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体蛋白3、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8-01-19 03:48王金成姜立刚李海平王军民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王金成 姜立刚 李海平 王军民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吉林 132013)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预后差的特点。正五聚体蛋白(PTX)3与C反应蛋白(CRP)都属于正五聚蛋白家族成员,在机体炎症反应机制下由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既往的研究已表明CRP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评价急性脑梗死进展也有一定的意义,但缺乏足够的特异性〔1〕。PTX3与血管炎症反应的联系更紧密,可更直接、准确地反映局部血管的炎症状态〔2〕。目前关于PTX3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报道尚少。本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49~73岁,平均(59.4±6.5)岁;选取同期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2岁,平均(59.1±6.3)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3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28例,三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及血脂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三组受检者的一般资料及血脂水平对比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3〕;②发病时间<72 h;③本次研究前1个月内未服用降脂药物;④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出血性脑血管病;②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③本次研究前3个月内有外伤或手术史;④合并感染性疾病。

1.3方法

1.3.1颈动脉超声检查 三组受检者均采用超信公司C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探头频率8~10 MHz,对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探查。内膜中层不连续、不均匀性增厚并凸入管腔,边界光滑,病变厚度是相邻血管壁厚度的1.5倍或彩超检查显示部分血流缺损图像,且缺损面积>10 mm2视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稳定性定义:斑块呈现强回声且表面光滑;斑块呈现出低回声或不规则回声、偏心指数>2、斑块内有血流信号、表面不光滑,出现任意一项特点则视为不稳定斑块〔4〕。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

1.3.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三组受检者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置于-80℃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PTX3、CRP水平,试剂盒由乐博公司提供,检验过程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用秩和检验,PTX3、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PTX3、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PTX3、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见表2。PTX3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明显相关(r=-0.391,P<0.05),而CRP无明显相关(r=-0.182,P>0.05)。

表2 三组受检者血清PTX3、CRP水平对比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脂质水平都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5〕。颈动脉作为脑组织供血的主要途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性质都直接影响脑梗死的发生和进展。目前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观点〔6,7〕:①血流动力学改变,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颈动脉管腔狭窄,远端灌注压不足导致低灌注梗死灶的形成,且斑块破裂会进一步导致斑块体积增大和管腔狭窄加剧;②动脉栓塞,当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到达远端血管后,首先引起脑组织缺血。无论以上哪个观点均指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明显相关,因此,本次研究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作为一个主要的评价指标。

PTX3和CRP都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生化指标。大量的研究表明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8,9〕,能够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但缺乏特异性;也有文献认为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稳定性相关〔10〕。PTX3主要参与炎症信号传导,能够抑制促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从而使斑块的纤维帽变薄,具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上调内皮组织因子的表达,加速了血栓的形成;能够通过诱导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产生放大局部的炎症反应。Norata等〔11〕研究认为PTX3水平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且PTX3水平波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Ryu等〔12〕发现PTX3抑制促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本次研究说明炎症反应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但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提示PTX3水平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但CRP并无明显相关性体现,说明炎症反应并非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的主要因素,PTX3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造成影响。

1成红学,李彩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96-7.

2Guo T,Ke L,Qi B,etal.PTX3 is located at the membrane of late apoptotic macrophages and mediates the phagocytosis of macrophages 〔J〕.J Clin Immunol,2012;32(2):330-9.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81.

4许媛媛,冯 敏,朱方方,等.脑梗死与血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373-4.

5李全庆,覃运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J〕.临床医学,2013;30(7):37-8.

6王 晶,耿 清,刘永泉,等.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9):850-1.

7Soeki T,Niki T,Kusunose K,etal.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pentraxin 3 are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plaque 〔J〕.J Cardiol,2011;58 (2):151-7.

8Kunes P,Holubcova Z,Kolackova M,etal.Pentraxin 3 (PTX3):an endogenous modulator of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J〕.Mediators Inflamm,2012;2012:920517.

9Rolph MS,Zimmer S,Bottazzi B,etal.Production of the long pentraxin 3 in advance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2;22 (5):e10-4.

10Imamura M,Kawasaki T,Savchenko AS,etal.Lipopolysaccharide expression expression pentarxin 3 in human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 〔J〕.Cell Immunol,2007;248(2):86-94.

11Norata GD,Marchesi P,Pulakazhi Venu VK,etal.Deficiency of the long pentraxin PTX3ula 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J〕.Circulation,2009;120(8):699-708.

12Ryu WS,Kim CK,Kim BJ,etal.Pentraxin 3:a novel and independent prognostic marker marker in ischemic stroke 〔J〕.Atherosclerosis,2012;220 (2):581-6.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