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

  • 用教材教”:提升基于教材的加工转化能力 ——以人教版“二次函数”教材内容为例
    科”,提倡“用教材教”[1].具体来说,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加工为自己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转化为适合学生的学科教学活动.本文中结合人教版“二次函数”的教材内容,反思自己在加工转化为教学活动方面的一些实践和认识,以期抛砖引玉.2 “二次函数”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案例分享案例(人教版九上教材)活动1:(第54页“活动1”,改编设计.)观察下列两行算式:51×59,52×58,……,58×52,59×51①701×799,702×798,……,798×702,

    中学数学 2022年16期2023-01-11

  • 教材≠教科书: 俞子夷在小学教材思想上的一个创见 ①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讨论了相关的话题。。俞子夷(1886—1970)自1907年开始做教师,在此后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中几乎从未离开过基础教育界。他做过小学教师、小学校长,又做过大学教授、教育厅长;他教过小学,也研究过小学,是小学教育真正的行家里手。俞子夷明确区分了“教材”和“教科书”,反对把“教材”等同于“教科书”。他对小学教材的这一理解与他在众多教育问题上的主张有关,也始终体现在他本人的教育实践当中。只要“教教材、考教材”的现象还未绝迹,俞子夷在小学教

    全球教育展望 2022年1期2022-11-18

  • 用教材教”:提升基于教材的加工转化能力 ——以人教版“二次函数”教材内容为例
    科”,提倡“用教材教”[1].具体来说,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加工为自己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转化为适合学生的学科教学活动.本文中结合人教版“二次函数”的教材内容,反思自己在加工转化为教学活动方面的一些实践和认识,以期抛砖引玉.2 “二次函数”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活动的案例分享案例(人教版九上教材)活动1:(第54页“活动1”,改编设计.)观察下列两行算式:51×59,52×58,……,58×52,59×51①701×799,702×798,……,798×702,

    中学数学杂志 2022年16期2022-08-22

  • 同课如何异“构”
    课,要采用“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要用“基于情境任务解决的学习活动设计”来达成教学目标。关键词 同课异构 教学目标 双线组元 用教材教 活动设计《秋天的怀念》是作家史铁生先生的一篇散文,编排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知网多篇论文都有《秋天的怀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张悦群老师的《语言教学论:抓住语文课程的本质——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一文和赵晓燕老师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以教学(秋天的怀念)为例》一文对比发现两文迥然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1期2022-05-30

  • 巧设摸球实验 激活创新思维
    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文章对“随机事件”一课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通过创设新颖有效的数学实验活动,优化串联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验证等过程. 在过程中,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发展推理能力、创新意识等数学素养.[关键词] 统计与概率;随机事件;摸球实验;教教材;用教材教问题的提出“统计与概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好它有助于学生感悟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认识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如何用教材教语文
    教师在落实“用教材教语文”时存在困难。本文尝试分析其原因,提出教师需“角色转变,观念革新”、“借助抓手,探寻文本价值”、“调用资源,共建人文性”、“寻好资源,开辟训练场”,以实现用教材教语文。关键词:教教材 用教材教 小学语文1 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使用现状2019年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对于这套全新的教材,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什么”、“如何教”成为研究热点问题。教师对这套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编写特点等的认知程度,在教学中的实际使用水平,在使用

    成长 2022年5期2022-04-28

  • 从教师视角看生物学新教材使用的挑战与应对
    學;新教材;用教材教;逆向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的生物学新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目前已使用了一个学年,这期间浙江省生物学教师普遍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对同为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版(以下简称“新教材”)与旧版教材(以下简称“老教材”)如何进行衔接?二是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的教材与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浙科版”)的教材应如何进行取舍?虽然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2年2期2022-02-16

  • 基于“用教材教”理念设计问题串的实践
      要:“用教材教”的理念指的是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的是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是“用教材教”理念的体现.教师应遵循有情境、有层次、有探索的原则,必要时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让课堂结构清晰顺畅且符合学生认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能力.问题串可从能力层次、函数模型的多样性、情境化、数学实验、课后作业等多个角度进行设计. 关键词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2年2期2022-02-16

  • 高中数学“用教材教”应给学生留下怎样的空间 ——从苏教版必修第二册四道习题解法谈起
    “用”,而“用教材教”最困惑的问题是:给学生留下怎样的空间?空间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有些甚至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我们常说“教之道在于度”,而这个“度”的把握就需要在实践中感悟.笔者有幸参加新教材首轮教学,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教材具备可读性,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教材具有探索性,启发学生思考,提供思维空间;教材具有指导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鉴于此,笔者从新编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的四道习题的解法谈起,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1年11期2021-11-17

  • 基于“用教材教”理念的初中《科学》教材研读
    要:贯彻“用教材教”的理念,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对初中科学教材的研读,一是要了解整体,二是要读懂章节。了解整体,就是要对教材有个整体认识,即了解它的体系和特色;读懂章节,主要指要读懂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联、教材编排的整体思路、教材的优点及应改进之处。其中,读懂章节是教材研读的关键。关键词:初中科学教材;教材研读;“用教材教”教材(主要是指教科书)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评价、组织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课程改革对教材的研制及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21年6期2021-08-04

  • 高三数学课堂的高效源于“用教材教”* ——例谈改编教材例习题的几种手段
    材的内涵.“用教材教”这一观点应当成为全体一线教师达成的一条基本共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真正的意图是要求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果把教材文本呈现的内容看作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那么“用教材教”就要求教师能够把“海面以下的巨大冰山托出海面”,让学生领略到“整座冰山”.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业已成为全体同仁不懈的追求.基于此,笔者试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0年12期2020-12-15

  •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树立“用教材教”的策略
    ,就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策略就是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在用足、用活教材内容的同时,补充、挖掘贴近儿童现实生活的素材,使教与学根植于儿童生活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解读文本;把准目标;活用教材;回归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五年以来,伴随着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的普及,我们感受到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更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道德情感、感悟法治的内涵。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一般多由兼职教师担任,他们精力有限,对这种

    教师·下 2020年7期2020-10-26

  • 农村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浅说
    性。关键词:用教材教  方法指导  课堂特殊性  作业布置语文教学历来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即是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更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具体而言,是指教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生相对自主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纸上说来总觉浅。  笔者自参工以来,一直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8期2020-10-20

  • 例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用教材教
    ”,而是要“用教材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敢于质疑教材、开发教材、拓展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并非完美无缺,这更加需要教师用好教材,明辨历史知识真伪,并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关键词:教材 中学历史 教学关于教材(下文中仅指教科书),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中,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用教材教书育人,而不是去教教材”。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仅仅局限于“教教材”,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现结合三个案例简单谈谈这一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4期2020-09-22

  • 数学教学中对“用教材教”和“教教材”关系的思考
    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而且把“教教材”划归于“传统教学”,把“用教材教”挂靠于新课程理念。最近听了不少青年教师的数学课,发现一些教师,热中于追逐“新理念”,惟恐别人说自己是在“教教材”,从而努力去表现“用教材教”,一堂课内。关键词:数学教学;用教材教;教教材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99 教师的教学很少顾及教材的编写意图,而是着力引导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 “发散思维”,你说了我说,热热闹闹地进行“讨论”,最终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1期2020-09-10

  • 教好语文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探讨
    畅摘 要:“用教材教”一直是新课改后备受推崇的教材使用观,各学科都致力于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变。但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在落实这一理念的过程中无法确定这两者之间的边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脱离文本,教学过程与内容脱节等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应该摒弃“教教材”,而全面贯彻“用教材教”就成了探讨的重点。关键词:用教材教;教教材;语文教材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8期2020-05-09

  • 《木兰辞》《陋室铭》和《枫桥夜泊》的教学文本解读
    要: 按照“用教材教”的理论,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经典古诗文应当被重新进行教学性的文本解读。按照这一思想,《木兰辞》这篇课文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应该以叙述的详略得当和互文修辞手法的使用较为合适。对于《陋室铭》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可以参照课文内容,进行仿写训练;也可以任意选取一种事物,让学生们按照课文的表述方法反其道而描写。对于《枫桥夜泊》的教学训练点的选择,倒叙式的描写手法较为合适,可以任意挑选一件事情或一个场景,让学生们尝试着说一说,体验这种描写方法的特点

    文教资料 2020年3期2020-03-26

  • 用教材教”≠放弃教科书
    老师解读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没有问题,问题是有些老师为了考试成绩过度解读,在教学中仍然采用题海战术,完全放弃了教科书中的一些精彩设计。当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以致出现在有些省份高考报名时很多考生需要想方设法避开物理学科的情况,处在教学第一线的物理教师必须要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科学利用教材,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思考,设计创新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储备更多有志于学习研究物理的后备

    新课程·中学 2019年9期2019-11-14

  • 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导向下的“用教材教
    。”这就是“用教材教”理念的体现。如何更好的发挥语文教材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语文课程充满兴趣,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都取决于教师对于语文教材的正确使用。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依据,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清楚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调整与变动,比如选文的调整、课后习题的变动,教材内部结构的优化等等,这些都是新教材区别于以往教材的特点,只有做到对教材了然于心,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宽语文教学的思路。二、引导学生关注经典部编版初中语文教

    新生代 2019年8期2019-11-13

  •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之间存在根本性不同;从课文解读角度看,教学文本解读比一般性文本解读对课文解读有着更高的要求。面对课文《爬山虎的脚》,无论是抓住特点对爬山虎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还是有顺序地对爬山虎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无论是对动词的精准、连续使用还是对比喻手法的全面精准运用,都能清晰体现“用教材教”和教学文本解读的具体情状。不但现代文可以利用这种观念进行教学文本解读,对诸如《咏柳》这样的古诗文也是可以的。关键词: 教教材    用教材教    《爬山虎的脚

    文教资料 2019年23期2019-11-07

  •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对什么是教材、谁在使用教材、使用教材干什么、教材应该怎么使用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关键词】科学教材;教教材;用教材教【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5-0022-03【作者简介】冯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210024)副校长,高级教师,新编苏教版《科学》教材编写组成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是新课改以来教学实施领域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教教材和用教材

    江苏教育 2019年17期2019-11-01

  • 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导向下的“用教材教
    。”这就是“用教材教”理念的体现。如何更好的发挥语文教材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语文课程充满兴趣,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都取决于教师对于语文教材的正确使用。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依据,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清楚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调整与变动,比如选文的调整、课后习题的变动,教材内部结构的优化等等,这些都是新教材区别于以往教材的特点,只有做到对教材了然于心,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宽语文教学的思路。二、引导学生关注经典部编版初中语文教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4期2019-10-20

  •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用教材教”初探
    材”,而要“用教材教”,以此弥补教材中的某些缺憾,以及教材对现实世界反映的滞后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为例谈一些认识。【关键词】 生物学教材  生物学教学  初中课堂教学一、利用教材内容的相似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围绕的是同一个主题,即动物的结构、功能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无论生活在水中的生物还是在陆地的生物,抑或在空中的生物,尽管种类繁多,结构差异很大,但都是适应其存

    考试与评价 2019年9期2019-10-16

  • 核心素养下“主问题”助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文核心素养;用教材教;主问题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19-0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然而,当前有的教师备课时,缺失“用教材教”的理念,欠缺对教材研读的功夫。教师捧着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书,就开始所谓的“备课”了。于是,语文教学课堂上,就会出现制约

    教师·下 2019年6期2019-09-27

  • 语文教材运用应处理好“走进”与“走出”的关系
    摘 要】对“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进行了分析,提出“扎扎实实走进教材”是践行“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思想的重要措施,是夯实基础的需要,是面向全体的需要,是真为“走出”的需要。从教材本身出发,通过教教材本身,教教材本质,最终才能实现“走出”教材的目标。【关键词】用教材教;“走进”教材;“走出”教材;夯实基础;面向全体【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3-0034-04【作者简介】刘金玉,江苏省泰兴市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6期2019-09-20

  • 思想政治教师如何“用教材教
    明地表现为“用教材教”的能力。思想政治教师“用教材教”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思想政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对教材不再是只言片语的理解,不是亦步亦趋的跟随,而是细致消化再加工,跳出框架再思考,分类整合再融汇,另辟蹊径再贯通”。教师只有有这样的功夫,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前瞻式引导,而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做时代教育的先行者,自觉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而不是满足于“教教材”。关键词:思想政治;教材;教师思想政治教师

    新课程·中学 2019年8期2019-09-12

  •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之辨析
    新课程改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几乎成为“信条”为广大教师熟知和尊崇,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也积极尝试着“用教材教”。二者从字面上看仅仅只有一字之差,但实质上有什么内在的区别呢,我们不能把“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截然对立起来走向极端,而是应该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关键词:教材;教教材;用教材教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各自内涵与特征(一):“教材教”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在2017版课程方案中的课程实施与评价中谈到:“教材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思想性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8期2019-09-10

  • 重新解读与处理教材,构建“学导课堂”
    学导课堂 用教材教 解读教材是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结构、体系、编者的意图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一名科学教师上好科学课的先决条件。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以适当的方式处理教材。”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使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重点是学生的发展,而非仅仅是知识的教学。 各种资料显示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4期2019-09-10

  • 用教材教”,让数学史真正融入数学课堂 ——基于记数法的数学史分析
    ◇林采露 黄 健笔者在进行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第三课时“拨一拨”的备课期间,发现课后有关于中国古代记录数字的方法简介(如图1)。教材给予我们思路和启迪,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挖掘资源,重构数学史,将合适的、有效的、有趣的内容恰当地呈现给学生,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笔者对古代记数法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搜索和分析,试图从中挖掘出有教学价值的课程资源。图1 教材第26 页截图一 记数法的数学史简析1.古巴比伦。大约4000年前,古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3期2019-09-09

  • 整合语文教材扎实语言训练
    力。关键词:用教材教;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单元整合一、教材给予的启发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围绕“有趣的发现”这个主题,编排了《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4篇课文。《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写出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6种动物尾巴的特点。《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描写了青蛙用“呱呱”的叫声来作诗的情景。《雨点儿》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之后,大地发生的变化。

    新课程·小学 2019年4期2019-05-10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从力图让学生“学会”转变为让学生“会學”;从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学法的指导。一言以蔽之,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更多的应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词:智慧高效;用教材教;自主学习;授之以渔自从上世纪末提出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一词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却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学校该如何做到“减负”而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年9期2019-05-08

  • 坚持“用教材教”的原则
    ,进入不到“用教材教”的境界呢?注重文本,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无疑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不能以此为教学重点乃至教学任务,如果——一、以课文内容为目标,就会违背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都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或燃烧着爱与恨的情感,或交织着悲与喜的感受;或低回着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或传递着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声响。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以之为教学目标。为什么?违背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2期2019-03-18

  • 坚持“用教材教”的原则 ——目标问答十:教学目标为什么只指向课程内容,而不指向课文内容
    ,进入不到“用教材教”的境界呢?注重文本,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无疑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不能以此为教学重点乃至教学任务,如果——一、以课文内容为目标,就会违背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从某种角度来说,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都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或燃烧着爱与恨的情感,或交织着悲与喜的感受;或低回着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或传递着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声响。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本无可厚非,但不能以之为教学目标。为什么?违背了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中学语文 2019年4期2019-01-30

  • 专业自主“用教材教”,重组学材同课异构 ——对两节“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评析
    榷1.践行“用教材教”,基于学情重组教材两节课都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没有拘泥于教材第1小节的内容,大胆重组教材内容,使得学习内容较为充实,而不是以大量的训练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的定义的习题来延长教学时间.从教学内容的选定也可看出这些教者基于学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良苦用心,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之下,自然而然得出定义、解法等教学内容,说明教师“用教材教”是成功的.2.习题变成“问题”,问题驱动推进学程相比较而言,“课例1”是以很多“问题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18期2019-01-29

  • 课堂同归而殊途
    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关键词:找规律;图形覆盖;教材;用教材教“找规律——图形覆盖”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备这一课时,对照教参上让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得到“总格数-每次框的个数+1”这一表述,刚开始总感觉有种无法很好地让学生去体会并生成这一方法。这时徐州市铜山新区实验小学王广阔老师的一节教学视频让我豁然开朗。王老师从例题图1-10的方框图入手,用方框框出其中的两个数,得到一个和,移动这个框得到不同的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一找一共

    报刊精萃 2019年1期2019-01-03

  • 旧调重弹——高中数学“用教材教”的新思考
    课改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改革要求,这一意见颠覆了很多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如何真正实现“用教材教”,发掘教材的全部潜力,借此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梳理围绕教学开展教学的优缺点,了解教材的利与弊,进而取长补短,既让教材成为教学实施的主线,又能脱离教材,于生活中汲取更多知识元素,使其与教材形成互补,构建起系统的教育框架。本文立足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如何“用教材教”进行了探究与思考。马克思曾说,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相对于传统的“

    数学大世界 2018年33期2018-11-30

  • 中学历史教师如何落实“用教材教”的教材观
    师如何落实“用教材教”的教材观成为新形势下中学教师教学工作上的一项重要课题。简要介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给出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师如何落实“用教材教”的教材观的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用教材教;教材观中学历史教材以其高度的综合性和科学化的概括性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参考资料,然而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历史信息的传播以及层出不穷的历史新观点的出现使得许多中学历史教师或是为了追求标新立异的教学方式或是为了

    新课程·中旬 2018年3期2018-09-22

  • 用教材教”的有效策略
    的凭借。而“用教材教”这一理念,它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是教材有效的整合、筛选和补充,以及创造性地使用。现从三个方面谈谈“用教材教”的肤浅见解。关键词:用教材教;有效策略;细读文本;适度体验;拓展延伸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8-0011-0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6期2018-07-14

  • 从儿童立场出发追寻真的语文课堂
    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方法上要由“教内容”向“教阅读”转变,让学生切实获得发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精彩。[关键词]儿童立场;语文课堂;用教材教;教阅读[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21-03历经“千万次地问”之后,我们才发现教育的健康发展,根本在于回归学生,最好的教学必须是适合学生的。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无论如何改革、如何创新,都要从儿童立场出发,这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应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5期2018-07-03

  • 浅谈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用教材教
    阅读教学的“用教材教”的前提应该是“用好教材”。一、要想“用好教材”,首先要重视教材,了解教材,确定单元议题;二、要想“用好教材”,其次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三、要想“用好教材”,还要紧扣议题,简化教学过程,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关键词】多文本阅读 用好教材 学习方法多文本阅读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单文本阅读教学而提出的新概念,即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的多篇文本的同时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既教課内教材,又指导阅读课外读物,和早些年兴起的“主题阅读教

    商情 2018年17期2018-06-13

  • 用教材教”,究竟还有多远?
    言以蔽之,“用教材教”。教材可以是一个“读写的范例”。作为阅读或写作的范例,很多课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探究写作经验的学习文本。比如苏教版语文第六册中《海底世界》和《恐龙》两课,常常是老师开课的宠儿。课上,必有精美课件,展示海底或侏罗纪时代之奇;必有琅琅书声;必有“总分”构段的写法概括以及写作操练。事实上,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均是总分构段,均是辞藻斐然,“课件+美读+写法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1期2018-06-08

  • 从生物课本中提取素材命制原创题的探讨
    创题以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关键词】生物原创题 课本素材 用教材教【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1B-0150-02通过命制题目进行测验及考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是常见的检查手段,有效的题目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力推手。命题能力也是衡量一个老师的标准之一,它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教材内容,挖掘课本例子,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上创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就考查试题本身来说,题目的来源很多,但是如果要达到“用教材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期2018-05-24

  • 旧调重弹 ——“用教材教” 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以“交变电流”为例
    今天,重提“用教材教”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属于旧调重弹.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模式,教育工作者更要保持一份理智和理性,要尊重常识传承常识.如何“用教材教”就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也研究不完的课题,具有永恒的价值.“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是以学生为本位的,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前者是

    物理教师 2018年3期2018-05-24

  •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及思考
    目标整合 用教材教 情境教学 活动教学 学法指导 激励评价一、一、目标整合的策略1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1.. 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3期2018-05-14

  •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运用教材资源促进课堂“轻负高质”教学策略的探索
    思。关键词:用教材教;教材资源;轻负高质;有效运用策略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专家强调教师不能机械地“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历史与社会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重视了对教材的拓展和延伸,但忽视了教材本身具有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教材的教学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出现了一些舍本求末的现象。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我们在“用教材教”的理念下,必须充分意识到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用好教材资源

    新课程·中学 2018年2期2018-04-16

  • 充分利用教材 促进教师成长
    教教材”與“用教材教”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永恒的课题,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必须探究的问题。教师“用教材教”的前提是明确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担当的角色,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对学生的个体进行深入研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教材”;“用教材教”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多元经济模式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等职业

    黑河教育 2018年3期2018-03-30

  • “为什么一定要双脚落地”引发的思考
    、能力为先、用教材教”等教学理念。关键词:助跑跳跃;单跳双落;以生为本;能力为先;用教材教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2-0069-01不久前,在对浙江省编教材“多种形式的简单助跑跳跃活动方法”单元内容的教学研讨中,提出了“为什么一定要双脚落地”问题,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发了笔者深深的思考。带着问题认真阅读了贾齐教授的《作为“关系”的体育课程内容——以“教什么”和“用什么教”为中心》

    体育教学 2018年12期2018-02-16

  • 试论如何立足教材实施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学资源;“用教材教”一、 引言“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要求,简言之,即以教材为基础,展开教学。就目前的情况看,多数初中历史教学均存在着脱离教材,或未充分联系教材进行教学的问题。部分教材中的内容,很容易被忽略。受其影响,学生往往很难充分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立足教材,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二、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教学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教学内容及方法仍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

    考试周刊 2018年23期2018-02-07

  • 扬帆远航掌舵人
    文阅读教学;用教材教;畅快说;入情读;自由写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路跌跌撞撞,却一直走不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语文老师一直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名“护航员”,他们总有这点不放心,那点不敢放手,生怕有所遗漏,生怕学生“不懂”;他们习惯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学生充当配角;他们喜欢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是选择问,或是填空问,或是自问自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考试周刊 2018年15期2018-01-21

  • 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
    构”不应是“用教材教”,而应让学生“用教材學”。“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意义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课程建构的客观需要和语文教学的本质需要;“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实践策略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建构适合的阅读图式、适宜的写作范式和适意的生活方式。【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用教材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9-0019-04【作者简介】李建成,江苏省洪泽中学(江苏洪泽

    江苏教育 2017年23期2018-01-18

  • 辨识学段特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
    材”走向了“用教材教”.[关键词] 圆;同课异构;教教材;用教材教;学段特征同课异构是当前很多教研活动中经常开展的教研形式,同一课题,不同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各具特色,对于听课观摩的老师来说,常常有不同的收获,也能在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理解与教学技艺,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本文结合新近在一次同课异构中观摩学习的两节“圆(第1课时)”课例,先摘述各自的教学流程,并给出评课意见,和大家分享.“圆(第1课时)”同课异构【课型一】1. 教学目标知识目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10期2018-01-09

  •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移训练,在“用教材教”的意义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黄山奇松》的两次教学,教者从关注朗读训练、关注写法指导,转变为用简洁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读懂课文,同时渗透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课堂充满了写作的智慧指导。[关键词]用教材教;主动驾驭 ;儿童立场 ;指导写作;学以致用[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67-02“用教材教”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被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0期2017-12-07

  • 真正将“用教材教”融入语文课堂
    实施逐渐将“用教材教”这一内容映入广大教师眼帘,而这对于传统的凭借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来进行教学的课堂形成了冲击。然而现阶段“用教材教”这一理念仍然未能被所有的教师广泛应用,甚至走向一定的误区。作为语文教师,“用教材教”不乏是对于传统语文课堂的新启示。本文针对于现阶段的“用教材教”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合理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关键词:“用教材教”;语文课堂;教师教学新课改实施以来,“用教材教”这一观念已经开始逐渐走进课堂,很多教师突破教材,将教材作为范本,将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1期2017-11-16

  •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感悟
    ,听专家对“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因势利导的启发引领,从初始像听绕口令一样很感新颖,新奇,继而感悟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与“教材”的纠葛,快十年了,还是想 就课程改革过程中“用教材教”这一理念,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感悟。一、“用教材教”与“教教材”的区别1.内容不同:“教教材”,即教教材上的东西给学生,以教材为中心,即教材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讲,重视的是相对固定的结论和教材规定的任务;“用教材教”,即用教材上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教给学生,以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4期2017-08-24

  • 深刻理解教材践行“用教材教” ——“平方根(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解教材践行“用教材教” ——“平方根(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刘瑞祥一、教材分析“平方根”共2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由于实际计算中需要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从而完成了初中阶段对数的扩展。运算方面,在乘方运算的基础上引入了开方运算,使代数运算得以完善。因此,本节课有助于了解n次方根的概念,为今后学习二次根式、方程、函数等做了铺垫。二、教学目标了解平方根的概念,学会平方根的符号表示;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根运算求一个非

    初中生世界 2017年32期2017-08-23

  • 创造性使用数学教材的误区分析及策略建议
    教材,树立“用教材教”的教材观。关键词 教材使用 教材观 用教材教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误区1.拘泥教材,教学视野受限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是“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表现为过分依赖教材,教材上有的不敢舍弃,教材上没有的不敢延伸。把“以教材为本”作为处理教材的纲领,使教学视野受限,影响了教学效果。如关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这个课题,90%以上的教师采用如下的教学流程:(3)合作交流。(4)教师点拨:错位相减的方法及注意点。(5)公式應用。(6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6期2017-07-07

  • 以《美苏争锋》为例谈课本的批判性解读
    ,批判思维,用教材教新课程改革主张以“用教材教”取代“教教材”,认为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所谓“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做对话的媒介,其目的不是“要学生记住一些事实性知识”,而是“获得提问与反思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引入史料来印证教材的观点就是“用教材教”。其实,这依然是盲目地信奉教材,并没有理性地反思教材中的问题及相关证据。之所以如此,并非教师不想“用教材教”,而是不知道如何用教材教,关键在于缺少批判性思维。鉴于此,本文试以高中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7年4期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