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

  • 促进“物质的量”概念本质理解的教学设计研究
    月摘要: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是宏观与微观联系的重要桥梁。基于化学史实,追寻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促进概念本质理解。以概念的历史动态演变过程为线索,追随化学家的脚步去探寻知识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深刻体会概念的内涵和价值,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 高中化学; 物质的量; 化学史; 概念本质; 教学设计文章编号: 1005-6629(2023)09-0051-

    化学教学 2023年9期2023-11-03

  •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物质的量”单元教学 ——“气态粒子的那些事”教学设计
    中提出: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作用[1].由物质的量为核心概念,以摩尔质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化学概念为次要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关联系,共同构成了物质的量概念体系.因此本文对高中化学“物质的量”进行单元内容整合,指出物质的量作为一种化学计量的工具,其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进程和延续,从而确定单元主题为——发展中的化学计量.1 单元深度学习目标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见表1.表1 单元教学目标2 单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7期2023-10-10

  • 基于“计算简便”的心理因素对“物质的量”的教学思考
    是科学家引入物质的量的心理因素,为了降低该知识点的抽象性,基于“计算简便”思想,利用函数作为工具,依次引出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物质的量,使这些知识点“去抽象化”。关键词: 计算简便; 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伽德罗常数; 化学教学文章编号: 1005-6629(2023)02-0095-03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最基础的概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教材均将“物质的量”内容放在高一上学

    化学教学 2023年3期2023-04-10

  • 物质的量”在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比较
    5000)“物质的量”贯穿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始终,是连接宏、微观世界的桥梁,是学习者掌握化学变化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重要节点,学生只有熟练掌握本节内容,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才能够通过定量的方式表征化学反应,促进相关化学知识的系统化。本文通过对2004版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与2019版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的对比,明确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异,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真实情景创设以及习题的有效利用等建议,以期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一、2017版课标对“物质的

    林区教学 2022年9期2022-09-16

  • 基于发展性评价观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实践 ——以苏教版新教材“物质的量”为例
    3000)“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计量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无论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学生的学习心态变化来看,其学习过程和效果都将对高一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的一致性设计.1 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分析“物质的量”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专题1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桥梁,是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21期2022-08-01

  •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学生学的逻辑的教学设计——以“物质的量”为例
    同时介绍了在物质的量的教学中几点优化的处理方式。关键词:互联网;学的逻辑;物质的量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7-0048-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7.012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笔者在备课时除了研究最新版的人教版[1]、苏教版[2]、鲁科版[3]三种版本的教材以外,还同时使用百度文库、学科网、国家及地方资源平台以及各种化

    化学教与学 2022年13期2022-07-13

  • 支架搭建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学必修教材“物质的量”的教学为载体,研究支架搭建理论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与落实。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支架搭建;物质的量一、研究背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略带难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可能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1期2022-06-26

  •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题中的应用探究
    刘淼摘 要: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在解答化学计算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提高学生计算题的解题能力,促进化学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实践中应做好物质的量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物质的量表示的含义。同时,围绕高中化学常见的计算题类型,讲解使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思路,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解题提供可行参考。关键词:物质的量;化学计算题;应用;探究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贯穿整个高中化学阶段。物质的量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要想灵活应用于各类计算

    高考·中 2022年5期2022-05-30

  • 基于发展性评价观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实践
    第一册)》“物质的量”为例,从符号表征、思想方法、价值意义三个方面挖掘隐性课程内容,阐述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的初高中衔接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践.关键词:发展性评价;初高中衔接;物质的量;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21-0106-03“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计量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无论从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学生的学习心态变化来看,其学习过程和效果都将对高一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进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2年7期2022-05-30

  •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比较分析与启示
    化,本文以“物质的量”单元为例,从衔接、内容难度、组织方式等方面就此进行探讨,以期为一线教师和即将走向一线的师范生更好把握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新思路。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文章编号:1008-0546(2022)02x-0080-05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2x.021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价的科学参考,也是

    化学教与学 2022年4期2022-03-16

  • 情境性的高中化学作业试题设计研究
    界定,并以“物质的量”第一课时为例,对情境性高中化学作业试题的设计进行研究。关键词: 情境性;高中化学;作业试题设计;物质的量1问题提出背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后简称旧课标)中“教科书编写建议”指出: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实践题和开放题的比例……编制的习题应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调查、咨询或进行实验,最终解决化学问题。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简称新课标)在该部分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提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2期2021-12-27

  • 物质的量”的数学模型
    学生头疼的“物质的量”,它是微观领域的(分子、原子和质子等)与宏观可称量的质量、体积的枢纽,深入浅出构建数学模型,解释他们的数量关系。关键词: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建模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447化学是自然科学学科,在微观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其中的性质和转化都是宏观的。2018年最新修订:1mol粒子集团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定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7期2021-12-23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新定义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
    魏钊关键词: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高中化学教学2018年11月16日,在法国巴黎凡尔赛举行的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修改部分国际单位制(SI)定义的决议。决议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定义为:包含6. 022140 76x10个基本粒子的物质的量。由此带来的问题是:(1)为什么摩尔和阿伏加德罗常数要重新定义?(2)重新定义后的阿伏加德罗常数,为什么取6. 02214076x10这一数值呢?(3)新的定义对高中化学教学有何

    化学教学 2021年6期2021-11-17

  • 物质的量”学习难点与教学策略研究
    芳摘 要:“物质的量”是高一化学的必学课程之一,是化学学习由物质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过渡,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对“物质的量”的学习存在困难,结合教学内容,针对“物质的量”相关学习难点提出实际教学建议。关键字:“物质的量”;高中化学;人教版一、“物质的量”学习难点产生的主要原因(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障碍“物质的量”这一词是从西方语言系统中翻译而来,在中国,对量化词汇表述非常精准,以各种单位来看,采用“对”“个”“群”等字眼表述,就很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9期2021-09-08

  • 基于国内外化学教科书有关“物质的量”概念比较的教学启示
    0007)“物质的量”一直是高中教学难点之一。不少研究指出“物质的量”教学的难点之一是由于这个由“Amount of substance”翻译过来的名词过于抽象、拗口,教材中给出的定义也不够明确。如何表述这一概念以及怎样进行这一概念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十分注重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和剖析,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然而通过对“物质的量”相关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单独考察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的题目一般只出现在中国大陆的一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5期2021-06-19

  •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项目式教学设计*
    )0 引言“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的内容,其是连接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桥梁。对“物质的量”的知识,单从梳理历年高考有关考点来看,其分布应用就十分广泛,如:(1)求混合气体的原子数;(2)求可逆反应中生成物的粒子数;(3)求金属与氧化性强弱不同的酸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4)求共价化合物的共价键数;(5)求弱酸的水解离子总数;(6)求生成价态不同的物质转移的电子数目;(7)求不同质量数的核素的微观粒子数;(8)求特殊物质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4-27

  • 教学感悟—记“物质的量”的学习
    徐秋怀摘要:物质的量的学习很重要,但是又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转换不清楚而出现错误。若学生在高一没有学懂,也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本文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在遇到计算题时怎么去想清楚是否需要翻倍的问题。关键词:物质的量 计算  NA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高一年级的学生,常常因为学习“物质的量及其相关内容”而感到痛苦,甚至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会觉得化学科目比较难学而放弃选择。本文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想帮助大家整理清楚我们在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遇到的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5期2021-01-02

  •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比较 ——以“物质的量”为例
    背景,以““物质的量””这一节为例,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1 新、旧教材中位置的比较在旧教材中““物质的量””这一节位于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尽管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4]。虽已储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认知结构,但是初中化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只停留在宏观层次。除了简单介绍了分子、原子、离子的相关概念,并未有实质的接触

    安徽化工 2020年6期2020-12-21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教学实践
    :从学生学习物质的量易错点入手,分析问题的根源是微粒观的缺失。如何进行物质的量的学习呢?利用微粒模型图,化学实验重建微粒观,通过科学史,真实情景,有层次的问题设计,演绎推理等方法最终实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有机结合,实现物质的量学习的突破。关键词:微粒观;宏观辨识;微观探析;物质的量中学化学核心素养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放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化学课堂是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若要实现化学核心素养,设计和组织教学时,就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2期2020-10-21

  • 基于学生认知障碍的化学概念教学
    概括学生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形成认知障碍的原因,再基于学生的认知障碍设计概念教学,以降低概念认知难度的同时发挥“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中的宏微桥梁作用。[关键词]认知障碍;物质的量;摩尔;概念教学[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6-0056-02物质的量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难点,在教学这一概念时,教师容易将其当成事实性知识呈现,先让学生识记众多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9期2020-09-26

  • 试议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核心作用
    在计算过程中物质的量则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物质的量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核心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相关方面的问题,多思考多总结,并对学生多加强调,使其切实理解物质的量在解题中的核心作用进而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关键词: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核心作用;教学心得基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解题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在计算过程中物质的量则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思考与体会对此作一简要探讨,希望对高中师生有所启发。一、

    高考·上 2020年6期2020-09-10

  • 从“三序结合”视角论教材中“物质的量”的编排
    化学教材中“物质的量”的编排为例,分析了从“甲种本”到人教版新教材中“三序结合”理念的变化,发现人教版新教材在该内容的编排上更好地体现了学科逻辑顺序、认知发展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并根据教材分析结果,提出了教师在教材内容选取、教学方式选用、进行习题编写及实验安排等方面的相关建议。[关键词]  高中化学;三序结合;物质的量;教材编排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知识是认知主体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积极建构的[1],因此,作为课程的物化产物,教材并非学科知识的简单罗列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4期2020-08-09

  • 中美化学教材关于“物质的量”的对比分析研究
    林[摘要]“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也是化学定量研究的基石。但是,“物质的量”概念抽象,学生接纳相关概念的速度较慢,教师往往只是通过大量习题与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质的量”。对中关教材中“物质的量”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元的教学思路,为教材开发设计者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与建议。[关键词]中关教材对比;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5期2020-07-16

  •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简单应用
    化学课本中,物质的量作为一章进行讲述,而在新课标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一中,作为一节进行描述,只简单地把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深度进行描述、讲解,可以说讲述最简单的是气体摩尔体积。如果学生提出“气体摩尔体积与处界条件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外界条件对于气体的影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原课本中把所辅助讲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定律及其概论”介绍给学生呢?下面,笔者将浅谈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简单应用。关键词: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定律;简单应用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8期2020-06-08

  • 医用化学“物质的量”项目化教学课堂设计
    医用化学中“物质的量”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课堂设计。在教学的不同环节科学地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生动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果。关键词:医用化学  物质的量  项目化教学  课堂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107-02《医用化学基础》作为中职医学卫生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中职医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于学生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科技资讯 2019年21期2019-11-15

  • 对高中化学教材中“物质的量”内容的编写建议
    基于对中学“物质的量”内容编写与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分析,建议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使用一种全新的“物质的量”的编写方案。对全新“物质的量”编写方案提出建议,并附加一些说明。关键词: 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伽德罗常数; 教材编写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0009107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的提出1.1 中学化学教材“物质的量”概念很不统一由表1可以看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物质的量”的概念很不统一,就是同一版本,如江

    化学教学 2019年10期2019-11-05

  • 物质的量”中美教材对比反思和创新演绎
    孟兆杰物质的量及其衍生概念和公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敲门砖”,但是这些概念来自西方,有的概念即使“敏化语感”也很难将其融入日常汉语系统中,中西方构词、文化差异给教学带来鸿沟,再加上化学计量学是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接触过的领域,让这块“敲门砖”险些成为“拦路虎”。秉着“站在编者高度,体会教材思想”“从西方来,回西方去”的观念,在研究国内教材的同时,研读了美国高中主流教材《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既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又用西方的语言系统,对比分析了中美教材的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5期2019-10-21

  •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有关物质的量的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本文以物质的量为例,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提出了单元目标的教学设计。关键词:核心素养; 物质的量; 单元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7-015-001化学核心素养提出涵盖“平衡思想和变化观念”,“微观探析和宏观辨识”,“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验探究”,“模型认识和证据推理”等五个要素,这五个方面相得益彰,旨在指引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里面的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7期2019-10-08

  • 关于“物质的量”的误区突破
    邓丽娟“物质的量”始终都是高考化学的重难点,在学习时很容易对其概念、关联概念的表述和转化理解不到位,造成分析错误。透析概念、理清关联是破除误区的有效方法,本文将详尽阐释“物质的量”的学习误区,与读者交流学习。误区一: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等同该误区来源于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不到位,物质的量是用于计量含有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在理解“物质的量”时需要明确两点:一是“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分或重组使用;二是“物质的量”是描述

    中学化学 2019年1期2019-06-29

  •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关于物质的量内容的对比研究
    摘  要 “物质的量”的相关内容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全程,是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美国高中主流化学教材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和我国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两本教材,对其中“物质的量”的内容从课程标准、内容体系结构、正文内容呈现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方面获得启示。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材;物质的量;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21期2019-05-13

  • 搭支架突破“物质的量”的教学
    周一、引言“物质的量”的教学中有“物质的量”“摩尔”两个抽象的概念。高一的学生对化学微观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知道:物质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组成等。但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是感性的,而“物质的量”是一个全新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常生硬地抛出这些抽象概念,学生“吃”得虽多,但没有汲取营养。鉴于此我结合支架式教学理论,对本节内容做了新的设计,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量”“摩尔”。二、支架式教学理论支架式教学理论是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面对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32期2019-04-07

  •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物质的量习题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中,物质的量是较为抽象的理论,这对学生来讲解读起来有困难,而灵活使用更需要时间的积累。针对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物质的量习题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关键词: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中较为抽象的理论,在化学运算中的作用较为显著。在教学实践阶段,化学老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所以,老师教授物质的量的定义,不但能直接协助学生把握好本单元的相关气态物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的运算,并且为未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然而,物质的量是较为抽象的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0期2019-02-26

  • 概念同化促进新概念构建的实践研究
    区,剖析了“物质的量”的教学难因,提出了针对“物质的量”教学概念同化的教学策略,通过“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设计的剖析,希望抽炼出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概念学习的一般理论,以期对一线教师的化学概念教学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关键词]   高中化学;概念同化;物质的量;教学设计一、问题的提出“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的核心概念,正确理解其含义并运用该物理量进行计算是中学生必备的化学能力。但这一概念抽象、晦涩,大多教师认为难讲难教,学生也普遍反映不好理解。笔者分析了大量的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9期2018-12-20

  • 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物质的量”单元教学设计
    理念,依据“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教与学的要求,对“物质的量”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化解学习难点、启迪高级思维、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关键词: 课程标准; 物质的量; 学科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设计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90046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物质的量”是占据化学计量核心地位的物理量,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是学习化学科学的重要方法。受抽象概念密集、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师

    化学教学 2018年9期2018-12-10

  • 高中化学中“物质的量”教学的反思
    尚全摘要:“物质的量”是化学的基本概念,是高中化学的重点理论学习内容之一。如何帮助学生学好“物质的量”,让学生们轻松拿下高中化学的“第一个教学难点”是我们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关键词: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化学教育;教学方法物质的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化学这门学科中,物质的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对这个概念掌握得不好,那么在日后的化学学习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一定要做好物质的量的教学。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造成学生对物质的量的学习困难,原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2018-10-21

  • 对“物质的量”教学的探讨
    霞摘要: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化学问题,使化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整个中学阶段化学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物质的量”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为此,多年来,我们对“物质的量”一节的教学进行经常性反思、研究探讨,现在把对“物质的量”教学的探讨情况做一介绍。关键词:化学教学;“物质的量”;教学探讨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10一、弄清对“物质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4期2018-10-13

  •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驱动性问题设计
    涛摘 要:在物质的量复习课中,创设以火箭推进剂为背景的问题情境,以物质的量为工具探讨了不同推进剂产生气体的体积、放热量及火箭有效载重等问题。通过驱动性问题链的设计,体验了真实情境下用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体会了物质的量在生活及科学领域的应用和价值,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驱动性问题;物质的量《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近日颁布,课程标准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构建了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8年5期2018-07-03

  •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课例设计
    要 通过“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课例设计探讨化学教学课程改革,力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知识的能力,促进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关键词 物质的量 摩尔 微粒数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本课例的教学对象是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新生,已学过物质结构的相关内容,对新知教学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但学习主动性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引导,达成目标。1目标分析1.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1期2018-06-05

  • 物质的量的教学难点及应对方法探究
    敏【摘要】“物质的量”高中化学教学是个难点,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分析难点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实际的教学建议。【关键词】物质的量;教学难点;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66-01“物质的量”是一类基本的物理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是重点内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必修课程。“物质的量”是一个衍生概念,在高中化学研究的基础,实现了对高中化学的定量研究。在教材中,“物质的量”在不同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1期2018-05-07

  • 浅谈化学学困生“物质的量”的概念转变教学
    出1.1 “物质的量”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与抽象性作为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化学概念是将这些难理解、易混淆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提取出来,进行分类并加以高度抽象概括的一类科学的理性知识。基础化学概念作为整个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根基,担负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使命,学习者只有掌握清晰牢固的基础化学概念基础,才能为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化学操作、化学探究等提供支架和养分。“物质的量”在化学世界里架起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桥梁,不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化学中都处

    山东化工 2018年7期2018-04-25

  • 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我针对考纲中物质的量相关知识的重难点及考题出题的方向、方式,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意识,注重基本公式的理解,理清公式字母的含义,以达到让学生能熟练运用基本公式的目的。提升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有助于高考成绩的提升。关键词:物质的量 计算能力 公式 理解一、问题的提出计算是高中学生最困恼的一种考题,高考中计算题分量超过10分,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题采用直接跳过的方式,主要原因是对题中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和对计算公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期2018-03-23

  • 浅析物质的量教学
    教学出发分析物质的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结构教学理论下对教学进行改革。对未来教学发展提出期望。关键词:物质的量;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教学物质的量出现是在1971年由41个国家参加的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使用,物质的量的学习在高中阶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三年学习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只要是相关计算就离不开物质的量,在教材改革后物质的量出现在高一的第一章,紧挨着化学实

    考试周刊 2018年31期2018-03-22

  • 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节点”, “物质的量”则是一个核心“节点”,它是连接着微观和宏观、定性和定量的桥梁,贯穿着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作为一个工具性知识,它放在高一化学第一章,当学生带着兴奋、好奇、期待、畏惧等诸多复杂情绪踏入高中化学世界时,他们的第一个较量对手就是“物质的量”的计算,这一回合较量的成败对他们整个高一化学学习信心至关重要。针对如何能从基础上提高他们对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的解题能力考虑,我计划教学中在基本的运算公式、公式的转换变形、快速将公式与题干信息联系等方面加强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期2018-02-23

  • 化学物质的量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进行分析和教学设计,让学生可以最快最全面掌握知识点,提起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关键词 基础;物质的量;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B0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204-01一、教材的分析及地位物质的量是高中生最先接触的重要的物理量之一,也是基础的物理量之一。通过对物质的量的分析,我们进而可以了解更深一层次的物理量,是之后求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重要概念的一个重要单位。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单位中基础的物理

    读写算 2018年15期2018-01-28

  • 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驱动性问题设计 ——以“物质的量”复习课为例
    教版化学1“物质的量”复习课一节的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课堂驱动性问题,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发展,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教材与学情分析“物质的量”位于苏教版化学1第一专题,它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基础,也是生产、科研领域必备的计算基础。物质的量具有微观的粒子数和宏观的质量双重意义,它像一座桥梁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和可称量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微粒数目、气体体积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使学生建立起宏观和微观的联系,也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13期2018-01-26

  • 物质的量计算的教学探究
    在教学中采用物质的量计算,明确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从教学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本文就是从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并结合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将初高中化学方程式计算相衔接,以达到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计算能力。关键词: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方程式计算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化学方程式计算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更是其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虽然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确实

    赢未来 2018年27期2018-01-22

  • 物质的量”的有效和有趣教学
    王振“物质的量”的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经过多次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授课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而且反馈效果较好.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开始,笔者提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一杯水里有多少水分子呢?学生回答不出来,议论纷纷.然后让学生看课本20页的“联想与质疑”,了解一滴水里含有约17万亿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个地去数,即使分秒不停,一个人一生也无法完成这项工作.学生非常惊讶.笔者趁机提出问题:怎样既科学又方便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期2018-01-19

  •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快速掌握物质的量教学策略研究
    三方面探讨了物质的量教学方法。以期为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相关知识的理解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关键词: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学策略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是学生进入微观物质世界、探索微观知识的桥梁。物质的量知识贯穿于高中化学体系的全过程,一旦学生缺乏对这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就会直接影响物质的量相关计算与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前后知识点的不连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

    考试周刊 2017年15期2017-12-08

  • 物质的量”概念难点成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乔静摘要:“物质的量”概念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类比“摩尔”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出“物质的量”,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教学延后一课时,以补充材料的形式加以介绍,化解教学难点.关键词: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连接微观与宏观、定性与定量的桥梁,贯穿于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始终.“物质的量”概念抽象难懂,在实际教学中与“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以概念群的形式出现,导致教师难教、学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年10期2017-10-27

  • 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物质的量》说课设计
    析化学基础“物质的量”进行说课设计。【关键词】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物质的量;说课设计【中图分类号】O6-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69-02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口头表述将如何实现某一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来体现述者教育教学思想的一中集体教学科研活动[1]。本文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分析,说学法指导,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物质的量》的进行说课设计。一、;说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期2017-10-09

  • 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物质的量》说课设计
    析化学基础“物质的量”进行说课设计。【关键词】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物质的量;说课设计【中图分类号】O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77-02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口头表述将如何实现某一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来体现述者教育教学思想的一中集体教学科研活动[1]。本文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分析,说学法指导,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物质的量》的进行说课设计。一、说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2期2017-09-29

  • 物质的量”概念难点成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乔静“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必修1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连接微观与宏观、定性与定量的桥梁,贯穿于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始终。然而,由于“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抽象难懂,在实际教学中又与“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以概念群的形式出现,使得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一、“物质的量”概念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分析“物质的量”成为教学难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原因。1.与“物质的量”相关知识与技能繁杂,难度较大“物质的量”学习的前序知识有分子、原子、质量、碳一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中学化学 2017年4期2017-07-07

  • 概念隐喻理论和诱思探究教学法在“物质的量”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分析学生在“物质的量”概念学习中存在的知识性的困惑与思维性的困境的问题,阐述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诱思探究教学法,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进行的“物质的量”的教学设计,以此使学生形成解决“物质的量”相关核心概念问题的思维能力。【关键词】化学概念 物质的量 概念隐喻理论 诱思探究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42-03总所周知,化学 1 是高一刚入学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整个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中占据非常重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3期2017-06-12

  • 牢抓“物质的量”有关概念,解决教学两难境地
    玮炜摘 要: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关于物质的量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境地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物质的量;概念系统;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117-1一、物质的量教学两难境地形成的原因1.概念抽象难懂。物质的量作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之一,没有正式的定义,它跟其他基本量之间彼此相互独立,不能用导出量来定义。没有明确定义的说明,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十分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2016年23期2017-05-27

  • 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节的教学认知分析
    乔通摘要:《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是学生对物质定量认识从宏观到微观过渡的重要环节,教师对本节的教学认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从教学内容的认知、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分析、学习目标的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基本思路的形成、学习主题设计等6个要素对本节进行分析。关键词:物质的量 教学认知 摩尔质量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215-01“物质的量”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计量概念,它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搭

    现代交际 2016年23期2017-05-24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核心素养培养教学实践研究
    :化学计量;物质的量;高中化学;微观;宏观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5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17一、 研究背景1. 本节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这一核心概念是沟通微观粒子数和宏观物理量之间的桥梁,通过这一“桥梁”可以把宏观的物理量如: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微观的微粒数联系起来(见图1),同时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形

    化学教与学 2017年4期2017-04-14

  • 浅谈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物质的量
    文就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专题为例,对这一专题中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展开了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高中生带来一定启发。【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量前言:作为一名在读高中生,笔者本人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也有着一段较为苦手的经历,但在频繁请教教师、查阅资料后,笔者总结出了一套较为适合自身的高中化学解题方法,虽然这一解题方法不见得存有较高的普世性,但笔者还是希望本文内容能够为苦手于高中化学解题的高中生带来一定启发。一、物质的量概述对于物质的量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2017-04-08

  • 基于学生认知逻辑的学科单元知识的逻辑架构
    摘要:针对“物质的量”单元教学,提出基于学生认知逻辑基础上的学科知识逻辑结构的架构教学,详实介绍了“物质的量”单元教学中逻辑结构分析、问题引导下的教学过程及知识与概念的架构并提出了教学建议,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概念与知识的理解水平,构建“物质的量”知识与概念系统。关键词:学生认知逻辑;学科知识逻辑;物质的量;架构教学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004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1 问题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概念或知识在

    化学教学 2017年1期2017-03-01

  • 物质的量”专题习题解题错因分析及对策
    试中,关于“物质的量”的考察大多为选择题,且题目中会涉及到很多公式.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极其容易出现公式引用混乱等问题.基于此,为切实提高学生解答“物质的量”专题习题的能力,可以分析和总结学生出错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提高习题的正确率.一、当前解答“物质的量”专题习题容易出错的原因1.因概念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在“物质的量”知识体系中,会涉及到很多概念,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多且杂,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生混淆,进而在解题时出现理解偏差.例1 摩尔表示的是(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34期2017-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