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

2020-09-26 12:12杨晓峰
求知导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培养方法高中历史

杨晓峰

摘 要:目前,核心素养教学任务最为关键。各个学科的优秀教师与相应的教育专家分析了各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影响。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时空观念”,即优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利用历史知识分析特定时空出现的历史现象。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全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可以自主对历史事件作出正确解释。本文将从利用历史地图培养时空观念、利用教材整合发展时空观念、利用历史材料训练时空观念三个角度来分析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顺利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4-0075-02

引 言

一直以来,高中课程教学都是基于培养学生应试能力这一基本目的开展的,而这一现实情况产生了一个现实问题,即高中历史教师由于课时不足,学科教学任务繁重,加上认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逐渐形成了“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可在课堂上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却难以形成良好的学科能力与思维结构。其突出表现是:高中生无法通过历史现象来判定具体的历史时期、地域,还会经常混淆各个时代的历史知识,并未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1]。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意识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打好基础。

一、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客观记录。汉代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历史作出了明确说明,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的两个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历史特有的因素。在不断探究历史的过程中,有的研究人员将时间和空间看作历史的两只眼睛,认为无论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抑或历史活动,都是以特定的历史时空为载体的,无法脱离历史时空而独立存在[2]。一旦脱离历史时空,历史将不能再被称作历史,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历史时空的重要性,破坏了历史的结构。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让学生找到完善的历史自主学习方法。

1.歷史时空观念是历史思维的内核

自从历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史研究人员就立足该学科的特殊性,使用特殊的认知对其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形成了历史思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各学科教师都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导向[3]。历史思维以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场景为线索,在整体建构的过程中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历史思维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中,时空观念占据着首要地位。具体来说,历史思维的初级形态是静态的历史时空。在静态的历史时空中,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都是定格存在的。历史思维的高级形态是动态的历史时空。在动态的历史时空中,历史因素是不断地变化的,将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进一步推动历史的动态发展[4]。由此可见,历史时空观念,在历史发展尤其是历史思维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策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2.历史时空观念是理清历史的前提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正是因为历史在不断地发展,人类历史才变得错综复杂。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一般是以模块的方式编写的,打破了历史的发展顺序,使历史知识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无法将历史发展过程清晰地梳理出来,导致历史学习效果不佳。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还限制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任何历史都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以时间为发展脉络,以空间为发展范围,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时间和空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5]。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历史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时间里,站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展开分析,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同时,教师还应发挥历史时空观念的作用,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对历史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历史发展进程,建构完整的历史发展图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避免学生出现历史混淆的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6]。

3.历史时空观念是把握历史联系的基础

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录,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科学技术等。同时,这些方面都是密切联系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材编写人员立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教学要求,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通史叙述方式,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对历史进行了分类,将历史内容以专题的形式编写了出来。用这种方式编写出来的教材实现了历史知识的整合,但是没有将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展现出来,甚至割裂了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还是碎片化的,无法建构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全面的历史认知。任何历史的发展都以特定的时空为载体,一旦离开特定的时空,历史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还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时空观念,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梳理,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7]。

二、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立足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培养方法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