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

  • 笔有禅意绘神姿
    代画家丁云鹏擅长佛道人物画,他所刻画的佛祖、菩萨、罗汉、老子等形象自然生动、栩栩如生,夸张的造型赋予人物趣味性。丁云鹏的佛道人物画脱离了程式化的因素,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情绪化色彩,同时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其人物造型古拙、气质端庄文雅,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足见丁云鹏佛道人物画水平之高。 关键词:丁云鹏;佛道;人物画在明代,山水画、花鸟画发展兴盛,人物画较前两者发展相对薄弱,但明后期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创造力及影响力的人物画家,如丁云鹏、陈洪

    东方收藏 2023年9期2023-11-09

  • 从“老子化胡”说佛道之争(五)
    中国文化西来说。佛道的祖师问题一直闹到隋唐宋元之际。武则天时期,佛教比较得势,有一个僧人就站出来请求销毁《老子化胡经》。崇佛的武则天还算民主,指定了8名儒生出身的学士讨论这个问题;可是得到的结论是:“汉隋诸书所载,不当除削”。直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1264—1294年),朝廷还三次组织佛道辩论《化胡经》的真伪。有关记载说,因为元代统治者是“胡人”,便未能容忍诋毁“胡神”,辩论的结果,是道士落发,《化胡经》连同刻版一起被焚。东晋至宋元时期佛道徒们的辩论最

    文史杂志 2023年5期2023-09-07

  • 从“老子化胡”说佛道之争(三)
    当时一些名僧辨论佛道优劣,每每大败而归。王浮恼怒之余,便编造了《老子化胡经》。楼观道是因太和真人尹轨(传说为尹喜从弟)降于秦岭终南山楼观,授梁谌以《日月黄华上经》《水石丹法》及《楼观先生本起内传》而立。至南北朝,北朝道士多汇集于楼观,为当时道法重地,遂形成楼观派。它是道教中最先大张旗鼓地卷入佛道之争的派别之一,其代表学说就是“老子化胡说”,并声称周、秦时就已设道士。自然,其代表经书也就是《西升经》和《化胡经》了。

    文史杂志 2023年3期2023-05-06

  • 从“老子化胡”说佛道之争(三)
    当时一些名僧辨论佛道优劣,每每大败而归。王浮恼怒之余,便编造了《老子化胡经》。楼观道是因太和真人尹轨(传说为尹喜从弟)降于秦岭终南山楼观,授梁谌以《日月黄华上经》《水石丹法》及《楼观先生本起内传》而立。至南北朝,北朝道士多汇集于楼观,为当时道法重地,遂形成楼观派。它是道教中最先大张旗鼓地卷入佛道之争的派别之一,其代表学说就是“老子化胡说”,并声称周、秦时就已设道士。自然,其代表经书也就是《西升经》和《化胡经》了。

    文史杂志 2023年3期2023-05-06

  • 四川唐代摩崖造像特征异同辨析
    以道教为尊,太宗佛道并重,武周因代唐崇佛,玄宗时期尊崇道教,武宗因佛教发展已影响社稷,所以行灭佛之举。纵观整个唐代,道教或佛教虽然没有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但是不可否认,该时期是两教发展的高峰期。因为两教迅速发展,雕刻造像进行礼拜变得流行起来。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物产丰饶,经济较为发达;境内多高山丘陵,岩石以砂岩为主,松软细腻,易于雕刻;作为道教发源地之一,信徒众多,自东汉时期就有宗教信仰的传统。这些因素为大规模开龛造像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便利条件。受上述诸

    收藏与投资 2022年6期2022-07-07

  • 敦煌佛道医方刍考❋
    融合中逐渐形成的佛道医学,也在敦煌留下了鲜明的印记。敦煌出土医药文献主要记录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发展,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就保存了一部分佛道医药文献,值得深入探索。本文对敦煌佛道医药文献中的医方进行统计,将其内容与传世医书中保存的亡佚隋唐医方进行比对分析,并通过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华医典》等数据库探索其佚文流衍,于此展开相关研究。1 敦煌佛道医药文献概述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兴于东汉,盛于隋唐五代北宋。隋代道佛并重,唐代奉道教为国教,藉此道教也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4-19

  • 《宣室志》的佛道文化探析
    。唐代思想活跃,佛道观念盛行,文人普遍倾心佛道,因此出现了众多与佛道相关的作品。晚唐小说发展到后期,小说技巧日益成熟,出现了专集类作品。《宣室志》便是在小说技巧成熟和晚唐佛道思想活跃的两相作用下出现的。一 晚唐佛家思想影响下的小说世界汉末魏晋时期,佛教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表现出佛教影响文学的特征。到了隋唐时期,文人创作延续这一特征,出现了一系列与佛教相关的作品,以佛教为主题的唐人传奇便是如此。(一)晚唐佛家思想熏陶下的创作动机唐代社会思想文化高度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2-31

  • 传世名画
    其擅花竹、翎毛及佛道壁画,尤长于写生;所画鹅、蝉、雀堪称三绝,手法细腻,生动传神,富于逸情野趣。他一改百余年墨守成规的黄筌画派花鸟画风,成为北宋画坛的革新主将,数百年来颇受尊崇。凫,俗称“野鸭”,常群游于湖泊中。“雏”,指刚出生不久的幼鸟。因而,图中的“凫雏”应是一只小野鸭。其头身浑圆、毛绒可爱,头部和后背可见深色绒毛,应为一只雄鸭。小野鸭立于沙渚岸边,凝视着湖水,似在发呆,又似在犹豫是否下水;旁有树藤蔓草生长茂盛,似在随风轻轻摆动;岸边浅水中,可见数颗小

    老年教育 2021年5期2021-12-02

  • 朱熹理学评价与实学内涵的变迁
    思潮  宋朝  佛道  明清时期宋代朱熹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儒学的经世传统一脉延续,纵观朱熹一生他明体达用勤于实践,善于把所学所思运用于改善民生、辅佐帝王,是古代士人成功的典范;另一方面,朱熹理学也发挥了重要的经世作用,主要体现在朱熹理学被宋、明、清历代帝王钦定为科举应试范围,他所著《四书五经集注》成为科考教材得到广泛普及,在多个朝代发挥了选拔人才,对读书入仕之人进行人伦教育的作用,为封建政治统治发挥了重要的礼制作用。朱熹一直推崇实学,并把自己的学问

    民族文汇 2021年16期2021-05-16

  • 白居易“春日投简唱和诗”的心理蕴含和处世哲学
    尽相同,他也研习佛道思想,修身养性,但他没有走入极端,而是吸取佛道思想,把他们作为平衡自己内心矛盾的精神工具,简单来说,就是白居易遭遇仕途的失意,陷入对人生的短暂茫然时,他及时抽身,知止早退,在自然滋润中,在佛道参悟下,调整身心,以达自适,而后重返官场,直至年迈退休。这便是白居易不同常人,独特的生存处世哲学[4]。最后投简之后,是与好友元稹相约林泉之志:“伊予一生志,我尔百年躯。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出多无伴侣,归只对妻孥。白首青山约,抽身去得无③。”3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3期2020-11-18

  • 唐玄宗时期佛道两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兼容并包的时代,佛道两教在唐朝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唐玄宗统治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这跟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分不开,唐玄宗在宗教政策方面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开元元年至开元十年,玄宗任用贤能,裁汰冗官,整顿吏治,关注农业生产,重视边防,和亲两藩;抑制佛教,尊崇道教,以“无为”治理国家;恢复儒家思想。在这些主要政治手段下,经过十年间的励精图治,国家再次出现太平盛世。二、唐玄宗对佛道两教的政策1.唐玄宗对佛教的政策唐玄宗对佛教的政策随着统治的需要逐渐改变,

    大东方 2020年2期2020-10-21

  •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关系
    一、魏晋南北时期佛道两教的发展1.佛教是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的时候,佛教逐渐在中原地区传播开来,当时人们把佛和黄老视为同样的神,并列为祠祀崇拜的对象,到了西晋末年,南北分裂,佛教也开始出现了南北不同的格局。北方,随着西晋的覆灭,玄学思想在中原地区动摇,佛学乘这一空隙,在少数贵族建立的王朝里,迅速的传播开来。少数民族统治者也大力提倡佛教,目的借以巩固统治。进入南朝,佛教进一步发展,寺院已开始成为形成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并达到了其发展的高

    新生代 2019年4期2019-11-13

  • 唐诗中的终南山
    水;隐逸;贬谪;佛道一、南山诗的兴盛终南山又名中南山、太一山、周南山,简称南山。《长安志》记载其“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唐诗中关于终南山位置的描述有:“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从中可见终南山具有毗邻首都长安的地理优势,自然会和长安的政治、生活发生重要且密切的联系。在唐代,庐山以及五岳也是著名的山川,但其社会影响和文学作品均不及终南山。再比较唐前和唐后的终南山,又可发

    雨露风 2019年1期2019-09-10

  • 佛道回流,还是经学势然?
    “书”的过程中,佛道人士早在宋代儒家之先已对《中庸》进行了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据此,学界引申出一种《中庸》“回流说”,即《中庸》是从佛道回流至儒家的。但“回流说”没有或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儒家经典众多,佛道何以单单抽取《礼记》之《中庸》加以关注与提倡呢?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回答,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前述“回流说”忽略了《中庸》升经的经学史背景。《中庸》升经的经学史背景,是指随着《礼记》的经学地位不断提升,《中庸》的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正是在这样一个经学史流

    文史哲 2019年3期2019-09-10

  • 放下你非我薄情
    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持,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结果,这个“不是庸俗、怯懦的灵魂”在虎跑寺外守候三天为求一见,苦苦挽留丈夫。李叔同终究不为所动,妻子只得含泪离去。“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

    青少年日记 2018年5期2018-11-29

  • 《西游记》中的佛道话语英译研究
    本研究甚多,但对佛道专用术语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成熟。大多数学者衷于对原著与译文文本的误读以及对文化的迁移进行研究。而本文以两个相对成熟和出色的译本为例,分别是在学术界享有声誉的美籍华人余国藩(Anthony C.Yu)的译本和广受外国读者追捧的英国学者詹奈尔(Jenner)的译本,深入探究两位译者对《西游记》中有关佛道术语的动态翻译,进而分析他们翻译的处理目的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效果。二.道教术语在两译本中的翻译1.《西游记》中的道教文化道教是中国本土文化,以“

    文学教育 2018年35期2018-11-28

  • 凤 凰 山(外一首)
    年沧桑人文厚重,佛道共生雄险峻美,溪流潺潺香火熏染禄利凡尘客佛号唤醒苦海梦中人孤松迎客来,夏日罩凉风置酒,听溪水环绕看绿林虚掩,有翠鸟穿梭亘古无悔,曲径通幽近崖,峡谷飞溅处有中流砥柱,飞瀑似雪喷涌而下声如狂风卷流沙,恍然大漠边关观秀木,俨然若烟雨江南荡漾处,暮霭如瑶池仙境雾锁箭眼,回响着历史的步履声垒障流云,喜悦了多少农耕事拜祖石上凤点头让山山不老隐世的救赎隐世当寻一处风水宝地好山好水,有山珍,有海味凤凰山可担当此殊荣南有碧涛万顷,北对本溪水洞东饮鸭绿江的

    诗选刊 2018年5期2018-11-15

  • 西行《山家集》“恋歌”中的“物哀”美
    求内心澄明,证悟佛道,本应与恋爱无关。但是,由于他出家时年仅23岁,且是一名前途无量的青年武士。再加上他创作了大量缠绵悱恻、悲悲戚戚的恋歌,据统计,整部《山家集》中共有恋歌297首。④所以有不少学者都坚持认为失恋是他出家的主要原因。⑤据研究,西行出家之前有一段悲恋体验⑥92,有学者猜测对方是与西行身份悬殊的、崇德天皇的皇后彰子,但并无确切的根据。但是,从他所咏的恋歌来看,确实存在这样一位令他难以忘怀的人。(1)あはれとも見る人あらば思はなむ月のおもてにやど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3

  • 分别心
    分别的心正是障碍佛道修行的妄想情执,这种心也称为“执着心”、“涉境心”。依照《摄大乘论》的说法,凡夫所起的分别,是由迷妄所产生的,与真如的理不相契合,如果要得到“真如的心”,就必须舍离凡夫的分别智,依无分别智才行。菩萨在初地入见道的时候,缘一切法的真如,超越“能知”与“所知”的对立,才可能获得平等的无分别智,所以才说:“大道无难,唯嫌拣择。”“分别心”的对待是“平常心”,平常心不是沒有是非、善恶、人我、大小、美丑、好坏的智觉,而是以心为主体,不被是非、善恶

    当代作家 2018年9期2018-09-30

  • 放下你非我薄情
    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持,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结果,这个“不是庸俗、怯懦的灵魂”在虎跑寺外守候三天为求一见,苦苦挽留丈夫。李叔同终究不为所动,妻子只得含泪离去。“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

    青少年日记 2018年5期2018-09-28

  • 理学受佛、道的影响
    等人为代表,对于佛道的批评比较多。虽然在他们看来道家道教之影响尚不及后者,但因其对儒家传统均构成危害和挑战,故其批判佛道似乎未加区别,即将二者均视为异端而加以排斥,而这又与对儒家内部固陋学风的批判和对儒学经传的大胆怀疑以及对华艳淫靡的辞章风习的排斥相结合,显示出一种为重建儒学道统而扫荡一切的雄风锐气。二是以王安石和苏氏父子所分别创立的新学和蜀学为代表,两派学者对待佛道学说的态度显然不同于上述诸人,他们虽然同样攘斥佛道和同样站在儒学立场上看待佛道学说,但处于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2018-08-06

  • 兼容儒道佛,千古唯东坡
    。关键词:儒家;佛道;苏轼《品中国文人》这本书里介绍了诸多中国文坛顶级大文豪,旷达笃定的嵇康,举目悠远的陶渊明,豪气浪荡的李白,忧思纯美的杜甫,柔肠旖旎的李煜......千百年来,他们如同永远闪烁在天幕上的明星,只要我们抬头仰望,就可看见清澈的晖光。群星闪耀,绚烂夺目。我想读懂的,是自己心中最亮的那颗星——苏轼。东坡这样的个体生命,可能绝无仅有。他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能够乐观从容地面对人生,我认为这与他性格中吸纳并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

    好日子(下旬) 2018年4期2018-06-18

  • 现代与传统的交汇 ——中国现代舞中的传统文化要素
    泛认可。(二)将佛道要素引入到现代舞蹈中佛道文化是我国非常知名的文化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因此,将该文化要素引入到我国现代舞蹈艺术中来,也是非常好的做法。林怀民是世界著名的舞蹈大师,他在《水月》设计中,就引入了大量我国佛道文化的要素,“镜花之月毕竟总成空”就是其重要的设计语言,这也正是佛门偈语的体现,有道是镜中的花、水中的月,是不可捉摸、也是不可触及的虚空美妙景象。《水月》在舞蹈设计上也充分吸收了大量有关佛道的要素,尤其是在空灵设计

    北方音乐 2018年18期2018-01-25

  • “求放心”
    放失的时候,它在佛道(尤其是佛教)那里找到了安顿之所。对于儒家来说,这样的变化,事实上是影响非常深远的。因为,心被放失,按照孟子的说法,实际上是对儒学的最根本精神的放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放心”(善心的丧失)看做是儒家在汉代至唐代发展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一个基本的事实。“心”因为被儒家的传统所放弃,而佛教和道教则由此而接纳了“心”。中晚唐时期,儒家猛然发现,自己在整个社会的格局中有一种被不断边缘化的事实,“儒门淡泊,收拾不住”,这成为儒家“放心”的

    当代贵州 2017年42期2017-11-01

  • 唯以老庄说老庄 ——从《集古今佛道论衡》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
    ——从《集古今佛道论衡》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韩 焕 忠(苏州大学 哲学系,江苏 苏州 215123)从《集古今佛道论衡》来看,唐初高僧对老庄的理解有诸多共同点。道教以老子为教主,唐室推老子为始祖,故唐先道而后佛,一些高僧,如法琳、慧净等人,利用各种机会,高唱佛高于老,为佛教争地位。另一些高僧,如智实、玄奘、静泰等人,为了不触忌犯讳,在佛道论衡中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方式,一方面承认老子之高明,另一方面则否认道教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唐朝初期佛道二教之兴盛,实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8期2017-07-12

  • 南岳名胜楹联的内容研究
    万寿之愿景、参悟佛道之精神关怀等四个方面对楹联内容进行了研究,旨在突出楹联在传播南岳人文底蕴和秀美风光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南岳;名胜楹联;风光;寿岳;佛道作者简介:刘旺(1982.2-),男,现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屈中正(1972.3-),硕士,文艺学教授。[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2楹联文学是中国最独特的文学形式,是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5期2017-04-26

  • 南岳名胜楹联的内容研究
    万寿之愿景、参悟佛道之精神关怀等四个方面对楹联内容进行了研究,旨在突出楹联在传播南岳人文底蕴和秀美风光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南岳;名胜楹联;风光;寿岳;佛道楹联文学是中国最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中国文学艺术思维的结晶。[1]南岳现存楹联共463幅,涉及61个景点,是南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儒、佛、道思想与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南岳风光的精神凝练,是古今撰联人精神的花朵,是南岳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楹联是中国文人最重要的体证方式、思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9期2016-12-20

  • 十后悔
    不信报后悔;十、佛道不修死后悔;这以上十种后悔,你是哪几种后悔?”学僧摸摸头脑,无可奈何地说道:“老师!看起来这些后悔,都是我的毛病!”云居禅师道:“你既知道是毛病,就要火速治疗呀!”学僧道:“我就是因为不懂得治疗,所以恳请老师慈悲开示!”云居禅师开示道:“你只要把十后悔中的‘不字改为‘要字就可以了,例如:‘逢师要学,遇贤要交,事亲要孝,对主要忠,见义要为,见危要救,得财要施,爱国要贞,因果要信,佛道要修。这一字的药,你好好服用!”启示:假如能慎于始,就不

    现代家庭 2016年6期2016-06-14

  •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
    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

    国学 2016年4期2016-05-06

  • 论朱熹对佛道幸福观的继承与超越
    01)论朱熹对佛道幸福观的继承与超越陶 有 浩(合肥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摘要:分析了朱熹幸福观的特征,认为他在整合儒释道三家理论资源的基础上,用讨论幸福观的方式,完成了对人生本质和价值的重新探寻:在解读幸福的内容结构,提升儒家幸福观的理论层次,诠释德福矛盾现象等方面借鉴了佛道的学说;在加强幸福的世俗化色彩,重视求取群体幸福和增加德福一致效果立时显现等方面完成了对佛道的超越。关键词:佛道;幸福观;继承;超越;接受学界在论证佛道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4-03

  • 论王安石道本体之嬗变*
    学范畴,只是认为佛道思想与儒家的天命寂然不动的思想有相近之处。总体而言,在前期,王安石对佛道思想的基本态度是排斥,而不是调和。但是后期王安石从天道的无声无臭来吸收佛道思想。因而,在道本体上,儒家的立场逐渐淡化,以至于认为佛道思想在道之体上与儒家一样,于是对佛道思想的基本态度由排斥转变为调和。当然,王安石在外王上对佛道仍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而学界动辄以一种笼统的调和论来概观王安石的思想,是没有对其思想前后嬗变与分期作细致辨析的结果。从哲学史上看,对王安石道本体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5

  • 才子佳人小说中神怪及佛道现象试探
    佳人小说中神怪及佛道现象试探徐林(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摘要:才子佳人小说是描写才子与佳人恋爱的婚姻故事小说,更多地涉及现实社会生活,与神怪佛道关系不大,然而反观其作品发现:相当一部分才子佳人小说作品涉及到神怪和佛道现象,它们在小说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作用也各异,但无疑是才子佳人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神怪及佛道现象在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及作用,进而探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关键词:才子佳人小说;神怪;佛道;原因明末清初涌现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3-09

  • 方言俗谚中的佛风道韵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道文化,影响远至海外。文章以当地百姓耳熟能详的方言为切入点,挖掘其后所积淀的佛风道韵。方言俗谚中蕴藏着邑民对佛道教义的深入认识,反映着当地佛道活动的兴盛普及,还可一窥佛道信仰与当地民俗的紧密结合。从方言俗谚中更可领略当地佛道双栖、和睦共存的奇特现象以及佛道文化的凡俗化。天台;佛教;道教;方言;民俗天台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却因天台山而闻名;天台山海拔不高,却因其“佛宗道源”的身份而享誉海内外。一直来,研究天台山佛教、道教的学者是济济一堂,成就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2-13

  • 寒山诗境里的佛道意蕴 ——唐代诗僧寒山诗作探微
    光策寒山诗境里的佛道意蕴 ——唐代诗僧寒山诗作探微◎程光策唐朝诗僧寒山,其不少诗作具有深邃佛道内涵,耐人寻味。本文试图运用佛教和道教的有关理论,与诗歌艺术的赏析方法相结合,意在深入发掘和揭示诗僧寒山诗作中所蕴含的佛道理念与人生追求,从而使读者对诗僧寒山诗作从其宗教文化思想到文学艺术成就,有一个更能切其内涵与内核的理解。一、“今日婆娑树,几年为一春”先请看下面两首: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参花(下) 2015年2期2015-10-27

  • 禅门问答
    也大奇,也大奇,佛道世界深不可知。”洞山禅师因此问道:“关于佛道世界可不可测知,我们暂且不谈,现在只请问你这个说佛道世界的人,究竟是什么世界的人呢?”初上座沉默不答,洞山禅师追问道:“你为什么不赶快回答呢?你说,你是哪里个世界的人呢?”初上座道:“你不可以那么急躁!”洞山禅师道:“你连我的主题都不回答,怎能叫我不急躁呢?”初上座仍然不答,洞山禅师继续追问道:“不论是佛,也不论是道,都只不过是一个名字而已,那你为什么不引用经典来说呢?”初上座一听,兴致勃勃地

    中老年健康 2015年5期2015-05-30

  • 一种陌生经验的意念化书写
    的风格和特点。以佛道经验凝眸世俗世界在《双手合十》和《乾道坤道》中,赵德发建构了相似二维文学世界,在其中存在著宗教与世俗、善与恶的对立与交锋。两部长篇小说中都塑造了两个不同的舞台,即“山上”和“山下”。“山上”是指以佛寺芙蓉山飞云寺和道观简寥观、逸仙宫为代表的宗教性灵世界,“山下”则是指怡春市和印州城所代表的世俗的物欲社会。两部小说中所塑造的两个不同的世界并不是隔绝的,相反宗教力量和世俗力量在这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这是汉传佛教及全真道教在当下的生存所必须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年7期2015-03-29

  • 浅论《红楼梦》与佛道二教之关系
    浅论《红楼梦》与佛道二教之关系邱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其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进行研究、解读。除了美学、悲剧等研究角度之外,《红楼梦》的思想中还包含着佛、道二教的思想及元素,而“佛道合一”使此二教以融于一体的姿态影响着《红楼梦》的内涵,使我们在人物形象、故事框架以及创作主旨中皆能感受到黄老之学与佛教禅理之元素的存在,也从中发现《红楼梦》与佛道二教之间的关系。红楼梦佛道人物形象度脱框架

    文教资料 2015年36期2015-03-21

  • 明清时期徽州佛道教生存环境透视
    9)明清时期徽州佛道教生存环境透视赵元元(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明清时期,理学在徽州地区倍受推崇,佛道等宗教信仰被忠实的理学信仰者视为异端,故有徽州不尚佛老之教的结论。然而,据明清时期的方志等资料记载,徽州虽为理学重镇,但僧道信仰并未因之而禁绝。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丰富的物产为佛道教提供了基本的生存资源,而在儒、释、道融合的文化背景下,该区广大的信仰人群、丧葬、祈愿等因素为佛道教生存提供了客观的人文环境。基于该区独特的自然环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0

  • 明代泰山的佛道和谐与合一
    99)明代泰山的佛道和谐与合一高 强(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199)明代佛教和道教同在泰山和谐共生,而且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淡化各自分别,走向融合与合一,主要表现为佛道寺观共处一山、佛道神祇共祀一寺(观)、佛道杂糅融入民间信仰等;明代佛道教在泰山的和谐与合一不仅有其内部的原因,也与来自政府与民间的外部原因相关;明代佛道教在泰山的和谐与合一对于后世泰山宗教信仰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明代;泰山;佛教;道教;和谐;合一一、明代泰山佛道和谐合一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3

  • 《魏书》标点勘误一则
    拜形象。”其于“佛道”之间加顿号,意谓崔浩不信佛教和道教。崔浩仇视佛教,《魏书》本传载:“浩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厕中。”此外,崔浩也曾诋辱道教经典,《魏书》本传载:(崔浩)性不好《老》《庄》之书,每读不过数十行,辄弃之,曰:“此矫诬之说,不近人情,必非老子所作。老聃习礼,仲尼所师,岂设败法之书,以乱先王之教。韦生所谓家人筐箧中物,不可扬于王庭也。”可见,崔浩所以轻诋老庄之书,是因其与儒家礼法相悖。然而,崔浩非毁道家经

    江海学刊 2014年1期2014-04-16

  • 亦僧亦道,自成一体——解读《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
    多地方留下了中国佛道文化的痕迹。小说开篇第一回就出现了一僧一道相伴而行的形象,并在之后的一百多回中时隐时现,作为小说的一个潜在线索贯穿始终。一僧一道一个属于佛教,一个属于道教,而作者却将这两个来自不同派系的放在一起,似乎有混淆两种教派之嫌,还是作者有什么深刻的用意呢?本文就将以一僧一道为突破口,从佛道文化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解读,探求作者内在的价值取向。一、佛道殊异,混同不分在中国的宗教体系里,佛和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信仰体系,他们各有自成一体的世界观、人生观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2014-03-06

  • 从《论佛骨表》看韩愈反佛道斗争的反迷信特点
    骨表》可谓韩愈反佛道斗争的战斗檄文,他在表中提出了很多反制方式,其中对奉佛动机和奉佛行为给予迷信定位,借由反迷信的方式来反佛道尤为突出。韩愈反佛道斗争的这一特点在其他反佛道诗文中也有所体现。一、揭示奉佛动机的迷信色彩从《论佛骨表》可以明确看出韩愈所认为的宪宗奉迎佛骨的动机:“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①本文所引韩愈之诗文均录自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言词小心巧妙不乏为宪宗开脱的嫌疑,然就宪宗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三破论》撰者诸说检讨——兼论刘勰《灭惑论》在当时的影响
    与泥洹的角度比较佛道二教的。第三,《夷夏论》以夷夏有别排斥佛教,“今以中夏之性,效西戎之法,既不全同,又不全异。下弃妻孥……舍华效夷,义将安取”;《三破论》也讲佛教为外来宗教,一则说“盖闻三皇、五帝、三王之徒,何以学道并感应,而未闻佛教?为是九皇忽之?为是佛教未出?若是佛教未出,则为邪伪”,再则说“今中国有奉佛者,必是羌胡之种。若言非耶,何以奉佛”。由此可见,《夷夏论》、《三破论》都是在夷夏有别、道优佛劣上做文章的。但《三破论》与《夷夏论》的论证逻辑却存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淮南三王佛道思想之比较
    关系,但三人对待佛道的态度却有很大的不同。总体上看,王艮是一个中立者,既不喜欢佛道,也不排斥佛道,认为佛道自有佛道之用;王栋从经世济用的角度,完全否定了佛道,坚决反对援佛入儒的做法;王襞与他们都不同,他的佛道情结很重,尤喜道教,幻想成仙而长生不老。一、王艮承认佛道之用,不喜之亦不排之纵观王艮的思想,佛道在他的心中没有什么位置。比如,“里俗家庙,多祀神佛像。”王艮让他父亲撤去家中佛像而供奉祖先。不久,武宗南巡至扬州,派佛太监、神总兵到安丰场向“百姓”索取鹰犬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3-28

  • 略论《七录》与《七志》“所宗有不同”、“其教有浅深”
    更迭、思想多元、佛道交融,佛道著作得以进入目录编纂,这在目录学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新的变化。当今的目录学史方面的著作分析了有关的成果,主要的是探求了《七略》对后世目录学发展的影响情况。二、本文的考议以下本文联系现有的文献资料,对王俭有官修又有私撰目录的情况加以补充论证,并就其与紧随其后的阮孝绪的《七录》进行关联分析,说明新增的佛道著作的情况。(一)明代胡应麟《经籍会通》对《七志》《七略》类例做了说明王俭《七志》:一经典,二诸子,三文翰,四军书,五阴阳,六术艺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8-15

  • 民间佛道融合现象考察
    37002)民间佛道融合现象考察周翔宇1,刘 涛2(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佛教理论的世俗化和道教教义的民间化,为佛道二教的融合提供了可能。信众只从自身需求出发、不分教派的信仰行为使佛道二教界限趋于模糊。观音与慈航、地藏与药王等“兼职”现象,进一步强化了佛道二教彼此的融合。这种融合表现在:寺庙和道观的建筑规制高度一致;民间信众佛道不分;民间佛道二教的宗教活动内容基本相同。民间佛教;民间道教;融合佛道二教均是目前中国的主要宗教,二者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3-19

  • “空无”与“虚化” ——论白居易对佛道观照方式的理解及运用
    ——论白居易对佛道观照方式的理解及运用左志南1,代永正2(1.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 610064;2.新汶矿业职工大学,山东莱芜 271100)白居易思想驳杂,与佛道关系密切,其对于佛道思想的吸收,是侧重借鉴佛道观照世界的方式,即“空无”与“虚化”。而白氏始终不曾具有融通佛道的思想意识,这种缺失使其晚年思想始终处于一种矛盾,这正是后人以“畏死”、“白俗”评之的原因所在。白居易;观照方式;空无;虚化白居易思想的驳杂历来为学界所关注,也有大量的论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