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习作评改共同体 提升写作实效

2018-04-02 12:56黄巧芬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同伴习作文章

黄巧芬

(厦门市乌石浦小学,福建 厦门 361000)

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中,笔者将班级学生按作文能力分优、中、差组,每五六个组合组成一个作文评改小组,再加上教师、家长,形成了一个作文评改共同体,通过“同伴互评—教师点评—家校共评”的模式寻求习作评改的新途径。在教师指导、同伴互助、家长关注下大大激发了学生自我评改和相互评改的热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评改能力。

一、同伴互评——借鉴启发,习得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需要。”同伴评价主要分为“为你喝彩”“为你加油”两个栏目,指导评价时提倡学生多为同伴喝彩,多赞赏同伴在拟题、选材、语言以及书写上的优点,当然也要诚恳而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之处,甚至也可以亲身示范“如果是我来写,我会这样写……”,给予同伴启发和点拨。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思维碰撞一定会有智慧的火花闪现。

在开始实行互评作文时,由于学生评价水平不高,很多评价停留在表面。常见的有“这句话写得很好”“这里用上了比喻句”“这里采用了拟人的写法”“书写美观或书写不够工整”“字数太少了”等诸如此类不痛不痒的评价语,既空泛单调,又缺乏针对性,无法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更无法提升自我鉴赏和评价能力。因此,如何指导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学会评价他人的作文,更好地发挥以评促写的作用,是实践研究的重要一环。为此,教师搜集优秀的评价案例,给予学生示范引领,帮助学生明确评价方向,掌握评价语撰写的方法。具体如下:

1.评价作文题目。题为文之眼,好的题目不仅能概括全文内容,点出文章主旨,还能吸引读者,夺人眼球。因此,引导学生评价作文题目,要教给学生从是否简洁、是否新颖、是否突显了文章的中心或主题,是否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这几个方面去进行评价。

2.评价重点细节。一篇文章写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种表情、一个动作、一个特点用特定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心。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文章中如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进行品赏并作出评价,既能提高鉴赏能力,又能促进其细节刻画的功力。

3.评价开头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是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是设置悬念的开头,是平铺直叙的开头,还是引用名言警句、文采裴然的开头,都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品味,作出自己的评价。结尾的评价也是如此,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尾,还是篇末点题式的结尾,是直抒胸臆式的,还是余韵无穷的,也要教会学生学会赏评。此外,还包括好词佳句、条理层次评价等。

总之,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鉴赏水平自然会提升。在同伴互评中,学生收获了来自同龄人的关注与共鸣,加强了情感交流与能力互补,每位成员在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

二、教师点评——赏识激励,点化无痕

评价小组内生生之间的互评互改之后,就是教师批阅评讲的环节。

1.巧用评语,激励点拨。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应重视赏识激励,要善于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闪光点。例如一个用得好的词,一句写得好的话,一处巧妙的过渡,都应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师也要不断优化自己的语言表达,让自己的评价语有情、有法、有效。比如,赞赏学生的游记写得好,可以这样评:(1)感谢你用生动的描写带我畅游了海底世界,让我认识了那么多可爱的海洋生物!(2)徜徉在你的文字里,我仿佛走在鼓浪屿静谧的小巷里,隐约听到从老别墅传出的阵阵琴声……教师不露痕迹地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秘诀渗透给学生。

2.围绕重点,重锤敲打。相比生生之间的细致评改,教师的点评要落在评改小组没点评到的地方。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必须抓住此次作文的能力训练点重锤敲打,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通常,在一组单元课文学习完,可以抓住这组课文在写法上的共性作为写作能力训练点,讲评时应紧扣这一训练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范例,让学生在比较中辨别优劣,从而审视并修改自己的作文。比如讲评游记类的作文,可以从内容入手,围绕“如何把景物特点写具体写生动”这一重点对习作范文进行互动点评、讨论如何修改优化;也可从表达顺序入手,看看优秀范文是如何或依时间顺序、或依空间方位、或移步换景娓娓道来,带我们在文字中遨游的,给予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指导。这样的讲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真正落实“一课一得”。

3.归类讲评,重在启发。作文教学课时有限,如何使作文讲评课更加高效?笔者认为,可依学生习作某一方面的共同点进行归类,或几篇选材上颇有新意的文章一起点评,就能给学生独辟蹊径的启示;或将几篇详略不当的文章进行类比,学生就懂得如何恰当安排材料以突显主题;或选取优、中、差三种等级的作文进行对比,发现差距,引导学生提出修改建议。总之,抓住每次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指导修改,才能把作文评讲课上得简洁而高效。

4.亲自下水,引领前行。有时,示范就是最好的点评。如为了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笔者试写《母亲的手》一文,让学生透过这一双手看到一位善良朴实、吃苦耐劳的母亲,领悟到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再如,笔者常常和学生共读一本书,共写读后感,然后举行读书分享会进行交流。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师生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这样的读书交流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打开他们的思路,对如何选择切入角度写读后感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教师的下水文让学生意识到,原来自己作文上不起眼的一个词、一句话、一处描写都能被教师发现,都能让教师感受到幸福,自然也能促使他们更加不遗余力地去写作、修改。

三、家长助力——沟通情感,陪伴成长

把家长吸纳进评价共同体中,引导家长一起走进学生的作文中,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陪伴他们的成长。可以指导家长这样来参与作文评改,助力作文教学:

1.协助教师,督促修改。很多学生拿到老师批改后的作文本,往往只关注成绩等级,浏览评语,难以做到自觉主动地进行修改。此时就需要家长助力,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评语,分析此次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同时明确修改方向,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修改。

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写作来源于生活,这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引导孩子关注社会,体察生活。亲子聊天时也可以跟孩子讲讲一些新鲜事或社会见闻,还可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沟通和相互了解,更可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增长孩子的见识,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3.引导回顾,再现细节。家长是孩子生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孩子作文中写的许多事情家长都有参与。很多学生由于不善于观察,导致写叙事性的文章时常常会出现记流水账的毛病。因此,指导学生修改此类文章,家长可以启发孩子回忆当时的人、景、物等要素,提醒孩子忽略的一些细节,就能帮助孩子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写出真情实感。

4.持续关注,温暖评价。在作文本中的“家长评价”栏中,家长要评价孩子完成作文修改过程中的“努力等级”,并写下自己的“感动瞬间”,肯定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所花费的心血。正如清代教育家颜元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家长的这种持续的关注和温暖的评价,将会成为孩子主动修改、快乐写作的另一种动力。

多元互动、家校合力的作文评改共同体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评改状态,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朋友圈式的评改交流平台。

猜你喜欢
同伴习作文章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