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1-14 21:17冯建平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校企

冯建平

(南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19)

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稀缺,凸显了高校以往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挥校企合作成效,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实施模式,主动面向产业需求办学,全面促进校企融合,以此培养大批适合新时代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彰显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

(一) 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立足于企业发展层面,应用型人才能够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性开展。当前,企业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急需应用型人才的加入,从而为企业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从企业当前现代化发展进程现状来看,存在招聘人才难的问题,招聘的人才不能够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影响到企业未来发展进程。而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通过融入到其中,能根据自身发展形势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使应用型人才未来能更好地助力于企业发展,进一步解决企业招聘难的问题,让企业在市场有更好的发展。

(二) 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已经认识到自身教育实践不足的问题,以产教融合教育为导向,积极主动与所在城市与区域的企业进行合作,促进自身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学院建设等的变革,以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而不断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校企合作背景下,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高校教育教学能够满足大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从而凸显高校教育实施的价值。

(三) 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针对当前大学生综合能力不佳的问题,校企合作可以加强大学生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使大学生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信息,也能进行良好的实践。大学生要从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获取较多的知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信息,不断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未来就业,帮助多数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校企合作力度不强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要想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良好成效起决定性作用。高校与企业良好的合作,使两者在合作中发挥各自教育引领功效,能够助力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反之,高校和企业合作力度不强,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的教育培养。从当前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高校与企业合作出现表面化、片面化的形式,高校与企业在合作中都未发挥自身教育引领功效,影响到高校教育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在企业与高校合作中,校企合作不能够达到双方发展诉求,企业参与力度不足,影响到高校应用型人才的进一步培养。

(二) 产教城融合教育实践力度不足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协同构建产教融合的教育体系,并发挥企业与高校在其中的作用力度,能为大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产学模式,使大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内容,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性发展,使大学生成为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校企合作力度不强的问题,从而导致产教融合教育的实施成效不佳。例如:在校企合作中,高校教育与企业产业发展融合度缺失,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实际工作,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 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不强校企合作背景下,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双师型教师的参与及支撑,发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教学的引领功能,使大学生掌握过硬的本领。但在当前校企合作中,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足,使多数教师不具备双师型教师能力,这影响到产学研教学的良好实施,不利于高校培养基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对企业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也存在不利影响。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可以说,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的提出是从高校办学定位、地方社会发展需要两个层面提出的,通过发展应用学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的协同发展。因此,在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明确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情况下,立足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高校的特点,学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应与时俱进。

(二) 认知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是指立足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素,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能力等,以此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助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和素质方面的要求,要求具有公民道德素质(包含诚实守信、热爱祖国、和谐友善)、思想政治素质(包含坚定不移的党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思想等)、职业素质(包含爱岗敬业、热爱职业、工匠精神)和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发展、正确的三观);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能力规格要求,要求大学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动手能力、专业操作能力,能够将专业理论良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要求大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也应该具有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 重视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打破传统人才培养只重视结果的教育实施模式,根据结果与过程的导向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模式。首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过程应重视高校所在城市和区域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求,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发挥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企业与高校都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而构建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以人才的良好作用力度,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其次,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教育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将职业化信息内容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拓宽专业课程教育内容广度和学生视野,促进大学生专业化与职业化共同发展。例如: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实践内容,推进课程内容与市场发展对接,使大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获取较多的市场信息,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最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中的融合与对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企业生产信息内容,开展产教城融合的教育实施模式,引导高校与行业企业互动发展、同频共振、融合创新,提升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以课程知识为导向,引领大学生进行产学实践,促进大学生思维的发展,打造良好的人才培养实施过程,进而实现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

四、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一) 发挥政府引领工作成效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应发挥其工作成效,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使高校与企业融入到校企合作中,为大学生教育开展良好的教育实施模式,进而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地方政府应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价值,吸引高校与企业融入到其中,推进校企合作在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其次,校企合作中,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会议,邀请企业与高校参与到其中,引领双方提出自身发展诉求,并尽可能满足双方合理诉求,激发企业与高校融入到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最后,依据校企合作实践,推进惠民政策的出台,以此吸引校企融入到其中,使校企合作能在地方良好地开展。

(二) 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通过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强化投入产出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人才科技服务社会的成效,满足高校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首先,高校教育的实施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及人才培养思维,树立新的教育实施观念,认识到校企合作在自身教育实践中的价值性,践行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与高校良好的合作,以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助力于企业发展。其次,在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维观念,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围绕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开展产学研的教育实施工作,促进大学生融入到其中,提高大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大学生成为社会、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最后,高校树立网络教育思维,丰富拓展网络资源空间,加快建设数字教学资源,不断满足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学需求,从而促进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良好培养,进而不断地提升高校教育教学实施质量。

(三) 搭建校企合作交流与实训平台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借助互联网基础的优势,搭建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企业与高校融入其中进行良好的交流,以此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应用型人才。企业与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在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中,打造自身产业发展和教育发展体系,助推企业与高校信息数据在平台中交流,便于高校、企业、家庭以及大学生获取信息。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应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市场融资等方法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训实习平台。在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可在企业与高校一同构建的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平台中,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的实训体系和环境,引领大学生融入到其中,通过实践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

(四) 构建产教融合教育体系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构建产教融合教育体系,通过产教融合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高校、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在构建产教融合的教育体系中,高校应立足于所在城市和区域产业发展的数据信息,构建对接所在城市和区域产业集群的高水平专业集群,创新课程与教育教学模式,做好教育工作,发挥教育成效,有效地引领与教育学生。其次,在产教融合的教育实施中,高校应积极参与行业标准、企业用人标准的制定,强化行业产业属性,与行业、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最后,校企合作中,企业应为大学生提供产学平台,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融入到企业一线工作中,与企业一线员工一同工作实践,从中获取较多的岗位信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从而为构建完善的产教城融合教育体系提供保障,助力大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

(五)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从行业企业聘请高水平专业人才担任产业教授或兼职教授,建立专任教师定期赴合作企业轮训制度,重视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发挥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功效,以此更好地培养大学生,使大学生成为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双师型教师过程中,借助定期赴合作企业轮训制度,促进教师融入到企业岗位工作中,实际上是不断地积累岗位实践经验,以此为大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同时,高校教师借助校企合作交流与实训平台,加强与企业员工的交流,获取较多的岗位信息与专业信息,将这些信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推进教育与企业发展融合,培养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