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

  • 解铃须从系铃处——Records与Archives概念正史(一)
    系。国王的秘书、中书(御前)大臣chancellor以及王室印章的保管人一直是神职人员。皇家令状的起草和密封、信件处理等王室所有秘书工作,均由中书大臣及其随从牧师负责,因当时大多数人、包括朝廷官员甚至国王都不识文字,文字系统大都由神职人员掌控,大主教也随之成为国王的顾问和重臣。诺曼征服后的英格兰,书面文字用拉丁文,国王及朝廷讲法语,臣民百姓讲古英语,直到近代早期的亨利七世时期,书面文字才开始使用英文。正是王国期冀长久统治及治理对证据的需要,档案(本节除说明

    档案管理 2023年6期2023-12-29

  • 青年钱锺书喜欢“侃大山”
    往聚拢到一处,听中书(原文如此——作者注)纵谈上下古今。他才思敏捷,富有灵感,又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和尖锐的幽默感。每到这一时刻,中书总是显得容光焕发、光彩照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当他评论某一古今人物时,不但谈论这人的正面,也往往涉及这人的种种荒唐事。中书能够通过这些人的遗闻轶事,表露得比其本来面目更为真实,更加真人相。听中书的清谈,这在当时当地是一种最大的享受,我们尽情地吞噬和分享他丰富的知识。我们都好像在听音乐,他的声音有一种色泽感。” 关于钱锺书的神侃

    华声文萃 2022年5期2022-06-01

  • 虞世南名迹之憾
    款有两种:“太子中书舍人虞世南撰并书”与“太子中书舍人吴郡虞世南撰并书”,差别在“吴郡”二字。按《唐书》所记东宫官属,署衔俱误。姚鼐认为是伪托:“世所传虞永兴《破邪论序》,自署衔‘太子中书舍人,太子官但有中舍人,安有中书舍人?永兴父名‘荔,而序中用‘薜荔字,此必唐时僧徒寡闻见者所妄作伪托,欲以自取重于世耳。”(《惜抱轩全集·后集》卷八)《汝南公主墓志铭稿》墨迹,无名款。米芾曾在洛阳王护处见到此稿摹本,十年后又在张直清处见到真迹,而米芾有临本:“余临张直清家

    读书 2022年4期2022-04-11

  • 青年钱锺书喜欢“侃大山”
    往聚拢到一处,听中书(原文如此——作者注)纵谈上下古今。他才思敏捷,富有灵感,又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和尖锐的幽默感。每到这一时刻,中书总是显得容光焕发、光彩照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当他评论某一古今人物時,不但谈论这人的正面,也往往涉及这人的种种荒唐事。中书能够通过这些人的遗闻轶事,表露得比其本来面目更为真实,更加真人相。听中书的清谈,这在当时当地是一种最大的享受,我们尽情地吞噬和分享他丰富的知识。我们都好像在听音乐,他的声音有一种色泽感。” 关于钱锺书的神侃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3期2022-04-10

  • 唐代中枢决策机构内外制与词臣草诏权之争
    ,称为“内制”,中书舍人专掌外命,替宰相撰制以政府的名义发布的诏命,称为“外制”,形成了翰林学士草拟内制、中书舍人草拟外制的两制格局。韦执谊最早提出翰林学士专门草拟内制的观点。《翰林院故事》:“至二十六年,始以翰林供奉改称学士,由是遂建学士(院),俾专内命。”[1](P11)日本学者砺波护认为:“皇帝直接的命令即所谓内制,由翰林学士起草,宰相的命令即所谓外制,由中书舍人知制诰起草。”[2](P173)张东光也指出:“唐、宋两代一直是两套秘书班子并存。翰林学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3-08

  • 钱珝家世、生平、著述考述
    为翰林学士,三迁中书舍人,宪宗尝称其长者,后以忤宰相段文昌,诬以事,贬江州刺史,郡例有牛田钱百万,刺史以给宴饮赠饷者。徽曰:此农耕之备,可他用哉?命代贫民租。”[5]107钱方义,钱珝的父亲,曾担任太子宾客、殿中侍御史等官职,擅长书法,撰盛涛八分书。钱起的才华横溢、文采卓然,钱徽的洁身自好、公正无私,方义的淡泊世事、工于诗书都为钱珝营造出良好的家学底蕴和端正的品行修养。薛延珪曾评价其:“礼为身干,慎得言枢,奉典刑之遗,无辱赵氏”[6]。曾祖、祖父、父亲三代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2-01-01

  • 南宋三省改革与宰相职权演变*
    改制之前,宋廷以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作为宰相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作为宰相(1)田志光:《北宋前期宰相官衔再探》,《史林》2010年第1期。,设置宰相一至三员,一般情况下,首相贴职昭文馆大学士,次相贴职监修国史,末相贴职集贤殿大学士(2)田志光:《宋代宰辅贴职考辨》,《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4期。。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执政),同样设置一至三员,但中书门下宰辅人数合计不超过五员。宋神宗元丰官制改革之后,以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为宰相

    社会科学 2021年1期2021-11-24

  •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的文人在朝廷担任中书舍人,专门负责起草朝廷的一些重要文件。由于徐浩学富五车、才思敏捷,而且字也写得非常好,深得唐肃宗的欣赏和信任,任命他为尚书右丞,掌管工、兵、刑部的事情。徐浩平日里常向唐肃宗提出建议并得到采纳。有一次,徐浩推心置腹地跟唐肃宗说道:“自从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沆瀣一气专权以后,审案、判案没有经过刑部复核,都是按他们两人的意志随意定案,这样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的产生,我开诚布公地讲,是希望圣上能够恢复过去严谨的审案制度。”唐肃宗听后也觉得徐浩所说是

    青春期健康 2021年14期2021-08-03

  • 辽代《梁援墓志》补考
    发现墓志所涉及的中书相、蒙养教育等问题仍值得进一步讨论,故再撰文考释,并对以往墓志录文中存在的讹误进行校勘。一、志文所涉“中书相”职官《梁援墓志》志盖题为“大辽国故中书相梁公墓志铭”,其中“中书相”一词辽代资料仅此一见,今人龚延明解释“中书相”为宋元丰改制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简称[6]。但通览梁援所历职官,只见其“正授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未兼任“尚书右仆射”与“中书侍郎”。以此来看,《梁援墓志》所载“中书相”与宋代元丰改制后所谓的“中书相”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6-11

  • “乌台诗案”的文书运行过程及相关文本属性考辨
    台诗案”是抄自于中书门下的敕牒。事实上,在“乌台诗案”审、判、议的全部过程中,各个负责机构间及上呈皇帝覆奏取旨的文书运行当是十分频繁的。朋本《乌台诗案》与《外集》所载“乌台诗案”的文本来源均比较复杂,其中既有上行文书的格式用语,亦有下行文书的格式用语,很难单就文书格套进行判断,需要将文本放在文书运行的环节中加以考察。故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在还原整个“乌台诗案”文书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对“乌台诗案”相关文书的文本属性进行细致考辨,由此考察中书宰执与皇帝在“乌台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3-25

  • 《旧唐书·懿宗本纪》疑义考辨
    邺兼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礼部尚书、平章事夏侯孜兼兵部尚书。按:萧邺兵部尚书兼右仆射,夏侯孜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然兵部尚书只一员,内中必有一误。《新表》:“大中十三年八月癸卯,孜为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2]1735除月份有小异外,夏侯孜乃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唐大诏令集》收懿宗《白敏中弘文馆大学士等制》:“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谯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夏侯孜,材为国桢,望贯人表,济物之用,彰于重任。”[3]267

    台州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08

  • 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的君权与相权的博弈
    段,一步步发展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以及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三省制度的开端——三省的出现。三省的根源最早来自于汉代,西汉仿秦制,皇帝之下,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或称相国,丞相一人或两人(左右丞相);次于丞相的有太尉与御史大夫,分掌军政与监察。此时除皇帝外,丞相便是整个官僚体中的最高行政官员。汉武帝为了限制相权,便设立“中朝”来限制外朝,也就是宰相的权力。特别是提拔了本来作

    时代人物 2020年12期2020-09-17

  • 唐太宗论弓矢
    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⑦,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注释]①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②太子少师:负责监护、辅导太子的官。③萧瑀:字时文,唐朝初年大臣。(④弓工::造弓的工匠。⑤邪:通“斜”。⑥寤:通“悟”,醒悟。⑦中书内省:官署名。中书省是朝廷制定国家政策的官署,唐太宗时设在皇宫内的中书省称中书内省。[今译]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璃说:“我年轻时喜欢弓箭,得到十几张好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3期2020-05-22

  • 祖莹好学
    》《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日:“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③。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选自《北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4期2020-05-20

  • 王言撰制与魏、齐文运承变
    、邢邵、魏收因在中书、门下掌撰王言而相继成长为文坛领袖,制诰权的予夺更成为当局塑造并控御文坛的有效杠杆。魏收“大才士”论抬高辞赋的人才评价功用而贬低“章表碑志”,实在于摆脱舆评对于文枢秘职所持“几案之吏”的固化印象。魏收在高齐皇权的扶植下成为军国文书、国史礼律的主撰者,同时也变成文坛争议的焦点所在:针对王言撰制的程式化与原创性,魏收与邢邵展开争鸣;围绕制诰权与监史权,魏收又与阳休之产生朋争。上述汉人文官内部的矛盾至齐末让位于胡汉之争,文林馆为魏收、阳休之、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5-11

  • 唐大明宫西掖、西院考
    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1]272可知早在汉代已有此称呼,指右曹,即中书,因为其在宫内位于西面,故称西掖。《汉书》载:“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2]739,意为包括左右曹诸吏在内这些官职皆为加官。可是《后汉书》却载:“旧有左右曹,秩以二千石,上殿中,主受尚书奏事,平省之。”[3]3 578可见左右曹是官职,故上引《汉书》应在“左右曹”与诸吏之间断开,如陈直的《汉书新证》在此处是断开的。[4]121秦汉时期官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2-25

  • 春 望
    安顿下来。他又在中书中书令门下做了中书舍人,俸禄优厚。人们常说“长安居,大不易”,但李榜眼一家安居乐业,也算是运气不错。他常常偷着乐,十年寒窗没有白费。恨别渔阳鼓动,安禄山造反了。李榜眼和大家一样,认为叛乱很快就会被镇压,因为军队由老将哥舒翰带领,毕竟胡人们“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安禄山这个胡人一定会被哥舒翰打得落花流水,哭爹喊娘。可没想到安禄山很快就打到了潼关,本来哥舒翰坚守不出,叛军也无可奈何,朝廷却命令哥舒翰出关决战,诏书还是李榜眼一帮子中书

    故事作文·高年级 2020年2期2020-02-24

  • 《旧唐书·宣宗本纪》疑义考辨
    846)九月,迁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纪》缺会昌六年八、九两月的记载,将卢商九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混杂在了五月。其实,五月卢商只是召还为兵部侍郎、判度支。见《新传》:“出为东川节度使,以兵部侍郎还判度支,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3]5366《新传》为“文省事增”一般均不系年。《新表》:“会昌六年九月,兵部侍郎、判度支卢商为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3]1729《新纪》《通鉴》卷二四八同。宣宗会昌六年(846)三月

    台州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09

  • 生命备胎
    知道。无数次依着中书的模样,穆小雯描绘中画。这对帅气的双胞胎儿子曾令她无比确定——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可现在,哥哥许中书已经二十八岁了,弟弟许中画还是二十岁的毛头小伙,长不大了。许中画永远定格在二十岁了。每到夜深人静时,闲暇无事、忙里偷闲时,穆小雯无法不去思念中画。中画瘦成一张纸,轻飘飘铺在床上,她拾起他的手,细骨头上包一层松垮垮的皮,嶙峋得很,他的腿也是,脚也是,身体也是。他将在这世上长了二十年的血肉都还给了这世界。中画说,妈妈,我舍不得离开你,我想

    黄河 2019年4期2019-11-14

  • 从宋初参知政事与宰相地位差别看高中历史学习
    事,又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的表述。此处的中书门下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以下同),而宋初对同平章事构成牵制的参知政事课本却语焉不详甚至未有涉及。而这种简略地编写模式对于学生学习本课以及中国古代史相关问题均造成很大困扰。宋代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同时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那么,参知政事对宰相的限制到底有多大?这种限制是否在各个时段都是相对均衡的?这都是值得探讨

    知识文库 2019年4期2019-10-20

  • 唐代的告身文书与敦煌的僧官授予
    月廿一日13. 中书令阙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臣崔龟从奉中书舍人臣崔瑶行14.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大中五年五月 日15. 侍中阙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铉给事中系日月时都事?譺?訛左司郎中16. 礼部尚书阙礼部侍郎慤尚书左丞璪17. 告京城内外临壇大德,兼释门河西都僧统,摄沙18. 州僧政、法律三学教主、赐紫洪辩,奉敕如右,符到19. 奉行20. 郎中□主事 祝 从 令史郑全璋书令史大中五年五月日下敦煌文献P.3720也有6通关于洪 、悟真的僧官授予文书

    敦煌研究 2019年2期2019-05-18

  • 内辅体制:古代宰相制度研究的新角度
    书令、尚书仆射、中书令、侍中等,履行最高辅助决策职责,被称为宰相,同时存在的丞相、太尉、司徒等虽然成为闲职,但有时也被称为宰相。唐朝则以宰相称呼中书令、侍中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专用头衔的最高辅助决策者。宋朝“宰相”一词,则专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而以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枢密院的正副长官枢密使、枢密副使等为“执政”,合称“宰执”“宰辅”。明朝对具有最高辅助决策职责的内阁大学士基本上不称宰相,而称为辅臣或宰辅。清朝官方不承认宰相的存在,只是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15

  • 《文心雕龙·章表》考论(下)
    《通典》所载两汉中书、尚书诸官职责均被忽略,而刘勰对前人著述、典制之学与章表文体之别也似乎不甚了然;《文心雕龙·章表》则成为专门从功用方面阐述章表之别的文字;且前云章表异体,后云“造阙”“致禁”,似乎“前后矛盾”。这样的说法无疑是讲不通的。据《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南宋蜀刻《太平御览》卷五百九十四引《文心雕龙·章表》原文,此句正当作“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策,骨采宜耀”。如此,则刘勰明知章体为臣下诣阙交谒者或左丞上呈皇帝批复之文,表体为臣

    文学与文化 2018年2期2018-11-13

  • 刘向《列子书录》之“中书”即“内书”,“中”字不借指朝廷
    《列子书录》里“中书”的含义,其实,“中书”即“内书”,“中”字指禁中、皇家,并不借指朝廷。关键词:刘向;《列子书录》;中书;内书;中中图分类号:B223,B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70-01一、《列子》和《列子书录》伪造论的一个论据《列子》是杰出的古代文学作品和道家哲学作品,其真伪问题长期争论不休。《中国哲学史》所刊《(列子)考辨述评与(列子)伪书新证》,推进了《列子》伪书论(认为这个先秦作品是魏晋学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2018-07-23

  • 北门学士:被人看不起的御用秘书
    国朝修陈故事,有中书舍人六员,专掌诏诰,虽曰禁省,犹非密切,故温大雅、魏徵、李百药、岑文本、褚遂良、许敬宗、上官仪,时召草制,未有名号。乾封(666—668)以后,始曰北门学士,刘懿之、刘祎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为之。”按唐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并行,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权职三分。其中中书执掌决策,门下负责审议,尚书则为执行机构。据《翰林志》所载内容,尽管修前朝旧史已有官方公务秘书——中书舍人六人,但“虽曰禁省,犹非密切”,似乎传达出皇帝与官方秘书(隶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1期2018-03-12

  • 北门学士:被人看不起的御用秘书
    国朝修陈故事,有中书舍人六员,专掌诏诰,虽曰禁省,犹非密切,故温大雅、魏徵、李百药、岑文本、褚遂良、许敬宗、上官仪,时召草制,未有名号。乾封(666—668)以后,始曰北门学士,刘懿之、刘祎之、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为之。”按唐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并行,三省长官同为宰相,权职三分。其中中书执掌决策,门下负责审议,尚书则为执行机构。据《翰林志》所载内容,尽管修前朝旧史已有官方公务秘书——中书舍人六人,但“虽曰禁省,犹非密切”,似乎传达出皇帝与官方秘书(隶

    文史博览 2018年1期2018-02-27

  • 略论唐宋三省制的流变
    制并非严格按照“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一成不变地运作。相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理想化的程式,真正如此运作的仅限于唐朝前期,随后便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程序。唐中后期的中书门下体制一直延续到五代,直到宋朝逐渐消亡,三省制也在宋朝复兴并走向三省合一。讲清、讲通该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使学生面对此类试题时更加胸有成竹。一、从三省制到中书门下体制1.三省制的形成三省六部制作为一种制度,萌芽于汉代、产生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朝、成熟于唐代、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5期2018-01-27

  • 鸡零狗碎的民国(之六十三)
    任两江总督时,某中书发起“拒赌令”。一天,中书跑到端方那儿劝他支持“拒赌令”,端方说:“赌博的危害是不用提了,最近還流行麻将牌,听说许多人都沉迷不已,阁下也喜欢吗?”中书回答:“对任何一种赌博,我都是门外汉。”端方点点头,接着道:“我记得麻将一般都每样四张,只白板有五张。”中书闻言急忙纠正道:“错了,白板也只有四张。”王朴性情暴躁,且有口吃。某次与吴敬恒辩论,辩不过就破口大骂:“老王八蛋!只会嬉皮笑脸,你懂个屁!”吴淡定地说:“王先生,您别气昏了,稚晖姓吴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7期2017-12-07

  • 潇洒梅花过客稀—首都博物馆所藏胡宗蕴书画
    博物馆收藏有明代中书舍人胡宗蕴所作的《墨梅图》卷与《孝经》中第五章。梳理关于胡宗蕴的有限资料,可知传世作品甚少,所以首都博物馆所藏其书法与绘画作品可补画史不足,因而弥足珍贵。一、中书舍人胡宗蕴胡宗蕴,一作韫(1372—1461),原名景珙,号爱梅道人、好古道人,永嘉豫章村〔1〕人,胡襄〔2〕后。永乐初由黄淮举荐,由布政司吏征为中书舍人,能书善画。本文讨论的《墨梅图卷》及《孝经》第五章,胡宗蕴皆落款“中书舍人”。永乐皇帝迁都北京,曾广征天下的著名画工到北京,

    中国书画 2017年8期2017-11-10

  • 印语可以巧借
    。例如,唐初设置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称名“中书舍人”的,即统指中书舍下的门生宾客属官。武则天时曾一度改为“凤阁舍人”,名字好听,却不招待见,后代文人圈内依然沿用“中书舍人”旧称不弃。至清,书法家梁中书的一些门生治印,印语曰“中书舍人”,也是借意双关虚拟高抬,顺便作一戏谑,明眼会意,皆大欢喜。

    老年教育 2017年10期2017-11-07

  • 何栗传
    郎、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栗继上七章,黼及其党胡松年、胡益等皆罢,栗亦以徽猷阁待制知泰州。钦宗立,复以中丞召。阅月,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会王云使金帅斡离不军还,言金人怒割三镇①缓,却礼币弗纳,曰兼旬使不至,则再举兵。于是百官议从其请。栗曰:“三镇,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金人变诈罔测,安能保必信?割亦来,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3期2017-07-10

  • 明朝的无奈
    一个小部门,叫“中书科”, 在里面上班的人称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的官阶为从七品,即比县令还低(县令一般正七品),一共有20人。这20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替皇上翻译图书、刻官印、抄写经文以及为皇族人员办理花名册等等。中书科虽然也属于中央机关单位,但无权无势,工作也跟百姓百官没关系,所以,没人怕也没人求,是个冷衙门。史称“明朝官俸为历代最薄”,中书舍人的俸禄则更薄,每人的年薪只有八十四石,按粮价折算下来,相当于今天七千多块钱。换言之,月工资不到六百元。这是洪武

    醒狮国学 2017年6期2017-07-05

  • 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
    的程序,一般都归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元丰改制前为知制诰)起草,并不是说皇帝指定哪一个亲信太监大笔一挥就成。元丰改制后,中书舍人的职责有二,一为“制词”,即根据皇帝的旨意(这叫“词头”)起草诏书。但宋代的中书舍人又有一项特权:如果他觉得“词头”不合法度,无论这词头出自皇帝的意思,还是宰相的意思,他都可以拒绝草诏,这叫做“封还词头”,是宋朝法律明确赋予中书舍人的权力:“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奏封还词头”。中书舍人若“封还词头”,而皇帝又固执地非要下诏不可,那

    山海经 2017年1期2017-04-11

  • 岑文本升官而忧
    为秘书郎,兼任直中书省。唐太宗行藉田(古时帝王春耕前,以奉祀宗庙)之礼,岑文本上书《藉田颂》;元日,太宗大宴群臣,岑文本又上书《三元颂》,文辞俱佳,深得太宗的赏识。随后,经李靖举荐,岑文本被擢升为中书舍人。后来中书侍郎颜师古因事失官,大家都认为后继无人,唐太宗却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太宗遂封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管机密。虽然岑文本身居高位,又深受太宗的宠信,但他为人却十分谦恭,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介书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

    杂文选刊 2017年1期2017-01-07

  • 诚为本俭养性的岑文本
    道,历任秘书郎、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中书令为最高决策机构中书省长官,亦即宰相。岑文本之所以能赢得唐太宗信任,仕途一帆风顺,步步高升,无疑是凭借自身的良好品行与卓越才能。史书记载,岑文本“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他博通经史,少时即以文才出众而闻名。其父岑之象,在隋朝任邯郸令;岑文本十四岁那年,父亲被人诬陷坐牢,他到有关部门为父亲申冤辩屈,口若悬河,理直气壮,最终澄清冤情,救出父亲。岑文本并非唐太宗的亲信旧交,而是来自另外阵营。隋末天下大乱

    清风 2016年10期2016-11-28

  • 浅论唐代的“三省制”
    府行政体制中,由中书省主决策、门下省主审议、尚书省主执行的一种宰相制度。学者们通常认为唐代三省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成熟的标志。它具有三权分立、节制君权、集思广益、职责分明等优点,后世的宰相制度基本沿袭了其组织框架和精神内涵。唐代;三省制;决策;审议;执行;成熟;三权分立;节制君权“三省制”作为一种宰相制度,其萌芽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朝正式确立了,唐朝则使其更加完善、成熟。学者们通常认为唐代三省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成熟的标志。本文将以唐代三省制为例介绍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2期2016-07-12

  • 你可知道一道圣旨的出台流程
    的程序,一般都归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元丰改制前为知制诰)起草,并不是说皇帝指定哪一个亲信太监大笔一挥就成。元丰改制后,中书舍人的职责有二,一为“制词”,即根据皇帝的旨意(这叫“词头”)起草诏书。但宋代的中书舍人又有一项特权:如果他觉得“词头”不合法度,无论这词头出自皇帝的意思,还是宰相的意思,他都可以拒绝草诏,这叫做“封还词头”,是宋朝法律明确赋予中书舍人的权力:“事有失当及除授非其人,则论奏封还词头”。中书舍人若“封还词头”,而皇帝又固执地非要下诏不可,那

    华声 2016年10期2016-06-22

  • 论熙宁时期中书财政权力的演变
    72)论熙宁时期中书财政权力的演变郭晶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北京100872)熙宁变法是宋代历史中难以忽略的部分,是中国古代历次变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次变革。宋神宗及熙宁变法臣僚在“富国强兵”理想指引下,开展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变法运动。特别在中央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熙宁变法更是改变了宋初以来宰相不知财计、中书事权分散,“枢密主兵、中书主民、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弊病,宰相开始参与国计,并开创财源,创立了“朝廷封桩钱物”,进而在中央财政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12

  • 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新论
    0100)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制新论甄鹏(山东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隋唐、五代、两宋三省宰相制分为四个时期:隋朝、初唐,三省首长并为宰相,尚书左仆射是首相;中晚唐、五代、北宋前期,门下、中书二省首长为宰相;北宋后期、南宋初,三省首长兼职,并为宰相;南宋中晚期,左、右仆射(丞相)兼任三省共同首长。门下首长地位排名略先于中书首长,但基本等同。自唐肃宗开始,中书令高于侍中;自宪宗开始,门下侍郎高于中书侍郎。中书省有出令权,权力大于门下省。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2-03

  • 笑里藏刀
    申协赞,寻擢③拜中书侍郎④、同中书门下三品⑤,监修国史,赐爵广平县男。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⑥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注释】 ①高宗:唐高宗李治。 ②武昭仪:指武则天,昭仪是皇帝妃嫔的封号之一。 ③擢:提拔,选拔。 ④中书侍郎:中书省副长官。 ⑤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职名,唐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负责研究、决定、执行国家政务。 ⑥褊:气量狭小。【故事阐述】 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5年14期2015-12-09

  • 唐代“三省制”的功能和教学处理
    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之传》 显而易见,材料中刘■之并不认可武则天的“敕”,因“敕”未经中书省、门下省的批准。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唐代的最高统治者,其权力也要受到三省的制约。这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所说的“三省制加强了皇权”的结论正好相反。那么,事实到底如何? 在目前使用的三个版本高中《历史》教材中,对唐初三省功能的表述,均明确提到了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但具体到每一省详略不一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5年7期2015-12-08

  • 古代的侍郎官是个啥
    ,将内史省恢复为中书省,设中书与门下侍郎各二人,俱为正三品,机构副官。尚书省领六部,各部均设有侍郎,其中吏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上;户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下;礼部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兵部侍郎二人,正四品下;刑部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工部侍郎一人,正四品下。各部侍郎品级与人数根据部门需要进行设置,相互间略有区别。宋代中书侍郎与门下侍郎之执掌与唐代几乎无异。只是在宋代,此二侍郎官职并不常置,往往被参知政事一职所代替,其职能也相应转由参知政事执行。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军事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5年4期2015-11-15

  • 关于北宋的“大敕系衔”
    ,出入内廷,并依中书、枢密院臣僚例”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8,熙宁九年十月丙午,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03页。。“大敕系衔”是唐代制度在宋代的遗迹,它关涉到唐宋使相、宰相制度和朝廷敕命颁行等重要问题。本文期待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制度的本末源流稍作阐说。一、“大敕系衔”者为使相“大敕系衔”,宋代文献中又表述为“大敕后系书”、“大敕系位”、“大敕列衔”等。相关记载较为常见的约有十余例。无一例外,它们都发生在北宋前期,即元丰改制以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4-10

  • 两宋熟状考述
    ,不然台谏有言,中书方可施行。今事自中出,万一传闻不实,即所损又大也。”太后曰:“速差有风力、更事任一人,为福建路转运使。”二相禀旨而退,至中书,沂公曰:“陈绛猾吏也,非王耿不足以擒之。”立命进熟。③(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稗海本及《五朝名臣言行录》所引文字亦然。而嘉靖本“进熟”作“进札”,中华书局点校本(李裕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采其说,见页96,校勘记四。按“进札”与宋代制度不符,应为误写。嘉靖本还有多处将“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4-10

  • 雍乾时期明通榜小议
    以补授知县,铨选中书,补任教谕,并且允许继续参加会试。社科院的李世瑜先生对明通榜作如下定义:“明通榜始创于雍正朝而推行于乾隆朝,它是在会试落选的试卷中,再挑选一批所谓文理明通者,于正式榜文之外另出一榜。而入选此榜者,其中一部分人文具属可取者,准其一体殿试,多数人可取而文稍次者,则由吏部记名,以教职补用。称之为明通榜是因为入选试卷虽不及会试额定录取之佳卷,但亦属文理明通,为区别于正榜,故名为明通榜。” [2]与辞海相比,李世瑜先生对明通榜的定义则相对全面。据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8期2015-03-29

  • 古代内辅体制的统筹性及其启示
    、隋朝是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是内辅,主要负责决策,有魏晋“政归中书”、北魏“政归门下”之谓;尚书省既是内辅,又秉钧执政,作为外朝的诸公、诸卿几近徒具形式。西晋荀勖由守中书监迁守尚书令,“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怅。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3](P758)这说明当时中书的内辅作用、在朝政中的核心作用比尚书大。也有一些官员通过加领(录)尚书事衔成为内辅。此间常有三省官职互兼的情况,也有很多特定安排的“辅政”体制。唐是政事堂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8期2015-02-20

  • 从《魏书·自序》看北齐皇室图书管理的有关情况
    初年将秘书监并入中书,后又单独设置,其地位有所提高,职能也进一步扩大,并且统辖管理“著作局”,掌管着国家藏书楼“三阁”的图书。南北朝时期,南北诸朝都设有这一机构。2.史阁。这个机构最早设立于北齐,它和秘书监职能有所区别,既管理皇室图书,同时兼有编撰史书的职能。史阁地位比较重要,管理史阁的官员由宰相兼领,称作“监修国史”。北齐时,又因为史阁中设立有专门收藏史书的地方,所以史阁又称作“史馆”。此外,魏收《魏书·自序》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时齐将受禅,杨愔奏收置之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2014-11-10

  • 怎可如此“演绎”“土木堡之变”
    之后的成化年间,中书舍人刘綮却说:“土木堡之变”其实并不丢脸,因为也先实际上是明蒙混血儿,他是咱们大明的外甥!据刘綮讲,也先的母亲是苏州人,小时候随着戍边的父亲来到了边疆,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被也先的父亲掳走,后来就生了也先。她虽然身在瓦剌,却心在大明,她见儿子俘虏了大明皇帝,便跪在地上哭着求也先不要杀明英宗,还要求儿子把明英宗送回明朝。也先就把明英宗给放了回来。就这样,原本丢脸之极的一场大败,变成了一場无关痛痒的“舅甥之争”,成了一个“人民内部矛盾”。

    百家讲坛 2014年19期2014-02-11

  • 浅谈唐制敕文书与现今下行文的异同
    程1.草拟(1)中书舍人与制敕文书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制,在此就不做说明了。首先皇帝的旨意下到中书省,即所谓的交拟,中书省就根据旨意,开始起草制敕文书。制敕文书的草拟工作大部分是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负责。对中书舍人草拟制敕的职能,《唐六典》中有记载:“凡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即中书舍人按照典故起草制敕,获得皇上认可之后,签署并发行。这是在制度层面确定了中书舍人的草诏权。(2)翰林学士与制敕文书公元738年翰林学士的正式出现

    文教资料 2013年29期2013-08-15

  • 唐代科举考覆制度的演进及其现实意义
    三节《中晚唐五代中书门下的复核制度》,以及论文《论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复核、复试及监察制度》[2]中都涉及到了这一问题。但金文仅仅考证了常科省试的考覆,对吏部铨试、科目选、常科解试、制举中的试卷复核等等内容均未涉及。所以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挖掘材料,进行重新考订研究,认识考覆制在制度史演进中的价值与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考辨,厘清概念,补充细节,明晰唐代考覆制度的源起、流变、内容与类别,纠正以往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唐代考试制度的具体内容,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唐代中书舍人的“侍奉进奏”与“参议表章”
    21041)唐代中书舍人的“侍奉进奏”与“参议表章”熊 燕 军(韩山师范学院 政法系,广东潮州 521041)传统上认为,中书舍人的“侍奉进奏”和“参议表章”是两类性质不同的职掌。“侍奉进奏”是将章表奏达皇帝的一个程序;而“参议表章”是在皇帝接受了章表之后,将其出付中书舍人进行商量,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决策时采择。其实唐代中书舍人“侍奉进奏”与“参议表章”并不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职掌,“侍奉进奏”即包含有“参议表章”的意思。“侍奉进奏”;“参议表章”;中

    东方论坛 2011年3期2011-04-03

  • 论唐代中书舍人的职权
    810008)中书舍人一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位开始日渐重要,发展至隋唐时期进入成熟阶段。魏晋时期,中书监、令“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固其位,谓之凤凰池焉”。①中书舍人也在这一时期,作为中书监、令的秘书官逐步地发展起来。到了南朝梁时期,“诏诰之任,舍人专之”。②到了唐代,中书舍人定额六员,秩正五品上,在朝廷的决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唐代中书舍人的职掌主要集中在起草诏书、参议表章佐宰相判案等方面。但是,唐前期与后期中书舍人的职掌范围与侧重却发生

    文教资料 2011年4期2011-03-20

  • 唐宋间三省在政务运行*中角色与地位的演变
    概括为从三省制向中书门下体制的转变。在这个变迁过程中,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在政务运行中的角色与地位发生着细微而深刻的变化。唐代中后期的中枢体制处于一种过渡的状态,从政务文书的成立过程和签署程式看,尽管尚未突破三省制的框架,但从新的政务运行机制的产生来看,应是处于在旧体制内成长起新的政务运行机制的发展阶段。在北宋时期完善的中书门下体制下,三省机构的设置并未弃而不置,而是融入中书门下体制内的出令系统,三省在政务运行中仍然发挥着实际的作用。唐宋之际;三省;中书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年1期2011-02-10

  • 论唐代宰相对科举录取的干预
    凭据;有事则上呈中书门下,而不是上报礼部,礼部贡院事实上也成为中书门下的一个直属机构。既已如此,那么科举考试受到宰相的干预则不言而喻了。一宰相对科举录取制度内的干预较早始于中书门下“详覆”制度的施行,“(开元)二十五年二月敕今之明经进士,……具所试杂文及策送中书门下详覆。”“详覆又称复试。唐五代科举考试中防止作弊疏通而进行的复审。”说明“详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作弊疏通让宰相也参与进士录取工作,并且也赋予了中书门下(宰相)对科举考试录取结果最终决定的权利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1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