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
——以徐州开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2021-01-14 21:17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贸易

章 冀

(徐州开放大学 经贸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校企合作的推进,通常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并协同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由双方派遣指导教师,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操作指导。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并不断夯实理论基础,使其了解职业环境,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对于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初的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由国际贸易专业演变而来。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影响下,专业并未大规模培养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走向世界,从而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我国高等院校开始设置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教育部对于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国际贸易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合并,最终形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陆续在我国各大高校开设这门课程,展开了大批量的人才培养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对口的行业领域,对于人才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实践经验、工作经验方面。正因如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应用型人才培育作为根本目标。从学科角度而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所培养的人才最终将进入外贸公司岗位,所以,学生需要具备十分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还需要对整个行业有所了解,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才能真正适应工作岗位,并凸显自身的价值。我国进出口贸易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职业操作中知识涵盖面较大。为了能够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促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尽早熟悉岗位工作环境,了解职业技术规范,实践平台和实习基地不可或缺。因此,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成为人才培育的有效实践路径。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 校企合作意识淡薄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到校企合作过程中,通常是学校自主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于缺少政府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的有力支持,所以针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相对匮乏,许多专业实习教师针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教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重视度偏低,这是影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校企合作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稳定发展。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外实践实习是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的主导,通常是派遣校内理论指导教师与校外企业工作人员共同为实习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但是由于学校的指导教师许多并未深入企业工作,所以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许多指导内容难以理解,并且由于企业工作人员缺少教学经验,双方在协同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提供指导过程中会存在意见相左的问题,造成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由于缺乏校企合作意识,双方在共同指导过程中缺少协同配合,不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成效。

(二) 缺少校内实训实习资源

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所以必须进行产教融合,打造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然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方面通常会安排国际经济与贸易二、三年级的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这种人才培养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夯实了理论基础,但却会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习基地通常建立在校外或企业内部,职业教育院校缺少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导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无法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有效结合实践。从而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育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最终会影响学生就业。

(三) 双师型教师不足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队伍中,其中涵盖大量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这主要受到我国职业教育性质影响,一些学校对教学和科研予以高度重视。但是,这部分教师虽然理论基础扎实,但却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担任实践教学指导的教师十分匮乏。具体而言,主要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点与人才培养要求,需要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兼备,在理论知识层面,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理论,并学会运用相关分析工具。实践教育层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外贸实际操作,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岗位,致力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的考核,运用的方法相对较为单一化,将大多侧重点放在科研能力层面,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方面,缺少充足时间到企业参与实际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三、职业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产教融合中校企合作对策

(一) 选择合作对象要符合要求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进行校企合作对象选择的过程中,第一,是第三方机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依托第三方机构,能够有效实现企业、职业院校与跨境电商平台的有机连接,继而通过协同合作实现互惠共赢。这类第三方机构的优势显著,不仅充分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对跨境电商平台和行业发展形势同样十分了解,对于推动职业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重要价值。第二,是企业协会。作为同类别企业的联合体,其中涵盖多种多样的企业,且资源十分丰富,为职业院校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范畴,且能够吸纳大量的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和就业。第三,是大型企业。大型企业由于其在用人体系、培训、人资管理方面更加完善,可以与职业院校共同开设订单班、定向班等,协同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二) 创建校企合作优越环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当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环境。伴随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产教融合中的校企合作,是一种融合教学与实习的人才培养形式,对于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并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方面更加了解岗位人才需求,能够有效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针对性。针对当前校企合作趋于形式化的问题,地方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从法律层面约束企业与职业教育,解决双方合作办学中的后顾之忧,促使企业能够真正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地方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有力支持,不断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建设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三) 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职业教育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市场需求,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基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育目标,针对性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继而推动课程设置与职业发展有机衔接,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当前我国外贸行业高速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了解跨境电商平台操作、文化习俗与法律体系。所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彰显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过程中,结合市场对国际经贸人才需求现状,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以职业为中心的新型课程体系,使其与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配套性。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名师金牌实训课程,由企业专业人士负责课程教学,双方协同推动课程建设工作,并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效果。

(四)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职业教育的执行者与引导者,教师的综合质量与队伍建设水平,对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关键性作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对专业师资的综合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需具备十分深厚且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要掌握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拥有极高的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在其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起到润滑剂和推动的作用。所以,职业教育应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可以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方面,针对当前许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可以派遣部分青年教师到合作的企业参与全职实习、实践与培训,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能够获取充足的实践经验。同时,能够将一些工作问题融入教学和科研,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对于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的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需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聘请企业专家、业务骨干、一线工作者到校,通过开展讲座、经验分享等,提高广大教师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并共同帮助教师解决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育人指导,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资的综合素质水平。

(五) 构建校企合作的评价监督体系

评价监督体系是考察产教融合中校企合作质量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应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合作的内部评价,逐步建立起动态化的内部评价机制,进而双方能够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坚实基础。评价可以划分为多个维度,包括企业评价、职业院校评价、学生评价、专业教师评价等,从多个维度考察校企合作成效。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如行业协会,根据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及人才需求,共同针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指标。主要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契合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根据岗位人才需求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最终将考察结果反馈给校企双方,使其能够逐步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改进和优化,实现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与规范化发展。

四、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开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行改革。所以,在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应从本土化入手,充分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人才需求,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逐步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成效。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贸易统计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