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碎片化学习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020-01-10 02:22史桂湘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育教师

史桂湘

(益阳广播电视大学 湖南·益阳 413000)

网络新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出现了碎片化学习方式。对于开放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学习需求,又要克服诸多工作带来的压力,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人生,实现充电计划,学习者将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来学习,带着疑问去去找寻答案。越来越多的人会熟悉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这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碎片化学习是伴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学习者能通过更多的渠道和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随后传播各种教育学习的应用程序,微型课程和微型视频,学生可以获取的更多种类的信息。

1 碎片化学习研究的内涵与发展

1.1 碎片化学习的发展

在北宋时期,欧阳修主张随时随地学习,包括骑在马上、睡在床上、上厕所的时间也在学习。学习的“碎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 年,其起源于“后现代主义”,其原始含义意味着整件事在许多地方都不具有完整性。

1.2 碎片化学习的内涵

碎片化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对完整、系统的学习内容可以分为非系统的和分散的方式,以便学生可以以分散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细分,获得大量的知识概念和信息,并利用分散的时间来学习知识。这就是所谓的零散学习(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日常的工作中想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碎片化的学习不可避免。新时代开放教育的学生,更应该看清当前的发展趋势,抓住在校学习的机会,珍惜学习时间,达到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的目的。

碎片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学生对分散学习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的分散。大量信息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随机性能导致分散、无序情况的出现。二是学习时间的零散性。使用零散的时间,借助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1.3 碎片化学习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电子产品的使用,为碎片化学习的兴起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平台,碎片化学习有较多的优势,它本身高效、灵活、精短、即时、碎片化的特征也日渐凸显出来。

2 开放教育与碎片化学习的融合分析

(1)碎片化学习方式的发展演变。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在网络化时代逐渐实现了由简单化向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主要是由传统的师生“一对一”对话式私塾教学阶段;发展到教师讲授、学生成班级建制的“一对多”课堂教学方式;到现阶段以网络学习为主的开放教育,将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到每门学科的教育领域,实现了“多对多”方式,碎片化学习方法凸显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属性,多样化的方法和交互功能。

(2)碎片化学习形式,顺应了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趋势。碎片化学习这种形式,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推进,教、学都可以不同步进行,这种教学形式,顺应了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趋势。碎片化阅读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和渠道。在日常的工作中想要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碎片化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新时代开放教育的学生,更应该看清当前的发展趋势,抓住在校学习的机会,珍惜学习时间,达到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的目的。

(3)碎片化学习能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提升了教学效果。碎片化学习能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传统课堂教学注重教师的中心作用,教师仅强调“教学”过程。在教室里,学生被教会了很多关于书本上的知识,教师传统教学授课方式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教师采用新型的多媒体辅助资源与课件,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对教师在课堂内容设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开放教育中碎片化学习研究误区

(1)碎片化学习信息存在把关不严谨,规范程度不高的现象。由于碎片化学习信息具有精短、高效、灵活、即时、碎片化的特征,在技术推广过程中,会对其中推理的必要过程做删减,简化,势必造成不严谨现象的发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使用体验,因此在开发和设计上要把握相应学科的知识点,加大深度开发,使之成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好帮手。

(2)碎片化学习容易造成偏离学习目标。碎片化学习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各种海量的学习资源平台与之无关信息链接太多,学习者会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知识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系统化程度远远达不到预定目标,仅仅知识局限于表面上,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讲,有针对性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才是最关键的。

(3)碎片化学习的预期效果低下,缺乏应有的反思。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只是闪电式的浏览和简单、粗略的学习,在大脑中停顿的时间十分短暂,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与分析,缺乏反思学习,学习者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达不到学习预期,碎片化的学习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认知障碍。

4 构建开放教育中碎片化学习的应用策略

碎片化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如何掌握“碎片化”碎片化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开放教育碎片化学习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确引导开放教育学习者有效进行碎片化学习。开放教育中的零散学习是一种长期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总结零碎的知识,边思考边学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教师“灌输教育”向“引导式”为中心的转变。在网络学习时代,学习无处不在,对于知识的获取通过简单的阅读和浏览就能实现,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开放教育的学生要根据个人工作实际和知识缺陷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思考与研究,将所学专业学科知识与自身选择的网络资源有序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实质性学习效果。

(2)转变教师的主导地位,着力提升课程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发挥出新时代育人效能。远程教育自主学习理念的推行,学习者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教学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要成为碎片化学习的领先者,提高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学员要依托网络信息资源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学会总结、反思,达到探究学习的效果,还要正确引导学习者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学习的兴趣,实现帮助学员进行深层次的学习的目的。

(3)加大对优质碎片化学习资源的高效融合。碎片化的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推广应用尤为突出,对于碎片化学习的开发利用,要注重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外系统之间,实现层级联动。依托本系统优势,借助先进的学科经验构建优质资源,实现碎片化资源的高效融合。对于电大求学者来说,要让主动学习成为学习者的一种自觉行为,还是存在一定难度。要在资源建设的创新程度上多花大气力,利用网络优质的学习资源,逐步实现知识的迁移。

(4)碎片化学习重新梳理了教师的知识架构。能成为一名教学者肩负的担子很重,自身应具有的知识内涵、课堂教学能力必不可少,这也给从事教学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人都知道“逆水行舟”的道理,作为教师,如若仅仅停留在入职时段的知识含量、教学水准,难免不会淘汰和淹没。教师知识架构的梳理、重构,有效促进整体业务能力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精准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才能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准的课程资源,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习者尽快接受新知识,是时下教学者的首要任务之一。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对碎片化学习的研究分析,进一步促进开放教育与碎片化学习的融合,将碎片化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融入到开放教育教育教学中,有助于推动学习者自主进行碎片化学习,构建出碎片化学习的应用策略。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教师如何说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