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孔

  • 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1例
    241001)汗孔角化症是一种较少见的慢性角化异常性皮肤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上可分为Mibelli型、浅表播散型、光化性浅表播散型、显著角化过度型、发疹型、疣状斑块型、炎症角化型、线状型、点状型、掌跖播散型等。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诊治1例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85岁,因全身散在丘疹、斑块伴瘙痒4余年,加重2个月就诊于我院。患者4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四肢出现散发丘疹、斑丘疹,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5期2023-11-02

  • 小汗腺汗孔瘤和小汗腺汗孔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0029)小汗腺汗孔肿瘤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向终末汗腺导管分化的皮肤附属器肿瘤[1-2]。由于此类肿瘤发病率低,临床医生对此病关注度较低及认识有限,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往往较为困难,良性者易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疣等疾病[1-2],恶性者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3];病变不典型时病理诊断也易受鉴别诊断的干扰。为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现对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 年至2023 年收治的6 例小汗腺汗孔瘤及1 例小汗腺汗孔癌进行回顾

    大医生 2023年18期2023-10-16

  • 手掌接触性生物检材DNA 检出率与汗孔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6 倍[7]。而汗孔是汗腺在皮肤表面的开口,是汗液排泄的通道,Quinones 等[6]研究表明,1 mL 无细胞汗液样本中可以获得平均11.5 ng 的游离DNA,说明汗液中游离DNA 是手掌接触性DNA 的构成要素之一。汗孔作为皮肤的结构之一,是开展手掌接触性DNA 相关研究的理想变量因素。因此本研究提出了手部接触性生物检材的DNA 检出率与汗孔密度或有一定的相关性的假设,选择男性手掌汗孔密度作为研究变量,探索其与接触性生物检材的DNA 检出率的相关性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6期2023-07-17

  • 沿Blaschko线分布的线状汗孔角化症1例
    病理,诊断为线状汗孔角化症。治疗与预后:给予0.1%维A酸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皮损处,疗效欠佳,建议给予阿维A胶囊口服(患者及家属拒绝)。嘱定期随访以防止皮肤肿瘤的发生。图1a~1h 临床图片:呈线状分布于左侧躯体的疣状丘疹和斑块,包括面部、颈部、躯干、上下肢、掌跖和生殖器,皮损边界清晰,表面疣状增生,中央轻度萎缩,边缘角化过度呈堤状隆起图2a 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柱状角化不全,其下方见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 (HE×40);图2b 角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3年5期2023-05-12

  • 手指表皮汗孔大小分布特性研究
    应用相对较多的为汗孔特征。 由于汗孔即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因而在鉴定实践中会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但这并不能否定它在指纹鉴定中特别是疑难指纹鉴定中的重要价值,只要正确认识把握汗孔的自身特性和应用条件,它必将在指纹鉴定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6]。汗孔是汗腺排泄汗液的出口,不规则地分布在乳突纹线上。 汗孔与乳突纹线一样,随着皮肤的产生而形成,并随着年龄的增大成比例放大直至成人,相互关系相对稳定[7]。 研究表明,汗孔的直径一般为50 ~250 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0-18

  • 基于轻量级3DUnet 神经网络的OCT 皮下汗腺提取研究①
    脊线宽窄、疤痕和汗孔等微观细节特征[2-3]。汗孔作为一种稳定、高度可识别的三级特征,比其他指纹特征更难以损坏和模仿。汗孔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指纹识别信息[4],被应用于指纹脊线重建[5]、指纹高精识别[6]以及指纹活性检测[7]等。目前汗孔的发展主要受到采集性能的限制。首先指尖皮肤老化或磨损时,采集到的指纹残缺或者指纹纹路模糊,导致该位置的汗孔缺失;其次部分指纹采集仪器的分辨率较低,汗孔采集分辨率至少需要1000 dpi[8-9];最后,汗孔的出汗与否影响

    高技术通讯 2022年7期2022-09-28

  • 足跖巨大汗孔瘤1 例
    死(2b)诊断:汗孔瘤。治疗:手术完整切除。2 讨论汗孔瘤是一种向表皮或真皮外泌汗腺导管分化的良性附属器肿瘤[1~3]。大多发生在成年人,本病发病年龄范围较大,罕见先天性病变。男女发病率无差异。汗孔瘤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但经典型汗孔瘤好发于四肢末端,其中约50%发生于足跖,而其他类型好发于躯干。汗孔瘤生长缓慢,诊断明确前的平均时间约为3 年。大约一半的病变在切除时直径小于1cm。较大的肿瘤直径平均在2 ~3cm,但有时也有更大的病变[4~6]。本病例大小达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4期2022-08-30

  • 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一例
    南,250022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皮肤病,也有散发病例,临床表现多样,其中,线状型汗孔角化症是较少见的一种临床分型,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报道一例长期误诊为银屑病的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并文献复习。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左侧腰腹部丘疹、斑块31年,破溃、结痂1年就诊于我院。患者31年前出生时左侧腰腹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偶有瘙痒,缓慢扩散融合成沿Blaschko线分布的斑块。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银屑病”,口服及外用药物(具体不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9期2022-07-13

  • 表皮更替时间内指纹汗孔大小变化规律
    10021)指纹汗孔为人体小汗腺在表皮上的漏斗状开口,孔径微小,几乎全部分布在指纹乳突纹线上。研究表明,成年人每毫米的乳突纹线上分布约3 ~ 5个汗孔[1]。汗孔的形态、大小、位置等核心特征与指纹的检验鉴定密切相关,并在留痕条件差、显现效果不佳或者残缺、模糊等现场指纹鉴定案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留痕面积小、无细节特征的指纹中具有极高的鉴定价值[2]。随着年龄的增大,手指表皮的新陈代谢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指纹汗孔相关特征是否存在变化,特别是表皮更替时间内汗

    刑事技术 2022年3期2022-06-10

  •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RI 表现(附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符合恶性小汗腺汗孔瘤表现。患者术后随访2 年11 个月,未见明显复发征象。图1 男,77岁,恶性小汗腺汗孔瘤。1A:左侧颊部外侧皮肤表面见宽基底实性肿物,横轴位T1WI较肌肉呈稍高信号,肿物表面破溃(白箭);1B:T2WI示病灶呈稍高信号;1C:T2WI-FS呈高信号,其内见点状更高信号(黑箭),肿物与脂肪间隙分界不清(白箭);1D:肿瘤细胞广泛透明细胞改变(HE×200)。Fig. 1 Male, 77-year-old patient, malign

    磁共振成像 2022年3期2022-05-28

  • 皮肤镜辅助诊断小汗腺汗孔瘤1例
    )。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手术全部切除。随访半年未复发。图1 患者左足跟腱部可见直径约1 cm的红黑色结节,中央呈鲜红色乳头状,周围褐黑色色素沉着 图2 皮肤镜示:直径约1 cm的类圆形结节,结节表面乳头状结构,皮损中央可见多个透明蓝红色球状、叶状血管,血管周围有白色晕,皮损周围呈褐黑色乳头状 图3 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3A: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皮损呈外生性,真皮内可见与表皮相连的肿瘤细胞团块,向下延展进入真皮,条索或团块中可见狭窄的管腔和囊腔(40×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1期2022-03-31

  • 汗孔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610041引言汗孔瘤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1956年Goldman首次描述该肿瘤,认为其起源于小汗腺顶端汗管的皮肤附属器,并向终末汗腺导管分化[1]。目前,临床有关汗孔瘤的影像资料多为个案报道,因其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汗孔瘤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高频超声对汗孔瘤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的汗孔瘤患者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12期2021-12-31

  • 755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汗孔角化症效果分析
    450000)汗孔角化症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异常角化为特征的罕见的获得性或遗传性皮肤病。本病表现为角化异常,临床表现有多种类型,典型皮损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央呈萎缩性斑疹或斑片,并且可能转化为恶性病变,但是其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55nm翠绿宝石激光治疗汗孔角化症,观察其治疗效果。1 病历资料病例选自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皮肤科的23例汗孔角化症患者。入选标准:① 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符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5期2021-11-20

  • 27例汗孔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321000)汗孔瘤(Poroma)是一种向终末汗腺导管分化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临床少见,且皮损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组织病理确诊的汗孔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为提高本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提供帮助。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汗孔瘤27例,其中男10例,女17例,男女比例为0.59∶1;发病年龄 23~82 岁,平均(51.1±12.7)岁,其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年5期2021-11-07

  • 小汗腺汗孔瘤1例并文献复习
    )。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治疗:手术完整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注:A:患者前额一0.4 cm×0.6 cm大小黑褐色结节,界清,质地中等,按压无疼痛,表面少许糜烂;B:肿瘤自表皮下部向真皮内延伸(×40);C、D:肿瘤细胞较棘细胞小,立方形,大小一致,核圆,深嗜碱性,肿瘤内可见细胞间桥,嗜酸性片状坏死区及管腔样结构(×200)图1 患者皮损及病理检查HE染色结果2 讨论汗孔瘤于1956年首次被Goldman等[1]报告,是向汗腺终末导管分化的一种良性附属器肿

    巴楚医学 2021年3期2021-10-19

  • 足部小汗腺汗孔瘤1例
    )。诊断:小汗腺汗孔瘤。予手术切除,1年后随访未复发。2 讨论小汗腺汗孔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于1956年首次被描述。起源于小汗腺,常表现为一种非色素性病变,通常出现在脚底和手掌肢端部位,也可发生于大腿、腋窝、面背部及胸部[1],Lim等[2]曾报道第1例乳头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大多发病于40~60岁,无性别差异。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继发于创伤、辐射或疤痕[3]。本例患者无创伤、辐射等刺激。图2 皮损组织病理表现:表真皮内可见均一的嗜碱性小圆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10-08

  • 表皮新陈代谢对指纹汗孔位置特征的影响研究*
    领域,例如:指纹汗孔、细点线、纹线宽窄等。指纹微观细节特征是国内指纹特征分类的一种,即国外指纹学论著中所说的三级特征。其发生发展于1912年法国著名侦查学家埃德蒙·洛卡德(Edmond Locard)的有关指纹比对检验的观点,即利用汗孔印的形态大小、纹线宽窄等指纹微观细节特征进行指纹的鉴定工作。指纹三级特征中,包括了指纹汗孔、纹线边缘形态、纹线宽窄、细点线等,这些三级特征具有非普遍性,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人、所有手指均会出现各类三级特征。其中,汗孔、纹线宽窄等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9-04

  • 真伪捺印指印汗孔间相对距离和角度变化初探
    的:探讨利用指印汗孔特征间的相对距离和角度变化区分真伪捺印指印差异的可行性。方法: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选取的汗孔特征点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97.6%的真实捺印指印和97.6%的伪造指印的汗孔特征变异系数都小于15%;真伪捺印指印汗孔之间相对距离存在显著性差异,真伪指印汗孔之间角度关系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真实捺印指印与硅胶指纹膜伪造指印的汗孔之间距离和角度关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硅胶指纹膜伪造指印的汗孔较为清晰的情况下,可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21年4期2021-03-07

  • 炎症性浅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症一例
    炎症性浅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症是种特殊类型的汗孔角化类型,认为是播散性汗孔角化的炎症性阶段,临床较为少见。诊断需结合病史、播散性皮疹以及典型的汗孔角化病例表现,我们此次报道一例炎症性播散性汗孔角化症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全身褐色环形斑块2年,加重伴瘙痒2个月。患者2年前面部、躯干、四肢出现褐色环形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较多新发红色环形斑块,瘙痒剧烈,曾于外院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年1期2021-01-08

  • 汗孔瘤一例
    (图2)。诊断:汗孔瘤。治疗:在腰麻下行局部肿物完整切除术,切缘距离肿瘤外缘5 mm,深达皮下脂膜层,任意皮瓣形成修复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随诊1年无复发。图1 汗孔瘤患者左小腿皮损图2 汗孔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讨论汗孔瘤由Goldman于1956年首次报道,是向末端汗腺导管分化的皮肤良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光化性损伤、外伤、辐射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等有关[1]。本病好发于中年人,多为单发,初起可能为小丘疹,逐年增大,典型皮损为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10-29

  • 臀部汗孔角化症一例
    (图2)。诊断:汗孔角化症。治疗:口服阿维A胶囊20 mg日1次,同时外用卤米松乳膏及维A酸乳膏,早晚各1次。用药8周后,部分皮损好转,遗留暗褐色斑(图3)。图1 双臀部弥漫分布高粱粒至黄豆大褐红色丘疹 图2 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柱(圆锥形板层),其下方可见颗粒层局灶性缺失及角化不良(HE,×40) 图3 治疗8周后部分皮损遗留暗褐色斑讨论汗孔角化症(PK)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通常有遗传背景,好发于暴露部位。其临床分型多种多样,除了Mib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年5期2020-05-29

  • 经典型小汗腺汗孔瘤1例
    无复发。2 讨论汗孔瘤(Eccrine poroma)是指有“汗孔样”或终末导管分化的一组良性皮肤附属器肿瘤,既可以是小汗腺来源,也可以是顶泌汗腺来源。小汗腺汗孔瘤临床少见,自1956年由Goldman等[1]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已有大量个案及系列病例报道。本病多为单发,好发于掌跖等汗腺丰富的部位,但也可发生于躯干、面部等[2-4]。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往有报道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发生多发性皮损[5]。图1 患者皮损临床照片图2 皮肤镜检查(×50)汗孔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5-21

  • 面部小汗腺汗孔瘤1例
    理学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治疗予以手术切除,随访至今未见复发。2 讨论小汗腺汗孔瘤是一种良性汗腺肿瘤,起源于向外分泌腺表皮内导管成分分化的细胞[1]。一般好发部位是掌跖部位,尤其足跖侧缘,也可存在于含有汗腺的分布皮肤表面,即颈、胸部、腹部、手指、手掌、四肢、鼻、头皮、耳廓等部位[2-3]。国外文献也有报道在外阴、甲周围部位[4-5]。典型的小汗腺汗孔瘤临床表现为单发孤立性无蒂的结节,皮损颜色可以为肤色、淡红色或红色;可伴有破溃、出血、疼痛等。根据组织学可以将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5-21

  • 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病1例
    。图1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病患者临床表现:躯干(1A、1B)散在对称性的针尖至黄豆大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棕色斑丘疹,中央萎缩,边缘堤状隆起Fig.1Clinical pictures of the patient with superficial disseminated porokeratosis: the trunk (1A、1B) was scattered symmetrically by rounded or irregularly shaped b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1期2020-03-26

  • 乳房皮肤小汗腺汗孔瘤恶变1例
    理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瘤局灶恶变”。考虑患者为良性小汗腺汗孔瘤基础上发生恶变,并向恶性小汗腺汗孔瘤早期发展,拟行手术扩大切除。2017年4月28日在全麻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左乳皮肤肿物扩大切除术,切缘距肿物边缘2~3cm,完整切除肿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接受任何辅助治疗,1 周后顺利出院,现我科定期随访中。讨论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alignant eccrine poroma)又称小汗腺汗孔癌(eccrine porocarcinoma,EPC),是一种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12-19

  • 头皮小汗腺汗孔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头皮)小汗腺汗孔癌;免疫组化:EMA+、CK+、CEA-、P63-、Ki67增殖指数约5%,PAS染色阴性(图1、2)。术后未行任何治疗。患者于2016年11月15日因“发现颈部肿块1年”再次入院。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肿物,自觉颈部及左侧肩关节活动不适,彩超提示“左侧颈部多发低回声及混合结节”。排除手术禁忌后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左侧颈部及耳后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较大者大小约4 cm×3 cm×3 cm,界限欠清,局部粘连,无破溃。沿左侧颈部及左耳后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5-10

  • 汗孔瘤1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万慧颖,徐敏燕汗孔瘤(poroma)是一种向终末汗腺导管分化的良性附属器肿瘤,临床较为少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本文收集了我院2000—2016年诊断12例汗孔瘤患者,对其临床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研究所2000—2016年诊断的皮肤汗孔瘤患者,由两位病理医生参照Ackerman外科病理学[1]组织学诊断标准复诊,排除有争议的患者,最终纳入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6期2019-01-28

  •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汗孔角化症1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地医院,诊断为“汗孔角化症”,给予多种外用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缓解。今为其进一步诊治,于2018年8月就诊于本院,门诊诊断为“汗孔角化症”。患者生病期间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无特殊,体重无明显增减。既往体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患者躯干、四肢可见散在或密集分布的绿豆至花生米大小褐色环形或不规则形的边界清楚的斑疹或扁平丘疹,边缘呈堤状,中心部分皮肤干燥光滑而有轻度萎缩,缺乏毳毛。皮肤组织病理活检示:角化过度,角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2019-01-06

  • 汗孔瘤四例
    )。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治疗:手术全切。患者2,男,61岁。头顶部肿物数十年。患者数十年前头顶长出一赘生物,无明显不适,近期逐渐增大,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头顶部一杏仁大球形赘生物,灰褐色,质软(图2a)。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表皮下部,瘤细胞呈立方形或圆形,核深嗜碱性,胞质淡染,与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界限清楚,其内可见管腔样结构(图2b、2c)。诊断:小汗腺汗孔瘤。治疗:手术全切。患者3,女,39岁。左大腿屈侧肿物1年余。患者1年多前左大腿屈侧出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12期2018-12-17

  • 斑块型汗孔角化症一家系MVK基因突变检测
    李 卉 王再兴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PK)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慢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具有遗传异质性[1]。1875年Isidor Neuman首次发现此病特点,但于1893年被Vittorio Mibelli命名为“汗孔角化症”[2]。继斑块型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 of Mibelli,PM)被发现后,PK的其它几种常见临床亚型及少见特殊类型陆续被认识,而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亚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8期2018-08-20

  • 基于嵌入式GPU的汗孔识别算法并行设计*
    23)0 引 言汗孔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指纹识别信息[1]。汗孔识别主要包括汗孔提取与汗孔匹配两部分。在汗孔提取上,Stosz A J D和Alyea L A等人[2]通过骨架化指纹图像,跟踪骨架轮廓来提取汗孔。Jain A等人[3]利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定义了汗孔模型。Parsons N R等人[4]引入基于高斯差分(difference of Gaussian,DOG)的方法提取了汗孔,具有很好的抗噪效果。在汗孔匹配方面,Jain A K等人使用细节和相关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8年5期2018-04-27

  • 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一例
    方 凯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一例余晓玲 晋红中 方 凯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右侧腰部线状棕褐色斑块10余年就诊于我科门诊。10余年前患者右侧腰部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绿豆大棕褐色扁平丘疹,表面角化粗糙,少量脱屑。10年内皮损缓慢增多融合,排列成线状。患者偶觉瘙痒,可自行抠去表面角化物,但短期皮损复发,无疼痛等其他不适。家族史:患者父亲臀部有类似皮损。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腰部棕褐色角化过度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11期2017-11-28

  • 巨大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1例
    者巨大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1例朱文静*,王 爽,刘 哲,牟 妍,李 雪,金仙花(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皮肤科,吉林 长春130041)1 病例资料患者,男,71岁,臀部大片疣状增生10余年。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散在红斑及丘疹,未予诊治,丘疹逐渐增多并增大,就诊于当地诊所,诊断为“湿疹”,给予中药(具体不详)口服及外用,病情无明显缓解,10余年来就诊于当地多家诊所,先后诊断为“湿疹”、“扁平苔藓”、“牛皮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等,曾口服汤药(具体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8期2017-09-03

  • 淤积性皮炎并发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性皮炎,②小汗腺汗孔瘤。治疗:左踝外侧破溃处皮损行局部手术切除术;淤积性皮炎因手术原因暂未治疗。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再次出现破溃,肿瘤未复发。图1 淤积性皮炎并发小汗腺汗孔瘤患者小腿踝部皮损图2 淤积性皮炎并发小汗腺汗孔瘤患者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讨论淤积性皮炎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常见表现,慢性炎症及微血管病变是淤积性皮炎的主要发病机制。随病情进展,皮损可由最初的凹陷性水肿发展至红色、红褐色或紫癜样斑片,后期可因反复搔抓刺激呈苔藓样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6期2017-04-09

  • 8例汗孔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究··论著·8例汗孔瘤临床及病理分析花志祥 施 健 缪 旭目的: 总结汗孔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汗孔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6例40岁后发病。4例皮损发生于掌跖。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肉芽肿2例、血管瘤1例、皮肤纤维瘤2例、寻常疣1例,仅2例典型皮损疑诊汗孔瘤。8例患者病理改变均符合汗孔瘤。结论: 汗孔瘤皮损临床上与多种增生性疾病相似,确诊需病理检查。汗孔瘤; 临床表现; 病理汗孔瘤临床相对少见,由于一些临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3期2017-04-07

  •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伴寻常型银屑病一例
    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伴寻常型银屑病一例章若画 闵仲生 魏跃钢 郭 顺 薛燕宁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源于遗传的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型皮肤病,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ctinic Porokeratosis,DSAP)是其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而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机体免疫失常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两者迥然不同,但两者均有一定的遗传背景,在发病机制上两者是否有一定的联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1期2017-02-21

  • 利用指纹三级特征辅助指纹鉴定探讨
    突纹线边沿特征和汗孔特征来辅助指纹鉴定,为指纹鉴定在细节特征不能充分做出鉴定结论时提供一种微观特征上的帮助。指纹三级特征;微观特征;辅助鉴定指纹作为法庭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证据,它的价值毋庸置疑。指纹鉴定所依据的主要是乳突纹线的细节特征,但是90%的案件现场常留下残缺、变形、细节特征少的指纹,给指纹鉴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进而给案件侦破带来阻碍。本文对利用指纹三级特征包括乳突纹线边沿特征和汗孔特征辅助指纹鉴定进行探讨,以期在指纹鉴定工作遇到难度时可以辅助指纹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12-10

  • 肛周疣状汗孔角化症:一种少见类型的汗孔角化症
    报告 •肛周疣状汗孔角化症:一种少见类型的汗孔角化症李娅娣,魏爱华,刘文斌,杨秀敏汗孔角化症;鸡眼样板;疣状;肛周汗孔角化症常见六种临床类型:经典型、浅表播散型、播散型浅表性光线性、单侧线状型、掌跖泛发型、点状汗孔角化症。现报道一例罕见类型的汗孔角化症:肛周疣状汗孔角化症。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主因肛周肿物半年,于2011年5月11日就诊。半年前患者肛周出现一赘生物,未诊治,近日瘙痒加剧。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查体:一般情况好,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2期2016-12-06

  • 汗孔角化症三例
    ,曾令济,范雯雯汗孔角化症三例李爱兵,徐晓静,陈忠业,曾令济,范雯雯汗孔角化症,疣状增生型;角化不全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65岁。臀部斑块10余年,进行性加重2个月,于2014年3月9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臀部斑块,伴剧烈瘙痒。曾外用多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皮损逐渐加重。患者为体力劳动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肝、肾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臀部见对称性地图样疣状角化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1期2016-12-06

  • 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一例
    琳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一例邓 琳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因躯干、四肢对称性褐色斑片3年,近1年加重伴瘙痒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前胸后背、四肢出现褐色斑疹,除偶有瘙痒外无其他症状,未予重视及诊治。1年前,皮疹数目增多,范围扩大,瘙痒加重,在外院曾外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3个月余,未见好转。患者自述部分皮损瘙痒可自行缓解,瘙痒缓解后一段时间皮损消失留色素沉着,随后其他部位又出现类似皮损。为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否认其他疾病史,无暴晒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11期2016-12-02

  • 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一例
    郑炎焱浅表播散型汗孔角化症一例谢 璟 郑炎焱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因面、背部散在褐色斑丘疹1年余就诊。2012年12月,患者无明确诱因双侧颞部、颊部出现5~6个丘疹,初起时芝麻大,偶有瘙痒。后逐渐增大至米粒、绿豆大,呈环形,褐色,背部出现类似皮疹,部分融合成片。2014年3月,皮疹无明显原因进行性增多,背部及面部出现多片新发皮损。于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发病过程中,无发热、咳嗽、关节痛等症状。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11期2016-12-02

  • 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一例
    报告·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一例王莉患者,女,37岁。出生后右大腿外侧出现一角化性丘疹,缓慢扩大呈暗红色斑块并增多,伴堤状隆起,呈线状排列,无家族史。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汗孔角化症。线状型汗孔角化症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 PK)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可有多种不同类型。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右大腿的线状型汗孔角化症病例。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因右大腿外侧红斑丘疹无自觉症状,于2014年9月20日就诊。患者出生时右大腿外侧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2期2016-11-09

  • 大腿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报告·大腿小汗腺汗孔瘤一例邓德权惠云桑红小汗腺汗孔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附属器肿瘤,呈单发的结节。好发于掌跖足跖侧缘,发于大腿部较少,现报道1例。临床资料 患者,男,80岁。因左大腿外侧新生物10余年于2013年4月1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外侧丘疹,无痛痒不适,未予重视。皮损逐渐增大,摩擦后出现破溃,最近有渗液来诊。患者既往体健,高血压病史20余年,药物控制可。糖尿病病史5年余,口服药物控制可,否认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检: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9期2016-10-20

  • 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张美芳小汗腺汗孔瘤一例惠海英,吴 娜,杨 励,张美芳小汗腺汗孔瘤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因左足外侧缘出现一红色丘疹并缓慢增大7年,于2015年5月20日就诊。7年前,无明显诱患者左足外侧缘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无不适,不影响行走。皮损渐增大,明显隆起于皮面,摩擦后易出血。患者既往体健,局部皮肤无外伤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外侧缘可见一蚕豆大暗红色外生性肿物,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4期2016-10-17

  • 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梅 王建文小汗腺汗孔瘤一例秦国敬 赵天恩 卢宪梅 王建文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左足外侧缘丘疹缓慢增大15年就诊。患者自述15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足外侧缘出现一绿豆大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缓慢增大至蚕豆大。但行路过多时皮疹与鞋摩擦后易出现破溃、出血,愈合后遇长期摩擦会再次破溃、出血,如此反复发生,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外侧缘可见1.5 cm×1.5 cm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6年8期2016-09-08

  • 汗孔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施佳·短篇论著·汗孔癌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刘俊康皓聂铭博张滋洋鲍远施佳汗孔癌是与汗腺导管有关的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低,其发生率仅占皮肤肿瘤的0.01%[1]。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年龄60~80岁者[2];好发于手、足、脸、眼皮等部位[3⁃5]。汗孔癌发病灶生长的部位较广,外观没有明显特异性,部分呈现粉红色、湿润、光亮表面[6]。汗孔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可能通过淋巴管转移,即使手术切除,依然有可能局部复发[6]。且一旦发生转移,预后较差。目前国际上主要采

    骨科 2016年2期2016-09-05

  • 汗孔特征的观察与识别
    Practice汗孔特征的观察与识别焦彩洋,张晓梅(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110035)目的研究汗孔特征的规律性。方法采集年龄段在18~22岁之间在校学生的油墨捺印手印1000枚和汗潜手印60枚,选取汗孔清晰的指纹进行拍照,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指纹,对汗孔的特征及汗孔与乳突纹线间的关系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汗孔特征包括汗孔的形状、大小、位置、数量、组合特征。根据汗孔的形状,汗孔可分为圆形汗孔、椭圆形汗孔、三角形汗孔、四边形汗孔和不规则汗孔五类。根据汗孔

    中国司法鉴定 2016年4期2016-08-23

  • “体呼吸”法伴我健康
    即逆式深腹呼吸与汗孔呼吸同步进行的特殊呼吸方法。练“体呼吸”的宗旨是:随着肺呼吸,忘掉肺呼吸,只想汗孔呼吸。吸气时用力缩小腹,意想全身汗孔都张开,让天地之气进入小腹,借鼓力将体内病气由汗孔像箭一样射出来。后期若是无病可射,就意想全身汗孔关闭,借鼓力将吸进的天地之气压入体内细胞储存。如此呼吸多少,自己量力而定。练“体呼吸”的姿势不限,坐、立、行、卧皆可。其中以行走时练习效果最佳。“体呼吸”看似简单,其作用却是非凡的:能促进自身细胞储氧量递增;能促使气血畅通;

    老干部之家(健康) 2016年6期2016-07-24

  • 泛发性线状汗孔角化症并发多发性鲍恩病一例
    报告·泛发性线状汗孔角化症并发多发性鲍恩病一例A case of generalized linear porokeratosis complicated by multiple Bowen's disease黄慧,张恋,沈柱,杨希川,翟志芳汗孔角化症,泛发性,线状; 鲍恩病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主因全身出现褐色皮损、渐增多33年,增厚伴糜烂、破溃4个月余,于2015年6月7日就诊。患者5岁起面部出现数个角化性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界清楚丘疹和斑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6年6期2016-04-09

  • 指纹汗孔的识别价值初探
    5cm范围内所有汗孔的形态,即完成对指纹汗孔的标注。(4)对标注结果进行统计,记录下每一枚指纹检材特定部位汗孔的具体数据。(5)对指纹检材特定部位汗孔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同人在不同条件下指纹汗孔的变化规律,不同人在相同条件下指纹汗孔的差异,考察指纹汗孔的稳定性与唯一性,最后分析出指纹汗孔的识别价值。2 实验结果及分析2.1 实验样本在某小区内随机抽取200名人员进行相同条件下的活体指纹样本采集,然后从这随机抽取的200人中每隔一周、分10个阶段再随机抽

    海峡科学 2015年10期2015-11-19

  • 足背小汗腺汗孔瘤一例
    罗金现足背小汗腺汗孔瘤一例秦思 温炬 郑荣昌 罗金现患者男,34岁。左足背部隆起性溃疡3年余。3年前因外伤左足背部出现一蚕豆大小伤口,伤口自行结痂。此后患者“鱼疗”,伤口再出现糜烂、脱皮;日渐增大呈隆起性硬结,中央溃疡。皮损一直无明显瘙痒、疼痛。3年来未予任何药物治疗。既往体健,无类似疾病家族史。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足背部可见1.0 cm×1.0 cm大小隆起性硬结,中央溃疡,溃疡面可见鲜红色肉芽组织,表面少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年10期2014-12-04

  • 小汗腺汗孔瘤恶变1例
    30)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alignant eccrine poroma,MEP)又称小汗腺汗孔癌(Eccrine porocarcinoma),是较常见的恶性汗腺肿瘤,约占小汗腺癌的一半[1]。我科最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右大腿伸侧黑色疣状肿物且逐渐增大10年,于2013年3月28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右大腿伸侧出现1个约黄豆大黑色肿物,于我院门诊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瘤”。术后2年,于同一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12-04

  • 基于汗孔特征的指纹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征有很多种,其中汗孔是一种非常常见同时又具有较好可靠性的特征,因此在很多文献中都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本文将从汗孔特征的提取和应用两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1 汗孔特征的提取汗孔特征的提取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骨架跟踪的方法和基于滤波的方法。早期文献中[1-4]采用的多是骨架跟踪的方法,此类方法首先对指纹图像进行骨架化处理,然后跟踪纹线骨架,当跟踪过程中满足某种预设的标准时,则认为出现了一个汗孔特征。骨架化方法的计算量很大,并且对噪声非常敏感,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1-04

  • 探析高分辨率指纹特定条件下三级特征的稳定性
    作用。本文试图从汗孔、纹线边缘、细点线、疤痕等三级特征入手,探索其在不同变量条件下的稳定性,以期能对上述指纹困境有所改变。现在公安系统主要借助油墨捺印的方法来获取指纹样本以进行特征比对。而高分辨率(1000ppi)指纹图像中的三级特征具有高区分度、高特征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查准率,是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前沿,所以本次试验研究,通过利用高分辨率扫描仪扫描不同压力下油墨捺印指纹,尽量减少细节特征的损失,达到清晰显出指纹三级特征的目的,研究三级特征显现的稳定性,确

    中国司法鉴定 2013年1期2013-10-26

  • 发疹性丘疹型汗孔角化症一例
    断:发疹性丘疹型汗孔角化症。治疗:外用0.1%维A 酸软膏治疗0.5 年。1 年后随访,皮损颜色变暗,部分变平,无新发皮损。讨论临床所见汗孔角化症主要分型有Mibelli 经典斑块型、浅表播散型、播散性浅表性光线型、单侧线状型、掌跖点状型、掌跖泛发型及疣状斑块型等。发疹性丘疹型为一种少见的亚型,日本Kanzaki 等[1]于1992 年首先报道了3 例发疹性瘙痒性丘疹型汗孔角化症,在发病前已有数年无症状的浅表播散型皮损,认为其为浅表播散型的一种异型。其临床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年4期2013-07-19

  • 汗孔角化症1例
    阴性。病理诊断:汗孔角化症。治疗:盐酸环丙沙星乳膏和复方乳酸依沙丫啶糊,糠酸莫米松乳膏交替外用,并嘱其坚持治疗。不规则形角化性斑块,边缘呈堤状隆起,边界清楚,表面破溃、结痂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柱,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柱,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真皮内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按:汗孔角化症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角化异常性疾病,以组织学中出现圆锥形角化不全板层为特征。临床分型:经典的Mibelli型、浅表播散型、单侧线状型、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4-25

  •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一例及家系调查
    (图2)。诊断:汗孔角化症。治疗:0.1%维A酸软膏外用,每日1次。用药2周后,皮损较前减少,后失访。家系调查该家系3代共21人。男10人,女11人,均无近亲婚配史,共有8人患本病,其中男4人,女4人(图3)。发病年龄3~18岁。皮损初发部位均为面部,渐累及四肢及躯干。该家系具有以下遗传特点:3代中每代均有发病者,且无性别差异,患者双亲中必有1人患病,连续传代,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讨论图1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患者面部、背部、右小腿皮损图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10-20

  • 单侧线状汗孔角化症一例
    诊断: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给予0.025%维A酸软膏和水杨酸软膏外用,目前仍在随访中。2 讨论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以边缘堤状疣状隆起、中央轻度萎缩、组织学上存在角质样板层为特点[1]。汗孔角化症临床上可分为经典斑块型、浅表播散型、单侧线状型、播散性浅表性光线型、显著角化过度型、炎症角化型、掌跖泛发型、点状汗孔角化症、丘疹型、疣状斑块型及混合型等类型。单侧线状型汗孔角化症一般发生在出生时或儿童期,无性别差异,属常染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年3期2012-08-27

  • 非典型性小汗腺汗孔瘤1例
    娜非典型性小汗腺汗孔瘤1例A case of atypical eccrine poroma王心声,付 萍,周晓鸿,乔 娜汗孔瘤;非典型性临床资料患者,女,67岁。主因右大腿内侧带蒂红褐色肿物5年,于2010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5年前发现右大腿内侧长出一赘生物,缓慢增大,无自觉症状,近两年来肿物增大明显。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专科检查:患者右大腿内前侧可见一橄榄样、长约3cm、中央直径约1.5cm梭形赘生物,有蒂与大腿皮肤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年1期2011-03-30

  • 粘膜处扁平苔藓并发浅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症1例
    藓并发浅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症1例A case of mucosal lichen planus complicating disseminated superfcial porokeratosis张晓岚,李久宏,李 波,姜 奕扁平苔藓;汗孔角化症;浅表性;播散性;粘膜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主因面部散在丘疹19余年,口唇脱屑伴龟头糜烂5个月,于2010年3月10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19年前面部散发丘疹,渐增多,未予诊治;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脱屑,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年1期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