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BT术后沙培林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8-01-18 11:06赵艳华刘凤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期
关键词:浸润性膀胱癌肌层

赵艳华 刘凤英

人们通常将各种癌症统称为恶性肿瘤, 其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同样膀胱癌也是一种恶性肿瘤, 属于泌尿系统癌症疾病[1-6]。本院于2012年11月~2016年11月中接收436例膀胱癌患者, 其中有32例符合有关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标准的患者, 其占比达到7.3%。本研究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联合应用丝裂霉素(MMC)与沙培林向膀胱给予灌注化疗, 同时在实施膀胱灌注化疗时, 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 临床疗效确切,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11月~2016年11月中接收的3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具有反复发作与高频率发作的特点, 且肿瘤直径>3 cm, 均通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确诊为T1/G3期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即为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3.7岁。临床症状类型:3例尿频尿急、27例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下腹部不适和腰痛、1例排尿困难。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接受肝肾功能、血常规、尿细胞学、尿常规、膀胱镜以及B超等常规检查。所有患者均于TURBT术后24 h内完成首次膀胱灌注, 予以20 mg MMC与20 ml的水稀释进行灌注, 在进行首次灌注时应当在30 min后将药物排空, 以此来防止创面过多而导致药物入血。医生应当根据患者肿瘤部位选择合适体位, 尽可能将肿瘤边缘与药物密切接触。首次灌注后1周给予5 KE的沙培林与20 ml的注射用水稀释液对膀胱进行灌注, 在2 h后排空膀胱内药物。然后每隔1周交替给予沙培林与MMC, 持续灌注治疗6周。6周后每隔2周进行交替用药灌注治疗, 持续治疗6次。而后2年每隔1个月进行1次灌注治疗。具体膀胱灌注操作方法:首先准备患者, 嘱患者排空小便取平卧位, 屏风遮挡,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 退去右侧裤腿盖在左侧腿上, 双腿曲膝, 臀下垫橡胶单与中单, 铺一次性垫巾, 护士戴无菌手套,稀释化疗药物, 用注射器抽取50 ml药液后待用。更换手套,消毒会阴, 按导尿法操作插入尿管, 然后接抽好化疗药物注射器, 缓慢推入药液, 推注完毕后再抽取10 ml生理盐水将尿管内药液冲入膀胱, 不要回抽注射器。操作完毕后拔除尿管, 嘱患者卧床30 min, 取四种卧位, 平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平卧位, 每6~7分钟变换1次体位, 使药液充分接触病灶, 药物在膀胱内保留一定时间后排空, 30 min后排尿,嘱患者多饮温开水。在操作过程中和患者沟通, 细心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变化情况, 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经过长时间的膀胱灌注治疗, 患者忍受着精神上与肉体上的疼痛与折磨, 继而丧失信心。而膀胱灌注化疗药对尿道刺激比较严重, 会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 患者不愿接受, 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关怀, 及时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灌注治疗的意义与成功案例, 同时也应当了解灌注治疗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 告知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属正常反应, 解除患者恐惧、绝望等悲观情绪, 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使患者心情舒畅。

1.3.2 灌注的护理

1.3.2.1 灌注前护理 护理人员须在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4 h前叮嘱患者禁食禁水, 尤其是禁止使用糖含量较高的食物与水果, 以此来防止患者在接受膀胱灌注治疗中产生过多的尿液, 而使膀胱内药物的保留时间大幅度缩短。并叮嘱患者在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前将尿液排空, 从而可以确保化疗药物的浓度的有效性。此外还要将室内温度保持适宜, 以便充分溶解化疗药物, 润滑导尿管, 避免导尿管刺激尿道黏膜,从而减轻患者疼痛。

1.3.2.2 灌注中护理 在膀胱灌注治疗中, 操作环境须保持无菌, 在插入导尿管时动作要尽可能轻柔, 把膀胱内存的尿液排净, 缓慢把药液注入膀胱。在灌注时禁止把药物通过尿道外口直接注入膀胱内, 避免导致尿道狭窄[7], 并有意识的与患者沟通交流, 分散其注意力, 降低其对插管的敏感性。

1.3.2.3 灌注后护理 在治疗结束后, 护理人员要进行健康宣教, 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更换, 以此来让膀胱内黏膜与化疗药物得到充分的接触, 从而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于药物排空30 min后嘱患者自主排尿, 待药液排除后叮嘱患者多喝水, 日饮水量须>3000 ml, 从而帮助患者排尿, 进行生理性清洗膀胱的作用,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1.3.3 饮食护理 在灌注治疗结束后, 需要叮嘱患者多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食用刺激性、油炸、亚硝酸盐高以及烧烤等食物, 戒烟戒酒, 强壮患者体质。并适当增加营养汤, 降低尿道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32例患者中有8例(25.00%)患者接受灌注治疗后出现尿频、尿急以及尿痛等不同程度膀胱刺激表现, 持续1~2 d,多在1 d后消失;有1例(3.13%)患者在接受灌注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以及白细胞升高, 在给予保肝以及抗炎治疗后,症状持续1周后消失。在整个灌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因为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情况。患者随访6~54个月, 中位时间为27.3个月, 其中有3例膀胱内肿瘤复发患者, 占9.38%, 复发时间为术后第9、12、24个月, 3例复发患者中有2例接受了二次TUR-BT手术, 另1例疾病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并接受了膀胱部分切除术, 于术后第6个月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双下肢浮肿以及肺转移等, 最终治疗无效, 1个月后死亡。进展病例数占总例数3.13%。

3 讨论

膀胱癌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 运用膀胱灌注所需的化疗药物来避免膀胱癌复发及防止癌细胞和肿瘤发展有着重要意义[8,9]。而本组对TUR-BT术后24 h内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给予沙培林与MMC联合治疗的疗效确切, 结果显示, 有8例(25.00%)患者接受灌注治疗后出现尿频、尿急以及尿痛等不同程度膀胱刺激表现, 持续1~2 d, 多在1 d后消失;有1例(3.13%)患者在接受灌注治疗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以及白细胞升高, 在给予保肝以及抗炎治疗后, 症状持续1周后消失。在整个灌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因为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情况。患者随访6~54个月, 中位时间为27.3个月, 其中有3例膀胱内肿瘤复发患者, 占9.38%, 复发时间为术后第9、12、24个月, 3例复发患者中有2例接受了二次TUR-BT手术, 另1例疾病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并接受了膀胱部分切除术, 于术后第6个月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双下肢浮肿以及肺转移等, 最终治疗无效, 1个月后死亡。进展病例数占总例数3.13%。说明TUR-BT术后沙培林联合MMC膀胱灌注化疗患者死亡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且不良反应较少, 患者耐受良好, 安全有效, 与相关文献一致[10]。此外,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病情知晓度, 缓解不安、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灌注前护理通过禁止饮食与饮水, 可以强化药物浓度;灌注中护理, 能够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避免尿道感染,并且动作轻柔, 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灌注后护理, 有利于及时更换患者体位, 充分使膀胱黏膜与化疗药物得以接触, 临床效果确切。

总之, TUR-BT术后沙培林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的疗效, 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1] 曹志强, 刘龙, 杨宏伟, 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沙培林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沈阳部队医药, 2013(1):71-73.

[2] 狄金明, 吴杰英, 罗云, 等.沙培林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0(14):1-3.

[3] 陈焱, 秦自科, 周芳坚, 等.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1, 3(5):280-282.

[4] 曲知专.沙培林、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单独膀胱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比较.暨南大学, 2014.

[5] 王芳.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即刻膀胱灌注的护理.当代护士(旬刊), 2011(7):90-91.

[6] 张二峰, 周文定, 李国栋, 等.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盐酸氮芥、术后即刻丝裂霉素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 25(3):246-248.

[7] 张翠玉.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的方法和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4(5):2-3.

[8] 曹志强, 赵艳华, 杨宏伟, 等.TUR-BT术后膀胱灌注A群链球菌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30):5913-5915.

[9] 董雪成, 宋利东, 张帆.TUR-Bt术后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分析.浙江创伤外科, 2017, 22(1):109-110.

[10] 燕同梅, 张杰敏.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36例临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2):95-96.

猜你喜欢
浸润性膀胱癌肌层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基于MRI影像组学鉴别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