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

  • 浮士德》人物形象的善与恶解析
    刘 青《浮士德》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欧洲四大名著之一,也是著名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描述了主人公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年少求学到追求爱情、政治理想和建功立业等不同的阶段。主人公代表了18世纪的德国知识分子,体现出他精神世界的发展历程。书中的内容有一部分是作者自身的经历,通过浪漫化的方式融入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当时德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构建的关键时期,各阶级以及各种文化的斗争将人性的善与恶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歌德在书中针对善与恶构建了不同的化身,

    名家名作 2023年22期2023-12-18

  • 论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特点 ——以歌剧《浮士德》选段《我将离开故乡》为例
    首作品是歌剧《浮士德》中的选段,这首作品是由古诺作曲的声乐作品,选自歌剧《浮士德》。《浮士德》这部歌剧可以说是古诺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歌剧中对于人物的塑造和错综复杂的情感描写得十分的细致和深刻。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的片段,也更能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音乐旋律中的“情感表达”。1-9小节的歌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物所处的情境和要表达的情感,“我将离开故乡,奔向前方战场……”,剧情中的人物将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奔赴战场,所表达的场景是剧中人物对于家乡的眷恋

    黄河之声 2022年8期2022-11-22

  •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个赌注,一个连环赌局中的核心赌注——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赌约本身就是上帝与梅菲斯特之间赌约的一个赌注。上帝与梅菲斯特的赌约貌似以浮士德为赌注,其实是以自由为赌注——一旦自由行事,浮士德便一定会受诱惑,最终与魔鬼为伍。因此,当上帝同意这个赌约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输了;至少在梅菲斯特看来如此,否则,他就不会主动提出这个赌约。这能被当作“上帝之死”的一个初始征兆吗?抑或是上帝以退为进,撒手而去,把真正的考验交给了梅菲斯特,当然,也交给了作为必死者的人类自己?

    散文诗 2022年20期2022-11-11

  • 李斯特,音乐界的浮士德
    常紧密,特别是浮士德这个人物,在很多方面都与李斯特极其相似。我们介绍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就要说到他兼有的“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特性。李斯特灿烂的演奏家生涯与复杂的恋爱故事,构成一个多元的人格,让他生前就有“魔鬼”之称。1830年,李斯特通过柏辽兹介绍,阅读了歌德的诗剧《浮士德》法文版,他和柏辽兹一样,被这部伟大的作品深深吸引,并被激发起音乐创作的欲望。他起先是想写一部歌剧,后来又谱写《梅菲斯特圆舞曲》两首及歌曲《图勒国王之歌》等。真正激发李斯特创作

    环球人物 2022年13期2022-07-07

  • 后信息时代的传统回归与人文意义重建
    外衣的灰衣人/浮士德形象,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多个故事,用回归禅宗与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方式,反思知识分子启蒙话语的无力及原因,探寻后信息时代重建人的主体性及存在意义的可能性。令人目眩的叙事技法不仅让文本从内容到形式,都服务于传统文化的思想阐释,还将具有启蒙知识分子身份的读者拉入文本,通过与主人公的融合与抽离,展开反向自身的启蒙批判与价值重塑。关键词:李宏伟;《灰衣简史》;传统;现代理性;浮士德继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之后,人类开始进入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造就的

    当代文坛 2022年4期2022-07-06

  •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飞作为赌注的浮士德浮士德是一个赌注,一个连环赌局中的核心赌注——浮士德与梅菲斯特的赌约本身就是上帝与梅菲斯特之间赌约的一个赌注。上帝与梅菲斯特的赌约貌似以浮士德为赌注,其实是以自由为赌注—— 一旦自由行事,浮士德便一定会受诱惑,最终与魔鬼为伍。因此,当上帝同意这个赌约的那一刻他就已经输了;至少在梅菲斯特看来如此,否则,他就不会主动提出这个赌约。这能被当作“上帝之死”的一个初始征兆吗?抑或是上帝以退为进,撒手而去,把真正的考验交给了梅菲斯特,当然,也交给了

    散文诗(青年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浮士德》中玛加蕾特的悲剧解读
    渔樵关键词:《浮士德》 玛加蕾特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悲剧《浮士德》中少女玛加蕾特的爱情悲剧象征着浮士德在追求探索道路上的第二次失败,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过分追求官能享受和个人主义泛滥的一次否定。不少学者已经从人物性格与行为、宗教与社会背景、歌德本人对爱情的逃避倾向等角度对悲剧成因展开了分析,但是還没有评论注意到玛加蕾特作为女性主体对悲剧产生的影响。1947 年,波伏娃出版的《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标志着她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形成,随后出版的《第二性》基于存在主义探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浮士德结局之辩
    黄泽浩摘要:《浮士德》是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是歌德耗费了毕生精力创作出的伟大作品,创作背景是狂飙突进之下的欧洲。书中的主要人物浮士德与恶魔梅菲斯特打赌失败,结局却没有如约定一样坠入地狱,文本对浮士德结局的合理性及历史价值,进行论述。关键词:浮士德 狂飙突进 善恶统一 美丑一体《浮士德》是歌德耗尽毕生心血完成的一部长篇巨作,创作于1768年,完稿于1832年,适逢启蒙运动结束,书中的主角浮士德在违背了魔鬼梅菲斯特的赌约后,并没有如约定坠人地狱,而

    文教资料 2021年9期2021-12-17

  • 无家可归的孤独者 ——从“家庭”角度解读《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的浮士德形象
    30117)《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的优秀戏剧代表作之一。剧中浮士德博士的形象成为学者们关注研究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该形象被贴上不同的标签——“恶棍”“叛逆者”“渎神者”“僭越者”“邪恶欲望的代表”等,这些形象标签也已被广大读者所接受。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浮士德只是以反面形象存活至今,那么该剧的悲剧意味也就不会那么浓烈了,毕竟“恶有恶报”。学者冯伟指出“浮士德博士如果只是一个渎神者或叛教者,那么该剧的悲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2-03

  •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视域下解读《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和追求”。在《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中,浮士德博士具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特质。浮士德既熟知中世纪时的知识体系,例如神学、医学,却也发现了这些知识的虚妄无用之处。出于对永恒知识的渴望,浮士德通过巫术召唤出魔鬼靡非斯特,并与之签订契约,愿意在二十四年之后献出自己的灵魂。尽管浮士德呼唤无限的知识,实际上在他心中也潜伏了对权力、荣誉、享乐的欲望。在经历了二十四年的冒险和欢愉后,浮士德

    戏剧之家 2021年22期2021-11-14

  • 浅析《浮士德》的矛盾艺术
    江大学歌德的《浮士德》是近代西方文学史上一部具有概括性和总理性的宏伟史诗。《浮士德》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文学性上,更是由于它通过文学创作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包罗万象,具有人类历史价值高度的人物——浮士德。无论是上帝与魔鬼的至善至恶之赌约,还是主人公内心神性与魔性的的灵肉之搏,矛盾辩证发思想都贯穿了浮士德一生的命运发展。本文旨在结合时代背景,从唯物史观矛盾发展的角度重新解读浮士德及其背后的精神内涵。一、从出世到入世——实践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浮士德所生活的中世纪

    散文百家 2021年3期2021-11-12

  • 浮士德》与《红楼梦》的异质同构及文化蕴含
    【摘要】 《浮士德》和《红楼梦》这两部同样伟大的人类文学遗产在思想和艺术上遥相呼应。本文旨在从中西文学合观参照的维度上,以文本分析为切入点,对两部作品主人公的人格结构进行比较剖析,进而扩展到中西方文学传统和文化影响的视域之内,即从文本的对话、主体(人物)的对话和文化的对话三个层面,探讨跨文化语境下《浮士德》与《红楼梦》的异质同构及其文化蕴含。【关键词】 《浮士德》;《红楼梦》;异质同构;文化蕴含【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1年1期2021-09-10

  • 浮士德与歌尔得蒙人类精神隐喻比较
    摘 要:《浮士德》主人公浮士德和《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主人公歌尔得蒙都是历尽人世的情欲欢乐,在“道德”与“情感”之间挣扎的形象。浮士德从追求爱欲和艺术,走向追求现世功绩,歌尔得蒙则在感官满足中走向艺术,将圣母、母亲、情人形象化为一尊雕像,实现精神皈依。浮士德隐喻着人类自然欲求与崇高道德的对立和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歌尔得蒙的精神历程隐喻着人类感性与理性、爱与美的和谐统一。关键词:《浮士德》 歌尔得蒙 生命历程 感性与理性《浮士德》是德国歌德的伟大诗剧,第一部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浮士德与玛加蕾特的爱情悲剧成因分析
    林忆洁关键词:浮士德 玛加蕾特 爱情悲剧《浮士德》揭示了当时社会上一群有先进思想的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作斗争,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冲破封建等级桎梏,努力寻找理想生活图景和理想社会的过程。浮士德所经历的每一种悲剧皆为浮士德与当时的现实社会产生冲突的结果。浮士德和玛加蕾特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第一部的中心事件。爱情这一主题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皆体现为对人性解放的历史要求和反封建主题。从这一点看来,他们的爱情是值得肯定的。脚而这场自由恋爱却是以玛加蕾特

    文学教育 2021年6期2021-07-16

  • 浮士德》的“影子”背后
    分别是歌德的《浮士德》和沙米索《彼得·史勒密尔的奇怪故事》,都是德国作家。作者采用的叙事手段让我想起另一位德国作家,丹尼尔·凯尔曼写作《蒂尔》的方式,即用民间故事集的人物和故事作为原型,进行当代的再创造。只不过丹尼尔用德国民间故事重启三十年战争的思考,而李宏伟是用德国民间故事指向中国当下社会现实。同学们可以從我说的这两个角度,结合具体的文本细节展开谈,也可以从其他的方面,比如叙事结构、情节等等来谈。1、浮士德、彼得与冯进马们郭艺凝:我觉得《灰衣简史》和《浮

    西湖 2021年5期2021-07-11

  • 试析《浮士德》中的人生哲学
    摘  要:《浮士德》作为歌德的代表作之一,历经两百多年仍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这也充分体现了这本小说的本身含义。本文通过分析《浮士德》这部作品,围绕《浮士德》中的人物形象来分析其中的人生哲学。关键词:浮士德;人生哲学;歌德作者简介:施吟吟(1999.1-),女,汉族,嘉兴市桐乡市人,本科在读。[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6--02在正式进入《浮士德》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浮士德的形象:浮士德这一

    青年文学家 2021年6期2021-04-28

  • 柏辽兹歌剧人物浮士德的生死博弈管窥 ——基于诠释学分析与文化性解读的形象研究
    ,痴迷于歌德《浮士德》的柏辽兹在其清唱剧《浮士德的八个场景》(EightScenesfromFaust,op.1,1828-1829)基础上,对歌德原著(第一部为主,文中简称:原著)进行改编,创作了《浮士德的惩罚》(又译《浮士德的责罚》或《浮士德的沉沦》,LaDamnationdeFaust,Op.24,1845-1846)。该剧主要人物为浮士德、玛格丽特和梅菲斯托,采用蒙太奇似的手法呈现原著中最富于戏剧性的场景,并对浮士德的活动场所、个性特点、结局等方面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2-22

  • 爱情与死亡
    一篇神秘小说《浮士德》为例,分析了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情节和意象,发掘这部作品的内在意蕴。关键词:屠格涅夫 《浮士德》神秘小说屠格涅夫的第一篇神秘小说《浮士德》(1856)是一部书信体的小说,副标题是“九封信组成的故事”。作者借男主人公和朋友的通信,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男主人公巴维尔在12年后再遇女主人公薇拉。薇拉已故的母亲叶利卓娃太太是一个古怪的女人。她在培养女儿时,不允许她阅读任何诗歌和小说。薇拉一直到结婚之后都保留着这个习惯。在巴维尔的鼓励下,薇拉阅读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2021-02-18

  • 解析《浮士德》中的否定与追求
    摘要:《浮士德》第一部分的书斋生活展现了浮士德对周围压抑的环境感到厌倦,学习的内容与精神的双重吸收使他感到矛盾,在与梅菲斯特共赴赌约的过程中,他逐渐找回人生的意义并作出许多否定的判断,发挥其自身的精神指向。每一个阶段的否定,都体现了浮士德的原始驱动力以及对人生的追求。笔者通过将其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进行对比,发掘其中永不满足的内在驱动力与冲动,将外向的追求特质与文化背景结合,展现浮士德精神的否定推动与向上追求。关键词:否定 浮士德精神 自强不息 追求一

    参花(上) 2021年1期2020-12-28

  • 浮士德》《麦克白》和《失乐园》所体现的人文追求
    兴时期的巨著《浮士德》《麦克白》和《失乐园》分别体现了人类对知识、权力和自由的永恒追求。《浮士德》为了追求知识、人类理性把灵魂交给魔鬼,蕴含着对教会蒙昧政策和神学权威的挑战;《麦克白》为了追求权力一生都在痛苦和恐惧中煎熬,最后在疯狂与绝望中被杀,他的悲剧有助于世人思考如何以理性制约欲望,避免人性毁灭;《失乐园》集中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人类向往的是摆脱神的束缚,获得永生的自由。在反映人文追求的同时,这三部作品都体现了哲学家康德所谓的刚性美。关键词:文艺

    西部学刊 2020年17期2020-11-06

  • 歌德《浮士德》的复调性艺术思维探析
    要 :歌德的《浮士德》因主题宏大、意蕴丰富,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文学批评视域下,《浮士德》具有典型的复调性艺术思维,复调结构贯穿诗剧始终:浮士德性格的多层次、复杂性,使这一形象成为多声部的复调交织体;剧中人物的对立、思想潮流的相互冲突与依存,呈现出多元的价值选择;主人公不是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而是具有独立的主体价值和思维逻辑,与作者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因此,文章结合西方文论中著名的“复调理论”,试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诗剧《浮士德》。关键词 :《浮士

    大观 2020年6期2020-10-20

  • 浅谈歌德思想在《浮士德》当中的体现
    上的里程碑,《浮士德》对后世影响深刻、重大又深远,无论是文学作品或是思想研究甚至是电影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影响,后世对它的研究可以透过文学研究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歌德的思想这一角度入手来谈谈其思想与《浮士德》的创作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寻求其紧密的关联。关键词:歌德;美学思想;浮士德;启蒙运动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2一、《浮士德》的創作泉源在《浮士德》中,主人公浮士德(Faust)

    艺术大观 2020年15期2020-10-09

  • 浮士德身份变化及其反叛精神
    摘  要: 《浮士德》由歌德耗费毕生精力创作而成,这部作品体现了歌德一生的创作追求。浮士德原型是转而为魔术师的中世纪神学博士,这一历史形象体现了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反叛。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历经学者、情人、臣子、领主等不同身份,在对于知识、爱情的追求中寻找自我身份认同,在对于政治、事业的追求中寻找社会身份认同。歌德作为狂飙突进时期反叛精神的代表,选择浮士德为书写对象并描写浮士德身份反叛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浮士德不断反叛现有的伦理身份,其对于身份认同的追求带有反叛性

    今古文创 2020年3期2020-09-10

  • 译介学中的翻译创造性叛逆研究
    度出发,研究《浮士德》中的《城门前》张荫麟译本的创造性叛逆,进而证明其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关键词:译介学 创造性叛逆 《浮士德》 《城门前》 张荫麟1.引言译介学是比较文学的翻译研究,而译介学的一个首要的研究领域就是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也正因为有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译作才可以更好地被译入语读者接受。译者的创译成功地吸引读者,才会有更多的读者去阅读文本,由此一来,该文本逐渐在目标语读者中变得知名起来。倘若没有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些原作可能永远也不

    文学教育 2020年8期2020-09-06

  • 浮士德身份变化及其反叛精神
    柔摘 要:《 浮士德》由歌德耗费毕生精力创作而成,这部作品体现了歌德一生的创作追求。浮士德原型是转而為魔术师的中世纪神学博士,这一历史形象体现了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反叛。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历经学者、情人、臣子、领主等不同身份,在对于知识、爱情的追求中寻找自我身份认同,在对于政治、事业的追求中寻找社会身份认同。歌德作为狂飙突进时期反叛精神的代表,选择浮士德为书写对象并描写浮士德身份反叛的历程。在此过程中浮士德不断反叛现有的伦理身份,其对于身份认同的追求带有反叛性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3期2020-08-25

  • 关于浮士德题材文学多元化歌剧改编的审思
    其一,取材于浮士德题材的歌剧层出不穷,风格各异,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歌剧改编策略?其二,文学题材歌剧改编得当与否的评价尺度何在?其三,浮士德题材的歌剧改编之本质、意义与局限是什么?改编自文学的西方歌剧可谓佳作迭出,如《费加罗的婚礼》《弄臣》《茶花女》《奥赛罗》《卡门》《沃采克》等。“浮士德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宾格勒语),西方众多取材于文学的歌剧中,改编自极具西方文化特征的浮士德题材的歌剧非常突出(多达约80 部)。这些浮士德题材歌剧是西方歌剧百

    音乐研究 2020年2期2020-06-30

  • 另类的“信仰骑士”——浮士德
    媛媛摘  要:浮士德精神是人类永不满足的生命意志在人生荒原上的无限扩展,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充分体现。根据心理学家贝克尔的看法,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研究浮士德精神,这样的英雄主义始终是对人类的精神困境的应对方式,是对死亡恐惧的一种拒斥。在《浮士德》一剧的结尾,浮士德最终达到了对“不朽”的追求,这也是贝克尔提出的信仰观念体系的表现。关键词:浮士德;死亡恐惧;信仰[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2贝克尔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2020-05-26

  • 自由意志所致的绝望
    :马洛在戏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通过讲述浮士德因沉迷于魔法而出卖灵魂给魔鬼,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阐述了人终究无法超越自身局限的悲剧命运。《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解放的人对自由意志的滥用,以及当人的自由意志与上帝意志(即命运)相冲突时的不可调和性。关键词:浮士德;自由意志;上帝意志一、不幸源于贪欲属世的事物——自由意志的濫用基督教认为,上帝赋予人自由意志使人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意志使人类与动物相区别,并使得人类不至于成为上帝所制造出来的听

    北方文学 2020年3期2020-05-25

  •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渐老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在探寻宇宙秘密的过程中理想破灭、心灰意冷。绝望之中,他几次三番想服毒自尽。魔鬼梅菲斯托菲勒斯应声而出,提出以青春和美女换取浮士德的灵魂。魔鬼做法让他看到美丽的玛格丽特,于是浮士德接受了魔鬼的条件。在梅菲斯托菲勒斯的魔法帮助下,浮士德成功追求到玛格丽特,两人坠入爱河。后来,玛格丽特认为,浮士德抛弃并背叛了她,她陷入疯癫,杀子获罪,被判死刑。浮士德催促狱中的玛格丽特与他一起逃走,但是玛格丽特不为所动,气绝身亡。魔鬼牵引浮士德前往地狱时,玛

    歌唱艺术 2020年2期2020-05-21

  • 从《浮士德》中体会歌德
    歌德自己把写《浮士德》看作是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在他临死前一年完成了《浮士德》,他曾欣慰地对他晚年的挚友艾克曼说:“我這一生的今后岁月可以看作是一种无偿的赠品,我是否还工作或做什么工作,事实上都无关紧要了。”[1]由此可见,《浮士德》对歌德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浮士德》的创作过程和歌德的生活经历入手,浅谈从《浮士德》中所体现出的歌德的精神世界。关键词:《浮士德》;歌德;创作过程;生活经历;精神世界歌德出生在德国,他从小接受文学熏陶,然而兴趣却体现在多个方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期2020-04-17

  • 世俗爱恋的升华与诗意理想的幻灭
    方锦彪摘要:《浮士德》是歌德不朽的诗剧,主人公浮士德经历了知识、爱情、权力、艺术、事业五大悲剧,其中有两段爱情经历给浮士德带来深刻的影响。浮士德与格雷辛的恋愛和浮士德与海伦的恋爱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这两场恋爱是浮士德认识人性、实现与超越人性终极目标的重要过渡环节。通过解读这两段爱情的内涵,对比与分析浮士德的两场恋爱,分析浮士德的自我超越与精神追求,有助于我们理解浮士德对自我的超越与精神追求。关键词:歌德 《浮士德》 爱情中图分类号:I562  文献标识码: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2020-03-27

  • 浮士德》与《蛇神》结构艺术比较
    作的诗体悲剧《浮士德》,可以说是举世公认的“难解之谜”,而蒋子龙的《蛇神》,在评论界有着非常高度的关注。浮士德的传说从15世纪就开始流传,不仅是歌德,包括16世纪的约翰·施皮斯,以及17世纪的英国作家马洛,以及在歌德同一个时代的文学巨匠多丽丝·莱辛等,都曾围绕浮士德的主题进行创作。而《蛇神》是我国作家蒋子龙的长篇小说,是通过过去的故事与现在的故事的交叠,展现我国“文化大革命”过后人们寻求心灵定位、成就人生的一部著作。本文基于此,对歌德的《浮士德》与蒋子龙的

    雨露风 2020年4期2020-03-10

  • 浮士德》与《围城》中知识分子形象比较
    赵国平摘要:《浮士德》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围城》被称为“新学者”,这两本书都展示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但是由于时代和国家的不同,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比较浮士德和方鸿渐的人物形象。关键词:浮士德;围城;知识分子形象《浮士德》通过描述克制自我和勇于实践的追求过程,展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特精神特征。歌德用浮士德的形象来解释现代知识分子应该追求什么,以及现代知识分子是什么。《围城》是一部幽默而激动人心的小说,以高级知识分子的病态和不寻常的生活为基础,以幽

    雨露风 2020年4期2020-03-10

  • 丑怪的颠覆:《瓦尔普吉斯之夜》解读
    要: 解读《浮士德》中名篇《瓦尔普吉斯之夜》,发掘其中哥特元素,指出歌德以丑陋怪诞解构古典美学的创作倾向,探讨巫魔之夜以欲望书写冲击理性主义、以内在情感超越官能宣泄的写作诉求,考察剧中驳杂形式与复杂思想对固有文艺规则的挑战,寻味混乱之花中颠覆性地开出的辩证之果。关键词:《瓦尔普吉斯之夜》 歌德 《浮士德》《瓦尔普吉斯之夜》是歌德诗剧《浮士德》第一部中的一章,叙述了浮士德为魔鬼梅菲斯特所引诱,参与布罗肯山的巫魔夜会的所见所闻,被席勒称为“《浮士德》中最粗俗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7期2020-03-01

  • 祛魅后的“魔鬼”:浮士德精神的另一翼
    体系的缩影。《浮士德》中梅菲斯特虽以宗教伦理中的“魔鬼”形象示人,却是浮士德得以逐步蜕变的最大助推器。究其实质,浮士德的蜕变也就是对于禁欲主义的传统宗教伦理的背反,而梅菲斯特之所以成为传统宗教伦理视阈下的“魔鬼”,正是由于其对于禁欲主义的传统宗教伦理的背反而造成的——梅菲斯特与浮士德,其实都是传统宗教伦理的亵渎者。浮士德的这一与祛魅后的“魔鬼”相同的背反,或许正是歌德所要表达的浮士德精神中的另一翼。关键词:《浮士德》 魔鬼 祛魅传统观点认为,梅菲斯特试图对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7期2020-03-01

  •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注定的悲惨结局
    000)一、《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简介(一)著名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当提到英国文学戏剧时,首先想到的是莎士比亚。莎翁出色的戏剧创作无论在当时还是当下,都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由于莎士比亚戏剧般的光辉,其他一些剧作家和戏剧就被忽视了,这其中就包括克里斯托弗·马洛[1]。然而,由于马洛在编剧方面的卓越才能,因此,不能轻视其作品及影响力。马洛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58—1603年)的演员、诗人和剧作家,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1-19

  • 生成之路
    1]。在诗剧《浮士德》中,荷蒙库鲁斯的一个重要的戏剧功能就是生来就通晓一切的知识,无独有偶,人工智能研究也试图制造头脑上的超人,如今风头一时无两的智能研究与古老的神秘主义活动由此达成了目标上的一致。在《浮士德》中,荷蒙库鲁斯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戏剧功能,更多的是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在以往研究中,荷蒙库鲁斯作为一个象征,不乏学者探讨其戏剧功能,而在哲学思考层面,多是将荷蒙库鲁斯作为一个切入点探讨歌德的自然观,荷蒙库鲁斯寻找身体的过程成为水成说与火成说的争锋。在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4期2020-01-07

  • 媒介生态视域下媒介演化现象研究 ——论人、媒介技术的“浮士德”式交易
    介技术的这场“浮士德”式交易序幕是如何拉开的,并认为愈往后演化的人和媒介技术,其独立生存力愈低,通过自我残化的方式不断发展其他的技能,以此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而弥补生存力降低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互相依存,建立“共生关系网”。二、媒介进化论之再发现基于媒介生态学研究发现,不同媒介具有不同的气质,这种气质所带来的偏向影响乃至塑造、建构着人类的所见所为。我们感谢技术给予福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陷入担忧,我们摆脱了蒙昧的“洞穴人”时代,却又将自己塑造成媒介化社会的“洞

    未来传播 2019年5期2019-12-16

  • 论《浮士德》中“行动”哲学思想的突破
    张扶摇摘要:《浮士德》是歌德最为著名的作品,歌德以浮士德一生的经历,影射欧洲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历程,在叙事与主题上体现了前瞻性的辩证法逻辑。歌德在《浮士德》中强调人行动的第一性,将人生的意义通过实践去揭示,同时将辩证法思维体现在社会发展与人的生命、善与恶、美与丑的二元对立中,从中体现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事物发展动因这一哲学命题,具有浓厚的“行动”哲学色彩。笔者将对《浮士德》作品进行探究,分析歌德文本中辩证法的运用,并对其关于“行动”意义的思想突破进行阐释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2019-12-06

  • 基于视域融合与情节结构的文本诠释
    :文章对歌德《浮士德·第一部》中《莱比锡的奥尔巴赫酒窖》一场的主题意义和结构功能进行了重新考察。就主题而言,“奥尔巴赫酒窖”不只局限于对法兰西革命中暴力的批判,而是在整体上对人本光照思潮的全面否定和拒绝,是浮士德与魔结盟之后梅菲斯特展现给浮士德观看的魔性幻象世界,其实质就是如上帝一般允诺伊甸园的自由。这种魔性幻象是对欧洲18世纪理性时代的诗学写照。在戏剧结构上,《奥尔巴赫酒窖》并非孤独存在的场次,它和《女巫厨房》《瓦尔普吉斯之夜》共同构成了一个内在的魔性框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年4期2019-11-04

  • 浮士德》的知识悲剧分析
    武【摘 要】《浮士德》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也是一部庞杂的作品,其内容丰富,形象纷繁,既是文学的,也是哲学的,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浮士德》所包含的批判性和思想性,阐述其知识悲剧,追寻作品的的文化主题。【关键词】浮士德;知识;悲剧;内涵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2-0226-02关于《浮士德》的知识悲剧,研究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观点:一是“对德国十八世纪僵死的学

    戏剧之家 2019年22期2019-09-17

  • 浅析《浮士德》哲学与语言
    摘 要:诗剧《浮士德》根据16世纪民间传说写成。写浮士德博士为寻求人生的意义,以自己的灵魂换得魔鬼梅菲斯特的帮助,经历了爱欲、权欲、古典美,艺术等各个阶段的追求和变化,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与自然斗争中,领悟了人生的目的應当是为生活和自由而战斗。是一篇长诗剧,更是一部哲学史和语言诗。本文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其内容和语言, 探讨其哲学式思想内容和流动式语言表达。关键词:《浮士德》哲学 梅非斯特 悲剧 流动语言《浮士德》(Faust)是歌德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西部论丛 2019年15期2019-09-16

  • 浮士德精神与现代性的人格困惑
    伟摘  要:《浮士德》被誉为西方现代人的圣经。主角浮士德在不断追求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中所展现出来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被总结为“浮士德精神”,其深刻体现了现代人的特征。与此同时,浮士德在面对重重难题所展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也是以理性、启蒙为基础的现代性精神的核心要义。关键词:浮士德;现代性;人格困惑[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2《浮士德》被誉为西方现代人的圣经。这部长达 1211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2019-09-16

  • 格蕾琴与海伦——浮士德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倩兰摘要:陪伴浮士德的女性有两位:格蕾琴、海伦。她们对于浮士德的人物塑造无疑有着巨大作用,浮士德的性格发展很大程度上通过他与这两位女性的互动展示出来。本文将以浮士德的爱人为核心,通过深入挖掘两段亲密关系的特征,寻找她们真正代表的一些形而上的事物。关键词:浮士德;格蕾琴;海伦角色认识与定位从出场到审判,格蕾琴的认知水平不断发展,性格不断丰富,却始终没有脱离纯。遇上浮士德之前的她符合人们心中对于“全体女性之花”的想象。从梅菲斯特口中的“她根本用不着去忏悔;对她

    神州·下旬刊 2019年5期2019-06-14

  • 论歌剧《浮士德》唱段中玛格丽特人物形象的塑造
    摘 要】歌剧《浮士德》是法语歌剧的代表作,而《珠宝之歌》又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花腔女高音唱段。鉴于此,本文即从“大舌音的表现”“颤音的运用”“力度和音色的调节变化”三个角度入手,揭示演绎《珠宝之歌》唱段时塑造玛格丽特人物形象的要领与技巧。【关键词】歌剧;《浮士德》《珠宝之歌》;玛格丽特;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56-02《珠宝之歌》作为法语花腔女高音的经典唱段,在演唱方面需要运用一些特色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2019-05-24

  • 从话轮转换角度分析《浮士德》中的爱情悲剧
    角度出发,以《浮士德》中葛丽卿与浮士德的两场对话为样本,借用李华东完善的戏剧文学体的话轮分析框架,来分析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两者的关系,探析两者之间爱情悲剧的成因。关键词:话轮转换;《浮士德》;爱情悲剧[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戏剧文体学常将语言学作为一种手段对戏剧语言进行分析,力图指出戏剧作品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戏剧主题以及加强表达效果,从而帮助读者从语言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7期2018-12-17

  • 复兴还是致死
    家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中描述的诸多场景都在深层次揭示出人类狂欢文化的含义,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狂欢在西方蕴含的内容很丰富,也为文学家创作带来了源源不竭的灵感与素材。关键词:《浮士德》 欧洲文化 狂欢文化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悲剧作品《浮士德》被世人称为“绝对的哲学悲剧”。在这部作品中,生与死、美与丑、善与恶、希望与失望、严肃与荒诞、热情与孤冷……种种看似对立实则更具哲辩意义的内容交织在一起,升华了文学的意义。作为一部创作周期超过六十周年的诗剧,不注重解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6期2018-10-20

  • 浅析歌剧《浮士德》中《远离家乡去远征》的曲式分析
    梁毅1.作品中的歌词特色歌唱者在演唱一首作品,咬字是极其重要的部分,特别是遇到法语歌曲,首先要对法语的咬字方面要下功夫,对此进行一定的探索,在《远离家乡去远征》中的咬字方面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法语中有一种鼻化元音。在发这种音的时候演唱者要注意口鼻腔要同时打开,不仅如此还得把软腭下降,这样的话元音就会含有一定的鼻音在里面。这种加入了鼻音色彩的音节通常都是例如an,em此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被鼻化过的元音后面不能加入“m”或者“n”的发音,否则会比较不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12期2018-10-20

  • 浮士德博士的性格缺陷与相对应的五宗罪
    we)的戏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中“七宗罪”的五宗罪进行阐释,利用具体文本内容指出每种罪所体现出的浮士德博士的性格缺陷及此性格下对后续故事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并探讨剧中“七宗罪”出现的原因和在浮士德博士性格中所体现的五宗罪与七宗罪的关系。【关键词】浮士德博士的性格缺陷与五宗罪的对应;剧中“七宗罪”出现的原因;“七宗罪”与五宗罪的关系1. 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particularly since W.W. Greg obs

    校园英语·下旬 2018年4期2018-08-16

  • 试论《浮士德》 ——有感于浮士德的爱情悲剧
    094试论《浮士德》 ——有感于浮士德的爱情悲剧庄 颖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浮士德》作为歌德的代表作,是歌德毕生思想与艺术探索的重要结晶。可以说《浮士德》的构思与写作贯穿于歌德的一生,直到歌德逝世前一年才完成整部作品。《浮士德》有着宏伟的构思、复杂的内容、庞大的结构,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熔于一炉,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在文中则不是分析《浮士德》的构思、结构,而是从浮士德的爱情悲剧出发,去体味其中的感情。《

    山西青年 2017年11期2017-01-29

  • 再论《浮士德》主旨与浮士德精神
    01)再论《浮士德》主旨与浮士德精神刘 津 羽(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对歌德《浮士德》主旨及“浮士德精神”的解读,过去认为它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其实将浮士德精神与“自强不息”画上等号,是片面而单纯的。《浮士德》的主旨,是歌德对人类理性的悲剧性解读和对人类救赎的渴望。而浮士德精神,其实质就是理性主义下的现代性人类精神。《浮士德》创作表现了歌德思想中对现代性的反思和理想主义并存的现象。《浮士德》;歌德;现代性反思;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03

  • 最后的战争
    海因茨·奥托·浮士德目睹了种种惨状,他不愿回想。但这不是他生命中最难熬的时光。战后,这位高中教师寄希望于未来,儿子却开始追问,他的手上是否沾满罪恶和鲜血。那声惨叫在他脑海中回荡了72年“啊!”可怕的惨叫又响起来了。过去的72年里,它始终在海因茨·奥托·浮士德的脑海里回荡,只有他自己能听到。每当浮士德在窄巷深处安静的小房子里独处,无论是坐在餐桌前,还是坐在花瓶里插着郁金香的客厅,这声尖叫都像不期而至的访客,打破他难得的平静。它将浮士德送回72年前,送回224

    读者 2013年12期2013-12-25

  • 中国现代文论家对诗剧《浮士德》的审美诠释:以宗白华、冯至、陈诠为考察对象
    21]歌德的《浮士德》在世界文坛享有崇高地位,被誉为“近代人的《圣经》”。这部旷世名著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诸多现代学人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对它进行过研究和阐述。在与《浮士德》的精神对话中,现代学人不仅滋养了处于苦闷中的心灵,而且通过对作品的阐释,使现代文本批评呈现出了崭新的思想内涵。在现代文论史上,有不少理论家都着力阐释过歌德的《浮士德》。为了集中论题的需要,我们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宗白华、冯至、陈铨三位理论家身上,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三人对这部作品的用功之勤

    名作欣赏 2012年36期2012-08-15

  • 为了真理:自强不息,上下求索——试论《浮士德》中体现的西方文化精神
    《圣经》”的《浮士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伟大诗人、作家和思想家歌德的巅峰之作。《浮士德》的创作历时六十年之久,其间,世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歌德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切,都反映在这部跨时代的巨著之中。对于时代和歌德本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具有总结意义的作品。这部诗剧取材于十六世纪的浮士德传说,其形象虽然烙上了很强的民族色彩,但浮士德却属于世界,浮士德的精神也将不朽。浮士德的形象更因注入了西方文化精神,成为为文化经典而光芒四射,具有永久的独特魅力

    中学语文 2012年2期2012-08-15

  • 为了真理:自强不息,上下求索 ——试论《浮士德》中体现的西方文化精神
    《圣经》”的《浮士德》,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伟大诗人、作家和思想家歌德的巅峰之作。《浮士德》的创作历时六十年之久,其间,世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歌德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切,都反映在这部跨时代的巨著之中。对于时代和歌德本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具有总结意义的作品。这部诗剧取材于十六世纪的浮士德传说,其形象虽然烙上了很强的民族色彩,但浮士德却属于世界,浮士德的精神也将不朽。浮士德的形象更因注入了西方文化精神,成为为文化经典而光芒四射,具有永久的独特魅力

    中学语文 2011年21期2011-08-15

  • 寻找“真善美”——我看《浮士德
    徐晓钟导演的《浮士德》剧照随着纱幕缓缓升起,眼前赫见表演区域的主舞台是用钢条及铁板所建构的圆形转台,这偌大的转台随着剧情的推演而转动,我脑海中瞬间闪现的是中国太极阴阳的图腾: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是中国佛、道二家用来论述宇宙自然变化的法则,阐释阴阳相生相克、生生不息、花开花谢的道理,从无到有是“妙”,从有到无是“灭”,而当我看见《浮士德》的舞台设计是以圆形的舞台在眼前转动时,便将太极阴阳的意

    艺苑 2011年5期201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