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

2019-12-23 07:13成淑嫱
教师·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传统文化互联网+

成淑嫱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教育领域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愈加广泛,这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时期在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依托,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进行创新,增强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31-01

新时期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要求,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为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学生民族精神的形成,激活其民族自豪感,在促進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同时,也能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一、发挥互联网宣传作用,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互联网+”环境下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为了能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不仅要对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进行建设和规划,使学生能在校园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还要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对文化宣传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发挥互联网文化宣传工作的优势,促进和谐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增强传统文化教育和教学效果。

例如天水地区的中、小学,在开展文化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微博自媒体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将有益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传播,配合学校物质层面传统文化环境的建设情况开展文化宣传工作,使学生能受到全方位的文化熏陶,深化思想认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实现健康成长,为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和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发多元化的特色文化活动

对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能提高学校传统文化渗透效果,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启迪智慧、提高思想境界、增强综合学习效果。在具体工作中,不仅要对常规的专题讲座活动、纪念日专题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创新,还要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特色文化教育活动进行开发和设计,确保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全面优化学校传统文化传承和渗透工作的综合效果。

例如天水地区的中、小学,在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综合分析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微信公众号信息宣传优势,组织学生参与多种类型的在线主题社团活动,在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支撑下提高整体活动效果。[1]同时,可以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核心,组织开展在线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要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等。在特色文化活动的作用下优化传统文化宣传效果,能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体系中的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发挥互联网新媒体作用,注重文化的学科渗透

在全面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还要尝试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体系中,将传统文化内容与学科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辅助,全方位优化传统文化渗透效果。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将慕课教育平台作为依托,对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并挖掘学科教学方面传统文化的内容,合理对微课程进行设计,确保能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切实增强传统文化进校园效果。[2]

例如,可以对网络上的古代文学作品解析内容、古代音乐欣赏内容、中国化绘画创作内容等进行整合,融入学科教学体系中,发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作用,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使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传统文化在校园教育工作中的渗透效果。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统文化进校园应该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重要的依托,探索全新的信息化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能发挥文化熏陶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马若璇,麦荣勇.“互联网+”环境下传统文化进校园有效途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6):202-204.

[2]马如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及方法[J].学周刊,2017(34):61-6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传统文化互联网+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