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

  • 传统史学的近代回响 ——以吕思勉中国通史著作与赵翼史学关联为中心
    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风格各异,而造诣均深。”(1)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15页。四位成就卓著的史学家中,陈垣、钱穆、吕思勉三位都曾对乾嘉学人赵翼的史学予以高评,并深受其史学思想影响。(2)陈垣有言,“百年史学推瓯北,万首诗篇爱剑南。” 其中的“瓯北”代指赵翼(字瓯北),认为其史学足以和陆游(代表作为《剑南诗稿》)的诗文相媲美。钱穆十分欣赏赵翼的史学代表《廿二史

    殷都学刊 2022年4期2023-01-15

  • 吕思勉史学史研究的思想认识及其学术意义
    710119)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人,著名史学家,在中国通史、断代史以及民族史、学术史、史学史等众多领域学术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史学界享有声誉。就史学史研究领域而言,相关著述有《史通评》《文史通义评》《史学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中国史籍读法》《史籍选文述评》等,以及《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有关章节,另外,《吕思勉读史札记》中一些条目也有所涉及。《史通评》一书1934 年9 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以现代史学观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3-01-05

  • 学术编辑做市场书如何克服“违和感”
    乔颖丛大IP 吕思勉著作如何通过市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是这位编辑需要思考的问题。从2019 年起,我开始负责吕思勉著作一系列的重版、改版、手稿影印工作,但这3本体量并不很大的书——《吕思勉国文课》《吕思勉国史课》《吕思勉修身课》,却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负担。这大约与我长期做学术书,与市场书有一些隔阂有关。对我而言,将吕先生的著作努力推向市场的尝试,也是一个新奇而颇有挑战的体验。对这套书的策划与组稿,开始于吕先生的弟子李永圻老师。上海古籍出版社“吕思勉

    出版人 2022年11期2022-11-15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怀……人物故事吕思勉是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口中的“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毕生勤于写读史札记,着重综合研究,讲究融会贯通,著有《白话本国史》等,在史学界影响深远。卡片学问吕思勉的治学是从系统阅读传统典籍入手的。他把二十四史反复阅读了好几遍,再参考其他史书以及经、子、集部文献,将辑录的史料加以排比考订、综合分析,一生所写札记超过100万字。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中曾提到他的老师吕思勉写断代史时使用的“材料卡片”:“案上空无一物,四壁亦不见书本,书本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2年4期2022-05-10

  • 自学成才的四位中国史学大家
    陈垣、吕思勉、钱穆、饶宗颐这四位现代中国著名史学家,都不是科班出身,走的是“自学成才”的路。总结其治学经验,目的是重新勘验一百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及学术发展的路径,也是在反省几代学人所面临的巨大陷阱。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接受新式教育(最好是高等教育),逐渐成为第一流人文学者的标配。受过良好教育(西式教育)的人文学者,大都安于在某特定学科从事专深研究,不再有“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奢望。反而是未受西式高等教育规训的学者,因生活经验及读书路径不同,有可能走出一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14期2022-04-09

  • 吕思勉的古书考辨成就与反思
    年第6 期。吕思勉作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2]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215 页。不仅著有二部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五部专史,在历史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成就;而且亲身参与了20 世纪中国辨伪学的构建与探索,在考辨伪书、伪说方面均取得了卓有特色的成果,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十分充分。[3]学术界关于吕思勉的辨伪学成就研究,主要有李波:《吕思勉与古史辨》(《史学史研究》2011 年第2 期),认为吕思勉与顾颉刚、童书业建立

    历史教学问题 2021年3期2021-12-29

  • 吕思勉中国通史撰述对赵翼史学成果的借鉴与超越
    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陈恭禄《中国史》、缪风林《中国通史纲要》、张荫麟《中国史纲》、钱穆《国史大纲》等”。[1]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81 页。这些著作除《中国史纲》外,都对清代乾嘉史家赵翼(1727—1814)的史学成果有所借鉴。近代以来,许多著作“或直接摘引旧书之文,或据《廿二史札记》等书转引旧史之文,非出于自身熔铸成书”。[2]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纲要》,中华书局,

    历史教学问题 2021年3期2021-12-29

  • 钱穆与吕思勉史学思想的异同
    《国史大纲》与吕思勉的《中国通史》是产生于20世纪初的史学产物。在近代国家面临空前民族危机下,民族何以不亡是当亟待国人思考与处理的时代之问,书生何以救国则是当时学人共同积极探索的学术努力方向。钱和吕二人史学观念、政治立场、治史研究方法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通史路径,因此对历史编纂与历史书写与评价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本文试通过比较此时期二人的通史著作,探索其书写中国通史的各自特点,考察其背后的思想和方法,以期深化对二人学术思想及对20世纪初通史编纂与历史书写的认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52期2021-04-27

  • 吕思勉的历史写作实践及其嬗变 ——以中国婚姻史的撰著为例
    的开创者之一,吕思勉在20 世纪20——40 年代撰著了大量社会史专题著作,这批著作被看成是“新史学”思潮下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吕先生自1920 年代开始在社会历史学方面的锐意开拓和悉心耕耘。①王家范就评论说吕思勉“专门史的成绩最显著”。参见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史林》 2008 年第1 期。在这些撰著当中,吕先生对中国婚姻史的研究在同时期同类研究中独树一帜,②也有学者指出,1980 年代社会史研究复兴之后,很少在吕思勉的研究成果上推陈出新,甚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4-17

  • 旧史学的殿军,新史学的开山 ——略论吕思勉先生的史学
    张耕华吕思勉先生(1884——1957),江苏常州人,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其治学涉及史学、文学、经学、文字学、文化思想、民族学等多个领域,著作总量一千余万字,学界常将他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先生合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然而,在近现代史学史的流派研究中,吕先生却很难归入哪家哪派;流派的划分自然是见仁见智的事,但这多少说明,先生治学绝不是只有一个面相、一种元素。吕先生的史学承继了很多传统史学的元素,这是容易识别的。严耕望说他的史学基础是传统国学,但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4-17

  • 近代白话通史修撰中的体裁、语言与格式问题*——吕思勉《白话本国史》的几个探索
    1922 年,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 完稿,并在第二年出版后迅速流行,成为20 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长期以来被用做大学的教本,并作为青年‘自修适用’的读物”①杨宽:《吕思勉先生的史学研究》,俞振基:《蒿庐问学记:吕思勉生平与学术》,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年,第11 页。。有的研究者更断其为“中国第一部用语体文写的通史”②严耕望:《通贯的断代史家——吕思勉》,俞振基:《蒿庐问学记:吕思勉生平与学术》,第8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4-17

  • 通史家的史学世界:吕思勉中国史学史撰述评议
    忽略的史家,如吕思勉吕思勉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民族史诸领域的成就,久为学界瞩目,相关讨论较多,但因他没有像在通史、断代史领域撰写系统专著那样编撰出一部中国史学史,难免对他在史学史研究上的作为缺乏足够的关注。或许可以说,吕思勉在通史诸领域的成就掩盖了他在史学史撰述上的贡献。本文尝试梳理吕思勉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撰述规模,讨论梁启超对吕思勉史学史研究的影响,进而评估吕思勉中国史学史研究的特色与建树,敬请方家指正。一、“观其会通”:吕思勉的史学史撰述规模1934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1-16

  • 吕思勉、杨宽师生古史研究的异同
    贾鹏涛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著名史学家严耕望称陈寅恪、陈垣、吕思勉、钱穆是中国史学界的“四位大家”[1]。吕思勉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教育家,其一生有不少学生,知名的有赵元任、钱穆、唐长孺、杨宽、周而复、张芝联、黄永年等。在这些学生中,一直陪伴又和吕思勉关系最亲近者莫若杨宽。综观吕思勉、杨宽师生一生的学术研究,二人共同研究的领域是先秦史、上古史,且都参与了“古史辨”的讨论。学界关于吕思勉与古史辨派的研究成果较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0-15

  • 卷首语
    加禁断也。——吕思勉《国文教学祛弊》(选自顾黄初、李杏葆《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吕思勉(1884-1957),近代著名历史学家,语文教育家。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华东师大历史系一级教授。著有《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通史》《中国制度史》《宋代文学》《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早期编有国文读本数种。特约主持:赵志伟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06-29

  • 吕思勉遗文三篇辑补
    王 建 勇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在中国新史学的创建过程中贡献卓著。①参虞云国:《论吕思勉的新史学》,《历史教学问题》1998 年第2 期;张耕华:《吕思勉与20 世纪前期的新史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1 期;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史林》2008 年第1 期;王应宪:《吕思勉先生的史学观》,《史学理论研究》2008 年第3 期。严耕望《钱穆宾四先生与我·序

    历史教学问题 2020年6期2020-03-03

  • 今夜,你还好吗(短篇小说)
    是寂寞的,丈夫吕思勉今年刚提升为市委秘书长,工作更加繁忙,下班后经常加班或者应酬,按时回家倒成了稀奇的事,贾丽习以为常。贾丽很享受市委秘书长夫人的地位,那些艳羡、仰慕、巴结的目光,让她十分受用,她知道这里面掺杂着虚伪、嫉妒的成分,但她丝毫不在意。 丈夫频频晚归,再加上时常外出考察学习等等,在家的时间不多,会不会有外遇?贾丽曾经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首先她对自己的容貌有信心,天生丽质,保养不惜余力,穿着衣品不凡。其次她对吕思勉的人品有信心,吕思勉不是那种花心浅

    青海湖 2019年4期2019-09-10

  • 史学大师的独特眼光
    来读。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所著的《三国史话》一书,对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三国史进行了权威性的阐释,高屋建瓴、抽丝剥茧,把历史真相逐一还原;其中的一些独道见解,让我们看到了史学大师眼光的独特之处。作者首先归纳出了后汉天下大乱的三个乱源:宦官十常侍、外戚集团及黄巾军,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论述黄巾军时,一改我们正统宣传中“凡农民起义,都是好的”的观点,对黄巾起义持否定态度,直接称其为“黄巾贼”,揭露了张角传道迷惑民众的虚伪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张角的政治野心:“张角

    闽南风 2019年4期2019-05-08

  • 钱穆的三位老师
    遇到了史学大师吕思勉。有一回考试,吕思勉出了四道题,每道题各二十五分,四道题满分共一百分。第三题是有关吉林省长白山地势军情的,这道题引起了钱穆的兴趣,他一下笔进行论证,就停不下来了,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直到考试时间过了,才不得不交卷。这样一来,其他三道题他就没有时间答了。卷子交上去以后,吕思勉老师在办公室批卷,同学们都在窗外观看。只见批到钱穆的那张卷子时,吕老师在卷后加了批语,卷后的空白处写满了,他就另拿一张纸继续写批语,如此一张接一张,竟然停不下来。他是

    醒狮国学 2019年1期2019-03-25

  • 吕思勉的中国传统史学观及科学理性特征述评*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著述等身,史有精识,学有气象。他对中国传统史学既有宏观性论述,又有具体问题的阐发,其著述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中国现代史家中均名列前茅。其中,宏观性论述主要有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史学的形成和特点,将中国古代史学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史学第五阶段是现代科学史学阶段;批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宗旨偏重政治史,形成了以治乱兴衰、典章制度为内容的两种政治史记述模式,导致英雄史观、限制了历史记载范围、对社会和民众生活缺乏记载,究其原因是史家看不到政

    思想与文化 2019年2期2019-02-20

  • 吕博山是吕思勉的曾用名
    字,最初见之于吕思勉先生的残存日记。吕思勉(1884-1957)摄于1914年在吕先生的残存日记中,有一小页纸片,记有一首题为《吕博山招同屠归父童伯章庄通百李涤云夜饮》的诗(下文简称《夜饮》),诗云:毗陵胜事(一作烟雨)梦多年,□此来游十月天。玉局先生烟雨际,荆川古宅菊花边。阆风玄圃知何处,玉佩琼琚响四筵。老境笑人无分在,黄昏犹自越寒阡。此页所录的《夜饮》诗,当系吕先生时隔多年后的回忆,故有缺字及辞句上的记忆模糊(据《金泽荣全集》所载,缺字当为“始”,见下

    书城 2019年2期2019-02-16

  • 吕思勉读史札记》的史识与启迪
    乔治忠吕思勉(1884—1957)是近现代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撰述等身,学术渊博,专心治史,中立不倚,学理自明而不卷入派系博弈。他撰成多种独具特色的中国通史和断代史著作,功力源自认真研读史籍,扎扎实实做读史札记。今有《吕思勉读史札记》上下两册,全书内容立足于史料辨析和史事考证,同时具有宏观研讨的宗旨,即不仅取得历史考据的丰硕成果,而且在考据之中也映射出精深的史识,成为历来史家读史札记之书中别具一格的佳作。一、《吕思勉读史札

    学术研究 2018年3期2018-02-20

  • 忠奸之辨: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教科书案
    《本国史》案与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教科书案,便会发现学者的个体化学术研究与社会大众之“常识”认知之间的分歧,而所谓不言自明的认定标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中,《白话本国史》教科书案因发生于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期间,其所引发讼案的又是中国历史上特具经典意义的民族英雄岳飞,因此,对于该案的分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白话本国史案”,现已有王萌的《吕思勉〈白话本国史〉查禁风波探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刘超的《民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2-12

  • 吕思勉学案
    李 波吕思勉(1884—1957年),字诚之,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为近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著作种类宏富,在中国通史和多项专史方面皆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发表了很多时论文章,为后人留下了1400万余言的煌煌著述,为中国近代史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吕思勉史学是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中外文化对撞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是其本人凭借丰厚的学识与坚韧的品性,不计名利、勤苦治学的结果,带有自己独具的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8年1期2018-01-23

  • 吕思勉的民族史研究
    10062)论吕思勉的民族史研究葛稳(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吕思勉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民族学研究上,成果丰富。文章对吕思勉的民族史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疏理,介绍了吕思勉民族史研究的学术渊源,叙述了吕思勉民族史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理论。吕思勉的学术研究方法值得继承和发扬。吕思勉;民族史;考据;同化G127一、吕思勉民族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吕思勉对于民族史的研究,成果丰富。有两部专著,若干读史札记,专门论文以及在通史或断代史中有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5期2017-11-08

  • 吕思勉《小说丛话》与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
    薛学财吕思勉先生(1884—1957),字诚之,以史学研究名世,但他早年喜好文学,不仅写下为数不少的旧体诗文,而且在小说创作与研究方面也用力颇勤。创作的小说现存有《未来教育史》(1905)、《中国女侦探》(1907)两部,至于小说研究方面,最著名的有《小说丛话》(1914)。[1]近年经过一些学者钩沉,发现吕思勉在小说理论方面的著作可能尚不止于此。邬国义通过对吕思勉遗稿的核检,发现署名管达如的民初重要的小说理论文献《说小说》(1912)的第二章和第四章与吕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9期2017-10-10

  • 吕思勉读书的经历与方法
    李 波吕思勉(1884—1957)作为中国学术新旧转型时期的一代学者,少时读书“得益于父母师友”,博览传统典籍,后又积极接受近代科学知识,阅读各类新书报章。他自蒙童至垂老,未尝一日废书,“于群经小学,诸史百家,靡不究贯,亦取异域之说相检度”,①李永圻、张耕华:《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703页。他的学术成就,建立在其丰厚的旧学新知基础之上。回顾总结吕思勉当年读书的经历与方法,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吕氏学术的了解,而且对当下的读书人亦不

    历史教学问题 2017年6期2017-03-12

  • 观其会通:吕思勉的近代史研究
    裘陈江吕思勉是当代史学大家,一生撰有多部中国通史和断代史,被奉为会通实践“新史学”旨趣的代表。①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史林》2008年第1期。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一书中,对吕氏通史著作也颇多赞美之词,称其“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为新式通史写作开了一个新纪元。②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1-82页。吕先生撰写中国通史,多贯通至写作的当下,因此又被称为全通史。③张耕华:《吕思勉〈中国史〉导读》,上海

    历史教学问题 2017年6期2017-03-12

  • 浅议吕思勉的经济史学观
    000)浅议吕思勉的经济史学观陈厉辞(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研究室066000;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50000)摘要: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因其体例新颖、内容丰富,思想广博而名震一时。中年时期的吕思勉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融合中西方文化精华。后又以通史的精神撰述了四部断代史,深刻阐释了历史发展的实质。本文试从吕思勉治史撰述特点着手,浅议其经济学内容及经济史学观,进而讨论其经济史学观的当代意义。关键词:吕思勉;经济史;马克思主义;商业;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2016-07-12

  • 钱穆的 中学 读书事
    中学。文史大家吕思勉给他们教历史、地理两门课程。吕思勉上地理课,必带一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所印的《中国大地图》。先将各页拆开,讲一省,择取一图,在小黑板上画一“十”字形,然后绘出此省之边界线,说明其所处位置,再在界内绘出山脉及河流湖泽,讲明自然地理后,再加注都市城镇关卡及交通道路等。一次考试,出了4道题,每题25分。钱穆尤其喜欢有关吉林省长白山地势军情的第三题,一时兴起,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不料考试时间已过,整张试卷仅答一题。吕思勉在阅卷时,在卷后加了许多批语,

    文学少年(绘本版) 2016年2期2016-05-30

  • 吕思勉与朝鲜学者的交往
    尹龙吕思勉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史学四大家之一,一生交游虽不如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等人之广泛,但亦不可忽视。近年《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的出版为我们梳理出他的“朋友圈”,其友人中绝大多数是国内学者,只有少量的国外学者,其中朝鲜学者有三位。他在1908年、1911年和1945年分别与秋景球、金泽荣、柳树人相识交往,诗文酬唱、雅集宴饮,结下了深厚的跨国友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一1905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了《乙巳条约》,成为朝鲜的保护国,

    书屋 2016年9期2016-05-14

  • 清代今文经学与吕思勉的史学研究
    清代今文经学与吕思勉的史学研究李波(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吕思勉治学曾深受清代今文经学的影响,但作为近代史学家,他治经主要是为获取治史的材料,注意今文经与古文经的派分也是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在经学的史料价值判断上,他早期相对偏重于今文经,后期则逐渐实现了对今古文经的兼采并重。吕思勉对待清代今文经学的态度和方法,为继承和扬弃中国传统学术资源,完成近代学术文化新旧转型树立了良好典范。吕思勉史学研究清代今文经学近代史学家吕思勉(1884

    社科纵横 2016年4期2016-04-12

  • 吕思勉的“四裔”观——以《中国民族史》为中心的考察
    0241)论吕思勉的“四裔”观 ——以《中国民族史》为中心的考察肖红兵1,李小白2(1.信阳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系,上海 200241)[摘要]“四裔”是中国传统史学中少数民族史书写的特定术语,亦是吕思勉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吕著特别是《中国民族史》一书中浸染着中国传统史学的“四裔”观。吕思勉更以纯粹的史学精神、翔实而系统地考证了中国“四裔”诸族的源流、演变和相互关系,较为客观地揭示了古代中国各民族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2-18

  • 谁言良辰轻唤回(四)
    总编辑龚德柏以吕思勉《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宋、金和战一节的议论失当为由,向江苏上海地方法院起诉,控告商务印书馆以及著作人吕思勉、《朝报》经理王公弢、主笔赵超构等犯有“外患罪”及违反《出版法》。5月12日,吕思勉与商务印书馆代表人李伯嘉、商务印书馆聘请的律师徐百齐至南京,13日午后至法庭应诉。5月20日,江苏上海地方法院检察官宣布判决:吕思勉所著《自修适用本国史》不依据确定正史推崇岳飞等,乃称根据《宋史》本纪、《金史》、《文献通考》、赵翼《廿二史札记》以褒秦

    书屋 2015年6期2015-11-13

  • 史学一柱吕思勉
    名思勉。这个叫吕思勉的孩子,与邻居孩子大有不同。小小年纪,人家孩子一听锣鼓声响,马上就到门口看热闹去了,他却端坐不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吕思勉读书之早、之勤,著述之早、之勤,常人罕见。据《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载——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6岁随同邑薛念辛先生受业,读《通鉴辑览》《水道提纲》《读史方舆纪要》等,自言“每苦《提纲》头绪纷繁,而于《辑览》言历代之治乱兴亡,颇觉津津有味。”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8岁先生读书颇早,自言此时

    翠苑 2015年4期2015-09-06

  • 吕思勉思想之变迁
    密的关系。纵观吕思勉先生的思想变化皆受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的濡染,吕思勉生于中法战争之后,经历甲午战败、庚子之变、民国建立等一系列社会的沧桑剧变,目睹社会的疮痍和不同时期努力致力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的成功和失败,吕思勉在思想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人心之欣戚,岂不以其境哉”[1]693映照了吕思勉的思想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吕思勉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时,认为自己的思想曾经历三次变迁:第一个时期信康梁之说向往大同;第二个时期服膺法家倡言改善政治;第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8-15

  • 大中国史
    吕思勉江苏人民出版社97872141411942015-01 49.80元《大中国史》原名《白话本国史》,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通史著作。它以历史事件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为纬,详细地记叙了中华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制度沿革、风俗更易、疆域变迁等问题,内容涵盖范围极广。本书自192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不断重印,经久不衰,是20世纪发行量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读本。作者简介:吕思勉,中国史学四大家之

    全国新书目 2015年5期2015-06-15

  • 两晋南北朝史
    吕思勉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97872141352472014-11 72.00 元《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分政治史,社会经济、文化史两部分。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论述了这段特别时期内的政治、文化特点。作者旁征博引,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全国新书目 2015年5期2015-06-15

  • 吕思勉对康有为今文经说的继承与扬弃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 (1884—1957)出生于常州,其治学受到清代今文经学的影响,并且“以受漠不相识的康南海先生的影响为最深”。[1]5791952年他在《自述》一文中说:“成童时,最信康(有为)梁 (启超)之说。……在思想上,受两先生之影响实最深,虽父师不逮。”[1]745但深入考察之后又会发现,他对康有为的学说绝非一味地认同,而是在学术研究层面与经世思想层面有着不同的评价。一、在学术研究上对康有为经说的扬弃今文学派是通过反对清学的中坚——古文经学发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27

  • 金泽荣与屠寄、吕思勉之诗文交往
    历史学家屠寄、吕思勉在执教南通国文专修馆期间,与流亡中国的韩国学者金泽荣因学术交流而结成深厚友谊,成就了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探寻金泽荣与常州学者的诗文交往,对于深化地方历史人物和中韩文化交流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金与屠等交往之缘起金泽荣(1850—1927),字于霖,号沧江,别号韶濩生、云山韶濩堂主人,晚年又称长眉翁,朝鲜京畿道开城郡人,与李建昌、黄玹、姜玮并称为李朝晚年四大古文家。七岁蒙学,十四岁受学于全象谦,十九岁师从白岐镇研习古诗文。金泽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3期2013-04-02

  • 吕思勉史学的学术风格 ——以吕氏通史著作为例
    71000)论吕思勉史学的学术风格 ——以吕氏通史著作为例李 波(山东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吕思勉的学术风格,通过他的通史著作可以归总为两点:一是古今通贯、内容周瞻,吕思勉以“通人之学”作史,冀合众事而观其会通,基本上做到了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二是综核名实,吕思勉认为学问在空间,而不在纸上,其治学“颇能将当世之事,与历史上之事实互勘,而不为表面的记载所囿”,形成了平实冷峻的著述特色。吕思勉;通史;学术风格吕思勉(1884—1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3-31

  • 吕思勉《中国民族史》解读
    650500)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大概取于《中庸》一书中“诚者,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意,江苏常州人。六岁时,接受私塾教育,十二岁后,因家道中落,改由其父母、姐姐等教授,开始系统的学习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之书。据吕思勉先生自述,由于他性好考证,故逐渐进入史学一路,二十三岁后,即专意治史。其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社会史、通史和断代史,后来,受屠寄的影响,乃留意中国民族史研究。当时,日本侵华逐渐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方宣传的“中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3-19

  • 新旧之间的吕思勉先生
    究也有潮流,但吕思勉先生是不跟的。潮流过来,很自然地分了新旧,适应潮流的就是新派,不适应潮流的就是旧派。当时的潮流是西边过来的,比如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那当然就是要寻找新材料。陈寅恪为王国维学术做出三项总结: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一九三四年)。概括而言,要点即是“使用新材料”。之前就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

    读书 2012年2期2012-09-22

  •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的撰述特点
    475001)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的撰述特点康桂英1,卢光山2(1.安徽理工大学 思政部,安徽 淮南 232001;2.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吕思勉所著的《吕著中国通史》,是成书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通史著作。与同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在体例、内容以及史学思想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吕思勉的影响,尤其是书中洋溢的爱国主义热情对我们教益匪浅。通过研究《吕著中国通史》的撰述特点,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通史撰述的方向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吕思勉的妇女观
    476000)吕思勉的妇女观丁波莉(商丘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吕思勉的妇女观表现在:重视妇女史和婚姻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各民族早期的母系社会和妇女地位;批判旧的妇女观,倡导注重妇女内在品质的新妇女观;在相关的文学创作中,展示新女性形象。吕思勉的进步妇女观形成的原因有:清末民初“史界革命”等新思潮的影响;妇女解放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江南女性文化水平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较大的现实;其家族女性多才华出众者。吕思勉的进步妇女观深刻影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3-19

  • 简论吕思勉的历史考据成就
    230039)吕思勉 (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 (今常州市)人。他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诸多领域里,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港台史学界对他推崇有加,台湾中央研究院著名史学家严耕望把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钱穆一并推重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并分析了吕思勉名声没有另外三位大的原因,说实际上吕思勉的成就不在另三位之下。[1]本文就吕思勉的历史考据成就 (其中的古书辨伪,也应视为考证,因内容较多,限于篇幅,另文详论,此文不赘)进行一点探讨,期望能为吕思勉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吕思勉的史学方法论
    271021)吕思勉的史学方法论袁振堂1,李 慧2(1.泰山学院体育科学系,山东泰安271021;2.泰山学院历史系,山东泰安271021)吕思勉将史学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他认为治史应重常人常事,不宜预设成见,应注意学与术的区别,要学会中外比较的方法。治史要坚持史学进化论,了解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一道理,明白物质文明的发达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杜绝盲目的崇古观念。这些史学方法论对当代的史学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吕思勉;史学方法论;进化论0 引 言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吕思勉的考据学宗旨及原因*
    230039)吕思勉的考据学宗旨及原因*何 周(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大师,他在历史考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吕思勉逾千万言的著述中,很大一部分是有关古史的考据文章。其中有的是专门的考据论文,大部分以读史札记的体裁写作,有的考据成果是有机融合在其著作中的。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考据成就,跟他的学术求真的宗旨是分不开的,他认为学术的核心宗旨是求真,“治史旨在求真”。同时跟他广博的知识、清代学风的因袭、个人的嗜好都有关系。吕思勉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8-15

  • 吕思勉的辨伪思想
    230039)吕思勉的辨伪思想何周(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吕思勉的文献辨伪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古书不容轻信,又不容过疑;凡书无全伪者,伪书大多“仍各有其用”;古史不仅“层累地造成”,同时又“逐渐地剥落”;不见记载者,不能决其必无也;传之与经,信否亦无大分别;其所谓实物者,实未必皆可信,等等。吕思勉;文献;辨伪;古籍吕思勉 (1884-1957),字诚之,江苏武进 (今常州市)人,现代杰出历史学家。他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诸多领域里,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8-15

  • 吕思勉史学思想及史学理论研究之述评
    730030)吕思勉(1884—1957年),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吕思勉一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在中国通史以及断代史、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社会史、学术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史学史、货币史、历史研究法、史籍读法、文字学等诸学术领域都颇有建树,一生著述丰富,涉及经、史、子、集,其治学范围之广、规模之大、著述之丰富,在近现代史学家中罕见。当代著名史学家严耕望言:“讲到前辈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也是一个大家,居常认为诚之先生当与钱穆及陈垣、陈寅恪并称为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4-12

  • 从传统士人到现代知识分子 ——论清末民初时期的吕思勉
    的转换,史学家吕思勉的早年即处于这过渡的中流之中。本文即以吕思勉为考察中心,探讨这一代学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轨迹,彰显其新旧兼融的学术品格。一、家学渊源与旧学根基吕思勉1884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十字街吕氏故居。常州地区自古以来读书学习的风气就甚为浓厚,仅有清一代,在常州武进、阳湖等地,即涌现了洪亮吉、赵翼、庄存与、刘逢禄、屠寄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吕家就是当地的一个书香门第。吕思勉自谓“家世读书仕宦,至予已数百年矣”[2]434,可见其家学的渊源。出生在世代读书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年6期2011-04-02

  • 吕思勉与清代常州学术*
    旧学根柢丰厚,吕思勉即为其中的一位代表。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学识渊博,述作宏富,与钱穆、陈寅恪、陈垣一起被称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治史颇具传统风格,港台著名史家严耕望就认为吕思勉的史著“属于国学范围的居多,所以他的史学是建筑在国学基础上”。[1]177综观吕氏史著,他的国学根柢又与其家乡常州的学术文化深有关联。文史学者徐哲东曾讲:“在清乾嘉之世,常州人士以学问名海内,海内才杰未有越吾常州也。予生恨晚,不及亲见其盛,抑思并世遇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3-31

  • 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
    100875)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刘永祥(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北京 100875)吕思勉先生是梁启超所开创新史学的承继者和实践者,一生著述宏富,尤以两部中国通史和四部断代史奠定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白话本国史》以其鲜明的进化史观,严密的历史考证和流畅的文字表述开创了通史编纂的新纪元;《吕著中国通史》在继承传统历史编纂遗产的基础上,极富创造性地发明了两大板块的新式体裁,且已显现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服膺。其通史编纂思想和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4-11

  • 《中国女侦探》的作者吕侠就是吕思勉
    ,就是史学大家吕思勉。我们在整理吕思勉先生的遗著遗稿时,在吕先生母亲的日记中,发现吕先生早年曾写过一本《中国女侦探》。吕先生的母亲程夫人,在1907年10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晴。发姊书并《中国女侦探》一册,芸儿所作,寄姊阅之。”芸儿,是吕先生的小名;吕先生的母家姓程,故常用笔名有程芸、芸等。1907年,21岁的吕先生正在苏州东吴大学教书。吕母的日记仅记了书名,没有具体的出版年月、出版单位和书之署名。在家属保存的吕氏遗著遗稿里,也一直未能找到这本《中国女

    博览群书 2009年11期2009-04-30

  • 名士风流
    钧 风吕思勉辛亥革命前,吕思勉在常州府中学堂任教时,曾有一次出有关历史地理的考卷,总共4道题目,每题25分。有一位学生对于其中关于吉林省长白山地势军情的题目非常有见解,下笔后就忘了停。直到临交卷,才发现自己来不及作答其余的3道题目了。考试结束后,学生们趴在窗口偷看吕思勉阅卷,发现轮到批改那张只答了1题的考卷时,写了一张又一张纸的评语,吕思勉嫌用来批改的铅笔写了削,削了写打断思路,干脆把铅笔劈成两半,夹住铅芯边抽边写。最后总共才25分的题目,吕思勉却给了这张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09年3期2009-04-23

  • 吕思勉现象”
    令人肃然起敬。吕思勉史学著作的整理出版,就是一项值得注意的学术文化活动,在近年金钱的激浪中未遭灭顶之灾。试向社会学家们效颦,我想称之为“吕思勉现象”。吕思勉(一八八四——一九五七年),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辛亥革命后曾任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编辑。一九二○年后,执教于沈阳、苏州和上海等地。从一九二六年起,长期担任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教授。太平洋战争发生后,回常州故里,在附近游击区中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仍回上海光华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解放后院系调整

    读书 1989年10期198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