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2017-03-18 11:22潘愉乐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哲学活动教学

潘愉乐

在学校德育学科被边缘化的今天,学生认为无用而不愿学,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又跟不上新一轮课改的步伐,导致教学常常出现低效状态。特别是《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由于哲学原理相对深奥而抽象,对于我们这些知识基础较差,又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中职生而言,往往是畏难而止,敬而远之。为了改变此状况,新一轮的课改特别强调教学方式的创新,要求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把德育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活动教学应运而生。

所谓“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主要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作为当前德育课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众多德育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笔者也顺应课改的要求,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基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基于此,在《哲学与人生》课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哲学”进而能“用哲学”,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活动情境的创设、活动形式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索。下面,以“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教学为例进行课堂活动教学实例解析。

一、追溯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哲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因此,教学要改变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呆板、机械状态,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的联系。

美国教育家杜威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本质观。他要求教学与生活相连,特别是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连。杜威认为当时课程的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的生活不相沟通,他主张改造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为中心来重新编制课程。而《哲学与人生》课程在教材知识点的编排上,以中职生未来面临的人生问题为基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知识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较好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哲学与人生的内在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学哲学”,更强调学生“用哲学”:以分析和解决中职生的人生发展中的切要的问题为主题和落脚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学会“用哲学指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设计出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活动,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问题,将哲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打破学生对哲学课的传统认识,并不是“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而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

本节课教学内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层层推进的关系,笔者将这三个哲学原理的学习贯穿到“家乡变化发展”的主题中,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发展”有认识、有感受、有体会,在活动中感悟到生活中的哲学,经过深入的思考探究进一步体会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二、创设活动情境,化枯燥理论为生动活动,激发学生思考

杜威曾提出:传统教学是灌输式教学,只让儿童静听,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个人经验以及学生自由的、直接的和主动的活动。他认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也明确指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哲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积极探索、思考,这就需要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1.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活动情境

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它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给学生欣赏崔健的一首摇滚歌曲《不是我不明白》,用音乐振奋学生的精神,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借用其歌词自然贴切地引入学习主题:变化发展。课堂最后来个首尾呼应,以一首励志歌曲《奔跑》作结尾,再一次激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教学过程中还播放了牵动每一位增城人神经的“增城挂绿湖”的视频宣传片以及图片新闻,学生兴趣盎然,在有效感知的基础上,思考探究问题自然更深入,体会更深刻。

2.运用问题情境,凸现活动的教学价值

活动教学最容易出现的一个弊端是:活动中学生容易只是单纯地参与活动,活动过后没有达到感悟的水平,活动中无收获,纯粹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容易与教学内容脱节,流于形式。所以,“活”与“动”不能仅仅停留于外在的形式上,不能只是追求各种感官愉悦,学生的动手、动嘴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动脑,真实的生动活泼不应缺少学生的积极思维。

本节课开端就以一个游戏活动“家乡变化接力赛”让学生“动”起来,进而利用学生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提出问题:大家所说的变化都是发展吗?为什么?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层层引导学生进行哲学原理的思考。第二个主体活动是“记者报道”,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实地观察或亲身经历,采取记者新闻报道、现场采访等灵活有趣的方式呈现挂绿湖工程的发展进程。然后根据学生的报道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挂绿湖工程从立项到完工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进而逐步引导学生指出:量变与质变有什么不同?两者的辩证关系是什么?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对我们的学习、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有怎样的指导意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情境所产生的活跃而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充分探讨交流,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中多角度地分析,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样一方面可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形成,最终凸现活动的教学价值,实现教学目标。

三、寓教于乐,以丰富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其基本含义就是教师通过操纵教学中的各种因素来引发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我们不能把“寓教于乐”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用某种教辅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获得暂时的欢娱;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是要把教学活动放到对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源动力上,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其知、信、行的全面发展。是否寓教于乐,以乐促学,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

1.以游戏促乐学

不少哲学家视游戏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体验,是人愉悦身心最普遍的活动方式。教育不应该是严肃的说教,它应该给学生快乐的体验,而游戏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带有娱乐性的活动。有趣、轻松的游戏可给学生带来兴奋、快乐的体验,可以避免学习的枯燥乏味;游戏的形式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引发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

本节课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变化,采取“家乡变化接力赛”的游戏活动进行,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合作互动,快乐体验,课堂气氛比单纯的列举要活跃热闹,且为后面问题的积极探讨做出了情绪的铺垫和资源的准备。

2.以竞赛促乐学

生动活泼的竞赛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竞赛中,学生的自我表现需要显得特别强烈,竞赛能唤起他们的内驱力,激发斗志,获得奋发向上的积极体验,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荣誉感以及正确应对成功和挫折的态度,都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家乡变化接力赛”的活动,既具备游戏的元素,同时具备竞赛的性质,利用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竞赛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交流中更易获得探究结果。

3.以表演促乐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一堂课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密切相关。角色扮演会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又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在“记者报道”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实地观察或亲身经历,以“记者”为主要扮演角色,采取记者新闻报道、现场采访等灵活有趣的方式呈现挂绿湖工程的发展进程。学生站在所扮演角色,如记者、村民、市民、领导干部等的立场上看问题,以该角色的身份、处境、情感、态度来表现其言行。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可以体察学生的情感,洞察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及其对事物的看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技巧。

4.以动手操作促乐学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哲学课的教学中,面对枯燥深奥的哲学原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其体验动手的快乐与成功。

课堂上让学生“动嘴、动脑”充分动起来后,课后结合所学主题继续延伸,拓展学生 “动手”的能力:用发展的眼光,以文字或画笔描绘心中美丽的挂绿湖。让学生发挥自己文笔或绘画方面的特長,在动手操作中表现自我,教师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活动教学作为德育课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需要我们一线的德育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在促进学生“学有所获”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教学开创一条新道路。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哲学活动教学
“活动随手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