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不放弃,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路径

2024-03-19 14:34金卫国
教育家 2024年8期
关键词:研修学校课堂

金卫国

远离城镇中心的乡村区位特征,导致乡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使乡村小规模学校成为客观存在。截至2023年3月,杭州乡村小规模学校有34所,其中50人以下的有17所,主要集中在淳安县与临安区。虽然通过政策倾斜、校舍改善,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提供了一些保障,然而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依然存在“留住教师缺乏环境支撑、改变教学缺乏理论研究、健康成长缺乏情感输入”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杭州教育从管理、研修、课堂、活动、资源及动力六个方面,全面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组团服务,平移优质管理理念

组团服务,即组团式教育对口服务。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全市优质教育资源,选派教育情怀浓厚、理想信念坚定、工作作风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等素质优秀的教师,组建服务团队,平移教育管理理念,全方位服务乡村小规模学校。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传递管理理念。组建由团队成员领衔、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为学员的教育理论学习共同体,以教学沙龙、学术论坛或成果展示活动方式,带动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示范教学方法。团队成员通过开设公开课、研讨课或专题讲座,服务与指导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通过跟岗实习等方式,传递优秀教学经验,带动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助力分析思考。通过推门听课研课、智囊陪同磨课、专题互动展课等活动,助力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课堂分析能力与反思能力,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原生动力。

驻点研修,重树教师发展标杆

驻点研修,着力将优质师资直接派驻乡村小规模学校,使乡村小规模学校能够与名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以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闭塞教育”所带来的教育视野狭窄等问题。其关键在于:

划定研修同心圆。驻点研修以导师为圆心,县域、学校为半径,划定研修辐射型同心圆,传递先进的科研、教学理念给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通过导师传递给名师乡村工作室成员,名师乡村工作室成员再传递给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服务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

找准研修发力点。视野窄、教学弱、研究缺、机遇少、信心不足,是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教师没有参与研修的机会。驻点研修就是为了解决教师的发展问题,最终也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提供了可能。

助力教师自主跑。只有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自我觉醒,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通过一次次读书、备课、听课、磨课、研究、分享、质疑等研修,重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育认知,重塑发展目标,使教师的发展成为自觉。目前,杭州教育局共组建了154个名师乡村工作室,实现了从“乡村教师进城拜师”到“城里名师下乡驻点带教” 目标的转变。

同步课堂,突破城乡区位限制

同步课堂,是利用网络媒介联结城乡两个学习空间而形成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课堂,一个是优质资源输出课堂,一个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输入课堂,通过视频交互实现同步教学。这种同步课堂首先在杭州崇文实验学校与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之间建立并实施。同步课堂的难点在于课程计划,主要有三种模式:

选课。输出学校提供课程表,乡村小规模学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对应的课程,再反馈给输出学校。这是一种常态化的同步课堂,不需要单独备课,不增加输出学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只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千里之外”还有三四名学生,需要为他们提供课堂互动的机会。

送课。输出学校将已成熟的校本特色课程,系列送课给乡村小规模学校,使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弥补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资源短缺的问题。送课,也需要双方协商,不能“一厢情愿”。

点课。乡村小规模学校也可以提出课程需求,由输出学校设计课程方案,实施课程计划。这种方式,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来说更为合适,但是对于输出学校来说要求更高,需要专门安排人员定制、开发课程,以满足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课堂教学需求。

同步课堂填补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然而,同步课堂对硬件设施设备、网络传送速度的要求较高,输出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要设置专门的同步课堂教室,以满足同步且交互的学习,这对于没有区位优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来说是一种挑战。

双向交流,拓展学生活动场景

双向交流,城镇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之间互派学生,联合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双向交流,丰富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校园生活,开拓了乡村孩子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美好学习的向往;同时也让城镇学生体验了乡村生活与文化,为城镇学生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主要形式有三种:

进班学习。以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走进城镇学校的课堂为主,跟班学习一周或者两周,使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体验不同的课堂。进班学习,最为关键的是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指定一位或几位同伴,由同伴引领他们逐渐适应新环境。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能体验更为丰富的学习与生活。

进校活动。与进班学习不同的是,进校活动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城镇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如劳动实践、文体活动、研学实践等。这种方式突出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深度参与,如元旦庆祝活动中有文艺表演是由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承担,与当地学生共同联欢。

进家体验。一名学生进入另一名学生的家庭,两人结成同伴,一起学习、生活。这种形式为学生建立“知心同伴”,为学生提供一种“心灵寄托”空间提供了可能。但这种形式对入住家庭的要求比较高,包括家庭环境和陪伴时间,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够负担。

联片抱团,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联片抱团,就是将乡村小规模学校纳入条块发展的模式,减少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孤立感”与“被抛弃感”,实现与本区域其他学校的“同频共振”。

三种划片方式。一是采用“共同体”模式,以一对几、几对几、几对一的方式,将乡村小规模学校纳入功能性发展的条块共同发展;二是采用“自然区域”模式,如将一个县划为东片、南片、西片、北片和中片,这种划片的前提是各片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或者可以互补;三是采用“兴趣相同”模式,自主寻找观点相同、兴趣相同的学校建立共同发展关系。

多维度的领衔人。领衔人,是联片抱团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根据“片”内学校各自的优势资源,设定多个领衔人,实现优势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也给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提供担任“领衔人”的机会。

开放的组织形式。除了“片”内学校的资源优化,“片”与“片”之间也可以进行资源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联片抱团这种方法能让优质教育资源逐渐显现,因此,可以“跨片”分享,更广范围地辐射乡村小规模学校。

貫通认知,注入发展原生动力

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一天,教师就有责任将孩子教育好,教育主管部门就有责任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这是教育者应有的认知,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最为重要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态度与定位。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一天,政策倾斜不停止,人员优化不停步。不能因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微、弱、小”,就被当作教育发展的“遗忘角落”,影响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主动发展。

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校长,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把握着学校的“航行”方向,应引导自己及每一位教师积极向上,为自己及每一位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

乡村小规模学校,也是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应抛弃得过且过的工作状态,从个别化教学的视角,从实证研究的视角,将乡村小规模学校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价值的专业成长的素材,植根乡村教育,研究乡村教育,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同步发展,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

猜你喜欢
研修学校课堂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