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

  • 38年前,萧军湘西行
    为“出土文物”的萧军时年78岁,是其中的“大哥大”。受共青团湖南省委委托,我被特邀为“全国年轻人日记”大赛的终审评委兼笔会主持人。被问“为什么和萧红分手”笔会的重头戏是6月10日上午,在长沙市青少年宫召开的授奖大会,最精彩的节目却是晚上举办的作家讲座。青少年宫大礼堂座无虚席。时过38年,萧军讲了些什么我已经淡忘了,然而,有两张条子的提问却记忆犹新:一是20世纪30年代和马吉蜂等在徐家汇草地上决斗的事,他避而不谈,只说:“都过去50年了。”第二张敏感的条子: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2期2023-08-11

  • 狂妄的“朝圣者” ——关于萧军在延安的几个问题
    510632)萧军之所以能够蜚声文坛,并不是因为《八月的乡村》写得有多么好,而是因为鲁迅为《八月的乡村》所作的那篇“序”,赋予了他以超乎想象的莫大荣誉。从此以后,萧军虽然再也没有写出超越《八月的乡村》的文学作品,但对于他本人来说,一部《八月的乡村》就足够了,因为鲁迅已经“钦点”过,这是一部“显示着中国的一份或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的“好书”[1](第6卷,P296),而萧军则更是视其为一部“非凡的意义伟大的东西”[2](第18卷,P234),用他

    齐鲁学刊 2021年5期2021-12-31

  • 山村里走出革命作家
    —这里是革命作家萧军的故居,院里还有一段2米高、6米长的石头墙,这堵萧军老屋保留下的墙,被大家称为“世纪山墙”。1907年7月3日,萧军在这座小院里出生,本名刘鸿霖,小名欢气儿。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萧军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他的经典著作《八月的乡村》细致刻画了东北人民浴血奋战、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群体。如今,在萧军的故乡,主题纪念馆、保护完好的故居成为讲好萧军故事、学习宣传萧军事迹和精神的陣地。萧军纪念馆的前身为“萧军资料室”

    妇女 2021年9期2021-09-30

  • 萧军在北京的晚年岁月
    萧军(1907-1988)著名作家萧军有“文坛独行侠”的雅号。上世纪30年代,他受到文坛巨匠鲁迅的赞赏,被誉为“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涌现出来的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上世纪40年代,他在延安受到毛泽东的礼遇,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毛泽东点他第一个发言。1951年,44岁的萧军定居北京,结束了他前半生的漂泊状态,在这里度过了他后半生的37年时光。“海北楼”房客北京市西城区鸦儿胡同6号是萧军的故居。鸦儿胡同明时被称作广化寺街,清初时因胡同位于什刹海北沿,被叫做沿儿胡

    世纪风采 2021年2期2021-02-24

  • 萧红致萧军信札:北京匡时拍卖价64.4万元
    栈老板一笔巨款。萧军去帮助萧红,带着只剩半条命的萧红逃出了旅馆。上世纪30年代,萧红和萧军离开哈尔滨到达上海,并与鲁迅取得书信联系,建立师生情谊。从相识到分手,萧红和萧军之间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后两人却真正做到了相爱相杀。这封萧红写给萧军的信曾经多次出版,北京匡时2016年拍賣成交价64.4万元,“第十四封”字样为萧军先生整理萧红书信时所标注。

    投资与理财 2020年8期2020-10-14

  • 自我的膨胀与萧军的悲剧
    国现代文学史上,萧军无疑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从“延安”到“东北”,他一直都以坚守“鲁迅精神”为己任,用“新英雄主义”去同主流意识形态相抗衡,故有学者便这样认为:“这是萧军的幸运,却也是他不幸的根源。”①因为幼稚而狂妄的萧军,试图争夺文化领域里的“话语权”;所以他的悲剧,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政治悲剧②。学界对于萧军采取了一边倒的同情态度,理由无非是他在政治面前不肯屈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者”形象;“弱者”敢于向“强者”发出自己的不同声音,这种追求真理、向往自由的

    南方文坛 2020年2期2020-04-07

  • 书信中的萧军萧红爱情
    张守涛眾所周知,萧军和萧红的爱情非常传奇、动人,那他们的爱情是如何发生的,他们日常爱情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这对天作之合又为何会分手呢?通过他们两人的来往书信可见一斑,也可见他们两人的性格、性情。他们的爱情结缘、发展、恢复于书信,最终也终结、告别、留存于书信。一封求救信引发的爱情萧军萧红的爱情结缘于萧红的一封求救信。那是1932年,萧红本来和未婚夫汪恩甲同居于哈尔滨的一家旅馆,有一天汪恩甲说自己回家拿钱,结果却一去不返。已经欠了几个月房钱的萧红被赶到了一间发霉

    同舟共进 2020年1期2020-03-02

  • 萧红:爱过就够了,余生就算了
    上了在报馆工作的萧军。不可思议的是,第二次见面,两人便同居了。可是萧军也穷得自身难保,面对她的巨额债务也无能为力。幸而一场暴雨,半个哈尔滨被雨水吞没,萧军趁乱将她救走。21岁,萧红抛弃刚出生的孩子,嫁给了萧军。虽然两人穷得只剩下爱情,但在萧军的精神鼓励和生活支持下,萧红正式走上了创作之路。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萧红对萧军的依赖更强于他人,两人同屋分床而眠,萧红半夜都要哭醒,她觉得两人离得太远了。行伍出身的萧军脾气火爆,大男子主义严重,他支持萧红写作,却又质疑萧

    百家讲坛 2019年13期2019-11-27

  • 萧军在延安的一次“亮剑”
    曲解的情感误会,萧军曾对同事拔刀相向,引得满座皆惊。在会上对同事“亮剑” 1941年5月25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简称“文协”)的驻会作家们正在举行每周一次的生活检讨会。大家轮流发言,检讨一周来各自的工作生活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轮到萧军发言时,他先说了两件平常事,接着话锋一转,声音变得粗硬起来:“同志们说话要负责任!”言辞间充满着挑战意味,会场气氛逐渐冷清下来。 萧军接着公开宣布,最近一段时期有人散布谣言,说他和洛男(曾经是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期2019-09-10

  • 丁玲和萧军:也有风雨也有晴
    国多所大学邀请,萧军在女儿萧耘的陪伴下,赴美国加州参加了“鲁迅和他的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结束后,萧军又应邀去美国多地走访讲学,其中包括做客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女士主持的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而在那里,萧军巧遇同样应邀来此访问的丁玲。两位相识于20世纪30年代,且在峥嵘岁月里多有交集的老作家,异国邂逅,域外相逢,是怎样一种情况,都谈了些什么?对此,所有的传记作品均置阙如,丁玲讲述自己在美见闻的散文集《访美散记》也不曾提及。倒是当年负责联络接待萧军赴美参

    鸭绿江 2018年12期2018-12-28

  • 毛泽东智劝萧军
    韩旭灵作家萧军初到延安时感到极不适应,牢骚满腹,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对其他文艺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萧军认为:“党内:个性被销磨,文章被机械批评,正直的作家干脆不写了,投机分子反而逞能。党外:生活琐碎,正确的意见没有表达的机会,精神备受压抑!”毛泽东得知后,专程到延安招待所看望萧军。毛泽东说:“鲁迅是现代中国的第一‘圣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彪炳史册。你是他的真传弟子,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纵观国内外,张作霖一代枭雄,瞿秋白谈锋犀利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8期2018-10-11

  • 鲁迅与萧军关系新论
    群的主要代表人物萧军,综其一生的文学创作及人生道路,鲁迅对他的帮助与影响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34年10月9日鲁迅第一次收到署名为萧军的热情来信,一直到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与世长辞,鲁迅与这位自诩为“辽西凌水一匹夫”的青年作家就结下了不解的师生缘,他将鲁迅视为自己一生唯一的精神导师,甚至于超过自己的父亲。萧军在评论鲁迅与毛泽东在他心中的位置时说过:“在文学、精神上鲁迅先生是我唯一的先生,对于毛在政治上我也愿以他为先生,为这政治理想而战斗!

    名作欣赏 2018年22期2018-07-14

  • 一个女人的苦难
    电影封面是萧红与萧军跪在雪地里亲吻,天地白茫茫一片,虚化的背景是雪花片片飘落,这对相拥的爱人彼此取暖,仿佛穿越千山万水,只为遇见你。电影讲述了萧红短暂而绚烂的一生。她追求爱情,却也被爱情伤得最深。她一生漂泊,在旅途的颠沛流离中看尽人间悲欢。端木说:“为什么所有靠近她的男人都会爱上她?无论她贫病交加,还是身怀六甲。可能是因为她透彻的灵魂和孤寂清冷的气质。”一个毕生追求爱情的女人最终被爱情伤得遍体鳞伤。每一个从萧红生命中走过的男人,都给了她致命的伤痛,未婚夫的

    参花(下) 2018年5期2018-05-14

  • 毛泽东智劝萧军
    作家萧军初到延安时感到极不适应,牢骚满腹,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对其他文艺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萧军认为:“党内:个性被销磨,文章被机械批评,正直的作家干脆不写了,投机分子反而逞能。党外:生活琐碎,正确的意见没有表达的机会,精神备受压抑!”毛泽东得知后,专程到延安招待所看望萧军。毛泽东说:“鲁迅是现代中国的第一‘圣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彪炳史册。你是他的真传弟子,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纵观国内外,张作霖一代枭雄,瞿秋白谈锋犀利,

    文史博览 2018年8期2018-01-24

  • 萧军与王实味
    仗义执言的却仅有萧军一人。自始至终,萧军坚持认为,王实味不是托派;批斗王实味的人不讲道理。后来,王实味被捕入狱,直至被处死,萧军都没有对王实味口出恶语。他因此被扣上“同情王实味”的帽子,被孤立,遭打击,但他无所畏惧,据理力争。整风前,萧军是毛泽东的朋友、座上客;整风后,萧军曾数次为各种事,上书毛泽东,请求一见。但毛泽东很少回复他的信,更不用说面谈了。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疏远了,隔膜了。萧军同情王实味,应该是毛泽东疏远他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实味是因为发表了《野

    粤海风 2017年6期2018-01-13

  • 萧红“非法”自印《生死场》
    33年秋,萧红和萧军把近一年来发表过的作品选成集子,定名为《跋涉》,等待出版。其实,这是本散文和小说的合集,融合了两人的思想光芒。不过,出版路异常艰辛,最后他们不得不向朋友借钱,又在中共党员舒群等人的帮助下,自找一家画报印刷厂,总算如愿将书出版。书印数不多,仅一千本,而且他们都没使用真名,萧红用的是悄吟,萧军用的是三郎。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这本书在东北带来的轰动效应。那个时候,萧军也算小有名气,文学起步早于萧红。萧红正式开始文学生涯是在1932年秋,时年2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12期2018-01-02

  • 带刺的胸珠,伴她终生
    /潘彩霞王德芬与萧军两枝刺梅,搅乱了她的心1938年春天,仿佛一夜之间,兰州街头便已千树放绿,百花争艳,犹如穿城而过的黄河水,奔腾又热烈。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蓄势待发的,除了草木,还有爱情。王德芬没有想到,她与萧军竟然会再次相逢。抗战全面爆发后,作为大后方的兰州吸引了大批文化名人,曾任榆中县县长的王蓬秋积极主张抗日,一封信便把在外读书的三个儿女召唤回来。那时,王德芬正在苏州美专就读,哥哥王德彰从南京回来了,大姐王德谦也从上海回来了,与她同来的,还有青年作家

    恋爱婚姻家庭 2017年18期2017-12-26

  • 小编编大家
    ,领导分配他编辑萧军大著《过去的年代》。萧军曾是鲁迅的私淑弟子,因出版《八月的乡村》而名满天下。这部《过去的年代》原名《第三代》,最初构思于1936年春,也曾经发表在《作家月刊》上,后来刊物被禁,是书出版一、二部之后,没再出版了,其书,也停停写写,写写停停,到1943年,才有第八部的上集,直到解放后,才最终完稿。一部书稿写了十三四年,费力巨矣,却未必讨好,不是一气呵成,然后修改打磨,而是拉拉杂杂,断断续续,世易时移,自然难以赓续当初思路。这部书稿最初是诗人

    中外文摘 2017年23期2017-12-06

  • 爱情,是什么
    汪恩甲的孩子时,萧军给了她爱情,而当她怀着萧军骨肉时,遇到了生命的劫数———端木蕻良。萧军妻总结萧军爱她三大理由,之一便是自己是处女。剑指萧红!而饱受痛苦煎熬的萧红,写下了一组《苦怀》诗:“我不是少女,我没有红唇,我穿的是从厨房带来的油污的衣裳。为生活而流浪,我更没有少女美的心肠。”萧军怪萧红没有“妻性”,可最后,萧红还是给萧军留下了《生死场》的版权。愛情,是什么?其实,也不过像一株植物,该发芽的时候发芽,该开花的时候就开花,该结果的时候就结果,该落叶归根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7年3期2017-11-07

  • 从未后悔爱过你
    那位,她见过,是萧军。一年前,在上海读书的姐姐带她去拜访许广平,上了电车后,姐姐忽然悄悄对她说:“你看边上那个人,就是《八月的乡村》的作者萧军。”那时,被称为“二萧”的萧军和萧红风头正劲,不仅作品享誉文坛,这对患难夫妻的经历也备受瞩目。那一面,萧军留给她一个冷漠高傲的印象。面前的萧军,与之前的孤傲不同,经过长途跋涉,看上去疲惫憔悴,他刚刚和共同生活了6年的萧红分手,令人羡慕的革命伴侣分道扬镳,王德芬为他惋惜。他们暂住在王德芬家。第二天,萧军突然送给王德芬一

    中外文摘 2017年20期2017-09-30

  • 从未后悔爱过你
    那位,她见过,是萧军。一年前,在上海读书的姐姐带她去拜访许广平,上了电车后,姐姐忽然悄悄对她说:“你看边上那个人,就是《八月的乡村》的作者萧军。”那时,被称为“二萧”的萧军和萧红风头正劲,不仅作品享誉文坛,这对患难夫妻的经历也备受瞩目。那一面,萧军留给她一个冷漠高傲的印象。面前的萧军,与之前的孤傲不同,经过长途跋涉,看上去疲惫憔悴,他刚刚和共同生活了6年的萧红分手,令人羡慕的革命伴侣分道扬镳,王德芬为他惋惜。他们暂住在王德芬家。第二天,萧军突然送给王德芬一

    北方人 2017年15期2017-09-19

  • 萧军:辽西凌水一匹夫
    刘一力萧军是20世纪30年代涌现出的“东北作家群”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他与鲁迅先生的交往早已传为文坛佳话。萧军的一生,大半辈子坎坷和多难,其“张扬个性”的“怪异行为”常常被人不解,人们也习惯把这一切归咎于其刚直暴烈、侠骨柔肠的性格,晚年的萧军更是以“辽西凌水一匹夫耳”自嘲。其实,一个真正的萧军何止一介“匹夫”!如果说萧军留给后人的一半或多一些是文学创作上的收获,那么,另一半则是他的为人,他敢爱、敢恨、敢说、敢做,磊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8期2017-08-23

  • 萧军延安时期新诗中的自我修辞
    400715]萧军延安时期新诗中的自我修辞⊙杜蕊蕊[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萧军在延安时期写了不少白话新诗,并且大多记录在日记中。这些诗歌呈现或隐含着他的多重自我身份及其修辞意图。这主要表现为战士、传道者两种自我身份,以此置换令他尴尬的“边缘人”的现实身份。延安时期,这两种身份彼此联系,贯穿始终,体现了诗人萧军某种自我心理诉求。萧军 新诗 战士 传道者萧军的文学生涯从诗歌开始,但是,最初他专注于旧体诗创作,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他的诗歌创作

    名作欣赏 2017年17期2017-07-14

  • 谁在延安耍大牌让毛泽东去拜访他
    陈晋萧军讲,“我看你如果不是从事政治,倒很可以成为一个文艺作家”,毛泽东笑着回答,“我是很喜欢文学的”。延安时期,毛泽东与作家萧军接触不浅。萧军不是党员,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又远非一般作家可比,再加上他对延安的一些现象深为不满,如何与之相处,如何化解其牢骚,确属棘手之事……毛、萧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点特别。1938年3月22日,毛泽东听说萧军到了延安,想见又担心造次,就派秘书和培元先行到招待所探望,并向萧军询问:愿不愿去见毛泽东?萧军回答:我打算去五台山打小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期2017-06-26

  • 带刺的胸珠,伴她终生
    芬没有想到,她与萧军竟然会再次相逢。抗战全面爆发后,作为大后方的兰州吸引了大批文化名人,曾任榆中县县长的王蓬秋积极主张抗日,一封信便把在外读书的三个儿女召唤回来。那时,王德芬正在苏州美专就读,哥哥王德彰从南京回来了,大姐王德谦也从上海回来了,与她同来的,还有青年作家吴渤。在吴渤帮助下,他们组建了“王氏兄妹剧团”,经常进行抗日救国演出。一个清晨,炭市街49号院里走进两个风尘仆仆的男青年,他们是应青年作家吴渤之邀,来兰州参加抗日宣传工作的。“吴先生在这儿住吗?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7年6期2017-06-20

  • 从未后悔爱过你
    那位,她见过,是萧军。一年前,在上海读书的姐姐带她去拜访许广平,上了电车后,姐姐忽然悄悄对她说:“你看边上那个人,就是《八月的乡村》的作者萧军。”那时,被称为“二萧”的萧军和萧红风头正劲,不仅作品享誉文坛,这对患难夫妻的经历也备受瞩目。那一面,萧军留给她一个冷漠高傲的印象。面前的萧军,与之前的孤傲不同,经过长途跋涉,看上去疲惫憔悴,他刚刚和共同生活了6年的萧红分手,令人羡慕的革命伴侣分道扬镳,王德芬为他惋惜。他们暂住在王德芬家。第二天,萧军突然送给王德芬一

    37°女人 2017年5期2017-05-09

  • 为了他,她赌上了自己的一生
    芬没有想到,她与萧军竟然会再次邂逅。抗战全面爆发后,作为大后方的兰州吸引了大批文化名人,曾任榆中县县长的王蓬秋积极主张抗日,一封信便把在外读书的三个儿女召唤回来,那时,王德芬正在苏州美专就读。国难当头,王德芬热血沸腾。19岁的她和哥哥姐姐一样,去学校担任义务教师,并组建“王氏兄妹剧团”,进行抗日救国演出。一个清晨,炭市街49号院里走进两个风尘仆仆的男青年,他们是来兰州参加抗日宣传工作的。穿深红色皮衣的,她见过,是萧军!一年前,在上海读书的姐姐带她去拜访许广

    幸福·婚姻版 2017年4期2017-04-21

  • 为了他,她赌上了自己的一生
    芬没有想到,她与萧军竟然会再次邂逅。抗战全面爆发后,作为大后方的兰州吸引了大批文化名人,曾任榆中县县长的王蓬秋积极主张抗日,一封信便把在外读书的三个儿女召唤回来,那时,王德芬正在苏州美专就读。国难当头,王德芬热血沸腾。19岁的她和哥哥姐姐一样,去学校担任义务教师,并组建“王氏兄妹剧团”,进行抗日救国演出。一个清晨,炭市街49号院里走进两个风尘仆仆的男青年,他们是来兰州参加抗日宣传工作的。穿深红色皮衣的,她见过,是萧军!一年前,在上海读书的姐姐带她去拜访许广

    幸福 2017年10期2017-04-07

  • 从毛泽东看领导干部如何化解牢骚和纷争
    期,毛泽东与作家萧军接触不浅。萧军不是党员,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又远非一般作家可比,再加上他对延安的一些现象深为不满,如何与之相处,如何化解其牢骚,确属棘手之事。毛、萧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点特别。 1938年3月22日,毛泽东听说萧军到了延安,想见又担心造次,就派秘书和培元先行到招待所探望,并向萧军询问:愿不愿去见毛泽东?萧军回答:只是路过,住不了几天,毛主席公务很忙,我就不去打扰他了。这个回答似也在理,但透出的傲气容易给试探者带来心理波折。毛泽东毕竟是大政

    领导文萃 2017年4期2017-02-27

  • 从《在萧红在西安的日子》想到的
    们津津乐道,她与萧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她最终选择端木蕻良最为最终归属,以及在几次感情的伤痛的裂缝中迸发出来的创作的激情,使得她成为一个谜一样的女人。而《在萧红在西安的日子》这篇文章则是以一个旁观者加朋友的身份为人们提供了研究萧红的一些史料。萧红;萧军;端木蕻良在《鲁迅文艺》月刊1935年2月25日第一卷第一期中有这样一篇文章《在萧红在西安的日子》,作者是聂绀弩。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萧红、萧军与D,M(即端木蕻良)的纠葛,抒发了自己对萧红复杂的情

    人间 2016年22期2016-08-15

  • 痛饮松江第一楼 ———与魏明居先生共怀萧军在吉林往事
    与魏明居先生共怀萧军在吉林往事敖拉祥云萧军在吉林龙潭山南天门上眺望松花江魏明居老人的《艺苑春秋》出版了,我的一篇《魏明居:为文艺名人搭台的人》,有幸收入其中。在那篇文字中,我着重记述了这位幕后搭台人与金意庵、刘迺中、窦黎明、马昭、王宗汉等文化名人流淌着人文情怀的文坛旧事。阅读《艺苑春秋》,被那些与吉林有联系的文坛巨子们与魏先生建立的深厚友谊所深深吸引。有一段时间,我常常去魏先生家小坐,我们的话题常常聊到这些巨子们。他们都是我人生不同阶段仰望过的人,他们对我

    文存阅刊 2016年2期2016-07-20

  • 怀念萧军先生
    王安忆萧军先生在我辈心目中,是一个传奇式人物。而我从来没有期待过,要去见一见萧军先生。那一年大约是夏天的时候,有一次去妈妈家,见她从外边回来,问她去了哪里,她说去看萧军先生。后来就到了这一年的冬天。记得是一九八六年的最后一日,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饭店举行新年晚宴,忽有一个年轻的男孩走过来同我说话,问我想不想看萧军,我说想,于是他就带了我走到大厅那一头的小厅内,里面果然坐了萧军先生。后来我才知道这男孩是萧军先生的孙子,名叫萧大忠。萧军先生是敦敦实实面色十分红润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4期2015-05-25

  • 同一位萧军
    刘诚龙这一位萧军萧军在老作家中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他曾在日记里夫子自道:“我不能做任何人、任何阶级的主人、我也不能做任何人、任何阶级的弄臣或奴才——这就是我人生的态度。”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时空里,文人中抱持这种人生态度的,不多,堪称异数。萧军曾两次到延安,第一次是“过客”,第二次算是“住客”。1938年3月,要凭一身肝胆去灭日寇的他,离开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在吉县从阎锡山手中拿到通行证,独自一人徒步北上,横渡黄河,翻山越岭,到达延安。他住进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招待所

    中外文摘 2014年12期2015-04-17

  • “胡子”行状与“流浪汉”身份认同 ——萧军的精神肖像
    ”身份认同 ——萧军的精神肖像刘 忠(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在萧军的精神世界里,“远方”和“流浪”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远方”延伸着萧军的追求空间,“流浪”丰富着他的精神内涵。从东北到上海,从武汉到山西,从延安到成都,又从成都到延安……漫漫跋涉路上,敢做敢为的“胡子”精神始终伴随着他。他渴望一种坦诚的交流,一种生命的恣意。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我们读不出当年朱光潜极力称道的那种纯美的“静穆”之境。这是一个奔放不羁的灵魂,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01-21

  • 流浪者萧军
    作家群”领头人的萧军,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给人留下了很多的疑问。萧军骨子里散发着一种“流浪汉”气息,他是现实的跋涉者、漂泊者。他天性爱好自由正义,不断地同旧世界、旧生活、旧环境发生本能性、必然性的冲突和对抗,不断地向新的光明世界和人生开拓、追求,这几乎构成了他人生的全部内容。从东北到上海,从上海到武汉,从武汉到山西,从山西到延安,从延安到成都,又从成都到延安……“文坛独行侠”“十足的流浪汉”,几乎成为萧军的代名词。从东

    同舟共进 2015年1期2015-01-15

  • 人格三元结构、生性和文学场——1942年萧军的文学处境分析
    3)1942年是萧军(1907-1988)落户延安的第三个年头,他已逐渐适应并开始融入延安的生活环境。就在这一年,他身上发生的三件事,却逐渐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是在年初,他婉拒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是在5月份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表明作家要保持自由、可以有独立地位的立场;三是在年末批判王实味的斗争中,他不仅反感批判的方式,而且还与主持批判的文艺界同仁争执冲突。萧军在这三件事中的态度和立场,不仅使他与当时延安的主流作家区分开来,而且也

    中国文学研究 2014年2期2014-11-14

  • 编读往来
    记者手记日记里的萧军日记里的萧军《黑铁时代的背影》是一个和周刊多数稿件不一样的选题。每一篇文章的主角都已经去世,把他们串在一起的萧红也早已死在了属于她的时代里。我们没法采访当事人,只能从日记、书信和回忆录里了解这些人。日记里的萧军直率坦诚,反而让我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他和萧红分手两个月便与少女王德芬结婚,结了婚却抱怨家庭生活琐碎,埋怨妻子不够有知识。过去以为萧军和萧红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没想过他这么快再娶,更没有想过,他后来居然和丁玲还有过说不清道不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37期2014-05-14

  • 《延安日记》里的萧军与毛泽东
    ◤毛泽东与萧军个人的单独交谈,或与萧及其他文化人一道谈话的情况,在萧军《延安日记》中,多达21次。这些交谈,既再现了萧军在延安期间的思想及命运变化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生动而细致地披露了毛泽东在政治、文化与生活方面,一些鲜为人知的想法、观点与作风。陈益南毛泽东与作家萧军的交往,虽然常有真伪难辨的片断文字,散见于书报之中。然而,系统、完整而可靠的权威实证,却始终未能见到。值得庆幸的是,2013年问世的萧军《延安日记》一书,展示了很多细节,由此,人们便可较为清

    南方周末 2014-04-172014-04-17

  • 鲁迅给萧军、萧红信件总数统计考
    阜273165)萧军、萧红是鲁迅晚年发现和扶持的重要作家,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2月,鲁迅给萧军、萧红写了50多封信,这些信件由萧军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不仅成为鲁迅与萧军、萧红真挚友情的见证,也成为鲁迅晚年与青年作家交往的重要文献史料。关于鲁迅给萧军、萧红信件的总数,目前常见的萧军回忆和著作中有一种说法是53封:萧军1980年5月9日改定的《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中,所注鲁迅给萧军、萧红信件总数为53封①萧军:《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前言》,

    东岳论丛 2014年1期2014-03-14

  • 文人动武:萧军踢翻张春桥
    国中华萧军不仅是文坛上的一员宿将,更以了得的拳脚功夫而威名远扬,特别是与张春桥的那场决斗,至今仍被文坛津津乐道。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在上海去世,几天后,萧军为寄托哀思,便去了鲁迅的墓前,将出版不久的三份刊物《中流》《作家》《译文》予以焚化。这几种刊物上都印有纪念鲁迅的文章和照片,也是鲁迅生前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关怀支持出版的。萧军此举,无非是他在心情万分悲痛下寄托哀思的一种行为。此事很快就被当时活跃在上海文艺界的“华蒂社”的成员张春桥和他的文友马吉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1期2014-02-24

  • 文人萧军是决斗高手?
    海去世。几天后,萧军为寄托哀思,便在鲁迅墓前将出版不久的三份刊物《中流》《作家》《译文》焚化。这几本刊物上都印有纪念鲁迅的文章和照片,也是鲁迅生前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关怀支持出版的。萧军此举,无非是他在心情万分悲痛下寄托哀思的一种行为。但此事很快被当时活跃在上海文艺界的张春桥及其文友马吉峰知道了,他俩紧急密谋,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大晚报》上,骂萧军是“鲁门家将”,是鲁迅的“孝子贤孙”,焚烧刊物是封建迷信的愚蠢行为。萧军看到这篇文章后很气愤,也准备写一篇文章予以

    百家讲坛 2014年12期2014-02-11

  • 萧军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生涯
    群的主要代表人物萧军,综其一生传奇多彩的创作道路和人生轨迹,鲁迅先生对萧军的多方关照和深刻影响,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萧军自己也宣称是“鲁门弟子”。萧军与鲁迅,以“鱼儿与水”作比并不过分。一谈到“萧军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生涯”这一命题,首先要把萧军如何同文学结缘进行概括和梳理。萧军,原名刘鸿霖,1907年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现锦县)。在萧军亲属长辈们为了糊口生存四处星散的情况下,时年6岁的萧军只能同奶奶在家相依为命地生活。在那些清冷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萧军的拐杖
    从维熙我一度和萧军同住在团结湖小区。有一次与萧军在树阴下不期而遇,我们坐在一条临街的长椅上说话的时候,我无意间拿了拿他随身带着的拐杖,未料竟把我吓了一跳。这根拐杖的扶手,镶嵌着一块圆而亮的铸铁,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它出来散步,简直是个沉重负担。我对萧老说,它重得就像是我在劳改矿山使用的挖煤铁锤。萧军的回答,再一次显示出老人在黄昏斜阳年纪,仍没有消失他个性中的阳刚:“我拄着它出来,除了健身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在街上碰到社会的蛀虫或流氓一类的东西,欺

    人民周刊 2011年2期2011-12-25

  • 萧军的拐杖
    [从维熙]萧军的拐杖[从维熙]我一度和萧军同住在团结湖小区。有一次与萧军在树荫下不期而遇,我们坐在一条临街的长椅上说话的时候,我无意间拿了拿他随身带着的拐杖,未料竟把我吓了一跳。这根拐杖的扶手,镶嵌着一块圆而亮的铸铁,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它出来散步,简直是个沉重负担。我对萧老说,它重得就像是我在劳改矿山使用的挖煤铁锤。萧军的回答,再一次显示出老人在黄昏斜阳年纪,仍没有消失他个性中的阳刚:“我拄着它出来,除了健身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在街上碰到社会的蛀

    文苑 2011年1期2011-08-15

  • 萧军的拐杖
    从维熙我一度和萧军同住在团结湖小区。有一次与萧军不期而遇,我们坐在一条临街的长椅上说话的时候,我无意间拿了拿他随身带着的拐杖,未料竟把我吓了一跳:这根拐杖的扶手,镶嵌着一块圆而亮的铸铁。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它出来散步,简直是个沉重的负担。我对萧老说,它重得就像是我在劳改矿山使用的挖煤铁锤。萧军的回答,再一次显示出老人在黄昏斜阳年纪,仍没有消减他个性中的阳刚:“我拄着它出来,除了健身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在街上碰到社会的蛀虫或流氓一类的东西欺压善良时,

    读者·校园版 2011年1期2011-05-14

  • 萧军的一次误会
    的编辑出版萧红和萧军著作的建议,按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出版界和文艺界的思想还没有后来那样开放,这在当时的确不是一件谁都敢做的事情。懂得一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讲萧红就不能离开萧军。于是,我有幸跟着社里的老编辑,经过拐弯抹角的关系,走进北京什刹海附近鸦儿胡同六号的院门,近距离地接触了大名鼎鼎的萧军先生。萧先生说,他基本上算是“出土文物”,“尘封”已久,除了关注文学界的人,世人似乎早就把他忘记了。而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他的头上,还带着不少令人

    世纪 2010年5期2010-12-26

  • 萧红的相思豆
    7年秋天,萧红和萧军从上海来到武昌,住在诗人蒋锡金家中。当时许多作家都寄住在蒋家这个《七月》杂志的临时社址里,端木蕻良也在。虽然同为东北人,端木蕻良与萧军截然不同,他阴郁的气质,使他更像是在江南潮湿黄梅天里长大的孩子——阴柔与暴烈,他和萧军似乎是男人的两极。 端木在日趋恶劣的二萧关系中趁虚而入,打了个时间差。萧红接受端木,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端木的纤细懦弱,在某一个瞬间里,给萧红提供了一种居高临下的精神安慰;另一方面,萧红那时恐怕不是没有负气,她爱萧军,她想给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7期2009-08-27

  • 萧红和萧军
    开始便处于劣势。萧军去世,其妻撰文,总结萧军爱她的三大理由,之一便是她是处女。这段话显然是针对萧红所说。萧红不是处女了,在萧军之前,她有汪恩甲,在汪恩甲之前,萧红还有个初恋表哥———这绝非萧红泛爱,而是她追求自由恋爱的决心和行动力。萧红一直有扮嫩的倾向。在鲁迅家,萧红梳着系有蝴蝶结的辫子,蹦蹦跳跳的。潜意识里,她渴望回到烂漫的花季,但,她显然回不去了———她的身心皆有爱情和以爱情名义伤害她的男人的划痕。可她,偏以这个形象,承欢鲁迅,讨好萧军———萧红在情感

    意林 2009年20期2009-02-11

  • 倔强的萧军
    从军生活中的顿语萧军八岁时,家里彻底破产了,父亲只得外出做生意。他也不得不寄居到“东大荒”蒙族区继母的娘家。因忍受不了别人轻蔑的眼光,他经常逃学、跟人打架,有时甚至把人家的头打破。这期间,他阅读了不少武侠小说,决心要做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抑强扶弱的绿林好汉……十岁,他跟着父亲到长春谋生,学着镶玻璃。在穷困中,他看别的孩子上学读书,羡慕极了。终于,他再次进了学校。他的成绩在学校始终名列前茅,但由于他的倔强,得罪了体育教师,还是被开除了。这时,他已经十八岁

    杂文选刊 2007年8期2007-05-14

  • 萧军的拐杖
    从维熙我一度和萧军同住在团结湖小区。有一次与萧军在树阴下不期而遇,我们坐在一条临街的长椅上说语的时候,我无意间拿了拿他随身带着的拐杖,未料竟把我吓了一跳。这根拐杖的扶手,镶嵌着一块圆而亮的铸铁,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它出来散步,简直是个沉重负担。我对萧老说,它重得就像是我在劳改矿山使用的挖煤铁锤。萧军的回答,再一次显示出老人在黄昏斜阳年纪,仍没有消失他个性中的阳刚:“我拄着它出来,除了健身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在街上碰到社会的蛀虫或流氓一类的东西,欺压

    意林 2007年20期2007-05-14

  • 度过浩劫终见光明的萧军
    敏茂一、十年浩劫萧军从东北到北京后,由于刘芝明等人的刁难,不给转“工作关系”,无处领取工资。多亏北京市长彭真同志的关照,把他安排到北京戏曲研究所任研究员。“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萧军毫无思想准备。1966年7月的一天,萧军随同戏曲研究所人员参加北京市文化局系统批斗大会。会议结合批斗文化局的所谓走资派,点了一批据说是被走资派包庇的所谓“牛鬼蛇神”的名字,其中包括戏曲研究所的一些老艺术家。被点名的“牛鬼”们一个一个站起来接受批斗。突然,一个尖厉的声音喊道:“把老

    百年潮 2000年5期2000-06-04

  • 萧军与 《文化报 》事件
    复了。9月下旬,萧军回到阔别十二年的哈尔滨。哈尔滨市举行了各界欢迎萧军先生大会。萧军心情万分激动,即席赋诗一首:金风急故垒,游子赋还乡。景物依稀是,亲朋半死亡。白云红叶暮,秋水远山苍。十二年如昨,杯酒热衷肠。诗中虽不胜今昔之感,但此际的萧军的抱负却在"丹心酬父老"。他在中共东北局的直接领导下,激情满怀地投入工作。先是到各学校、团体做巡回演讲,宣传党的政策;接着就办起鲁迅文化出版社和《文化报》。对此,彭真、凯丰等东北局领导同志给萧军很大支持。《文化报》创刊于

    百年潮 2000年3期2000-06-04

  • 萧军:从兵营中开始文学生涯
    帝文学的劲旅。而萧军,这位传奇性人物,就是“东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从那时起,半个多世纪以来,萧军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虽然是那么异乎寻常的艰难曲折和充满坎坷,但他从不退缩,更无畏惧,以一种罕见的大勇者的精神,顽强地探索,积极地迈进。他,是文学征途上一个勇敢的跋涉者。苦闷中以诗酒为伴萧军没读几天书。小学还未毕业,就被开除了。他当过骑兵、宪兵、炮兵和下级军官。他的文学生涯是从兵营中开始的。1925年,萧军在吉林城的东北军阀队伍中当骑兵。他从小就受到家乡辽西Ш访穹

    百年潮 1999年6期1999-06-11

  • 萧军拳打张春桥
    克们鲁迅逝世后,萧军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曾将新出版的《中流》、《作家》、《译文》等刊物,在鲁迅墓前焚化。这些刊物都是鲁迅先生生前关怀和支持的。新出版的这些刊物上面刊有对鲁迅的纪念文章和照片。当然,萧军并非有神论者,他这样做,实在是人在极度悲哀时的一种身不由己的行动。然而,此事却被狄克一伙看见了。于是他们便在《文坛消息》上写文章漫骂萧军是“鲁门家将”,是鲁迅的“孝子贤孙”,烧刊物是迷信愚蠢的行为……等等。那么,狄克又是何许人呢?今天已经真相大白了。他就是张春

    百年潮 1999年10期1999-06-04

  • 意犹未尽
    二月印行的《关于萧军及其文化报所犯错误的批评》,对被诛者萧军所挥舞的极左大棒,其蛮横程度似也不逊于日氏。试看以下摘录:“萧军及其文化报所犯错误是严重的原则性的;其思想本质是堕落的腐朽的反动的”,“是毒箭射击了”,“极端的自私的反动的个人主义”,“萧军……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封建流氓的个人主义者”,“是极端有害而不能允许的”,“萧军利用民主,言论自由,批评自由,来进行反人民,反共产党,反解放区的反动的宣传”,“清算萧军及其文化报的毒素”……这些所谓的批评,其唯

    读书 1995年8期199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