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

  • 张曼菱与任继愈的“隔代亲”
    家图书馆前馆长任继愈,有一段珍贵而又神奇的“忘年交”。张曼菱说:“我像对父亲一样对他。”任继愈说:“我们有缘。”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缘分呢?张曼菱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是西南联大研究者。任继愈是北京大学1934级学生,曾就读和任教于西南联大。张曼菱出生于昆明,关于从小就从父母嘴里听到过很多西南联大的故事,当她考入北大后,那些西南联大的传说与眼前的现实奇妙地结合了起来。这也是她毕业后致力于西南联大研究的最大动力。从1999年至2009年,张曼菱毕十年之功,共计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4期2022-05-30

  • 任继愈的援手
    手留余香哲学家任继愈曾说,自己一岁时得过天花,死里逃生;三岁时得过白喉,脸都憋青了;八岁时又得了猩红热,还是大难不死;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时,一次骑自行车过桥,连人带车摔到桥下,桥高约一丈,幸亏河中水不多,要不然也就淹死了。总自感幸运的他,因此常默默向他人伸出援手。任继愈和马学良在西南联大一起读研究生,马学良读的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常常需要去少数民族地区做研究,由于条件很艰苦,他就经常给任继愈写信说想要放弃。任继愈立马就买了一车日用品,雇了头小毛驴给他送

    做人与处世 2022年23期2022-02-21

  • 任继愈为我写文章提供资料
    邹士方任继愈教授是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学理论专家,曾兼任中国宗教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西藏佛教研究会理事长。我与任繼愈先生交往多年。任先生不善言辞,性格内向,学问博大精深却谦虚谨慎,不事张扬,对年轻人爱护备至,循循善诱,甘当人梯。198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创办《大学生》杂志,该社编辑江溶约我写一篇任继愈先生的访谈文章。我在那年夏天访见任先生,回来后草成《任继愈谈中国哲学史和佛教研究》一文,刊于10月出版的《大学生》杂志。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20年1期2020-03-11

  • 新发现的逯钦立先生的学术行迹及资料
    途中,突然接到任继愈先生的哲嗣、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任重先生的来电,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他在任继愈先生的遗物中发现了先父的资料,我颇为惊喜。返京后,我立即约见任重先生,并准备去任府查看先父的资料。任重先生称“三哥年长,不宜多劳,我亲自奉上”。见面后,我大喜过望。这批材料有三部分内容。其一,先父撰写的《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关于陶渊明》,题签是“又之①任继愈(1916——2009),字又之,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兄嫂教正,著者敬赠”,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5

  • 风范
    侯爱兵任继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1987年,71岁的任继愈被任命为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担任馆长职务长达18年,不仅主持编纂了107卷、总字数过亿的《中华大藏经》以及8亿多字的《中华大典》,而且在为人处世治学中坚守的特操,很为世人称道。比如每次上班时,他都不让司機把车停在办公楼的门前,而是早早停下,他自己多走一段路。因为他发现,如果车停在门前,会对进出上班的员工稍有妨碍。国图的员工说:“任老做人有特操,想到他,就不感到孤独;想到他,就对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26期2019-09-12

  • 自律
    侯爱兵任继愈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1987年,71岁的任继愈被任命为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担任馆长职务长达18年,不仅主持编纂了107卷、总字数过亿的《中华大藏经》以及24个典、共8亿多字的《中华大典》,而且他在为人处世治学中坚守的情操,很为世人称道。比如每次上班时,他都不让司机把车停在辦公楼的门前,而是早早停下,他自己多走一段路。因为他发现,如果车停在门前,会对进出上班的员工稍有妨碍。国图的员工说:“任老做人有情操,想到他,就不感到孤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26期2019-09-12

  • 战乱年代的兄弟情
    。任继周的二哥任继愈(1916-2009),著名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1942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他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2015年5月的一天,笔者和江津二中(原国立九中校本部)校领导去拜望老校友任继周,任老深情地讲述了抗战时期流寓江津的往事。逃难偶遇二哥忆及在国立九中的求学经历,任继周所言始终不离二哥任继愈

    红岩春秋 2018年12期2019-01-03

  • 朋友和规矩
    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是季羡林多年的老朋友。可季羡林回答:“那怎么行?那是别人的规矩,合不合理是另一说,但既然是规矩,我们就必须遵守。”转而决定第二天陪这位学生一起去。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二人在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阅览室刚坐定,就被巡视到此的任继愈发现。见到季羡林,他远远地打招呼:“老伙计,你这般分秒必争的人,怎么会闲着?”碰到季羡林并不稀奇,但他只是坐在位子上什么也没干的情形却难得一见。“哟,你这大馆长在百忙中还有空关心读者!”此话一出,任继愈就判断出,一向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14期2018-08-11

  • 民族文化的思考者任继愈传(之六)
    闹了个大笑话。任继愈曾说我们到处提倡国学,想教小孩子从小读点古诗词和古文,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机会接触繁体字,阅读古人著作时便有隔阂,看不懂。这个现象说明我们五千年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而维护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人人有责,绝不仅仅只是汉学家的事情。有些文字改革专家担心这样的做法违反了文字改革政策,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语文课照常进行,简体字照常流行,只是在空隙间略微增加点古汉语知识,学生多认一点繁体字,对文字改革其实也是有利的。”普及历史和文化教育2006

    传记文学 2018年6期2018-06-13

  • 朋友和规矩
    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是季羡林多年的老朋友。可季羡林回答:“那怎么行?那是别人的规矩,合不合理是另一说,但既然是规矩,我们就必须遵守。”转而决定第二天陪这位学生一起去。研究生不想麻烦年事已高的老师,赶忙劝阻,季羡林却坚持己见。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二人在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阅览室刚坐定,就被巡视到此的任继愈发现。见到季羡林,他远远地打招呼:“老伙计,你这般分秒必争的人,怎么会闲着?”碰到季羡林并不稀奇,但他只是安坐在位子上什么也没干的情形却难得一见。“哟,你这大

    公务员文萃 2018年5期2018-05-31

  • 民族文化的思考者任继愈传(之五)
    珍惜人才。——任继愈“恢复”科举和高等教育任继愈曾提出,我们可以考虑“恢复”科举,不考科举的内容,但是科举的形式值得借鉴。对此,一般人可能都会惊讶一番,恢复科举?怎么可能!一般人的观点总是会受到外界观念的拘囿。如今的我们都以为在当下的教育体制里不可能出现科举了。教育改革怎么也不会改革到恢复科举头上去吧?!但是,任继愈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研究非常透彻,能从很多历史现象当中挖掘出一般人所看不到想不到的本质的东西。他对科举制度的起源产生、发展变化、作用与弊端及其

    传记文学 2018年5期2018-05-17

  • 民族文化的思考者任继愈传(之四)
    佛教大辞典》由任继愈主编,众多专家学者历时13年联合撰著的《佛教大辞典》在2003年出版时引起了较大反响。任继愈在20世纪60年代撰写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曾经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高度赞扬,并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推崇。日本著名的老一辈佛教学家本善隆于中日建交前曾专程来华拜访任继愈,所持的欲请任继愈签名留念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由于多年翻阅,竟已严重磨损,可见任继愈在当时国际佛学界的影响之巨。任继愈在20世纪80年代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一、二、三卷也赢得了学

    传记文学 2018年4期2018-04-20

  • 民族文化的思考者任继愈传(之三)
    家和民族。——任继愈儒教是教说中国有没有宗教?任继愈曾经很干脆地说过,有,就是“敬天法祖”这个宗教。而什么是“敬天法祖”?其实就是儒家的代名词罢了。多年的宗教学研究使任继愈认识到,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无宗教的民族,中国文化也不是无宗教的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西亚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世界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同样是一种宗教文化。自梁启超、陈独秀以来,学术界普遍相信的“儒教不是宗教”的说法是错误的。1978年年底,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无神论学会成立大

    传记文学 2018年3期2018-03-21

  • 民族文化的思考者任继愈传(之二)
    缘毛主席最推重任继愈。说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你们最好去找任先生。——季羡林曾经有人问过任继愈先生,当初为什么选择哲学这个专业,任先生回答说:“我小时候喜欢刨根问底,别的学科只解决个别问题,哲学研究人生的根本问题,所以我对哲学感兴趣。” 这样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际上包含了他一生致力于哲学研究的最深体会。任继愈从小就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脾气,而哲学的特性也恰恰在于寻根究底。在自选集《竹影集》里,他说道:“我喜欢追问一些东西,问到底。我小时候看小孩玩,看蚂蚁在

    传记文学 2018年2期2018-03-19

  • 民族文化的思考者任继愈传(之一)
    都一个样。——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任继愈出生在山东平原县的一个军官家庭。任氏一族自明代以来书香传家,家境殷实、家学深厚。悠久的家族历史也编织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类似于巴金笔下《家》里四世同堂的传统封建主义大家庭模式,任家看似人丁兴旺、一团和气的融洽气氛背后却是人心冷漠。不过,童年的任继愈仍然拥有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这恐怕要感谢他的父亲,任继愈曾这样回忆道:封建家庭的突出特点就是封建家长制,子女要绝对服从家长,不能反驳,婚姻不能自主,等等。我的父亲在

    传记文学 2018年1期2018-01-24

  • 大师风范,空谷幽兰
    稚丹为学有风骨任继愈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望族,他的名字包含了“继承韩愈”之意。“七七事变”爆发,正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的他随校南迁,参加了“湘黔滇旅行团”,这次历时68天、徒步1300多公里的“长征”,让他目睹了中国的现实并叹服于这个伟大民族的坚韧:农村破败,旧屋紧闭,轿夫们吸得起鸦片却戒不起——买盒鸦片1毛钱,戒烟一个月却不能工作,没饭吃。他的人生理想和学术方向由此转变,“我深信研究高深的學问,不能离开哺育我的这块灾难深重的中国土地。从此,我带着一种沉重的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12期2018-01-16

  • 顺其自然的“人间俗人”
    鲁湾姓名 任继愈。简历 1916年出生于山东平原一个大家族,1934年从平原一中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9年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1941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42年至1964年一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64年筹建并出任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1987年出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主要著作有《墨子》、《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中国哲学发展史》、《佛教史》等,并主编《中国哲学史》、《

    科学养生 2017年12期2017-12-18

  • 任继愈的“三不”原则
    文/周 礼任继愈的“三不”原则文/周 礼任继愈,原名任又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博学多才,为人低调,视名利为浮云,一生论著无数,在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任老一生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为了远离喧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曾给自己立下三条规矩,第一条是:不过生日。他是这样解释的:“不过生日,是因为既耽误我的时间,也耽误别人的时间。”任老没有过生日的习惯,哪怕是一些大寿。70岁那年,他的学生准备给他办一

    北方人 2017年20期2017-11-07

  • 任继愈先生带研究生的“五不五要”
    师大哲学系教授任继愈先生是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里的学者,他带的学生,也基本上都是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里的学生。他自己青年时代也是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里的研究生。因此,传统文化研究领域里的研究生该学些什么,这个领域里的研究生导师又该如何带学生,他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我曾是他带的第一批研究生中的一员,硕士毕业后又跟他读博士,经历了他带研究生的全过程。愿将自己的一点记忆和大家分享,“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不考外语, 要熟练应用古汉语一个偶然的机缘使我成了任继愈先生

    南方周末 2017-08-172017-08-17

  • 禅窗万卷意长留:著名学者任继愈
    生文化传灯。”任继愈(1916—2009),字又之,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墨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1916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识到中国佛教和道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力图将其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38期2017-04-13

  • 用读书 养 心
    我则把国学大师任继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任继愈小时候追问爷爷“为什么要读《三字经》《论语》?”爷爷没说话,只是让他用脏的提篮去打水。任继愈忙了一身汗,也打不到水,爷爷问:“看看有什么变化?”任继愈说:“篮子变干净了。”爷爷说:“读书就如篮子提水,看似没有效果,但让你变光亮了。”我告诉朋友,谁读书,谁就会“变光亮了”。乐享生活充实阅读是化解寂寞与空虚的有效办法,因为读书就是与更多的朋友实现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与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可以

    养生月刊 2017年2期2017-03-23

  • 任继愈的“历史”
    个弟子登门拜访任继愈,探讨明朝与清朝历史的区别,完成弟子的毕业论文。当谈到历史演变话题,弟子问任继愈:“明朝是不是比清朝更腐败?”任继愈听后笑着问:“明朝的历史不是清朝人写的吗?”弟子幡然醒悟: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任继愈的一句醐醍灌顶的“历史总结”,既是对客观的认同,又是对主观批判。他告诫人们:分析问题要全面、综合、透彻地去梳理、去总结,而不可断章取义。这样,会扭曲“历史”,自己也是后代“历史”笑柄的人。(编辑/杨逸)

    做人与处世 2016年20期2016-12-03

  • 任继愈是怎样当国家图书馆馆长的
    任继愈是怎样当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1916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四届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学术成就卓越,影响深远。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一个人在去世以后,人们最怀念他的究竟是什么?是他创立的不朽功业,是他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还是他高尚的道德人格?在我国著名学者、国家图书馆原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12期2016-06-29

  • 哲学大师任继愈
    严青?郭改雲任继愈是我国哲学宗教学界的一代宗师,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他精于学问,不攀龙附凤,不趋炎附势,始终保持实事求是正直谦虚的节操。他一辈子以国家社会需要为己任,无论在治学、教学,还是执掌国家图书馆的各个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大智将启1916年4月15日,任继愈出生在山东省平原县一个中等家庭。其实,任家祖上曾经也属殷实富裕之家,但任继愈祖父在和几个兄弟分家之后,因生意失败,而致家道中落。任继愈的父亲任箫亭出于经济考虑,报考了费

    阅读(书香天地) 2016年6期2016-05-30

  • 用读书养心
    我则把国学大师任继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任继愈小时候追问爷爷:“为什么要读《三字经》《论语》?”爷爷没说话,只是让他用脏的提篮去打水。任继愈忙了一身汗,也打不到水。爷爷问:“看看有什么变化?”任继愈说:“篮子变干净了。”爷爷说:“读书就如篮子提水,看似没有效果,但让你变光亮了。”我告诉朋友,谁读书,谁就会“变光亮了”。二是乐享生活充实。阅读是化解寂寞与空虚的有效办法。因为读书就是与更多的朋友实现跨越时空的邂逅。在书中,你可以与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

    心理与健康 2016年5期2016-05-30

  • 简论任继愈图书馆建设思想
    099)简论任继愈图书馆建设思想樊 秋 萍(渭南师范学院 图书馆,陕西 渭南 714099)摘要:著名图书馆学家任继愈先生为把中国国家图书馆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图书馆,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思想观点。主要有: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服务,也要为作者服务,并将对口的读者和作者沟通起来;图书馆要十分重视各类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编撰工具书是沟通图书馆和读者的重要形式之一;着力开发利用孤本善本,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迎接文化建设高潮,文献资料汇集整理工作必须先行;文献著作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8期2016-03-17

  • 任继愈先生认识与继承传统的智慧
    1418)论任继愈先生认识与继承传统的智慧周 赟(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418)任继愈先生主张儒家是宗教,中国传统文化是高度宗教性的文化。然而,传统文化必须得到继承,任先生就积极主张继承传统文化。那么问题是,任先生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者,一名无神论者,在宗教遗产与文化继承这两边,他是如何协调与处理的呢?其实在认清宗教本质的同时,任先生并不讳言宗教,而是极力主张学习历史、整理国故,既批判有神论,又积极地去粗取精。尤其是高扬

    学术探索 2016年10期2016-02-26

  • 任继愈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 ——纪念任先生百年诞辰
    □ 张岂之任继愈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 ——纪念任先生百年诞辰□ 张岂之2016年4月15日国家图书馆开会纪念任先生百年冥寿,我收到通知后,准备了一篇短文《任继愈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准备在会上宣读,表示对自己老师的缅怀。唐朝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这是至理名言,任何时代都适用。“尊师”指的是不忘老师的培育之恩,并非事事都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孔子有言:“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韩愈在《师说》中有这样

    华夏文化 2016年2期2016-02-02

  • 任继愈 的“三不”原则
    “凤毛麟角”的任继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一生博学多才却为人低调,坚守的“三不原则”更是让后人敬仰。为了远离喧嚣,全身心工作,他曾给自己立下三条规矩,第一条是:不过生日。他曾这样解释:“做学问的人应该专注学问,而不是靠风光的生日宴出风头”。任老的第二条规矩是:不赴宴请。他说:“不赴宴请,是有些倚老卖老,再说,那些场面上的客套话我也说不全,反倒耽误时间。”任老曾对一些年轻人说,如果把生命比作100元钱,对你们而言,至少还有80元,而对我来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22期2015-12-23

  • 任继愈的“三不”原则
    周礼任继愈,原名任又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博学多才,为人低调,一生论著无数,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任老一生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为了远离喧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曾给自己立下三条规矩,第一条是:不过生日。他是这样解释的:“不过生日,是因为既耽误我的时间,也耽误别人的时间。”在任老看来,做学问的人应该专注于学问,多创造出作品,而不是站在聚光灯下,供人们瞻仰。任老的第二条规矩是:不赴宴请。任老说:“不赴宴请,是有些倚老卖老啦

    文史月刊 2015年9期2015-10-31

  • 先生泉下有知,望能应允
    庄建《任继愈文集》是目前收录最全、文字最为可靠的任继愈先生的文集,说这话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李申充满自信。作为《任继愈文集》的最后审阅人,李申在《任继愈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让人听来有些不解渴,他只介绍了一下《任继愈文集》编撰的一些技术问题,诸如文集是由《任继愈文集》编委会编辑,搜集了任继愈先生署名的文章或者确认为任继愈自撰的文章,文集的分编等。就是这简短的发言,还让表达谢意占了不少的篇幅,他代表编委会真诚感谢国图参考部为收集相关资料所做的努力,感谢任

    博览群书 2015年5期2015-09-10

  • “北大三老”的旷世爱情
    中行、季羡林、任继愈是新世纪中国文化进程中当之无愧的“北大三老”。无论是作为学子还是业师,他们的经历、学识、思想、风范,在中国当代文化中当之无愧,罕有其匹。而“北大三老”的爱情,是其中尤为壮丽的华彩乐章。张中行“三老”的爱情中最受争议的是张中行。张中行与杨沫相识于1931年。那年,张中行22岁,刚考入北大国文系,风华正茂,风流倜傥。而杨沫也是青春年少,在北京西山温泉女中上高中。因家境衰落,杨母打算把她嫁给有钱的军官,杨沫坚决不从,遂放弃学业,离家出走。一个

    人民周刊 2015年12期2015-09-10

  • 当今社会怎么继承发扬任继愈之长
    我们更加怀念以任继愈先生为代表的,与时代同行、反映着时代精神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事业的杰出贡献。我们纪念任继愈先生,学习和研究他的著作,必须像他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不懈奋斗。先生早年生长在旧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南迁,步行3000里,走到昆明。万里山河,千里赤贫,亲历亲见,感悟尤深,使他形成了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毅然改变专业,背靠灾难深重的中国大地,探究中国哲学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关心时事的发展,注意人民的呼声,支持爱国民

    博览群书 2015年6期2015-07-15

  • 任继愈的国图岁月
    早晨,一代宗师任继愈走了。因为记者的职业,我结识过各个阶层的人士,走进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旋即又淡出、疏离,渐渐地只留下些许记忆。惟有任继愈先生,自始至终鲜活在我心里,并凝成永恒。任继愈先生融汇中西,贯通古今,为人为学,高风亮节;他一生低调,不图虚名,成就卓越,举世同仰。尤其是在晚年,他埋首书山,整理古籍,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天,在任继愈先生仙逝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走近他……11987年,71岁的任继愈先生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调

    党建 2014年8期2014-10-08

  • 任继愈的老学观和道教观研究
    150050)任继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他多年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研究中国哲学,主编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史》等影响广泛的著作,在中国哲学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任继愈对老学和道教有专门的研究,著有《老子新译》、《老子绎读》、《道藏提要》、《中国道教史》等,对老学的源流及贡献、道教的发展史等做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的老学和道教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一任继愈对老子之学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8-15

  • 任继愈的朱子学研究
     杨辉摘 要:任继愈对朱子学有专门的研究。他认为朱熹制造了一个庞大的儒教体系,具有把孔子和儒家经典神圣化、主张政教合一、提倡宗教道德修养和禁欲主义等特征。他探讨了朱熹的本体论、宇宙论、人性论等方面的学说,肯定了朱熹和儒教的历史合理性,同时指出了朱熹和儒教阻碍科技发展、束缚人们思想等消极性。任继愈朱子学的诠释框架和评价尺度是马克思主义的,他对朱熹和儒教的批评是对“五四”批判精神的继承。立足当代,我们应该以更为宽广的视域看待朱子学;同时,我们也应该继承以任继愈

    中州学刊 2014年4期2014-06-27

  • 为后人着想的任继愈
    书馆馆长不久的任继愈,在图书馆里遇见了自己的老乡兼好友季羡林。当时,季老正带着一个年轻人在翻看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赵城金藏》。任继愈一问才得知,原来那个年轻人是季老带的研究生,他急需查阅《赵城金藏》,但是根据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研究生是没有资格翻阅如此珍贵的古代文献的。于是,爱弟子心切的季老便以自己的名义来图书馆借出这本书,但由于此书实在太贵重,因此就连像季老这样身份的人也不能将其借出,而只能在图书馆里翻阅,闭馆后必须立即归还。那天看着比自己大5岁的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4年2期2014-02-26

  • 任继愈:人生如同一部厚重的书
    想1916年,任继愈出生在山东平原县一个殷实的军官家庭,父亲是国民党少将,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继愈”这个名字是入学时老师给取的,取“继承韩愈”的意思,希望他将来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从小,任继愈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而哲学的特性恰恰在于刨根问底。任继愈回忆,他从识字到上正规小学,换过很多地方,主要是在鲁南一带读书,而毕业则是在山东济南贡院墙根的省立第一模范小学。任继愈说:“从小学到中学,我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属于‘中等偏上,但每次我考完以后总要自己检查错在哪里

    读者欣赏 2013年5期2013-05-14

  • 任继愈的生命承诺
    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为此书作序。在与张友仁的电话中,任继愈讲到“黄岩人的性格”,并举“马寅初是浙江嵊县人,也是这么一种性格”,表示乐于从命——作序,很快寄来4700字的序文。笔者因工作之便,有幸先睹为快。序文洋洋洒洒,从中国国情华夏一统、专制集权提炼出“民主”这个切入口,来认识周炳琳的非凡,“九死而不悔”的追求。从“民主一词是外来引进的”,谈到“西方古代文明起于两河流域,中国的文明也起于两河流域”云云。两河流域即美索不达米亚,指西南亚的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

    世纪 2010年1期2010-12-26

  • 追忆大师,唤醒那些不应消逝的精神
    、皮娜·鲍什、任继愈、季羡林……这些学者、艺术家的逝世,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迈克尔·杰克逊与皮娜·鲍什是两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拥有社会层面广泛的接受群,他们是大众的大师。相较而言,任继愈与季羡林两位先生在世界上肯定不享有两位艺术家那样尽人皆知的知名度。不过,这两位老人在近百年的生命历程里,却留下了难以数计的文化财富。他们的人生轨迹。无论是学术水平、治学态度,抑或人格品质,都昭示着一种纯粹的、日渐稀少的人文精神。

    老友 2010年8期2010-12-24

  • 敦煌研究院发函悼唁任继愈、季羡林先生
    的两位泰斗——任继愈先生、季羡林先生先后在北京去世。消息传出,举国震悼。任继愈先生生前为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是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新中国宗教学研究奠基者,对我国哲学、宗教学、历史学、图书馆学等多学科的创立扣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季羡林先生生前为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建树卓著。二位先生不仅学术精深,而且品德高尚,堪为一代宗师,他们的去

    敦煌研究 2009年4期2009-12-11

  • 季羡林任继愈
    多“主义”。比任继愈和季羡林更早成熟且更早成名的梁漱溟,这样概括他自己的“身-心-灵”状态:“……我少年时,在感受中国问题刺激稍后,又曾于人生问题深有感触,反复穷究,不能自已。人生问题较之当前中国问题远为广泛、根本、深彻。这样便不为现实问题之所囿。自己回顾过去这四十余年,总在这两问题中沉思,时而趋重于此,时而趋重于彼,辗转起伏虽无一定,而此牵彼引,恰好相资为用。……就以人生问题之烦闷不解,令我不知不觉走向哲学,出入乎东西百家。……同样地,以中国问题几十年来

    财经 2009年15期2009-12-07

  • 任继愈的“三不”
    多年来,任继愈坚守三个规矩:“不过生日不赴宴、不出全集、不当挂名主编”。不赴宴请、不出全集、不当“挂名主编”,任公的这“三不”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这“三不”原则,任继愈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不赴宴请任继愈的生日在4月15日,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都知道这个日子,却谁也不敢提出给他过生日。2006年的4月,当任公就要迎来90岁高龄,图书馆几位班子成员一商量,想小规模地张罗一场寿宴,结果被任公坚决拒绝。“不过生日,是因为既耽误我的时间,也耽误别人的时间。

    国学 2009年9期2009-12-04

  • 大师的身影
    医院,93岁的任继愈先生静静地合上了双眼;4个半小时后,在301医院,98岁的季羡林先生驾鹤西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半个多世纪前,臧克家曾以诗歌道破生命的真谛。今天,两位大儒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襟怀与器识,再次印证了生命的力量和价值。壹在将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征程中,或相遇,或偕行,在不同的轨道上,他们奋力“向前走,向前走”。正如季羡林在《九十述怀》中感慨:“我现在一方面眷恋人生,一方面又觉

    国学 2009年9期2009-12-04

  • 大师留给我们什么?
    国。”学术巨擘任继愈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走了。他们带走了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满怀的关爱与责任,带走了自己的朴素、真诚和淡泊名利,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学术遗产、令人敬仰的高尚品格和对文化传承的反思。壹季羡林在东方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哲学、文学等主要社会学科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留给后世珍贵无比的人文学术遗产。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能真正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学学者,他的吐火罗语研究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他研究翻译的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

    国学 2009年9期2009-12-04

  • 大师的背影
    悼日。这一天,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一前一后离开了我们。任公逝于4时30分,季老逝于8时50分。两位老人去了,带走自己的满腹经纶和社会的一片唏嘘。掩埋在老人心中的沧桑历史,彰显在老人身上的才德情智,却留给了这个时代,让眼下萧条与惨淡的学术界有所警示和反省。文化有价,文化更无价。对两位文化老人,我们惟有怀念;对于传统文化,对于士子风骨,对于逝者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还有更多、更紧迫、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些被季老“环顾左右,大有人在”的学问人,以及季老不

    国学 2009年9期2009-12-04

  • 他们眼中的任继愈
    本刊记者专访任继愈的挚友、子女——“我觉得,任先生的诗‘天风海浪任悠悠,最能概括他的一生。”2009年7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刘天寿对记者说。刘教授今年整80岁,他与任继愈、冯钟芸夫妇有着59年的深厚感情。刘教授说:“任先生是他那一代知识分子中极少数的幸运者,无论时局如何变迁,始终未被湮灭,他在学海中浮沉,为教育尽力,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我是任先生的自家人”刘天寿授教回忆起与任继愈夫妇半个多世纪的密切交往,感慨万千。那是在抗日战争结束的初

    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28期2009-11-12

  • 大师已逝 风范长存
    位大师的逝去。任继愈,季羡林两位先生可谓学贯东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却始终保持着宽厚、谦逊、平和、坚韧的秉性,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真正的大师品格。2009年7月11日,中国两位学术泰斗任继愈和季羡林,就像事先约好似地驾鹤西行。这两位真正的大师,恰如空谷幽兰,远离喧嚣纷扰、浮躁功利,活得纯粹,馨香致远。也许世间没有多少人需要了解任、季二老的学术贡献,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不需要了解大师是什么样的人,彰显了怎样的境界。大音希声,却足以振聋发聩。他们高超的人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8期2009-10-27

  • 任继愈:甘于寂寞的大师
    任继愈先生是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总结、整理中国古典哲学,主编了《中国哲学史》(四卷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哲学研究者:同时他又是宗教学家,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宗教,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凤毛麟角”式的人物。但正当他在哲学、宗教研究领域硕果累累、突飞猛进的时候,却突然转到图书馆去工作了。有学生问他为什么要离开科研单位去图书馆,任先生说,学术研究的关键就在于信息资料的齐备,管好、用好藏书不是学术研究的头等大事吗?他还说,书是让人阅读的,和钟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09年9期2009-10-21

  • 深切悼念任继愈先生
    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与世长辞的噩耗。这个令人不愿面对的现实,不能不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新老同仁带来强烈的震动……任继愈先生自1964年担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一任所长,21年后的1985年卸任,但直到1987年他奉调出任北京图书馆馆长迄今,任继愈先生始终是我所名誉所长。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他和自己亲手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宗教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无法分割的密切关系,他对我国宗教研究事业的关注和参与更是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任继愈先生是我国

    世界宗教研究 2009年3期2009-10-18

  • 任继愈先生追思座谈会在社科院宗教所举行
    光7月17日,任继愈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当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行追思座谈会。宗教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出席并首先发言。他从四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任继愈先生的一生。他说,任继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他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哲学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二,先生奠定和创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是著名的宗教学家;其三,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著名的图书馆学专

    世界宗教研究 2009年3期2009-10-18

  • 书屋絮语
    澧 人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先生在7月11日同一天离世,被视为今年中国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南方周末》等众多媒体纷纷作了大篇幅的报道。眼看学界老成凋零,硕果无多,人们为之感伤,为之忧虑,都是可以理解的。评价学者,首要的标准当然是学术成就。季羡林先生在语言学、印度学等方面多有建树,而任继愈先生则以哲学、宗教学见长。放眼当下的学界,说他们是学术泰斗或国学大师,都不为过。季羡林先生坚辞“国学大师”的头衔,未始不是感于眼下各种伪大师盛行,致使牛骥同槽,英雄气短

    书屋 2009年9期2009-10-16

  • 季羡林、任继愈那个时代的大师
    林、93岁任老任继愈,在2009年7月11日同一天辞世。“人生不满百”,一语成谶。季羡林先生尽管久居医院,但在高寿者中,他的身体算是较好的,精神状态更是不错。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在挥毫题字,用毛笔题写了“臧克家故居”等。他是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的。季羡林先生的人生之路坎坷起伏,而他的人生之境丰富多彩。用季先生自己的话说:“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旁边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

    记者观察 2009年15期2009-10-14

  • 仰望天空
    天象。季羡林和任继愈相继去世。他们去世的那一刻,和日全食一样。那一刻,因为悲伤,我们的心暗淡了。然而暗淡的心中,划过了他们不朽的文化光芒。那一刻,因为悲伤,我们抬起头来,开始仰望天空,开始仰望已经久久疏忽的头上的天空。仰望天空。我们发现我们的背脊过于弯曲,一些年来,我们的视野浅近、芜杂。季羡林和任继愈,那么好的文化人,到了他们去世的时候,他们留给未来的文化光芒,才开始震撼我们的心。好些年里,我们在追随什么?我们在敬畏什么?很可怜,我们更多时候在追随时兴和浅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9期2009-09-29

  • 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大师
    人物,93岁的任继愈和98岁的季羡林相隔四个多小时先后辞世。任继愈和季羡林在中国学界声名显赫,特别是季羡林更被尊为当代中国的精神标杆、文化符号,被广大百姓所认识。相比说来,任继愈要低调许多,在业界的影响力却并不逊色。两人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同为山东人,都曾在北京大学教书,皆为众人敬仰的学者。人民记忆7月11日清晨,任继愈、季羡林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彷佛同赴天国之约。一位北大校友发来短信:“北大一日失两位大师”。我不敢称两位先生为“大师”,因为三两年前,我代表《

    博客天下 2009年20期2009-09-15

  • 任继愈:在治学路上奉献
    世的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走了一辈子,并且乐此不疲。在90岁这年,他动了一次大手术,大家都劝他好好休息养病,任继愈却正色回答:“我比不得你们,你们好比在时间的银行里还有100元钱,我却只有5毛钱了,我得好好利用这5毛钱才行。”1934年,中学毕业的任继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最想进的学校和最理想的系,也就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正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进哲学系的新生一共有十几个人,最后只剩下三人,他便是其中之一。芦沟桥事变后,任继愈在西南联大

    文化交流 2009年10期2009-05-28

  • 任继愈尚“五闭目”养生术
    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因病于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3岁。据任继愈先生的儿子任重回忆说,父亲生前非常勤奋,多年以来坚持每日4时起床工作,住院前还在进行《中华大典》的编纂以及《中华大藏经》的续编工作。任重说,父亲为人处世低调,不图虚名,宁愿多做实际工作。“父亲生前交代过几件事:第一,不出全集;第二,不过生日;第三,过世后不用进行很隆重的告别式”。他之所以不愿做这几件事,是因为他不想让别人说违心的话,比如过生日时,别人会说“长命百岁”,这其实

    健康必读 2009年11期2009-04-10

  • 任继愈的儒教观及其宗教思想史意义
    意义。关键词 任继愈 儒教 儒教观 宗教思想史〔中图分类号〕B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5-0044-0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社会急剧转型,各种价值观并存,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诸子百家式的困惑和机遇。国人和西方文化接触、交流更广泛和深入,以信仰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成为热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任继愈先生连续发表论文和著作,提出他的儒教观(注:主要有:《论儒教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1980-1;《儒家与儒教

    人文杂志 2009年5期200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