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散寒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秋冬季胃痛发作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8-01-18 11:06程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胃痛有效率用药

程旭

胃痛属于中医病证名, 又称“胃脘痛”, 属于西医中胃下垂、胃炎等胃部疾病, 与寒邪客居于胃、饮食不急、血气瘀滞等密切相关, 疾病迁延不愈, 且易复发, 病程较长[1]。目前, 西药治疗胃痛虽然能够缓解胃部疼痛症状, 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对此, 本文探讨自拟散寒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秋冬季胃痛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秋冬季胃痛发作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显微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辨证为寒邪客胃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观察组中, 男33例, 女16例, 年龄25~62 岁 , 平均年龄 (43.69±6.11)岁 ;病程 2~17 年 , 平均病程(7.29±3.24)年, 49例均伴随腹部近心窝处疼痛。对照组中,男35例, 女14例, 年龄24~65岁, 平均年龄(44.85±6.72)岁;病程3~16年, 平均病程(7.08±2.98)年, 49例均伴随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加入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4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 静脉滴注, 1次/d;口服普鲁苯辛片2片/次, 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散寒止痛方治疗, 药方组成:白芍、焦神曲各15 g, 荜拨、桂枝、陈皮、香附、鸡内金各10 g, 高良姜5 g, 甘草3 g。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药物加减治疗, 合并食少难消者加麦芽, 合并胃痛明显者加延胡索等, 取诸药用水煎煮, 分2次服用, 1剂/d。15 d为1个疗程, 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评估临床疗效。治愈:胃痛症状消失, 胃黏膜恢复正常;显效:胃痛症状明显改善, 胃黏膜病变程度减轻;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②治疗前、治疗后15 d、治疗后30 d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情况评定, 总分10分, 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③记录比较两组1年内复发情况;④记录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中, 28例(57.14%)治愈, 19例(38.78%)显效, 2例(4.08%)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 1年内复发1例(2.04%);对照组中, 17例(34.69%)治愈, 23例(46.94%)显效, 9例(18.37%)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40/49), 1年内复发7例(14.29%)。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1年复发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 观察组VAS评分为(6.37±1.05)分, 对照组为(6.08±1.58)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 d, 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1.63±0.85)、(0.52±0.33)分, 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2.97±1.19)、(1.18±0.41)分, 两组治疗后15、30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3例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6.12%, 其中1例口干、1例头晕、1例恶心;对照组中5例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10.20%, 其中2例口干、3例恶心。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对胃痛具有深入认识, 《内经》等文献中早有关于疾病的介绍[3]。秋冬季气候变冷, 胃痛以寒邪客胃证型较为常见。寒邪入侵于胃、饮食多生冷之物等, 造成寒气大量聚集于胃脘, 胃失和降, 易诱发疼痛症状。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两者关系密切, 一旦胃受损, 往往会累及脾脏, 造成元气衰弱, 易生疾病[4,5]。基于疾病病机, 临床可遵循祛寒邪、和胃、镇痛药物治疗。本院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自拟散寒止痛方治疗, 主要由高良姜、荜拨、桂枝、陈皮、香附、鸡内金、白芍、焦神曲、甘草组成, 其中高良姜归胃、脾经, 具有散寒、温胃、止痛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胃脘痛中;荜拨具有温中下气的作用;桂枝可散寒、解表、镇痛;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的作用;香附具有理气宽中、镇痛的作用;鸡内金可益胃消食;白芍镇痛效果显著;焦神曲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联合应用可达到温中散寒、和胃健脾、镇痛效果[6, 7]。

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 1年内复发1例(2.0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3%(40/49), 1年内复发7例(14.29%);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1年复发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观察组VAS评分为(6.37±1.05)分, 对照组为(6.08±1.58)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 d, 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1.63±0.85)、(0.52±0.33)分, 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2.97±1.19)、(1.18±0.41)分, 两组治疗后15、30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 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 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看出, 中医联合西药治疗秋冬季胃痛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疗效确切。谢雪姣等[8]研究指出, 中药辅以治疗胃痛, 具有巩固疗效的作用, 可降低疾病复发率。韩松花[9]研究胃痛定加奥美拉唑治疗寒型急症胃痛临床观察的效果,发现中西结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8.47%(129/131), 与西医组的91.54%(119/130)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与其相符。

综上所述, 自拟散寒止痛方联合西药治疗秋冬季胃痛发作效果显著, 可有效缓解上腹部疼痛症状, 降低疾病复发率。

[1] 杨杰.自拟和胃止痛汤治疗胃脘痛128例临床研究.世界中医药, 2012, 7(2):111-11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6.

[3] 李琼玉, 雷霆.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痛症38例.陕西中医, 2015, 36(8):954-955.

[4] 罗辉, 王磊.王玉英教授治疗胃痛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33(10):713-715.

[5] 曾飞剑, 黄贵华.阳化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 2012, 32(10):1023-1024.

[6] 胡元坤.疏肝清胃合剂治疗胃痛(肝胃郁热证)112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11):2085-2086.

[7] 么世成, 王田元.疏肝清胃合剂治疗胃痛(肝胃郁热证)的疗效分析.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12):13.

[8] 谢雪姣, 黄政德, 吴若霞.郭振球教授百合汤加味治疗胃痛经验.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6(12):1283-1284.

[9] 韩松花.胃痛定加奥美拉唑治疗寒型急症胃痛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11):1829.

猜你喜欢
胃痛有效率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
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很有效率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