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研究

2017-03-07 05:47余慈榕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

余慈榕

摘 要: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非连续文本阅读已经成为热门题型,在考试中多次出现。作为高考语文中最为重要的构成,也是学生得分的关键所在,教师需要对非连续文本进行研究,并对题型的特点以及如何备考进行研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为了让学生不断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答题能力,根据相关文献,从其命题的特点出发,对其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高考语文

新课改要求教学不再走应试教育的路子,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多样,就连命题方式也更加新颖。而这也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创新,必须根据高考环境的变化来转变教学思路,进行针对性的语文教学。非连续文本作为目前一种新颖的题型,自近年出现在高考语文中,因为其本身的一些突出特点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非连续性文本是指阅读材料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也不再是连贯的、元素单一的材料,而是将几则文字材料、一些图表、漫画以及标注等多种元素进行集合而构建的一个统一资料,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一、高考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的特点

1.客观性

在高考语文中,这一类型的命题基本上都会以一些突出的素材为例,例如新闻案例等,大多数案例都是真实的,源自生活的,因此这一类型的阅读具有较大的客观性。

2.非连续性

对于这一类型的阅读材料来说,基本都不是纯文字性的,也不是连贯性的概述,而是多种元素混杂的,具有跳躍性的组织材料。这些材料也许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通过对命题人的再次重组,对其赋予新的逻辑,因此,该类型的阅读材料本不具备连续性。

3.简明性

相对于传统的素材——连贯的纯文字材料,这一类型的材料利用对多种元素的重组,利用图表、漫画或者是纲要目录等元素将文本主题凸显出来,让作者的立意更加清晰,言简意赅,因此,具有极大的简明性[1]。

4.技术性

该类型的阅读材料,所给出的素材并不是单一的文字,所归纳的材料也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性。因此,学生在进行这一类型的材料阅读时,必须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对其进行关联,将图表的意图解析出来,因此具有技术性[2]。

二、高考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考查指向及创新价值

1.考查指向

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叙述,这种结合多种元素来进行立意主题表达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也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将材料中的图表、漫画等元素进行解读,并将各个独立的元素进行集合、联系,从整体出发来将整个文本进行解读。因此,这一类型的阅读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联想能力、思维发散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基础的归纳能力、鉴赏能力[3]。

2.创新价值

新课改不仅要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新颖,也要求在命题方式和命题思路上更加新颖。而非连续性文本正是利用一种新颖的命题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锻炼,通过这一类型的阅读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联想能力、思维发散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基础的归纳能力、鉴赏能力。非连续性文本利用更加多样的命题元素,利用更加简明的材料来构建阅读文本,能够让学生从纯文字性的文字阅读中解放出来,让阅读更具趣味,也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强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4]。

三、高考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途径

(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出发

我们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特征归纳时提到其具有客观性,在高考语文中,这一类型的命题基本上都会以一些突出的素材为例,例如新闻案例等,大多数案例都是真实的,源自于生活的,因此这一类型的阅读具有较大的客观性。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在生活中寻求素材,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素材的发掘,将该类题型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得到新的思路,提高锻炼的效果。

(2)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横向关联

我们知道,非连续性文本是利用多种元素来进行材料重构的,这就意味着其中包含了类似图表、走向图以及图画等元素,这就需要学生不能仅仅站在语文的角度来进行阅读练习,还需要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文本解读,要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横向关联,以此来提高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深度。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策略

(1)图文转化训练

把图表转化为文字,是语文阅读中重要能力考查项目,由图表到文字的转换过程要经过“看图表”“读图表”“解图表”和“写图表”四个环节。第一步就是“看图表”,这个过程就是要做到对整个图表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对其非连续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和一些显性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第二步“读图表”,这一过程就是语文阅读中的精读环节,这一环节能够通过显性信息来判断推理出隐藏的隐性信息,以及非连续文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如读表格就要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第三步“解图表”,即细读,再次对图表信息进行细致解读,不断提取新的信息,并将其重组整合,得出更多有用的结论。最后一步就是“写图表”,根据前几步的提取,对相关有用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并提取关键词、概括要点,分点作答,得到最终答案[5]。

(2)定向速读,梳理全文,碎片化信息提炼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身具有多种元素结合的特征,其文字叙述并不是完整的、连贯的,因此,学生必须要在这些多种元素中迅速找到中心思想,并且在立意明确的基础上来进行阅读,定向阅读,进行全文的梳理,对各部分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对文中的图表、图画和其他元素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提炼,以此来获得完整的解题思路,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

(3)发散思维,逻辑关联

非连续性阅读材料中的各个关键部分所表达的意思需要学生经过梳理后进行提取,并且要将各部分进行逻辑关联,通过发散思维来寻找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内在联系的剖析来对文章的立意和主旨进行推理、判断,以此来弄懂全文,掌握作者出题的意向,最终掌握答题的思路。

总之,对于学生来说,阅读学习不仅仅只是语文的表象学习,还应该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学习,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训练中掌握语文的内涵,并且通过不断地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非连续性文本作为现阶段的必考题型,对于学生的语文得分非常关键,我们必须要掌握其特征,明确其指向,并且制定合理的训练策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长孙永健.形式稳定,适当微调,回归传统,考查素养: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课标一卷)分析[J].语文知识,2015(8):82-84.

[2]江家华.高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探索[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76-183.

[3]赖秦江,张红霞,万东升,等.高考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现状和测试空间:PISA测试结果的启示[J].基础教育,2014(5):83-90.

[4]赵雪晶.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语文高考试卷研究:以我国五省份语文高考试卷为例[J].考试研究,2013(5):3-10.

[5]吴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语文中的奥秘所在:基于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视角[J].探索与争鸣,2014(1):68-7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