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趣”而“领其味”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探

2018-04-02 12:56倪慕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名句古诗古诗词

倪慕新

(连江琯头中心小学,福建 连江 3505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得到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教学建议,但是,在当前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关于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策略。

一、诵读:“得趣”方能“领味”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篇文学作品,读的次数多了,自然会理解其中的意思,对于古诗的学习同样如此。诵读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诵读,并教会学生诵读。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重视诵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有趣,从而领略其“味”。

1.读准节奏,正确停顿

古诗的词句十分凝练含蓄,节奏鲜明。所以,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时,应指导他们读准诗词的节奏,做到停顿正确。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正确的停顿,富有节奏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之中,促进对古诗含义的理解。

2.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古诗中包含着诗人的内心情感,在古诗诵读中,只有读出语气,读出情感,才能真正领悟其内容,从而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艺术魅力。例如,教学《石灰吟》《己亥杂诗》《卜算子·咏梅》这三首诗时,在学生初读、再读的基础上,进行三读。要求学生读出语气,读出诗人的感情。

二、记诵:“理解”方能“记牢”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记诵一定量的古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记诵,在内心深处积累的古诗,是学生一生的宝贵财富。课标规定1~6年级学生背诵75篇古诗。这里的“背诵”,实际上就是指“记诵”,是要永久地记得,而不是几天后就忘记的短时记忆。所以,掌握科学的记诵方法,对于古诗的学习非常重要。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遵循记忆规律,教给学生科学记诵的方法。

1.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说明温习巩固对于记诵的重要性。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巩固,实现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的转化。只有通过不间断的“温故”,才能把古诗记准、记牢、记得永久。比如,凡是在小学阶段学习过李绅《悯农》的学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终身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千古名句。同时,还要结合理解来记诵古诗。把记忆与理解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和理解,达到对古诗熟练记诵的目标。这样,学过的古诗就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抛诸脑后,从而成为学生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2.理解后记忆

对于古诗的记忆,理解是第一步。古诗的含义、意境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知识难点。对于这样的难点内容就需要先理解,然后才能促进记忆。否则,即使短时记住了古诗的几句话,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忘记;如果不理解诗意,则会造成机械记忆,导致学生在默写时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由于当今普遍使用白话文,古诗文的文体已经很少用到,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比较少。由于对古诗见识较少,致使学生理解古诗困难。很多学生在古诗学习中,记不住古诗词义,归根结底还是对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中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没有达到一定的量,因而没能在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要拓展一些课外的古诗,让学生诵读与背诵。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学期都推荐一些课外的古诗让学生阅读和背诵。当学生的积累多了,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就变得容易。

三、运用:“积累”方能“入文”

学生积累了精湛的语言文字,就可以有优美的内容进行表达。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把积累的古诗词名句引入作文,使文章变得更精彩呢?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专题作文课进行训练。

1.巧借古诗名句擦亮“眼睛”

题好一半文。题目好似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灵魂。巧妙运用古诗词名句入题,则会使题目一枝独秀,受到读者的青睐。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前中国女排教练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用《道是无情却有情》做小标题,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又如在笔者执教的习作指导课《让习作的眼睛亮起来》中,有一项练习是这样的:“请根据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内容(写一写你和书的故事)的要求拟一个漂亮的题目。”其中李同学用“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作文题目,就比用“我爱读书”为题更形象,更有书香味。

2.巧用古诗名句装扮“凤头”

文章开头犹如“凤头”,要小巧亮丽、引人注目。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也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如果在文章开头引入古诗词名句,不仅像出墙来的一枝红杏一样能给文章增添光彩,而且还能增强读者的阅读欲望。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二十年后回故乡》一文时,一位同学这样开头:“‘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的这两句诗道出了多少游子对关系浓浓的思念之情啊!中秋前夜,凝望明月,已成为中央议员的我,不禁想起了阔别二十年的故乡,想起了久别的亲友,于是决定明天——中秋节返回我亲爱的故乡。”这篇文章引用古诗名句开头,既引起下文,又点明文章的中心。

3.妙用古诗名句填充“猪肚”

好文章的主体应像猪的肚子饱满而圆实。然而,如果一篇文章里总是那几句平淡无奇的话语,那该是多么的乏味。假如能够在文中巧妙地引进古诗名句进行点缀,顿时就会化平庸为神奇。如在笔者曾指导过的《假如我是一位老师》一文中,述奇同学写道:“假如我是一位老师,我要像龚自珍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样默默奉献;假如我是一位老师,我要像杜甫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循循善诱。”文中这些丰富华丽的古诗句的引用,读来如诗似画,恰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过渡句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倘若用古诗名句过渡,不仅能使上下段落连贯,而且能给文章增色。如笔者在指导写《可爱的家乡》一文时,有位学生在习作的每段开头分别引用了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句来交待家乡景色的时间,前后衔接自然,充满着“清水出芙蓉”的自然。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重视诵读,让学生得其趣而领其味,并能够科学记诵,加强理解,让学生走近诗人,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作品,并把积累的古诗词运用于写作,从而实现古诗词的创新教学。

猜你喜欢
名句古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一)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二)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