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

  • 教学作为唤起身心双向爱欲的审美实践 ——基于《会饮篇》“爱欲阶梯”的省思
    人作为根本任务。爱欲是追逐真、善、美圆融境界的原初动力。唤起身心内在秩序对美善智慧的永续爱欲,是知识教学的应有之义。古希腊哲人发出美学先声,毕达哥拉斯以数的和谐论美,探讨自然事物和客观事物之美的属性。苏格拉底却一改重点,将美学研究从“天际”拉回“人间”,关注人类对美的求索。《会饮篇》作为“爱欲四篇”之首,以“阶梯隐喻”揭示爱欲通达美善的方式与层次。鉴古知今、继往开来,古希腊美学为教学指明求真、向善、崇美的发展方向;批判继承、本土转化,教学也应在辩证审视古希

    现代大学教育 2023年5期2024-01-03

  • 从“文艺女青年”论当代女性文学的爱欲问题
    纪中国文学史中,爱欲与民族国家等宏大主题息息相关。从现代文学到新时期文学初,爱欲的解放性长期以来处于革命伦理的规范中,如20世纪20年代伊始“革命加恋爱”写作的传承兴盛,20世纪50年代的红色经典《青春之歌》中革命者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情感的引导与升华,以及20世纪60年代革命文学的禁欲色彩等。随着新时期的发展,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成为时代主流,爱欲题材伴随着伤痕文学、寻根派、现代派、先锋派和女性文学的出现成为文学现象和争论的热门话题。 作为男作家们的主要

    长江文艺 2023年3期2023-04-01

  • 悦 读
    作者:汪民安《论爱欲》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作者: 潘向黎《上海爱情浮世绘》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9月爱的讲法在所有文学母题中,最让人乐此不疲又心有戚戚的,大概就是爱情。英语中的“Ero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代表着一种本能、欲望、肉体、精神相纠缠的“爱欲”。从柏拉图的《会饮篇》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再到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一代代学者都曾经处理过这个问题。在哲学家们看来,对爱欲的发现、阐释,是人类历史与文明发展的一部分

    广州文艺 2023年1期2023-02-11

  • 他者与爱欲重塑 ——以列维纳斯的爱欲理论解读小说《魔桶》
    赎的背后推手——爱欲,削弱了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力量。作为与马拉默德的同时代人,列维纳斯在其伦理学中构建的“爱欲关系”或许可以为《魔桶》小说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爱欲”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得到诸多观照。无爱是主人公利奥受难的原因,寻爱的过程也是寻找救赎的过程。最终,利奥通过献祭自我、面向他者构建起真正的爱欲关系,完成了爱欲的重塑,但爱欲关系本身具有的两可性,似乎又成为主人公利奥真正摆脱孤独、获得救赎的阻碍。因此,本文以《魔桶》为例,运用列维纳斯的爱欲理论,分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3-01-21

  • 爱欲、理性与引导灵魂 ——柏拉图《斐德若》的灵魂神话绎读
    分别谴责和赞扬了爱欲(ἔρως);下半篇由对话构成,两人讨论何为好的修辞术(ῥητορεία)[1]。在讨论爱欲的三篇讲辞中,前两篇分别由吕西阿斯和苏格拉底所作,它们共同的主题是谴责爱欲:因为爱欲使人失去理性和节制,爱欲者(ἐραστής)会陷入疯狂;选择这样一位爱欲者则会败坏被爱者(ἐρώμενος)的生活。第三篇讲辞由苏格拉底所作,他讲述了一个灵魂马车神话,赞颂了爱欲的力量。爱欲所带来的是一种神性的疯狂,它能使爱欲者和被爱者过上幸福的生活。苏格拉底的灵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4

  • 爱欲与艺术
    朱青生爱欲与艺术主要讨论艺术作为生命本能的显现,这种显现会在情欲和色相判断中成为人的个体(自我)生命活动中意识最为强烈、快乐程度最为急迫、追求形式最为趋向美好的部分。1无有存在变现在“我-我”之间实现。“我-我”是作为人的“本体的自我”与自身作为“对象的自我”之间的关系。因为人有自我,所以才有针对与自我关联的所有动机和目标而发生行为,行为构成人的对象以及自我在其中的生存的感觉、测量、摄受、认知和利用,经由人的三性(理性、神性和情性,三性集于一身共同作用)而

    新美术 2022年3期2022-11-16

  • 马尔库塞的文化英雄思想探析
    英雄思想是他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提出的,意在通过俄耳浦斯和那喀索斯这两位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文化英雄形象来论证其爱欲解放思想。文化英雄是存在于想象领域的现实象征,马尔库塞认为文化英雄俄耳浦斯与那喀索斯象征着一种对现实的非压抑性的爱欲态度,他们代表着自由爱欲,俄耳浦斯-那喀索斯的形象是一种“伟大的拒绝的形象”。因此,马尔库塞认为要像俄耳浦斯和那喀索斯一样,敢于实行伟大的拒绝以获得爱欲的解放。【关键词】 文化英雄;爱欲;解放【中图分类号】B15       

    今古文创 2022年23期2022-06-22

  • 爱欲解放:马尔库塞的人类解放方案
    关注的领域,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他指出西方的文明一直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人的本能不仅受到“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的支配,还受到来自政治统治者的“操作原则”的管控,人要受到“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的双重压迫,人的自由无时无刻不处于压抑的状态之中,因此马尔库塞主张建立一种非压抑性的文明。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和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进行结合,将人类解放寄托于人的本能解放,要求去实现人的本质——爱欲的复归。关键词:爱欲;文明;解放;马尔库塞中图分类号:

    学理论·下 2022年1期2022-06-02

  • 柏拉图《会饮》中神人关系之思
    变。在此过程中,爱欲和性随之诞生,成为推动神人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这里,柏拉图正是借阿里斯托芬讲辞,通过反思城邦神对人类的统治经过,提升了对“爱欲”的阐释高度,从“爱欲”这一主题中拓展探讨了人类文明发展、人类生存形态等诸多命题。关键词:神性 人性 爱欲 切割在柏拉图的《会饮》中,厄里克希马库斯借斐德若之意,向在场各位提出要依次极力颂扬这位“德高望重、如此了不起的神”。至此開始,“颂爱神”成为《会饮》六篇主要颂辞的行文开端。施特劳斯认为,不同于斐德若、泡塞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5期2022-05-15

  • 论柏拉图的身体之爱和真理之爱
    ,人为什么会产生爱欲这样的情感冲动?如果我们发现每一个人都有类似的经验,每个人都曾“惊愕地注视”另一个人,每个人都曾体会过,“爱,仍在树梢上方,纠缠于来-去”①保罗·策兰:《我身在何处》,载《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王家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313页。,我们就会将这归结为人的普遍特性。一旦是人的普遍特性,那么这可能就是大自然的律令。这个自然律令和另一个自然律令相呼应和吻合:生命就是要求自己活下来。这就是生命的本能。生命,就是对死亡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8

  • 爱欲到城邦兴衰 ——读《爱欲与城邦》
    3)在今人看来,爱欲是一种极为私人化的激情,它与公共事务毫无关联。如果爱欲不能升华,具有爱欲特性的爱情不能升华为公民的奉公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加强政治共同体的凝聚力,那么思想家们就只能诉诸他途,他途并非“捷径”。比如在卢梭的政治设计中,公民的奉公精神来自对自爱自利这一自然禀性的克制,这种克制又是通过公共教育潜移默化、细致入微的影响来实现的。显然,卢梭的政治设计代表了一种崇高的政治理想,但仍无法弥合私利与公共善之间的巨大鸿沟。而希腊的理论家们则认真审视了

    现代交际 2021年24期2021-11-24

  • 简析马尔库塞爱欲解放思想——关于《爱欲与文明》的思考
    41000)在《爱欲与文明》一书中,马尔库塞在副标题中指出,本书的观点是对弗洛伊德哲学思想的探究,马尔库塞的哲学观也是对弗洛伊德的继承和修正。马尔库塞作为当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思想家,他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和政治的角度去映射人的本质状态,他的理论观点具有批判性浪漫主义双重色彩,但也有一定的狭隘性。一、马尔库塞对爱欲压抑的分析首先,马尔库塞对爱欲含义的提升。弗洛伊德的观点中把人的性欲作为人的本质,其中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是因为社会文明对人的欲望压抑。弗洛伊德认为

    现代交际 2021年12期2021-11-24

  • 爱欲与政治 ——《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的神话
    七个人发表了关于爱欲的赞词,其中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排在第四位,处于中心位置。按照座次顺序,阿里斯托芬本来应该是第三位发言人,但轮到他时,他突然开始打嗝,不得不让排在他后面的医生厄里克希马库斯先讲(185c-e)(1)本文对《会饮篇》等古希腊文本的引用均由笔者自古希腊文译为中文,引用时仅用文中注标出相关希腊文本的篇名和斯特凡努斯码(Stephanus numbers),其中《会饮篇》仅标明斯特凡努斯码。。柏拉图设计这番临时互换次序的情节有多重意义:首先,这意

    现代哲学 2021年4期2021-09-13

  • 谷崎文学中的恋母情结论析
    述。【关键词】 爱欲;谷崎文学;恋母;因果分析【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018-02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精神分析法的谷崎文学创作主题研究”,项目编号:2018FXGSK04。恋母情结是谷崎润一郎文学创作中的一大主要题材,是所处时代环境文学背景、自身生活经历与自身浓厚恋母情结相融合影响所成。在谷崎的亲身经历中,母亲是极富修养的美女,母亲逝

    今古文创 2021年13期2021-09-10

  • 论《驴皮记》中福多拉的爱欲
    。本文将从福多拉爱欲观的外在表现、根源追溯、意义探究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结合个体、社会、文化等多维因素溯源福多拉爱欲交织、欲重于爱的爱欲观的形成,并于价值、情感、伦理等多个方面追问其对于人生、社会的意义与启示所在。关键词:《驴皮记》 爱欲 伦理作为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福多拉面对爱情既热情又冷漠,面对欲望亦狂热而淡漠,总体呈现出一种冷热交织的矛盾状态。然而在这表面的割裂与混乱背后,福多拉的爱欲观却无比清晰地呈现出爱欲交织、欲重于爱

    文学教育 2021年7期2021-08-09

  • 论亚里士多德“模仿”概念的深层意蕴
    仿的动力来自人的爱欲,模仿是爱欲图式的现实化过程;由于人的有限性,模仿是无尽进行的生命展开活动。其次,模仿的对象是自然,而模仿又超越于自然;模仿的创造性与模仿自然说并不矛盾。模仿不是寻求与对象的符合,对象的普遍性和模仿的媒介特性说明模仿的好与坏有自身的判断标准,即创造性标准。后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往方式与价值关系。最后,模仿具有审美教化功能,模仿的诗性特征具有展开形而上学层面反思的引导功能。关键词:模仿;爱欲;创造性;审美;教化中图分类号:B502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7-23

  • 从“性欲”到“爱欲”,从精神分析到乌托邦 ——论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爱欲理论的改造
    50100)引言爱欲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爱欲”并不是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是建立在对“性欲”的经验式的分析基础之上的,他的爱欲理论植根于他的性欲理论。在弗洛伊德那里,性欲是构成爱欲的源动力,有时候性欲就是爱欲,而且相对于“爱欲”来说,弗洛伊德甚至更喜欢用“性欲”一词。“于是精神分析把这些‘爱的本能’称作‘性本能’(sexual instincts),并根据它们的起源称作占有(a pot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9

  • 爱与欲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斐德若篇》
    》中,柏拉图将对爱欲(爱的欲望)的讨论作为问题的焦点,颠覆了人们对哲学家习惯性的认识。然而,在柏拉图的另一名篇《理想国》中,讨论焦点似与《斐德若》完全不同。那里,哲学被看作解救现世罪恶拯救灵魂的一方药剂,节制成为被赞颂的正义德性。一个人灵魂的正义在于一种节制的状态,即灵魂中的理性、理智驾驭激情和欲望,使灵魂各部分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顺从理性的引导。这种节制在于使灵魂慑服不正义的激情,使欲望的肆虐达到清醒和理智的状态,它关乎灵魂的整全。伯纳德特在《苏格拉底与

    侨园 2020年11期2020-12-01

  • 《南方车站的聚会》
    会的个体所面臨的爱欲困境,资本在消除一切差别性的同时空前的填充了人们对于爱欲的同一性想象,人们沉溺自我,爱欲死亡。关键词:南方车站的聚会;资本;爱欲引言:阿兰·巴迪欧在评价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作品《爱欲之死》时谈到“当今社会越来越像一个同质化的地狱,而爱欲的经验不在其中。个体的内在危机在于,一切事物均成为被消费的对象,从而毁掉了爱欲的渴望。”这句论断亦揭示了影片《南方车站的聚会》中角色悲剧性命运的根源:个体在对幸福的追求中被金钱所遮蔽从而使得每一个选择的判断

    文存阅刊 2020年20期2020-11-28

  • 拉康与马里翁:两种现代爱欲理论的比较与反思
    象学家马里翁都将爱欲现象看作最原初的现象,但拉康通过对自我和爱欲之起源问题的回答,使其对爱欲的还原比马里翁更具彻底性。在对“去爱”现象的分析中,马里翁主要局限于情爱之爱并最终走向超越的上帝,他由此取消了爱智之爱而重复了对它的遗忘。相较于马里翁,拉康对各种“去爱”现象有着更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阐释,但对作为爱智之学的哲学,也仅停留于精神分析式的批评而同样重复了对它的遗忘。有鉴于此,本文最后回到《会饮》,尝试对爱智之爱作一简要的还原和分析,并由此出发提供了一个针

    江淮论坛 2020年5期2020-11-16

  • 从单向度的人到自由的人
    索他如何解放人的爱欲,使人成为自由全面的人,从而论述他提出的新感性思想。关键词:单向度;新感性;爱欲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了建立一个自由的社会,实现单向度人的自由解放,重建理性和感性的关系,马尔库塞提出了他的“新感性”理论。他强调只有通过艺术和审美的途径才能实现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单向度的人的自由和解放,而实现社会普遍解放的基础则是个体感性的解放。一、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深入探索和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指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新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09-10

  • 《文学与人生》中吴宓比较文学思想再审视
    ,故其授课提纲以爱欲主题为基础来统摄跨国别、跨学科的文学宗旨和人生伦理。吴宓的这些思想对当代比较文学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吴宓;《文学与人生》;比较文学;爱欲中图分类号:I206;I0-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20.03.016《文学与人生》是吴宓先生当年在清华大学为外文系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授课时的长篇授课提纲,课程为选修课。该授课提纲后经李赋宁先生等整理编辑,由王岷源先生将提纲中的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7-11

  • 爱欲作为Eros的本性
    “爱的使者”和“爱欲”两重含义。其中,“爱欲”是Eros本性的规定。它隐喻在“爱的使者”这一神话人物之中,是一种追求永远拥有美好的东西的欲望。而“美的理式”作为美的最高形态,是爱欲所追求的对象,并需要通过一个从性爱到理式之爱的上升的过程才能实现。但爱欲的最终目的,是在于通过“美的理式”来实现自身的不朽。在此Eros的规定也在柏拉图与前五人的区分中得以显明。关键词: 柏拉图;爱欲;Eros;爱的规定;区分中图分类号: B502.232;B83|02 文献标识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6-03

  • 马尔库塞“爱欲解放论”的价值探究
    叙述了马尔库塞“爱欲解放论”的基本内容:人的本质是爱欲,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爱欲的解放不等于性欲的解放,爱欲的解放的核心是劳动的解放。比较了其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的不同之处:二者哲学基础不同、解放主体和解放方式不同。探究了“爱欲解放论”的价值: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及本性发展,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关键词】 爱欲;性欲;审美;艺术;感性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始终把对哲学、文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结合起来,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5-28

  • 《会饮》篇中第俄提玛的讲辞浅析
    第俄提玛关于最高爱欲教诲的讲辞进行文本细读,揭示出人真正的幸福就是瞥见美本身,并与之融为一体。这美呈现为自体自根、自存自在、永恒地与自身为一。生命若到了这一境地,人们才知道何为值得过的生活。第俄提玛的讲辞最终消解了爱欲,在爱欲的最高阶段,哲人抽离了“爱我们自己”,结合“爱美”和“爱善”,把瞥见美本身直接等同于善,诗歌式地展示了哲学。关键词:柏拉图;爱欲;第俄提玛;美本身;最高的善爱欲的最高教诲处于苏格拉底的讲辞忆述的末尾。苏格拉底讲辞先谈及爱欲的自然,再讲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07-06

  • 边缘人的爱欲与尊严 ——评钟求是的《街上的耳朵》
    伊德的说法,梦是爱欲的变相达成。因此,《街上的耳朵》讲述的不是耳朵的故事,而是做梦,亦即爱欲实现的故事。小说家写边缘人的梦,是因为“在他们心里见到了正常的共性的情感”(《在孤独中回望》)。从普通人身上看到共同的人性,才是故事讲述的意图所在。式其的梦是酒后讲述的。酒后吐真言,因为酒让“自我”放松了对“本我”的看管,“本我”才毫无顾忌地现身。不管式其是否实有其梦,他酒后的浪言,泄露的都是他的爱欲爱欲是人的本能,但它也是一种美感,因为当爱的对象化为一种形象只是

    名作欣赏 2018年34期2018-03-11

  • 修辞学在哲人与伪哲人爱欲转变中的双重作用 ——柏拉图《斐德若》绎读
    讲辞的方式,论述爱欲与修辞学问题,这或是理解柏拉图的起点。吕西阿斯的讲辞赞颂无爱欲者,以掩饰爱欲的存在,用修辞学的伪装抹平普通人与哲人之间的差异,最终实现所有人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平等,结果败坏了斐德若的爱欲。然而,吕西阿斯为贵族男童恋辩护的讲辞让人们见识到爱欲转换与提升的可能。据此拥有独特爱欲的,真正的哲人可以借用修辞学的双重性,从普通人中挑选出潜在的哲人加以训练,让这部分人既实现爱欲的提升,又隐藏起自身的哲学追求,既保护普通人的生活,又构筑起走向哲学的隐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9期2018-02-10

  • 从《爱欲与文明》谈《西游记》角色人格的异化
    文从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谈起,概述了其对于马克思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并以此理论分析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唐玄奘等内容,关于其爱欲的异化乃至人格的异化进行了探讨,提出對于非压抑文明的认识。关键词:异化;爱欲;超我;西游记从《西游记》问世四百多年间,历代研究者对《西游记》的主题探究就十分丰富,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中所举:“或云劝学,或云谈禅,或云讲道……文词甚繁。”后又有阶级斗争说。近年来,“密码说”、“赎罪说”、“情理说”、“心路历程说”不一

    读天下 2017年12期2017-11-30

  • 《情书》中的爱若斯
    整全与永恒。一、爱欲之爱爱若斯最基本的意义是爱欲(physical love),它代表了世俗的、爱欲的追求。这种爱始终追求的是身体而非灵魂,只爱表面看起来有着美丽色泽与芬芳气味的事物,这种爱欲容易使人执着于形相之美,盲目地见一个爱一个。男藤井树对渡边博子一见钟情,在喝了无数杯冰咖啡,跑了好多趟厕所之后,终于鼓起勇气问渡边,“那个!渡边小姐相信一见钟情吗?”,“请做我女朋友吧!”从渡边博子的角度来讲,这是另一种新奇的浪漫的展示,但作为读者的我们却知道男藤井树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2017-11-25

  • 马尔库塞的“爱欲”与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
    分析的方法追溯“爱欲”与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强调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类原始的“爱欲”本能在额外压抑之下已逐步升华为“性欲”,人成为劳动的奴隶。马尔库塞指出人的解放的唯一出路便是谋求作为人的本质“爱欲”的复归,在此意义上,“爱欲”的解放等同于人的解放。【关键词】 爱欲的解放;人的解放;文明;劳动;额外压抑马尔库塞首次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应用于社会分析当中,且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悲观主义和历史局限性。其爱欲解放论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强烈批判,同时指明人类获得解放,实现真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7期2017-08-03

  • 柏拉图《会饮》论喜剧诗人的爱欲
    饮》论喜剧诗人的爱欲观林志猛(浙江大学 哲学系, 浙江 杭州 310028)柏拉图的《会饮》专谈爱欲,在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讲辞中,欲求自己的另一半是人的自然爱欲爱欲就是追求“整全”,以恢复“原初的自然”。人作为宇宙天体的后裔,其强大的力量使之意图对抗传统诸神和礼法。阿里斯托芬让爱神从属于宇宙诸神,将爱欲理解为自然的运动,从而把自然与礼法对立起来,其敬神的背后实则渎神。在其爱欲的自然等级中,男子气(勇敢)及其带来的政治成就,乃是最高的爱欲。阿里斯托芬从政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7-01

  • 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爱欲与文明的冲突
    揭示了人性本能的爱欲与文明之间的冲突。以及这部童话电影再度被翻拍成高质量还原的真人电影所代表的意义,它再一次地唤起激发出他们对于文明的渴望,同时也是现代儿童的希望和理想的启蒙。关键词:美女;野兽;文明;爱欲;童话;冲突[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2迪士尼影业的改编自同名动画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自公映以来,全球票房火爆大受观众欢迎。这是一部奇幻的歌舞爱情电影,讲述一位任性冷酷的王子,拒绝向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2017-05-18

  • “爱”字的文化阐释
    爱;爱情;爱国;爱欲;博爱[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1-0098-10文字是承载和传播文化的符号,是人类话语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工具和产品。透过每一个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的形声义的演变以及人们对这种演变所做的阐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字所承载和传播的文化的具体内涵、独特特征、变化发展。因此,我们选取了一些中华文化关键字,对其进行文字和词语诠释,以期从侧面理解和阐释中华文化。本篇论文以“爱”字为例进行相关论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4-10

  • 语言、爱欲与诗 ——但丁语言诗学管窥
    0093)语言、爱欲与诗 ——但丁语言诗学管窥王彦华(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 上海 200093)语言与诗的内在关系是但丁诗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种关系奠基于哲学-神学爱欲观。按照这种爱欲观,诗歌的源泉和本质是爱的启悟与运动;作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语言本身和诗歌一样,有着属于它自己的爱欲爱欲运动。语言和诗的爱欲运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由上而下的爱欲运动和由下而上的爱欲运动。正是在爱欲爱欲运动的基础上,语言和诗在《神曲》中被内在地关联起来了。《神曲》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4-03

  • 地平线上的爱欲与生存 ——薛喜君的底层书写
    25)地平线上的爱欲与生存 ——薛喜君的底层书写乔焕江(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大庆实力作家薛喜君,善于用扎实绵密的笔法、质朴厚实的语言,着意于为苦难生存境遇里的小人物添一抹温情和亮色,字里行间浸染着对平凡生命的悲悯与关切。薛喜君;小说;底层书写在薛喜君的底层书写里里面,关于爱欲的书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底层书写容易落入模式化的窠臼。这个问题是由来已久的,从左翼开始,就存在一种过快地从底层的日常世界超拔到另一个显得有些抽象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2-23

  • 苏格拉底如何与青年交友
    苏格拉底;友爱;爱欲;政治哲学中图分类号:11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10-0071-06苏格拉底喜欢与青年人打交道,这为苏格拉底惹来闲话和非议,甚至被雅典城邦的知识分子指控为败坏青年。为了反驳这一指控,柏拉图写的好些对话作品都记叙了苏格拉底与青年人的交往,《吕西斯》就是这类对话的名篇,其主题是“关于友爱”。本文试图理解苏格拉底如何通过两对朋友之间的复杂关系来展现友爱的政治哲学问题。一、自然友爱的自然基础《吕西斯》

    江汉论坛 2016年10期2016-12-09

  • 浅论托尔斯泰小说中的爱欲问题
    托尔斯泰小说中的爱欲问题吴冰洁武汉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人文素质研究所托尔斯泰一生都在寻找灵魂的出路,其中个人爱欲问题一直是他寻求最高伦理不可跨越的精神问题。他的一生一直无法从“爱欲”中脱离出来,也无法让爱欲与最高的信仰和平相处。他的主要作品都对爱欲问题展开探讨,这些作品每个人物可以都进入爱欲问题的维度。本文力图从托尔斯泰主要小说出发,分析其所面对的爱欲问题的内在矛盾以及问题背后的思想根基。托尔斯泰 爱欲 分裂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寻找“人的生活和幸福”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2期2016-10-25

  • 柏拉图式爱情即灵魂的爱?
    对话体完成的关于爱欲的著作。酒宴上众人围绕对爱神的礼赞,探讨了关于爱欲与灵魂的问题。依我对书中对话内容的理解,我认为柏拉图式爱情的灵魂之爱是主角,但不单只有灵魂之爱,柏拉图式爱情更是灵魂与爱欲的结合。【关键词】灵魂;爱欲;爱一、简述《会饮》从结构而言,《会饮》是一篇对话式作品,以演講和对话的形式写成,对话主要由六篇对爱神厄洛斯的颂辞组成,既有讽刺式的,也有认真的。从内容而言,这篇对话所描写的是悲剧家阿伽松为了庆祝自己的剧本获奖,邀请了几位朋友到家中会饮、交

    青春岁月 2016年4期2016-08-04

  • 走出道德的纪德
    德;道德;背德;爱欲在纪德追求快乐和幸福的三部曲中,纪德通过交织于人间爱欲的故事,一步一步认清了道德并大胆跨越了道德的台阶。《背德者》中纪德初步走出了道德的阴影,大胆地观望道德之外的世界;《窄门》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世界,主人公为了美德却相约在上帝那儿相见,而世人应该在尘世幸福、快乐啊,道德究竟是否真正为了人类的爱在此遭到了纪德最严厉的质问;《田园交响曲》纪德最终勇敢地跨越了道德的底线,长久徘徊于道德之外,不理会世人的评价与蜚语。由此带来所必然的结局纪德自会清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2016-07-12

  • 阿里斯托芬的讲辞于《会饮》的重要性浅析
    界,后半部分针对爱欲发表讲辞的三位发言者代表了古希腊诗歌与哲学的圣殿,而本文将以阿里斯托芬、阿伽通与苏格拉底三人对爱欲的赞颂讲辞为着眼点,以《会饮》中暗藏的哲学与诗之争为基础,浅析阿里斯托芬在《会饮》篇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阿里斯托芬 阿伽通 苏格拉底 爱欲柏拉图《会饮》篇的中心话题是赞颂“爱欲”(eros),其主体以七篇赞词构成,前六篇讲辞都以“爱欲”为对象,而第七篇的讲述者阿尔西比亚德则直接将赞颂的对象转向了现场唯一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阿尔西比亚德是

    文学教育 2016年5期2016-05-14

  • 阿里斯托芬的讲辞于《会饮》的重要性浅析
    界,后半部分针对爱欲发表讲辞的三位发言者代表了古希腊诗歌与哲学的圣殿,而本文将以阿里斯托芬、阿伽通与苏格拉底三人对爱欲的赞颂讲辞为着眼点,以《会饮》中暗藏的哲学与诗之争为基础,浅析阿里斯托芬在《会饮》篇中的重要地位。阿里斯托芬 阿伽通 苏格拉底 爱欲柏拉图《会饮》篇的中心话题是赞颂“爱欲”(eros),其主体以七篇赞词构成,前六篇讲辞都以“爱欲”为对象,而第七篇的讲述者阿尔西比亚德则直接将赞颂的对象转向了现场唯一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阿尔西比亚德是带着酒劲

    文学教育 2016年13期2016-04-04

  • 从《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看沈从文思想的变化
    过程:由主体生命爱欲经验形式出发,从自然中明悟生命的庄严,将欣赏之爱扩大到自然之爱;因生命包含着对民族的隐忧与希望,揭示社会需要一种新的信仰和明确而单纯的大爱。因之,读者可以体会沈从文“燃烧情感以证真理的勇气和诚心”,更好地理解沈从文其人其文。关键词:沈从文;看虹摘星录;七色魇;爱欲;自然;神性一20世纪40年代初,沈从文的《看虹摘星录》一经出版,就引起批评者严厉的责备和否定。许杰在《上官碧的〈看虹录〉》一文中评价道:“说穿了只是肉体的赞美,肉体的赞美而已

    新乡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01

  • 论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与马克思思想的综合
    论成果。关键词:爱欲;非压抑性文明;劳动解放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7-0024-03“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出现于20世纪20-30年代,是试图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综合起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之一。有关两种学说的结合基础,其代表人弗洛姆、赖希及赫本都在各自专著中进行了公开论证。马尔库塞虽然没有专门就二者的共通之处进行系统地探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忽视了这种比较。《爱欲与文明》

    学理论·下 2015年9期2015-11-14

  • 马尔库塞乌托邦理想图景的构建
    存方式”,主要从爱欲解放、劳动解放、自然解放、审美解放等不同层面进行了阐述。乌托邦;解放;人在1961年标准版《爱欲与文明》序言中,他指出“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就要解放迄今为止这一直受到禁忌和压抑的本能需要及其满足”①,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文明开展全面批判,其批判的焦点是当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试图为社会和人的发展寻找新的图景。“非压抑性生存方式”就是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社会”中所做的一种乌托邦理想图景构建,他从爱欲解放、劳动解放、自然解放、审美解放等

    人间 2015年15期2015-10-13

  • 论沈从文小说中爱欲与死亡的结合
    高爽摘 要:爱欲与死亡是一直以来困惑人类的两大问题,古今中外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不断探究其意义,但很难得到终极意义上的答案。正因为没有确切的回答,爱欲与死亡才显得神秘,从而令人不断寻觅它的内涵。沈从文以自己独特的文字和形式对这一主题进行了阐释,他的小说尤其是以湘西和佛经为题材的小说中爱欲常常伴随着死亡。本论文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的解读论述重点爱欲与死亡这一主题。关键词:爱欲;死亡;生命意识作为原乡神话的追逐者之一,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逐渐赢得了批评者和读者的青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7期2015-06-10

  • 性别视域中爱欲与权力的格局
    1)性别视域中爱欲与权力的格局张 月 (郑州大学文学院,郑州450001)摘 要:爱欲与权力是构成男女关系的关键要素,爱欲令男女结合为一,权力则生产两者关系的不同形态。权力存身于多维的空间,既在爱欲的对象化中从内部改变着自我与他人,也在爱欲对象化的实践中由外向内限制、控制、影响甚至塑造身在其间的人们的关系结构。本文以福柯、米利特、费孝通、弗洛伊德、霭理士、罗洛·美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集中探讨爱欲的特性与功能,权力的存在方式与运行空间,讨论爱欲与权力的多维交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1-21

  • 人生三爱、哲学、幸福
    图 友爱 亲情 爱欲《吕西斯》[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4)03-0044-06柏拉图的《吕西斯》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部以友爱为主题的著作。但是细读此书就会发现,柏拉图显然不想仅仅讨论狭义的“友谊”。这部对话录的最大框架由“情爱”构成:“在路上”的苏格拉底遇到追求情人吕西斯的希波泰勒斯,然后应邀展示如何在恋爱中“恰当谈话”;尽管苏格拉底接下来和少年们讨论“友爱的本质”,但是旁听的希波泰勒斯懵懵懂懂不认

    道德与文明 2014年3期2014-09-03

  • 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改造创新
    ,纵览他的著作《爱欲与文明》,逆向反读、改造创新是其理论探索的主要特征。《爱欲与文明》一书的副标题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实质上就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的改造创新。本文着重论述马尔库塞是怎样别出心裁地运用反读法,逆向突破弗洛伊德思想的局限,从而对其合理地改造,创造性地提出非压抑性文明理论。一、对爱欲概念的改造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认为意识是外化型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是各种原始欲望、本能冲动的储存所,意识虽然压迫和控制无意识,但无意

    名作欣赏 2012年9期2012-08-15

  • 简评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
    清简评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张 清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倾向即医治发达工业社会的痼疾。学者们讨论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哲学内涵,对人类文明从思辨角度予以重新审视,为构建新的文明理论不断探索努力。马尔库塞的学术勇气以及建立崭新文明理论的决心尽显在《爱欲与文明》之中。异化;爱欲;非压抑性文明《爱欲与文明》是马尔库塞思想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前,马尔库塞一直致力于提出一种黑格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开始用弗洛伊德理论补充马克思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8-15

  • 超现实主义文学:人类欲望的展现
    现,是性本能也是爱欲冲动的升华,同时也是自我认识的途径。3.欲望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展现3.1 超现实主义早期朦胧的欲望在1920年早期,超现实主义在作品体现的是爱、梦幻、人性的光辉;是高于现实生活的人类活动和带有神性的美好情感。而人类深层次的欲望却隐藏在作品和文字的深处,透着朦胧的面纱,呼之欲出。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布列东以诗歌体形式将印度这本有名的性学著作《爱经》翻译过来——以朦胧,隐晦甚至美妙的诗歌将人性中的爱欲描绘出来。3.2 超现实主义发展期欲望

    山花 2011年10期2011-08-15

  • 第俄提玛的最高爱欲教诲——柏拉图《会饮》210a-212c释义
    )第俄提玛的最高爱欲教诲 ——柏拉图《会饮》210a-212c释义唐敏(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海南海口 570228)重点读解柏拉图《会饮》中第俄提玛的最高爱欲秘传,试图追索施特劳斯反省西方现代性危机的思想历程。近代政治哲人马基雅维利抛弃了哲人的最高的爱欲教诲,认为人之中的最高乃是现世功业,是对不朽荣耀的爱。这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古今断裂,呈现了事关哲人品质的古今之争。爱欲;哲学;诗;马基雅维利1959年秋季,施特劳斯在大学课堂逐字逐句地讲解柏拉图的《会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4-07

  • 爱欲”视野中的公民教育
    学的主题与内核。爱欲意味着人对美善本身以及与此内在相关的灵魂不朽的执着追求。不过,人的生命不是神的生命,它是可朽的,人若想实现不朽,就必须通过教育,与他人的灵魂结合在一起。正是出于这种对美善的爱,苏格拉底把教化优秀青年,使其卓越,看作是自己的神圣使命,而他自己也在这样的教化中实现了自己的灵魂不朽。关键词:爱欲;不朽;公民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09)01-0015-05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称古希腊的苏格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年1期2009-03-09

  • 《巴黎圣母院》与《愤怒的葡萄》中的教士形象比较
    德 吉姆·凯西 爱欲 传教士形象关于宗教的起源,休谟指出:“信仰上帝不是导源于思考、好奇或者纯粹爱真理,而是由于热中于快乐,害怕来世的悲苦,恐惧死亡,渴望报复以及嗜好食物和其他必需品。”[1]克利福德·吉尔茨则断言,宗教能“把人类行动调整到可预见的宇宙秩序上来,并把它投射到人类经验的水平上。”[2]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既是神圣的、彼岸的,又是人间的、此岸的,它本质上具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性的必要资源。然而,具有实体性质的教会——如基督教会,是否也是神圣的、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2009-01-29

  • “漩涡”里的爱欲
    少年步入青年时的爱欲,便是其中的一个容易使人沉沦的漩涡。年轻人情感丰富,喜可笑,愁可泪,怒可吼,这是正常的情感发泄。这种发泄的对象容易选择,即使选错也易被人理解。但是,此期随生理发育日趋成熟而形成的爱欲,是一种受语言、思维、情感、意识形态、社会和生物因素影响,又难以受其控制的强烈欲望。在形成之初,若选上同龄的异性,则会形成早恋;若因某种契机而选上其他人,则属于爱欲错位。二者均属于情感发泄,这种爱欲和情感都是很脆弱的,但又是固执的,需要认真对待,帮助他们顺利

    祝您健康 1992年6期199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