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幼儿园科研的存在方式与实施路径

2018-01-24 11:50沈亚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实施路径

沈亚娟

摘要:随着人们对科研推动幼儿园发展的认知不断增强,幼儿园科研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逐渐由高校为主力军向基层幼儿园的实践研究发展。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聚焦幼儿园科研的日常操作流程,诠释科研在幼儿园不仅是富有个性的真实存在,其实施过程需要寻找一条多元融合的完整路径。

关键词:幼儿园科研;园本课程;实施路径

幼儿园需要做科研吗?毋庸置疑。虽然当下学前教育课题的研究力度在不断加大,学前教育领域的课题研究主要集中于课程、教师,还有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尚待解决,学前教育研究与幼儿园发展有一定关联性。[1]怎样来解读幼儿园的科研,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操作路径又是怎样的呢?笔者聚焦基层幼儿园的科研常态,尝试解读幼儿园科研助推园所发展的存在方式及实施路径。

一、科研是富有个性的真实存在

什么是科研?幼儿园的科研以何种样态存在?因园而异,每所幼儿园都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着科研的长相:一个富有个性的真实存在。

1.对科研的理解

观察周边,不难发现教师对科研的认识与理解在不断刷新。笔者认为,科研是为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它是连贯的、持续的、流畅的、不断深入的思考过程,不是开题、中期、结题三点式的表面课题研究;科研不空、不假,问题来源教育实景;科研不是教育的附加,它是根植教育日常,真实、有趣的价值存在;科研不是一个人的摸索,它是一群人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探究一件有价值的事;科研还是走在过往里,行在时代中的传承与创新;科研需要小我大爱的教育情怀与坚持……

2.幼儿园科研的存在方式

因课题的立意各不相同,加上园所有其个性特点,幼儿园科研的存在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独立于日常教学的研究,也有教科研相结合的课题,有各级各类教科规划部门的立项课题,也有幼儿园层面的微型课题。如为做好“新建园文化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进程中,若走进江帆幼儿园的文化走廊,会发现有教师不时地将问题便签贴进“每日一问”专栏;来到廊道博物馆,视野所及处,是教师在观察、在发现,并记录着孩子的游戏;置身勃勃生机的“梦之岛”种植园,有教师和义工带着孩子们翻土播种,寻找着生命成长的轨迹……但万变不离其宗,各园的科研都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生长于教育日常的土壤,服务于园所的每一个教育场景,涵养着自然生态的教育气息。

3.幼儿园科研的个性特征

(1)善问。因为有价值的问题是科研的开始。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处在变化的环境中,在发现中提问是幼儿园科研的常态。从问题出发选择研究的内容,在自问自答、互问互答、轮流发问、敢问敢答中,不断思考与探索教育的规律。在善问中用敏锐的洞察力,提出实现教育生长的真问题。

(2)开放。科研需要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但需要立足现实,打开园门,不拘泥、不跟风。开放、共享多种资源,也是营造自由开放、平等对话的科研氛围的要素。科研思维需要时而发散、时而聚焦。如,幼儿园内没有一言堂,随处可见的便签表达着不同想法;幼儿园没有很多会议,但每天下班前有十五分钟的“经验分享”,便于教师答疑解惑;幼儿园有发现美好的眼睛,及时捕捉并展示教师善于研究的“美丽印象”……开放赢得思维的多元与创新。

(3)交融。长期的认真思考,能让人形成一种研究习惯,不轻易评判结论的对错,不轻易否决不同的声音。学会自信地发现自己的美好,懂得欣赏他人的风景,愿意聆听窗外的声音。如源于问题的思维碰撞,不会受职务高低、教龄长短、是否骨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家在进行研讨时各抒己见,有话则长,无话则听。

(4)坚守。江帆幼儿园开园已五年,教师们如是说:“其实,五年来我们只做了一件事——科研中求生长。”以“十二五”课题整体推进了幼儿园的发展,“十三五”课题则聚焦教师成长。教师还觉得,成长与科研,两者都如同远方的地平线永无止境,需要在研究进程中,一阶段一个目标,积跬步行千里,不断寻找与触摸一条又一条成长的地平线。

4. 幼儿园科研的意义与价值

科研能够给幼儿园带来无限的生机。

(1)提升学习力。学习是行动之始。不间断的课题研究,能使教师学习的策略、渠道与方法变得多元,特别是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能有大幅攀升,更为有效解决当下幼儿教师“幼儿研究与支持”能力不足的问题。如通过研究中的善问乐思,加深教师对成为研究型教师意义以价值的理解。

(2)拓宽自由度。生命的最高境界是自由。在幼儿园,需要打开拘囿生命的边界,调整令人不安的控制、指令。同事之间、师幼双方作为有待成长的生命,都以自然的方式在研究中修己度人。其次,因为对科研产生兴趣,教师才会投入,如自主选择各级课题,自然结对研究伙伴。

(3)实现群生长。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在灵动的科研氛围中,是生命共同得以成長的群体。如课题的引领下,教师作为观察者、记录者、研究者的身份需要不时变换,不断地分享经验,交流困惑,保持长期的、自发的、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

二、科研需要多元融合的完整路径

幼儿园的科研存在样态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聚焦课题,凭借“一个人、一条线、一股劲”,研究过程有人、有情、有故事,研究策略多元融合,最终实现幼儿园整体的有机生长。

1.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科研不是单向度的研究,也并非一个人的独行,它是整体的发生。课题实际操作需要主持人真主持,在整个研究过程都发挥主持作用,留下每个阶段的主持足迹。

(1)引领:课题主持人是“思想者”。每一位主持对课题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过程有自己的主张和追求,不仅围绕课题确立自己的研究理念,并渗透给每一位成员,引领好研究团队,凝聚大家智慧,保证课题质量。如,江帆“唤醒读书会”由省课题主持人来任组长,通过影视听读的全息感知,一个人带着一群人交流互动,尝试思想落地,催发灵性和创造。“周四幸福小组”是由三位微课题主持人来负责,研究怎样让教师的成长进入“大专业”范畴,使日常生活变得生动,为重塑教师专业素养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

(2)担当:课题主持人是“行动派”。如选题,首先由主持人提出设想,并做深入的思考,让大家来论证。课题一旦确定,主持人需要即刻展开研究行动,有的甚至需要在课题开题前,就将相关思考梳理成文。如江苏省“十三五”课题“幼儿教师全景式成长的园本研究”,开题前主持人就有论文在核心期刊正式发表。同时,开题报告是在主持人融合课题组成员观点的深度思考后完成。此外,课题主持人还需要定期组织课题组会议,递交研究计划,把握研究节奏,引导组员们展开观点碰撞,促使科研真正的发生。

2.一条线,串起多条线。在幼儿园,课题研究不是附加,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存在,如同一条线,全方位、真实立体地串起了日常教育活动;课题研究也不是教育任务的叠加,以一条主线的方式,探索多种“合并”,最大限度地节约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实现内耗最小化,效应最大化,追求科研品质的最优化。如以研究园所文化为主线,将幼儿园环境、课程、教师、幼儿等各条线进行整体性的串联。

(1)从文化中生成有活力的课程。文化是灵魂,课程是载体。如“扬帆童年”文化背景下的课程,需要为幼儿的生命成长创造充分条件,尤其是创造适宜、科学的课程。

“扬帆童年”也意味着让孩子的童年拥有更舒展写意的姿态,让孩子的成长拥有更自由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依然做孩子,让成人重新做一回孩子,以孩子的模样融入孩子的世界。实现“扬帆童年”的课程哪里来?一次“童年秘密”的座谈,新旧童年的对接,让大家灵光一闪,好奇孩子的口袋里都有些什么,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答案:孩子的口袋是孩子的百宝箱与秘密空间,每一个都不一样,一个口袋就可以成为一项课程内容……园本课程慢慢地从孩子的口袋里生长出来,这样的课程关乎生长,关注动态且富有童趣。

(2)在文化中生成有童味的环境。环境是教育的“隐性课程”,如“扬帆童年”办园理念确立后,幼儿园开始研究怎样将幼儿园每个角落进行统整,纳入文化系统,使一处一景都赋予童趣的文化气息,最后呈现出这样的园所景象:踏上门口的小码头,每天清晨老师轮流演奏的钢琴声中,孩子们陆续来园。从外舷梯拾级而上,登上瞭望台向四处望,海豚湾、白沙滩、月亮湖就在眼底;师幼牵手,想象着装满行囊,扬起风帆,脚下的江帆号缓缓开启成长之旅,旅途迎来各种遇见;东北角是梦之岛种植园,往南一点,水边有处野山坡,再后来黄色沙漠、弯弯绕的小水沟出现了……

(3)在文化中生成有温度的互动。“沈老师”因为个子高高,一位幼儿不由自主叫她“大老师”,正是这一声称谓,从此拨动了“扬帆童年”理念下师幼关系的再思考,大家一起思考:“大老師”好不好?沈老师好还是大老师好?哪个更适合我们所追求的师幼关系?……于是,“我给**取名字”系列活动由此诞生。在江帆幼儿园,苹果老师、草莓老师、方方老师、圆圆老师,孩子们喜欢这样称呼老师;小螺号,小贝壳,小鱼儿等这些孩子最爱的词眼让每个班都有了新的命名系统;园长室变成了“大老师的家”,传达室成了“声号台”;“蹦蹦跳跳节”“叽叽喳喳节”“奇奇怪怪节”“亲亲爱爱节”和“漂漂亮亮节”五大园本节日课程,以儿童的习惯和口吻出发,赋予活动最童趣的表达。细数这些来自孩子的命名,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不属于“扬帆童年”的话语系统,孩子真是老师的老师。

(4)从文化中生成有格局的教师。每个教师都要发展,但不一定是一样的发展;每个教师都要提高,不一定是同步提高;每个教师都要合格,但无须相同规格。“扬帆”的意境需要眼界开阔,目标远大。所以,“扬帆远航”需要“全景”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江帆幼儿园对“十三五”课题“幼儿教师全景式成长的园本研究”进行系统研究的初衷。教师们一致认为幼儿教师的内在知识结构需要融会贯通,也深信教师的教育生活+日常生活才是教师的真实生活。所以开设“唤醒读书会”“周四幸福小组”“温馨下午茶”“看电影话人生”等,丰富大家的日常生活;推行“每周执行园长”“每日晚课”“美丽印象”等活动,厚实教师的教育生活。

3.一股劲,凝聚成活力。一群人,一条心,带着梦想一起拼。这是一股劲,蕴含满满活力的向上的劲。确实,科研需要以“在一起”的方式凝智聚力,以“集体行走”的姿态,浓墨重彩地谱写科研兴园的奋进之笔。

(1)向下扎根的劲,激扬向上生长的力。真科研是辛苦的。如果说,科研只有累,却感受不到进步,那是真累。但真做科研,让我们听到了教师快乐成长的拔节声,所以这是一种幸福的、卓有成效且富有价值的累。体验这份价值,首先需要扎根于土壤。如张家港从自然地理的大环境来看属于“长江文化”圈,从古至今又有“东渡精神”“垦荒精神”“张家港精神”等历史文化资源。这片文化热土,滋养着江帆人的教育理想,由内而外衍生出一股向上生长的力。就以江帆幼儿园的教师而言,努力让思维活起来,把环境做起来,陪孩子玩起来,不拘一格让教育活起来,实现灵活的老师在有活力的幼儿园培养活泼的小不点是他们的研究常态。

(2)前有专家的引力,后有周边的推力。有研究表明,在当下学前教育的课题研究中,幼儿园基本停留于实践操作层面,理论研究能力相对滞后,由此需要专家引路。他们不仅是幼儿园生长的引力,更是亲密的伙伴和朋友。首先,幼儿园需要有自己的主张和思考。每次专家来园,需要预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梳理当下已有,提出问题与困惑,设想下阶段目标。其次,思考合适的交流方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专家对幼儿园发展的最大引领,开诚布公地与专家互动、真诚请教、详细记录,并及时发问。最后,在专家离园后,幼儿园应及时组织讨论,理性消化。吸纳周边来推动即吸纳周边资源,一点一点慢慢托起向上生长的力。在江帆幼儿园,有“土地公公”“围裙奶奶”“科学爸爸”“故事妈妈”等家长生成的课程;有“趣味兔子性别鉴定”“相聚六一:儿童节活动纪实”等社区参与的教育评价;有“教师父母进校园”“家长志愿者”等开放式管理以及家委会、园务发展委员会、园际联盟、教育督导等协同育人机制……幼儿园周边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切实保障了园所质量与内涵的有效提升。

誰站在懵懂的孩子面前,谁就决定着孩子的“德行习惯”“精神血脉”和“经历经验”。幼儿园教师“幼儿研究与支持”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特别关注,[2]而幼儿园科研是全面融入“幼儿研究与支持”能力为取向的最佳培训平台。科研是幼儿园幸福成长的一大法宝。在幼儿园,如果每一次教学活动,都能以研究的心态来探究如何吸引幼儿,让其身心舒展,尊重生命主体的在场感,它必然富有情趣、稚趣、意趣甚至野趣。设想课程的行走中,如果师幼都觉无趣,课程的样子会是怎样的呢?只有适应幼儿发展需要,让他们真切体验课程的乐趣,以此生发学习的情趣并转化为内在动力,才是顺应生命的长势成全童年,成就一个完整的童年。这应该就是幼儿园科研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曾莲,马浚洋,傅颖诗.我国学前教育类课题立项的基本状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16(09):70-74.

[2]霍力岩,莎莉,马赫.普及、优质和均衡应是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J].人民教育, 2018(07):31-36.

Existing Styles and Implementing Paths of

the Basic-Level Kindergarten Scientific Research

Shen Yajuan

(Zhangjiagang Jiangfan Kindergarten, Suzhou 2156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s, kindergarten research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 and the researchers have changed from teachers in high institutions to those in the basic-level kindergartens. Our kindergarten focuses on the daily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kindergartens scientific research to demonstrate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kindergarten is the actual existence full of individuality, and that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research in kindergarten needs to find a complete path of diversified integration.

Key words: kindergarten research;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implementing path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实施路径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