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利益

  • 能源公正语境下的马克思“物质利益难题”探析
    李映红“物质利益难题”是马克思面临法的理性与物质利益冲突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第一次对物质利益难题产生困惑并进入其研究视野,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坦言:“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主要指涉三方面事件: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案”的辩论,莱茵省与《莱茵报》记者关于摩泽尔农民贫困状况的辩论,对保护关税和自由贸易的争论。这些辩论都指向“物质利益难题”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关于国家的“应然”预

    唯实 2023年6期2023-06-28

  • 我的“监督会计”观 ——对会计委派制的再认识
    开放前,关于物质利益分配,认为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不应有物质利益的差别,还把利润视为修正主义的经济范畴,“谈利润色变”;实践上,则废除各种物质利益激励政策,统一实行八级工资制,全民吃国家的“大锅饭”。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以下简称为“现代企业”)。而公司制企业因其有限责任制度安排和股权/股份的可流通性,成为现代企业的普遍组织形式,它具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治理结

    财会月刊 2022年21期2022-11-24

  • 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内在逻辑考察 ——从“难事”到“苦恼疑问”的解决*
    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1)“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88、591页。。马克思在这里谈到了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但他还缺乏这方面的研究)的“难事”和使他感到“苦恼的疑问”,这里的“难事”和“苦恼的疑问”是同一个问题还是各有所指?它们在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中是否得到了一次性的解决

    教学与研究 2022年9期2022-11-16

  • 物质利益与道德理想(节选)
    思想家在重视物质利益的同时也重视道德理想呢?这是因为,这些思想家对于人类生活的实际情况,对于道德的实际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唯物主义主张从实际出发,因而重视人们的物质利益,然而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物质利益经常发生矛盾。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个人与阶级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个人与民族之间,在物质利益上,必然或者往往发生矛盾。这些矛盾,必须得到一定的解决,人类社会才能继续存在和发展。道德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5期2021-12-02

  • 不贪清廉之名
    的清廉无贪图物质利益的行为,却有赚取清廉之名的嫌疑,可算精神贪图。而胡质不对外宣传自己的清廉,把清廉之名也拒之身外,清廉程度自然比胡威更上一层,在清廉的境界上也比胡威高出许多。多數人衡量官员是否清廉,基本都以其是否拒绝物质利益为检验标准。其实这标准对清官来说并不高,因为所有清官都能做到。而胡质的言行却给衡量官员清廉的标准提了档,就是还要看官员是否贪图清廉之名。因为清廉之名较物质利益有很强的隐蔽性,常常让官员在不知不觉中“中招”。清朝末年,俞樾在《一笑》中讲

    党员文摘 2021年4期2021-06-11

  • 愿望
    地在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奋斗,而是为了那个二手的幻想——名望。追求著一个受到赞扬的图戳,还不是他自己盖上去的。他在这种奋斗中找不到快乐,成功时也没有快乐。他连这样一句话都不能说:“这就是我想要的,因为我就想要得到它,并不因为它让我的邻居们会因此对我刮目相看。”接着他又疑惑为什么他不快乐。每一种类型的快乐都是个人化的。我们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是个人的,受自我激发的,不是被动的。(节选自《源泉》重庆出版社 图/孙小片)

    意林 2020年13期2020-07-31

  • 作为起点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起点。正是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促使马克思去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内在矛盾及其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关系,使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与现实社会生活的批判统一起来。在开启了马克思思想变革的同时,也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市民社会的批判提供了基点。二者的统一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思想变革的内在逻辑,为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变革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性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物质利益;自由理性;市民社会DOI编码:10.19667

    求是学刊 2020年6期2020-03-08

  •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及意义
    中对贫困百姓物质利益问题的维护,揭露了封建贵族的专制性,使马克思不断对唯心主义理性国家观产生怀疑,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莱茵报;马克思;物质利益;书报检查;林木盗窃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055-02马克思虽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却对脱离社会现实,只想单纯依靠理论试图解决一切的观点表示反对,认为哲学应走出自我意识范围,接受社会,才能真正地表现自己。他认为以鲍威尔两兄弟

    学理论·下 2019年3期2019-07-08

  • 精神利益及其当代价值
    关。”[1]物质利益关涉人的生物性的肉体存在,精神利益关涉人的社会性的价值存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利益的追求将会愈来愈迫切,实际需要也越来越高。”[2]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神利益的比例、比重和份额将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增长和提高。然而由于精神利益的内在性、隐蔽性等特点,精神利益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等的挑战,精神利益研究的迫切性提上日程。研究精神利益,一方面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当代中国经济社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3-14

  • 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起点再认识
    ;按劳分配;物质利益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常被认为是拉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开篇之作。尽管这篇文章的历史地位不可否认,但如果回到历史的真实中,就会发现,文章并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一系列思想事件为它的出场预热,有许多思想解放的声音给它形成了同频共振的合唱,从而造就了思想解放深厚的历史基础、理论基础、群众基础,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事件。事实上,在当时思想斗争和激变的过程中,还有一篇文章的作用被人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1期2019-03-05

  • 对理性从坚定到怀疑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遭遇“物质利益难题”的前后
    一大转变,“物质利益难题”是促使马克思对理性态度发生转变的重要因素。在担任《莱茵报》主编之前,马克思坚定地推崇理性,认为新闻出版、自由报刊、法律制度等都应符合理性的标准与要求,坚信理性决定物质利益。在担任《莱茵报》主编之后,他在肯定理性的本原性地位及其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在对林木盗窃法案、摩泽尔河沿岸地区农民贫困境遇以及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等社会现实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中,陷入了“物质利益难题”的困境。这一“难题”充分彰显了物质利益支配理性的客观事实,一定程度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9年1期2019-01-04

  • 生态环境司法中的利益平衡机理
    。由于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过于追求,造成了生态利益的严重受害,当生态利益关系受到破坏的时候,不仅需要立法加以明确,更需要司法加以纠偏,生态环境司法特别是环境公益诉讼的出现就是为了理顺生态利益与物质利益的正常关系。因为,立法对利益的调整是抽象的,司法裁判对个案的处理,才能具体体现生态利益与物质利益的冲突及其解决,无数的生态环境案件无不体现了生态利益与物质利益的冲突。那么,如何理解生态利益与物质利益的科学内涵,如何科学认识生态利益与物质利益的辩证关系,如何确立正确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18

  • 历史的辩证:改革开放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关系探究
    重视处理各种物质利益矛盾物质利益差别是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毛泽东对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根源的分析,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多是从政治角度探讨。这样的理论逻辑必然会导致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的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很难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的需要,因而只能通过多种分配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群体在经济上、物质上的利益需求,但这种分配客观上很难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就导致了不同群体之间实际上会存在物质利益的差别。在

    学术探索 2018年12期2018-02-20

  •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高价彩礼现象为何会盛行
    从价值认同与物质利益关系的角度来分析西部农村彩礼高居不下的原因,希望这样的分析视角可以对彩礼市场的降温有所帮助,使农村彩礼市场秩序趋于正常化。关键词:农村彩礼; 物质利益; 价值认同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0.064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彩礼不仅仅属于礼仪馈赠的范畴,它还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规范,并且这则规范受到了国家法律的明确肯定,违反受刑罚。唐朝时期对于彩礼的规定已经相当完备,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0期2018-01-22

  • 代他人购买毒品用于共同吸食行为的司法认定
    利的“利”为物质利益无论从社会一般观念、法律规定还是审判实践角度,代购中的牟利的“利”应仅包括物质利益为宜。1.从刑法理论及社会一般观念来看,贩卖毒品是指有偿转让毒品的行为,即行为人将毒品交付给对方,并从对方获取物质利益。[2]物质利益包括货币、毒品、车辆等可以用金钱衡量的财产性利益。而对就业机会、职位晋升、性服务等非物质利益与毒品的交换,不认为是贩卖毒品。对牟利的代购毒品行为之所以要追究刑事责任,是因为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加价贩卖毒品行为,是对贩卖的一种补

    法制博览 2018年4期2018-01-22

  • 《党性是什么》
    活,不能离开物质利益。党性必须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超越,必须是立足物质利益的升华。我们讲党性,要有真实性,要有可信度,不能只喊口号,不考虑党员干部的现实生活和物质利益,就必然出现理论和现实脱节的问题。我们要杜绝讲党性走向空对空,理论对理论。令人信服的党性理论,必须面对我们真实的生活境况,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本身,面对内心深处的观念困惑,不无端喊口号,不空讲大道理,不刻板谈理论,它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党性是什么》这本书是在这方面的尝试。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2期2018-01-22

  • 农村空心化及其次生问题的治理路径——以商洛市为例
    民为了更大的物质利益而出走农村。与这一原因对症的治理路径有两条:一是基于“留住农民”思路的治理路径;二是基于“放开农民”思路的治理路径。这两条路径方向相反,且因其优越性无法对比而很难取舍。不过,将可能存在的两种思路全部罗列出来,对农村空心化的后续研究和治理实践会产生一定的启示。关键词:农村空心化;物质利益;道德;农民资助课题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6JK1225);商洛学院根植商洛行动计划项目中图分类号: C9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吉林农业 2017年6期2017-06-09

  • 马克思人民报刊理念中的人民主体性思想
    思逐渐发现了物质利益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进而引发他去思考怎样才能维护人民的物质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这为他后来形成人民主体性思想做了理论铺垫。人民;人民报刊;人民主体性一、马克思人民报刊理念的历史探源及其“人民性”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中的“人民性”是他自由报刊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在普鲁士邦境内的查禁》中,马克思使用了“人民报刊”这一概念。马克思说出:“假定所有这些指控都是有根有据的,那么,试问这些指控是用来反对《莱比锡总汇报》的任意行事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3期2017-04-15

  • 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最初动因”的科学阐释
    茵报》时期的物质利益困惑。如果仅仅从物质利益“困惑”来阐释“最初动因”,并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最初动因”的应有之意。依据马克思的早期文本,在马克思思想史的视野中不难发现,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初动因”其实蕴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利益的困惑,对人存在的合法性追问以及现实生活本体论的探究。只有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才能完整准确地表述“最初动因”的实质所在,才能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髓所在。物质利益;人的存在;本体论;最初动因马克思从1843年

    理论月刊 2017年2期2017-03-06

  • 为分食毒品而帮他人代购毒品的定性
    钱利益的其他物质利益与非物质利益。本案中,杨某帮唐某代购毒品后,可以免费分食毒品,杨某实际上获取了分食毒品这一物质利益。毒品在流通过程中是有价值的,其可折算为一定的金钱。显然,分食毒品这一物质利益可以转化成金钱利益,故本案中杨某在主观上有“以牟利为目的”,其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东方教育 2016年19期2017-01-16

  • 家长单向性“作贡献”不是真正的家校合作
    的合作牵连着物质利益,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物质性索取,目的并不是指向学生本身,而是学校的需求;而家长提供给学校的物质利益,也并非真正为了学校的需要,而是以“贡献物质利益”为代价获取教师的信任与好感,换取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在这一连串的物质利益输出与输入过程中,明显带有功利性,使彼此的合作充满着利益交换的成分。教育是纯粹的,容不得半点功利,以物质利益为指向的家校合作,只会让教育变得功利与势利,与教育的本质严重背离,不仅异化了家校关系,而且还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严重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6年10期2016-12-09

  • 要讲究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说理艺术
    “融”。重视物质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曾经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可见,忽视物质利益的说理者,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样,只强调物质利益,忽视精神作用,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的。重视物质利益,就要关心群众生活。思想政治工作者给

    大经贸 2016年7期2016-10-21

  • 拟题:抛不得等
    在追求金钱等物质利益的同时,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知。运用方向:金钱与良心、最可怕的抛弃、比金钱更宝贵的等。拟题:如此消毒寓意:一些人在光鲜的外表背后,从事着见不得人的肮脏事情。运用方向:光鲜的背后、净与脏、莫被表象遮望眼等。拟题:反差/误解寓意:巨大的投入换来较小的收益,反映了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之间不合理的反差;也说明了人们“投入越多、收益越大”的错误认识。运用方向:得不偿失、破除成见、农业出路等。拟题:石子浴寓意:人类过度开发、使用、浪费、破坏水资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2期2016-05-30

  • 试论性贿赂犯罪
    ,引出关于非物质利益贿赂犯罪问题,对“性贿赂”的定罪量刑提出了建议。关 键 词:犯罪;性贿赂;定罪量刑中图分类号:D922.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6)05-0122-08收稿日期:2016-02-11作者简介:尹宁(1972—),男,广东雷州人,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研究方向为刑法学;潘星容(1979—),女,广东潮州人,广东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法学、思想政治。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

    行政与法 2016年5期2016-05-14

  • 论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物质利益思想
    茵报》时期的物质利益思想杨 植 迪(南开大学 哲学院,天津 300350)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遇到的物质利益问题是他世界观发生转变的重要契机。在这一时期,通过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辩论,他看到了不同等级之间存在的物质利益冲突;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使他发现了法的私人利益本质;对摩泽尔地区贫困问题的研究,使他认识到了官僚机构和市民的利益对立。利益对国家和法的支配,使马克思认识到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对于物质利益问题的研究,使他开始告别黑格尔的理性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2016-04-13

  • 持身勿轻 用心勿重
    于此,就会为物质利益所诱惑,失去潇洒活泼的生机。评点 君子要懂得如何保持身心的轻重平衡。为人要持重守成,又不可过于深重,要胸怀坦荡,有一份云淡风轻的情怀。轻率是干事业的大忌。一步跨出三步的距离,不可能加快行进速度,而只能使你跌倒。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提出方案,只会断送这一方案。古人说:“欲速则不达。”急躁的人就容易犯这样的错误,预期的效果没有达到,反而因急躁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工于心计的人终日忙于算计,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害了自己。

    保健与生活 2016年1期2016-04-12

  • 关于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生产生活;物质利益;矛盾化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分别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命题,使改革和法治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主题。基层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阵地,格外需要深化改革带来的红利和法治精神的滋养。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对于推进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法治文化也只有满足群众需要、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实现其价值,成为群众的法治文化。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1期2016-04-11

  •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中的物质利益分析
    心价值观中的物质利益分析赵钰,张斌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安徽蚌埠,233030)[摘要]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深化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人民群众掌握后能够成为改造社会实践的力量。作为人们从事生产实践动力的物质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和说服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人,增强其对社会的认同和理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24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利益需求的同构性
    合于大学生的物质利益需求、社会关系利益需求和个人全面发展利益需求,二者不是相互脱离的“两层皮”。高校应自觉将此同构性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以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利益需求;同构性“‘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如果忽视人民的利益需求,很容易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削弱自身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一般说来,人有三种具体利益需求,即物质利益需求、社会关系利益需求和个人全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2016-03-19

  •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现代化中的非物质利益制度变革
    现代化中的非物质利益制度变革张建文(西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重庆 400031)在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现代化中,人格非财产权利的变革极具实质意义。在俄联邦宪法上人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及需要民法保护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均作为人格权纳入民事立法之中;引入了新的人格权保护方式,如确认侵权事实、公布法院做出的侵权判决、删除文件中不真实信息(包括删除互联网上的信息)、制止或者禁止进一步传播、没收和销毁等方式;立法对死者的非物质利益保护、法人的精神损害补偿、作为民事责任方

    学术交流 2016年9期2016-02-27

  • “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辨析
    化的推崇,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效率的崇尚。因此经常有人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和效率主义等混为一谈。但就其实质而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这些主义有关联但却本质不同,更不能相互替代。所以有必要在厘清“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表现的基础上,将“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上述主义区分开,以便对“经济学帝国主义”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反思。经济学帝国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效率主义“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观点最早提出于20世纪30年代(威廉·苏特,1933)。至20

    伦理学研究 2016年2期2016-02-02

  • 也谈马克思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最初关切与早期探索
    也谈马克思对物质利益问题的最初关切与早期探索程广丽,卢国琪(南京审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815)对物质利益问题的认识是马克思自身思想成长历程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莱茵报》之前,马克思主要是一个书斋里的观察者,《莱茵报》时期由于对物质利益问题的关切,促使马克思开始质疑黑格尔并逐步告别黑格尔,但是对物质利益问题关切并不等于他已经有能力来解决这一难题,马克思真正有能力去解决物质利益问题是在1845年与费尔巴哈告别之后,将社会存在域社会意识的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08

  •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及其当代价值
    利益观主张把物质利益的追求放在首位,其次才考虑思想、理性、道德规范等。非利主义利益观与之相反,重思想动机、重道德规范,却极端否认利益的作用。最后功利主义利益观则是以实际功效和利益作为其价值取向,主张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充分发挥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作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利益观。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社会利益现象而创立的科学的理论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性范畴,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10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
    分关注农民的物质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好农民的物质利益;三是积极调动农民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并把此作为党制定农村政策的首要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农民问题;基本经验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取得辉煌业绩。在充满艰辛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工农联盟,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4-10

  •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与物质利益思想
    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利益思想,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考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物质利益实行的社会制度原则;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关键词]邓小平;物质利益;社会主义本质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8-0014-04物质

    求实 2014年8期2014-07-30

  •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的初步探索
    时期马克思对物质利益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接触现实物质利益问题,从而迫使其在此决定性问题上有了初步突破,但还是从精神自由出发来谈出版自由;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开始从精神领域跨入物质领域,接触客观物质利益,并发现了物质利益的作用;在《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中,马克思开始把出版自由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考察,并指出社会生活具有客观必然性。关键词:《莱茵报》;物质利益;探索中图分类号:A71文献标识码:A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7-21

  • 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现代审视
    想政治工作;物质利益;基础;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课题。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讲精神,不能讲物质利益,使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经济工作,变成与实际现实相脱离的“两张皮”。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有利时机,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了一个时代的问题。基于此,选取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现代审视为主题,探讨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及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当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4年5期2014-06-13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益视域的思考
    中大多关注于物质利益,这是不全面的,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探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内在交互作用的机理,有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精神利益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全面教育,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水平和思想品德、政治素养等综合素质不断发展提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问题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7

  • 职工思想教育要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方法,通过与物质利益的有效结合,来动员更多职工加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行列中来,以进一步彰显工会的组织效能。一、职工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人类需求的必然产物各级工会组织要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应了解职工群众的各种需求。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对人的需要作了深入研究,他将其分为四个方面,即物质生活和物质利益的需要、文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社会交往和生产交往的需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需要。其中,物质需要最为人之根本,因为人的思想并非高悬于历史与社会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2-12

  • 《诺斯托罗莫》中反讽艺术研究
    住,无法挣脱物质利益这个牢笼,以至于也无法带着深爱的吉赛尔远走高飞,最终被误杀。哈康·薛瓦利埃认为:“每一种反讽的基本特征都是事实与表象之间形成的对照。”(42)这一个观点也完美的切合了D.C.米克的论述。米克把事实和表象的对照作为了反讽的重要要素之一。诺斯托罗莫这个人物就完美的证明了这一点。正如上述分析,表象上,诺斯托罗莫是一个人民的英雄,他形象高大,无所不能,他的名字让城里所有的歹徒闻风散胆,城里的乞丐只要看到他就会立刻瘫倒在他面前。他只身救回里比厄拉

    戏剧之家 2014年23期2014-01-15

  • 传统熟人社会的转型
    本条件是实现物质利益关系与宗法关系或其变形的切割,将物质利益关系交由市场支配,而熟人社会中成员所依赖的小市场必须是更高大市场的一部分,使成员的物质利益诉求得以独立实现。这种经由市场关系所整合的社会,必然具有某种专业化的形态。人们开始依从专业技术解决基础生活需求问题。这种分工的出现,是一次对人的重大解放。人们的交际需求不再和物质利益的满足捆绑在一起,使人们有了对交际的自由选择权。由这里开始了私权与公权的分离。私权用于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只跟人的技能关联。公权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43期2013-05-14

  • 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物质利益因素探析
    和,它是客观物质利益的必然产物,道德和物质利益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关于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还有很大争议,也备受人们的关注。从广州、北京、河北等地的公交公司开展“有奖让座”活动引起广大国民的关注和正反两方面的评论,我们可以看出,通过物质手段推公民道德建设在理论和现实中还不够完善。我们在这里弄清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考察物质利益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是不无益处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意识(包括道德)看成是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的直接产物。而“每一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4-10

  • 物质利益之谜与唯物史观的逻辑演运——马克思的利益理论何以可能
    30070)物质利益之谜与唯物史观的逻辑演运 ——马克思的利益理论何以可能田云鹤(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甘肃 兰州730070)在马克思哲学发展的逻辑思维进路中,利益理论的形成与唯物史观的发现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它经由遭际疑难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发轫—需要理论—劳动理论—走出物质利益之谜等几个理论发展阶段。实践观点的形成和提出,使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标志着关于利益问题的哲学研究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物质利益;唯物史观;逻辑列宁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8-15

  • 马克思物质利益理论研究综述
    72)马克思物质利益理论研究综述卢迎春(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物质利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前沿性问题。当今学术界对物质利益的内涵有不同的定义,普遍认为物质利益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是辩证运动的关系。学界对物质利益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还区分了物质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实质,揭示了马克思的物质利益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学界对物质利益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疏漏

    天中学刊 2011年4期2011-08-15

  • 马克思恩格斯的利益思想概述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解读
    利益思想包括物质利益论、阶级利益论、利益矛盾论和全人类共同利益论。马克思;恩格斯;利益思想;概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利益问题的核心阐述分散于各部成熟著作,如《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中,立足于这些经典文本基础上,通过对其关于利益问题的阐述的系统梳理,可以概括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利益思想主要包括物质利益论、阶级利益论、利益矛盾论和全人类共同利益论四个方面。一、物质利益论1、物质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动因。马克思深刻地指出:“人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国际人权法视阈下我国农民工非物质利益权益保障研究
    民工面临的非物质利益权益保障问题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和棘手。一、国际人权法的相关规定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充分享有迁徙自由这项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的同时,更促成了移徙工人的群体规模,从而使移徙工人权利保护成为国际人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国际人权法的相关规定劳工权利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权利,它们源于人的道德、理性和尊严。劳工权利保障问题由来已久,但严格意义上的劳工权利保障立法出现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第一个关于劳工权利的国家公约始于上个世纪初,当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情感品牌的经济分析兼述评
    求,意味着在物质利益已得到满足时,消费者会更看重情感利益的获得。商品的设计越来越迁就消费者心理上的额外因素,厂商在基本商品上增加了精神因素,而消费者则乐于为这一捉摸不定的好处慷慨解囊(托夫勒,1970)。消费者的需求除了上述五类需求外,还包括:认知需求,如好奇心、探索欲、神秘感等;审美需求,如秩序性、对称性、圆满性、协调性等需求;个性化需求,如个人风格、个人爱好等(王新新,1998)。产品的某些属性可以转化为物质利益,如手机的通话功能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2010-03-08

  • 论非物质利益矛盾
    002)论非物质利益矛盾侯远长(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郑州 450002)非物质利益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利益矛盾是因非物质利益引发的矛盾,同物质利益矛盾相对应。它一般存在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其状态有对立统一状态、冲突状态、批判状态、斗争状态、共处状态、竞争状态和合作发展状态。它的基本特征,有显性,也有隐性;有群体性,也有个体性;有突发性,也有择机性;有思想对抗性,也有行为非理性等特征,还有对立与统一

    中州学刊 2010年2期2010-02-17

  • 物质利益多元化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经济成分、物质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其中,物质利益多样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尤为重大。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54-01一、物质利益多元化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点经济利益多元化使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复杂化。过去,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强调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把利益分化控制

    湘潮(理论版) 2009年7期2009-08-25

  • 试论改革开放三十年贵州农村互助合作之路
    精神利益 物质利益 互助合作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山区,其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特殊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由于地域因素、政治发展的影响,互助合作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时期的互助合作解放初期,中国农民当家做了主人。然而,在许多方面还沿习旧俗。据《贵州省志·农业志》记载,“土地改革后,一些农户因缺少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被迫卖房卖地,出卖劳力,借高利贷。”[1]互助组、合作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作农村互助合作的形成期。[其实,互助

    消费导刊 2009年11期2009-07-02

  • 还值得追求吗?
    神的人去追求物质利益。”这句话也许就是艾米什作为文化孤岛存在于美国大都会而不被淹没的缘由所在。我们只是惊叹于艾米什人的遗世独立,还要看到他们所以致此的信仰基础。正像东方人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人却信仰“原罪”一样,出发点不同,认识问题的观念不同,决定了处世方式的差异。我们今天来讨论艾米什部落并不是说人人都像他们那样生活,那未免阻遏历史的进步。艾米什部落的存在对我们生存的意义,在于当我们在疯狂地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突然发现天边还有一个高举圣火的部落,他们

    读书 1996年1期1996-07-15

  • 人,需要一点精神
    就是充分强调物质利益的重要,按理说,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所孜孜以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就有“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这一特征。而且,“讲实惠”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还有其独特的大背景。大家知道,五六十年代我国曾出现过左的错误指导思想,表现之一就是“精神万能论”,企业不能讲利润,劳动不能讲按劳分配,商品不能讲其价值,更不能讲“物质利益”……结果,物质生产搞不上去,精神文明也没有搞好。后来,党和国家拨乱反正,重新强调了物质利益原则的重要

    中国青年 1990年6期1990-08-28

  • “钱神论”与“阿堵物”
    上是如何处理物质利益和道德规范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我们共产主义者,从来就重视物质利益原则,重视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利益的推动力量。我们并不讳言“钱”,而且十分重视“钱”的作用,重视发挥货币职能中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一面,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们也从来就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重视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个人的物质利益,对待自己和“钱”的关系。因此,我们提倡每一个人都努力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并根据各人贡献的大小取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在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9期1984-11-01

  • 物质利益原则和货币利益原则
    余心言物质利益原则是列宁提出来的、在社会主义时期必须实行的一项重要原则。然而,在我们过去多年的实践中,几乎把它当作了修正主义的同义语。大家都言不及利,特别是讳言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其结果呢,这是大家知道的,挫伤了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也就限制了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步伐。这个问题本来很明白:如果不是为了劳动人民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我们何必要干革命,何必要抛头颅、洒热血,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劳动者的利益,既包括个人的利益,眼前的利益,也包括集

    中国青年 1984年9期1984-08-20

  • 责任制助长农民的私心吗?
    农民对个人的物质利益的关心,同那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思想严格区别开来。前者是正当的,后者是不正当的,不要混为一谈,一概加以否定。道理很明白: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消费品还不能按照人们的需要来分配。谁没有一家老小,谁不要衣食住行?而生活水平的高低,得取决于劳动收入的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关心个人的物质利益,正是客观经济条件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正常的反映。“四人帮”猖獗时,宣扬什么无产阶级只能要思想,要政治,而不能要个人的物质利益,似乎一要个人的物质利益就降

    中国青年 1983年2期1983-08-21

  •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核心
    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种认识,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是被否定、被批判的,代替它的是被歪曲和夸大了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近几年来,逐步肃清“左”的观点,物质利益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实践表明,从理论与实践上否认和破坏物质利益关系,只能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的恶果,这一点已经有目共睹。然而,物质利益问题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居于什么地位,能否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核心,人们的认识还不尽一致。我们认为,政治经济学应当

    读书 1983年8期198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