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研究

2021-01-14 21:17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思政

田 静

(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合肥 230031)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更是红色文化传承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如今,各种各样的思想相互影响、相互碰撞,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着影响,也改变着他们的行为方式。而高等院校是国内外各种思潮聚集、交汇和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更是我国红色文化的主要传播阵地。高校应将将红色故事以创新的形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将红色精神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从而为我国的红色文化培养出合格的传承者和有力的践行者,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注入最新鲜的血液,让红色基因在极速发展的今天发扬光大。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是形成于我国革命战争年代,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所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我国深厚历史的体现,更是国家坚强意志的表达。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的内涵,始终散发着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文化魅力。红色教育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最好的载体。对当今在校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宣扬与教育,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利于他们对红色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促进他们深化理论认知,丰富实践形式,形成更加稳定、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了解当前高校中红色文化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 校园红色教育氛围不足目前,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监督下,各高等院校的大学思政课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除了以往的专职教师在课堂中以授课的方式向在校大学生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四门课程的基础教育教学外,随着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到来,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大学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之中,这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了解了红色文化,领会了红色精神。但在日常课堂教育教学之外,在大学校园之中,并没有创建出一个良好的红色文化的学习氛围,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在校大学生并不能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更多地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这也就无法在潜移默化之中,将红色精神植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中,从而将其体现在他们自身的行为举止上。

(二) 校园红色教育深度不足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力开展校园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教育部也于2020年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高等院校需根据本校全日制在校生的总体数目,配备专职的思政课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350,以往专职思政教师的不足加上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录取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使得高校中思政课专职教师的缺口也就愈发明显,当前高校对于大学中专职思政教师的需求量逐步增大,相关专业出身的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一些学校中新进的专职思政教师本身并非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者还只是相关专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种现象导致尽管很多高校意识到了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想要加强对本校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但由于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或教师资历尚浅而显得无能为力。教师对于红色文化的探究尚未深入,导致了当前高校中关于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度不足,也导致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被浪费,无法充分地发挥出其本身的宝贵价值。

(三) 校园红色教育效果不足目前,高等院校中的思政课多是通过教师讲授理论性知识而进行的教育教学,以单向性的灌输为主,教师通过将理论知识的高度凝练在课堂教学中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简单的教育方式往往缺乏对其实践性的运用,这就导致当前学校中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流于表面,思政课教育渠道单一、形式单一、缺乏实践,都使得学生无法通过亲身的体会而更好地理解思政课上所学的内容,领会思政课中包含的红色精神,更是难以激发出学生对于大学思政课的兴趣,难以激发出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学习的热情。

(四) 学生红色教育热情不足教育部已将思想政治相关课程列入在校大学生的必修科目,学校根据教学安排,要求所有学生在每一学期接受相应的思政课教育,并在学期末参加该课程的考核。但在日常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对于学校所安排的思政课教育,大多数学生报以一种消极的态度,他们参与课程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及期末的考试,对思政课本身的热情是不足的,这也就导致了在高校中设立思政课教育的目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策略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的深刻变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和关键期。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互相影响、相互激荡,而在当前整个世界全球经济政治趋向多极化、我国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趋向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 加大校园红色教育宣传力度除了校园中常规的课堂教学以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当地特点组织开展相关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学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电影,也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举办红色系列讲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校外的红色基地参观学习等等。通过一些间接且多样的学习方式,弱化高校思政课中对于红色文化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红色故事,体会红色文化,领会红色精神。

(二) 提高教师红色教育能力高等院校的思政老师自身除了需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充沛的教育素养以及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应自觉地担负起传播弘扬红色文化的职能。新时代的思政教师在课下要尽自己所能熟悉红色文化,吃透红色精神,在课上尽自己所能讲清红色文化,讲活红色精神,这就要求思政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教育培训中参与课题的学习与研究,还要在教育教学中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高校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实现从简单的直接灌输向引领性的启发学习转变,实现在校学生从被动学习红色文化到想要主动掌握红色精神的转变,实现高校的红色文化知识教育向主观世界纵向延伸的转变。

(三) 完善校园红色教育体系在以往的高校中,往往是通过在专门的思政课中融入红色基因,使学生了解红色故事、体会红色文化、领会红色精神的。而如今为了让红色故事更好地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到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让红色精神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中,学校除了要加强校园的红色教育氛围,提高教师对红色文化了解的深度,还需要扩展红色教育的渠道,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红色文化输出方式,通过专业课、网络平台、团建以及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向学生传播红色文化,通过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红色文化对于学生们的吸引力,激发学生们对于红色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促进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更好地对红色文化进行学习,以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目的。

(四) 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想要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的热情。学校在对于思政课进行规划安排的同时,应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目前所面临的不同处境,具体年级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分年级、分阶段、分重点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增强思政课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使思政课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政课对于自身的帮助与提高,从而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他们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红色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