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点滴随想

2019-12-23 07:13卢光华
教师·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校沟通教育方法班级管理

卢光华

摘 要: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既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又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既要关注其学习,又要服务好其生活。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首先取决于班级工作的质量,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探索这个问题的破解方法,文章作者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随想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班级管理;教育方法;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25-02

一、引言

笔者任教于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初级中学,每一个班都有50名左右学生,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学生们在认知能力、道德品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差异性较大,承担这样一个班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二、班级管理中怎样把握严与宽

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帮助、鼓励,使师生间关系融洽,同时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于一名教师而言,爱学生是必要的,在爱的基础上,“严”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严”即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学生终归是孩子,他们贪玩、好动、不定性,不愿受到家长和教师的约束。因此除了要求其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班主任还应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制定班规,并要求其自觉遵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些班主任对“宽严相济”把握不准,把“严”演变为变相体罚。教师的出发点是教育学生,但严而无格使得师爱荡然无存。这种“严”使学生心理难以接受,只是被动地改正错误,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会对班主任“敬而远之”,甚至“谈师色变”,很容易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

在教育管理班级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学生从严要求,赏罚分明。但“严”不是严厉,如果管理过严,就容易使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或者自制能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样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要做到严中有宽。首先,要引导学生遵守校纪班规,做到纪律严明。其次,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对违反校纪、违反班规者,无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成绩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做到一视同仁。班主任还要狠抓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严要求必须与宽容关爱有效地结合起来,即严中有爱,灵活处理。比如做好被处罚学生的后续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错在哪里,认可批评教育并努力改正。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借鉴魏书生先生对学生犯错误的处罚方法,比如为班级打扫卫生,写一份关于错误的说明,班会时发言反思等。在工作实践中,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班级管理中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

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个人的思想、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学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与学生平等交流就是与学生谈心,一个善于谈心的班主任,工作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下面笔者想说说班主任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一些看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谈什么,怎么谈,争取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比如,考试成绩出来以后,笔者总会找一些学生交流,谈哪些科目成绩较好,进步较大,优势明显;哪些科目较薄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注意改进,下一次考试希望他达到什么样的成绩等。其次,要讲究时间、环境。假如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着其他教师与学生谈心,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有任课教师在一旁“敲边鼓”,这更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交流,从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把谈心的时间安排在较充裕的时间里,地点安排在无其他教师干扰的地方,如校园里大树下,或操场干扰较少的地方,就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谈心交流还需要有融洽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比如,笔者有一次找班上文××同学谈话,就是这样引入话题的:“这次成绩不是太理想,我很着急,咱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吧!”把学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容易在情感上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融洽气氛。

除了与学生平等交流,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觉得还要有民主精神,尊重和信任学生。比如,笔者休息时间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打羽毛球,在打羽毛球过程中从不因为是老师而优先,而是和学生们一样按先后顺序轮流上场,胜负全按规则,在娱乐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样的举动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更为教师了解学生打开了通道。

四、班级管理中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风

从事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来,笔者慢慢发现命令方式已经行不通了,现在的学生要用爱心去滋润,用语言去感化,教给其做人的道理,增强其前进的动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班级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往往要率先垂范。班级组织大扫除或者义务劳動,总有一小部分学生躲在一边袖手旁观,看到老师就假装行动起来。发现这种情况后,笔者没有马上批评他们,而是自己也参与到劳动中去。站在一旁的学生觉得不好意思,几分钟后开始一块儿干了起来,就连平时不爱劳动的宋××同学也挽起袖子加入劳动中。在总结当天劳动表现时,笔者借机会表扬了宋××等在劳动中表现好的学生。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气,例如,上课不专心,交头接耳,做小动作;下课追逐打闹,抄袭作业,平时不努力,考试舞弊;打扮另类,粗言秽语等。因此,班主任尤其是初一年级的班主任,要经常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端正学生的态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处着手,逐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创设良好的班风、学风。班主任要多接触了解学生,全面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尤其对在校寄宿的学生,由于他们在校的时间远远大于在家的时间,这就更加要求班主任给予其更多的关爱,比如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应及时关注、开导,帮助他们分析得失的原因,排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下半年临近期末时天气一直很反常,笔者会时常提醒学生们及时地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若班主任能像父母一样真心关爱学生,学生定会铭记在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将更加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上个学期有两件事让笔者印象很深:一是体操比赛,学生们都非常尽力,密切配合。二是大合唱表演(全班齐上),这个难度有点大,当时笔者跟学生说:“全班一起参与的大合唱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一定能够成功,要相信自己。”就那么短短的几天工夫,大合唱非常成功,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参加这些集体活动,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五、班级管理中善于利用学生闪光点

针对班内学生的不同特点,班主任首先要从情感角度出发贴近他们,认识到每一名学生都有闪光点,即使是废铁也有可熔炼成钢的成分,即使是木屑也可燃起熊熊的火焰。每个学生身上自然也有亮点,关键在于教师多发现并及时表扬,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进步的内驱力,学生们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激发求知欲望,这对其提高学习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记得班里有一名杨××同学,对学习没有信心,也不感兴趣,总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是不及格的材料。每当同学们议论成绩时,他总是低头走开,从不问津。但是这名学生歌唱得比较出色,一次文艺会演上,一曲结束大家强烈要求他“再来一首”时,笔者说:“杨××同学为大家唱几首歌没问题,因为这是他的特长,大家能否在学习上帮他一把呢?”立即得到部分学生的响应,异口同声地说“能”,杨××同学深受感动。从那以后,他开始接受大家的帮助,有几名学生对他进行课外辅导,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的各科平均分已接近60分,现在他正在学习音乐特长,相信一定能考上心仪的高中。

六、班级管理中需要加强家校沟通

2019年全国“两会”第一天,一份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数据显示,68%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解读说:“如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焦虑,九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家长参与沟通积极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一位资深的班主任也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最好的教育关系应是家长支持教师,教师配合家长,教师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和教师在一起并肩“作战”,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横一竖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十倍、百倍的力量,帮助他成长。所以说,只有家庭和学校“并肩前行”,形成一种整合优势,学生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坚持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对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主动了解的很少。班主任平时只好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和在社会中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表现。班主任除了要准备好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还得充分利用其他的形式(比如家访、家长微信群、家长来校等)与家长勤联系,多沟通。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合力,才能真正把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七、结语

笔者覺得班级管理没有现成的良策,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适合学生的教育措施。班主任要在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班上每个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发现教育对象的突破口,寻找钥匙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促进班级中学生共同进步。总之,班主任要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杨明全.新课程教师必读经典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严育洪.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家校沟通教育方法班级管理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