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研一刻”
——教师专业成长之园本研修

2019-01-11 23:12崔明芳
好家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园本研修创设

文 崔明芳 严 玲

“享研一刻”是园本研修活动的特别化设计,是结合我园教师需求及专业成长的一项举措,是实际践行中的积累与思考,更是结合办园理念对园本研修更深层次的定义。

一、提出问题

(一)学习热情的需要

幼儿园教师逐步年轻化,我园年轻教师占比80%,其中多为90后教师,她们年轻有活力,学习热情高,对新鲜知识理念有一定的渴求度。

(二)系统性学习的需要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每位幼师做到为目标不断学习,其中“专业知识”里包含“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等,学习内容广泛而全面。

(三)让办园主张落地的需要

我园的办园愿景是“办一所有幸福感的幼儿园”,“幸福”应渗透在幼儿园各方面,更弥漫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之中,让每位教师都能幸福成长,需要通过扎实的实践让主张落地。

二、理念依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所以园本研修是教师持久幸福满足的有效途径。

三、策略思考

(一)“再审”研修现状

再次审视园本研修现状,客观地剖析教师队伍及成长的真实需求,改变园本研修“接受式”的学习状态,让教师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者。

1.“深挖”研修需求

调查教师研修的需求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挖掘迫切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教师“最近发展区”进行分析和筛选。

2.“创生”研修活动

结合教师的需求,分析教师学习方式的特点,创生出以“享研一刻”为形式的研修活动,营造氛围轻松、体验互动、连贯动态的研修现场。

四、实践过程

(一)再审研修现状,甄选真需求 ——“乐”享一刻

1.分析研修现状,调查教师需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学习的内容广泛,教研学习计划中容易出现“重宽泛而忽效果”,因为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导致教师在学习中没有主线,学习目的不明确。 园本研修计划制定前,开展需求调查与分析,聚焦教师作为学习者和一线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了解教师真实所需,唤起教师求学的主动性。在每学期开学初发放关于园本研修的调查表(含姓名、教龄、实际工作中的困惑、最需要的学习内容等项目),在调查分析与统计后,找到切合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制定研修计划,教师在确立学习方向和路线后,也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与经验准备,从容面对接下来的学习。

2.创设研修氛围,提高学习热度

(1)物质环境

结合年轻教师的特点及当下对文化环境的需求,“有颜值、有内涵、家”一样的园所环境成了每位教师的向往,于是我们将幼儿园零散的角落利用起来,将常用的会议室、教工之家进行改造,创设“吧式空间”:温馨的布局设计、精心甄选的各类书籍、可坐可靠的座椅,满足不同教研需求的空间大小,弥漫着书的香气,兼具着茶吧的清雅松弛、咖啡吧的韵致,让教师在其中真正地享受自我、丰富自我。

(2)精神环境

创设轻松自然的“情境现场”,即熟悉、平等、自由自主的氛围。例如,模拟式情境现场:通过情境再现、亲身参与、操作体验,在体验中内化成深刻的经验,如对于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的组织,模拟“晨间接待、谈话活动、教师站位”等现场,便于教师理解,在学做合一中理解;拓展式情境现场:拓展研修学习现场,走出传统会议,如:在读书分享的活动中,我们利用周边“初见”书屋的资源,布置温暖的阅读会现场,让教师在书香中进行知识的交互;体育月中教师体育研修活动的现场在青奥公园,在美丽的山庄……轻松自然的情境现场、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让教师对教研活动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热情,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参与其中;分享式情境现场:在园本研修的学习中,除了专家资源以外,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也有着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如“区学科组分享”:幼儿园制定了参加学科组活动制度,建立了长效的激励机制,创设学科分享平台及资源库,及时反馈,定期展示分享。在教学研讨月里,通过四场学科组专题分享讲座,分享区组里先进的学科理论、优质案例、自身收获,不仅让学科组教师巩固已有经验,更让其他教师享受了丰富的学科资源大餐;“教师个体分享”: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教师在教育中显现的智慧,珍视教师的教育经验。如小(一)班李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分享自己独特的小心思:创设家长参与式的班级小花园和可供操作的主题墙面;中(四)班王老师关注班级个别幼儿兴趣特长——建构游戏,并引导辐射其成为本班的班本化游戏,处处都是幼儿富有创意的建构作品。这些教育智慧的片段成为研修中的分享内容,教师在每一次的分享后被认可与肯定,得到心理的满足和职业的幸福感、荣誉感,形成内在成长的动力。

乐“享”一刻,以教师心理为基点,让研修活动从“要我参加”变成“我要参加”的活动。

(二)深挖研修需求,追问真问题——追“研”一刻

当发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时,要分析问题存在的本质,围绕“班本化、有价值、解决实际问题”来展开追“研”。如针对“班级公约”的现状,大家发现了问题:看似班班不同但却大同小异,每个班级的公约几乎都一样,教师也充满了困惑,一场追“研”现场就此开始。

问题线索是:班级公约在班级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并由此追问出多个问题:“班级中的管理问题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的?”“是为了体现幼儿自主还是约束管理?”一系列的问题让教师深入剖析、反思现状:如何体现班本化——来源于班级实际问题,基于儿童;如何具体化——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将条约细化到具体行动中;班级公约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动态的——阶段动态,幼儿是动态的、变化的,条约的内容可以循序累加或是替换调整,但并非总是变来变去。在一轮尝试调整后的案例分享中,明显看到“班级公约”的内容更多来源于幼儿真实的个性化需求,更贴合幼儿、更实用,充分发挥了“班级公约”的智慧管理价值。

追“研”的现场,教师投入热情:一日活动环节中追问幼儿自主性具体体现;游戏计划的追问中找到适宜性;班级管理的追问中发现亮点策略……追“研”一刻,呈现真现场、研究真问题、促进教师真成长。

(三)创生研修项目,深耕系列活动——精“研”一刻

聚焦实际问题,充分尊重教师已有的实践经验,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实施有意义的研修活动,有效地实现由相对片面、肤浅的个人体验到相对全面、理性化的群体认知的过程,形成系列化的研修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

如“环境项目研修”,围绕班级环境创设,开展了深入而又丰富的活动:环境反思审视阶段——通过问题调查,罗列问题,手绘布局草图,对照科学的环境布局找出问题,交流讨论;环境理论充实阶段——结合《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环境理论书籍和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学习;实践观摩阶段——从幼儿年龄特点、需求等方面着手,进行科学环境创设,一个个丰富而又生动鲜活的班级环境显现。在互动观摩中,以“头脑风暴”“寻找隐性教育”的形式引导教师碰撞思考,感悟环境真正育人的魅力;汇报分享阶段——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环境、暗藏互动乐趣的主题环境、班本化的自然角环境、丰富童趣的主题环境。

“课程项目研修”——原创主题“歌唱·欢乐·幸福”,从主题设计——实施——反思,进行系列研讨会;班本课程——“播种在春天”主题实施研讨;以项目为抓手,通过“案例收集——探讨辩论——经验支持——学以致用”的策略深入学习。持续生动的项目研讨,满足了教师的实际需求,促进教师形成持久有益的经验。

享“研”一刻,因学习内容的聚焦、学习深度的不断推进,使得每次的研修现场变成了辩论场、求知场、深受教师欢迎与期待的成长平台,促进教师向研究学习型教师发展。

五、主要创新点

(一)研修设计的心理关照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人,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情感和归属需要”,创设具有归属感的环境,即是“家”一样温馨的研修环境;根据“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研修的组织者应充分了解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才能搭建有助于教师发展的脚手架。

(二)研修中人人都是首席

研修活动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活动的主人,研修活动需要教师个体的智慧,需要教师自身的经验资源,每个人都有展现的平台。珍视每位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存在价值,让研修成为每位教师施展能力、发挥价值的平台。

(三)研修活动的系列深耕

学习是有目的地获取知识或理解事物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刨根寻底、讨论、深入思考、实践体验”等形式的建构中显现。研修活动应形成系列化、深入化,让教师在思考中学习。

猜你喜欢
园本研修创设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