除中国特色的部分以追求读者阅读的流畅性,并不能真正实现向世界介绍中国景点的目标。因此译者可以尝试在充分考量读者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在景点宣传中注入中国特色文化。

例:这些甜食除了寓意来年有“甜头”,更有特别寓意和广东话说法,例如糖莲藕代表“莲藕莲藕,年年都有(余)”;“油角”取其谐音“有角” —— “今年吃油角,来年露头角”,寓意来年会出人头地;“煎堆”则有“煎堆辘辘,金银满屋”之说法。

译:In addition to symbolising a sweet time in the year ahead, different treats bear different blessings:lotus root sounds like ‘plenty of surplus’ in Cantonese,deep-fried peanut pastries promise advancement,and the golden deep-fried sesame balls bring to mind a home full of wealth.

在原文中,包括“糖莲藕”“油角”和“煎堆”在内的食物有祝福的寓意,且发音相似,对于可能不熟悉中文的外国读者来说,“年年都有(余)”和“今年吃油角,来年露头角”等祝福语的直译或音译可能会导致读者无法理解这些食物的含义。译文没有拘泥于原文的字面信息与形式,以“plenty of surplus”“advancement”等简洁的表达点名这些食物背后的美好寓意,外国读者更容易理解食物与其象征意义,从而领略到中国文化的趣味性,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

根据以上实例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翻译要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以外国人能接受的方式来传达中国文化内涵。以上译文对原文适当改写,满足了读者的期待,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美感。

(三)超越期望视野

1.激发目标读者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以适当的方式向潜在游客提供超出他们以往阅读经验的新信息,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进而逐步拓宽读者的期待视野。

例:百子里公园是闹市中难得的绿色角落,同时也是“孙中山史迹径”16个站点之一。1892年3月13日,杨衢云和谢缵泰在公园旁的百子里1号创立辅仁文社,以“开启民智”为宗旨,为革命志士提供了聚会议事的场地,文社后来更与孙中山的兴中会合并。

译:tranquil patch of green was built to commemorat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Furen Literary Society,which was founded by revolutionary leaders Yeung Ku-wan and Tse Tsan-tai in 1892.The group eventually merged with Dr Sun’s Revive China Society and was heavily involved in the 1911 Chinese Revolution.

在百子里公园的介绍中,增加了有关辅仁文社的细节,以强调“孙中山史迹径”站点之一百子里公园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为了激发外国读者对这段历史的兴趣,译文在介绍“杨衢云和谢缵泰”时增加了“revolutionary leaders”这一短语,以表明二人的身份,暗示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为后文做铺垫;此外,译文中还增译了关于该文社的简短的介绍,“and was heavily involved in the 1911 Chinese Revolution”,表明其在辛亥革命中做出的贡献,以帮助外国人了解该文社的历史重要性。译文中关于景点的额外信息的呈现有助于引起读者对于中国文化的好奇,进而超越读者的期望视野,从而激发他们对景点的想象。

2.激发目标读者的想象力

除了引起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外,这种类型的翻译还可以通过改写来激发潜在游客的想象力,帮助在其脑海中形成新的美感。

例:不多说了,马上到太平山顶,领略这颗“东方之珠”醉人的魅力!

译:And if you listen carefully enough,you can hear Asia’s world city humming below.

为了使网站对外国人更有吸引力,另一种方法是引起读者对风景的想象力,为此这两个例子中采用了改写法。就“领略这颗‘东方之珠’醉人的魅力”这句话而言,若直译为“attraction”未必使得读者感受到“东方之珠”的“魅力”;而译文并未直译,采用拟人手法译为,“you can hear Asia's world city humming below”,动词“humming”将香港的车水马龙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表明山顶位置绝佳,可以俯瞰香港全景,进而激发读者对于香港繁华景象的想象。

根据以上实例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采用增译和改写的方式,激发外国读者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想象力,有助于超越现有的期待,使得更多的游客愿意前去中国的景点一探究竟。

四、总结

在国内旅游网站译文有待提升的背景下,该文将接受美学运用到该类网站的翻译策略中,以期使译文版本对各国浏览者更具吸引力。这种文学理论强调读者的地位,与经典翻译理论主要关注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有很大不同。该文将该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即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与旅游网站的翻译相结合,提出三种策略:缩短审美距离、满足现有的期待视野和超越现有的期待视野。这些策略将浏览者的文化背景、审美习惯等因素纳入考量,其应用有助于改善翻译质量,进而提升旅游网站吸引力。

参考文献:

[1]Fehér I M.Prejudice and Pre‐Understanding[J]. A Companion to Hermeneutics,2015:280-288.

[2]Holub R C.Reception theory[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13:122-124+156

[3]Jauss H R.Toward anaesthetic of reception[J]. International Fiction Review,1984,11(2):35-37

[4]洪明.论接受美学与旅游外宣廣告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8):56-59+65.

[5]李瑛琳.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看旅游文本的英译[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5(02):66-67.

[6]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56.

作者简介:

莫婧雯,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