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论与旅游文本英译的变译研究

2017-03-11 21:41赵建慧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英译译者原文

赵建慧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关联论与旅游文本英译的变译研究

赵建慧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旅游翻译是为了服务于旅游者,唤起他们旅游的热情和心中的美感,旅游文本英译要考虑旅游者的异域文化特性能否和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擦出火花。在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的旅游文本英译中,关联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同等条件下,译者处理文本的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该文结合关联论,将变译手段分为文内变译和文外变译,通过实例阐释表明采用变译策略,译者可以将宣传文化和吸引游客的目标与目的语旅游者所期盼的文化感受达到最佳关联。

关联论;译者;变译;最佳关联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规模最大且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我国旅游业的接待规模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国际旅游业进入了文化旅游时期,旅游者对旅游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度假放松的目的上,他们希望通过旅游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到文化的熏陶,增长自身的见识。旅游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的魅力与灵魂,旅游是对文化的感悟、挖掘与弘扬。旅游翻译不只是简单的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应该是文化的传递和诠释。但是,当前我国的旅游文本英译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诸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选词不当、文化误解、译文冗余等。旅游文本的目的是通过简洁的介绍,让旅游者获取自然景观、地理地貌、民俗风情、人文情怀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达到推广宣传旅游资源和吸引游客的目的。由于旅游文本的实用性和文化性的特点,译者有了更大的空间,也就是说不需要一味地追求译文与原文的语言形式对等,而应该灵活运用变通的译法传递文化内涵,唤起旅游者的共鸣。

一、关联论

人类的交际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建立在相似性和普遍性的基础之上的认知活动。语言学家Speeder和Wilson首次提出交际活动归属于认知活动,他们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1]而交际双方之所以能相互理解,是因为达到了一种最佳的认知模式,也就是关联性。交际受体寻找到话语和语境间的最佳关联,就会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的认知效应。译者需要根据关联论从原文文本的语音层、句法层和语用层等语言或语篇交际层面中推断出原文作者的意图,进而根据目的语读者所处的认知语境做出相应的分析判断,来选择较为恰当的译文,从而努力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语读者的期盼吻合[2]。

二、最佳关联与变译

Gutt提出了关联论翻译观,将关联论与翻译结合在一起的意义是更加明确了明示推理的过程实际上是翻译的过程,是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3]。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翻译可以说是文化转化的过程。因此,文化差异必然影响目的语读者对原语文本信息的理解。最佳关联注重原文中的文化语境,译者在此过程中需将原文明示手段所提供的认知语境进行推理,找到原文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取语境效果。译者在选择语境时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理解所付出的努力。因此,最佳关联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也就是翻译所要实现的目标,即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通过共有的或可产生共鸣的认知语境将原文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与目的语读者的期待相契合。由此,最佳关联即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处理话语的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

成功的交际过程必然依赖于译者这一中介,译者要充分考虑哪些翻译策略可以使目的语读者用最小的努力就可以找到原文与译文在语境上的最佳关联,由此来实现最高效的交际。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译者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译者可以最大限度地考虑读者的需求,达到有效地传递信息。

三、变译理论应用于旅游文本英译

变译是人或机器用乙语摄取甲语文化信息以满足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的智能活动和符际活动[4]。变译是译者按照读者的阅读需求,采用各种变通的策略对原文的形式、内容或者风格等进行翻译的一种方法。变译不仅涉及到全译中的技巧,而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宏观的变通手段,如编、缩、述、仿等。全译侧重于从微观的角度对词、短语或者句子层面进行增加、删减或者合并的策略。变译为了突出原作的使用价值,并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或译语文化的语境,通常以句群、段落或者语篇为单位进行宏观上的处理。变译较全译而言提供给译者更大的空间,译者在关联论的指导下,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求,可以在最有效的时间内传达最有效的信息。英语旅游文本具有风格简单,结构明了,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传递信息准确的特点。这和汉语的旅游文本有着极大的差异。因此,译者在从事旅游文本英译时可采用变译策略,使原文与译文相互容纳,兼顾读者的语言特点和文化接受度,便于传播旅游信息,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变译策略允许译者根据读者的语言、文化和心理认知等因素对原文进行特定的摄取和改造。摄取包括对原文内容和形式所进行的吸收和提取,改造也是在不改变原文主旨的基础上以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度而做的适当调整。对原文的摄取和改造涉及了12种变译方法,即摘译、述译、编译、缩译、综述、述评、译评、阐译、改译、译写、参译和仿作。而这12种变译方法可以根据译者所处理的信息内容是否超越原文文本范围分为两种翻译策略,即在原文文本范围内进行的变译为文内变译,在原文文本范围外进行的变译为文外变译。因此,本论文将变译根据译者对原文文本信息处理范围不同,分为文内变译和文外变译两种策略,将这两种策略与旅游文本特点相结合,用以指导旅游文本英译,并辅以实例来阐释其实用性。

(一) 旅游文本英译之文内变译

中国人重视直观和美学渲染,因此,中文旅游文本用语讲究,或含蓄或夸张,常使用四字成语和对偶平行结构。而西方人重视客观和逻辑推理,因此,英文旅游文本简洁流畅、客观明了。旅游文本英译时,译者需要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对语篇结构进行文内变译。变译手段中的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是译者在原文文本范围内进行变译,而不摄取文本外信息的翻译策略。

例1 原文:山西省五台山是闻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境内迄今仍保存着北魏、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历代的寺庙建筑47座。

译文:On Wutai Mountain, located in Shanxi Province, there are 47 temples built during the seven dynasties from Northern Wei (386-534)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5].

原文提到五台山的47座寺庙是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如果将这7个朝代分别译出,看似尊重原文,但是对于没有中国历史背景的旅游者而言这样的信息过于冗余,短时间内他们只需要了解大概时期就可以。因此,译者对原文文本范围内处理信息,首先采用综述,将其译为7个朝代,旅游者由此可知五台山历经岁月洗礼,之后采用缩译交代起始朝代及其具体时间,做到信息传递得恰到好处。

例2 原文: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北武周山(又名云冈)。创建于公元453年(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以后献文、孝文诸帝都在这里续建,历百余年而成。这里大小石窟50多个,各窟佛像共约五万一千余尊。大者高十七米,小者短到数寸。服饰奇伟,冠于一世。在中国历史、宗教上,以及东方艺术上,都具有巨大的价值。

译文:Located in Datong, Shanxi Province, the Yungang Grottoes are a complex of over 50 Buddhist grottoes enshrining over 51,000 Buddhist statues as large as 17 meters tall or as short as a few inches. Built for over a hundred years, they are of great historic and artistic value.[6]

以上旅游文本从地理位置到历史事实再到佛像的情况等方面都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在语篇结构上也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如用“服饰奇伟,冠于一世”这样的四字平行结构来描绘石窟的雕琢精巧。但是对于英语目的语读者,这样的信息存在过度渲染,译者在原文文本范围内采用摘译,将此信息省略掉,不但不影响信息量,还减少了读者的阅读时间,从而可以达到最佳关联。

此外,在介绍扬州的旅游文本中原文提到:汉王的陵墓、隋帝的锦帆、唐宋的寺庙、明清的园林。这一文本前两句采用诗歌的五言形式,结构整齐,兼具美感和信息感,接着用两个“何等”来体现历史上扬州的繁华程度,再对今天扬州的发展作出肯定。而译文则可以运用变译手法中的编译策略在原文文本范围内对其叙述顺序进行调整。这是因为译者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习惯于先描述现在,了解当下时代的扬州,然后再回溯历史,将具体论述扬州历史状况的例子放在其繁华辉煌的总论后。译者在原文内部采用这样的变译策略,使读者不必突兀地进入具体的例子,先有总括的叙述,带着他们感受扬州的历史地位,然后逐一讲解,渐渐地降低目的语读者的陌生感,继而激发他们了解历史细节的兴趣。

(二)旅游文本英译之文外变译

中英旅游文本在用词和篇章结构上的差异较小时,译者可在文本内部运用变译策略。但是,当文本差异较大时,译者需有的放矢地对原文进行述评、译评、译写、改译、阐译、参译或仿作。运用这些变译策略,调整原文文本内容,进行文本外的添加修改,可以更好地适应目的语旅游者的语言和文化水平,使其用相对小的努力,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和自身文化产生共鸣,进而产生对中国文化的好奇。

例3 原文:鲁迅纪念馆对外开放场所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居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

译文:In The Luxun Memorial Hall, visitors could go to the Lu Xun's Former Residence, the Baicao Garden, the Sanwei Study and the Exhibition Hall.

本版本对鲁迅纪念馆的翻译看似尊重原文,将原有信息依次翻译,但是这对于从小就熟读鲁迅文章的中国人而言很容易理解,而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游客可能只知道这是几个不同的地方。譬如Baicao Garden 和一般意义上的花园有什么不同,旅游者从这个译文中无法找到信息。这就需要对原文文本进行范围外的变译,通过阐释来增加文外信息。笔者将其译为Baicao Garden (It is a waste garden with sorts of vegetables, flowers and trees that made a childhood paradise for Lu Xun.) 由于采用了阐译这一变译策略,目的语读者可以了解到百草园对鲁迅的童年和他所创作的作品的影响。

例4 原文:除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香港还有很多不同的面貌,例如原居民文化、殖民地建筑和露天市场等。走出市区,也可以找到自然风光;踏着绵软的沙滩,投入蓝天碧海的怀抱。初来乍到,您可能会惊异于香港拥有如此迷人的自然美。

译文:Hong Kong is a city of stunning contrasts where towering skyscrapers rub shoulders with ancient temples and historic monuments. It's a living fusion of East and West that sees local people practicing age-old tai chi exercises in front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tunning harbors.[7]

原文体现了中文习惯用华丽词藻来使读者产生联想和美感的特点,而如果译者把每句都译出来,对于目的语旅游者而言可能存在不实际的感受,信息繁琐,他们只需要了解香港是东西方融合的舞台,之后就会有相应的联想。因此,译文在原文文本范围外采用了改译这一变译策略,译者并未被原文信息所束缚,用简洁的语言激发起旅游者的热情,做到恰到好处。

四、结语

旅游文本英译的目的是宣传中国文化、吸引外国游客,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需以关联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并调动目的语旅游者的语言和文化认知能力,使它们用最小的努力达到吸收最准确信息的目的。因此,译者应从读者角度出发,从文本内和文本外这两方面来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变译策略来达到最佳关联,以适应高效信息时代的需求。

[1] 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导读[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曾文雄. 语用学翻译研究[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3]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4] 黄忠廉. 应用翻译学[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

[5] 夏康明,范先明. 旅游文化汉英翻译概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6] 黄忠廉. 变译理论[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7] 陈小慰. 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H319.9

A

1673-8535(2017)04-0079-04

2017-06-15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GH-16177)

赵建慧(1984-),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覃华巧)

猜你喜欢
英译译者原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摘要英译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