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野下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2021-01-14 21:17苗雨昕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教双创共同体

苗雨昕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州 350108)

所谓的产教融合是一种高校、企业和科研深入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实现有效的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能够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产教融合视野下的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是指,通过实现生产与教育过程的紧密对接,构建新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与高校的教学活动统一起来,从而形成的该校“双创”教育层面的共同体[1]。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一方面,学生能够通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理论知识的训练,另一方面借助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真正构建产教融合的新型“双创”教育模式。

一、产教融合视野下构建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的意义

在产教融合视野下,实现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是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企业与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首先,有助于为新时期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亟需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单一化的理论性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诉求,因而培养理论素质高超、实践能力过硬的人才,成为了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产教融合视野下构建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有助于促进人才所学专业知识向实践的转化,这对于大学生人才未来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高校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在社会强烈呼唤优秀实践人才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高校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成为了必然,而通过构建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实现了企业力量和高校力量的充分整合,这极大推动了产教融合愿景的顺利实现。最后,有助于切实提升高校双创教育活动的规范性。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现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保证高双创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此时高校的双创教育活动已经不再是单纯形式上的创业教学,而是开展了一系列有目的、有规划的创新创业深度教学,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双创教学的规范性,从而有层次、有次第地完成了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指导,满足了优秀人才的成长诉求[2]。

二、产教融合视野下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构建存在的问题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尽管不少高校已经加快了“双创”教育共同体构建的脚步,但是受制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一实践活动仍存在较多问题。第一,很多高校尚未将“双创”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提升到高校战略层面,因此共同体构建思路不明确、教学工作标准不完善、缺乏系统化评价指标等多重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3]。第二,企业与社会的介入力量不够,导致高校、企业、社会这三者的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化的统筹,这无疑制约了教育共同体建立,不利于更多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阻碍了产教融合的脚步。第三,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构建模式落后,缺乏线上线下多渠道的有效联动,先进互联网手段介入不足,因而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产教融合的顺利实现,也不利于打造强大有力的双创教育共同体。第四,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构建缺乏足够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和资源联动,企业、社会、科研等诸多资源无法发挥合力,且高校管理部门缺乏联动意识和主动心态,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缺乏凝聚力,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减慢了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效率,严重阻碍了企业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

三、产教融合视野下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从教学工作体系、企业与社会介入、网络技术支持、教育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集中发力,从而为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保驾护航。

(一) 制定完善科学的高校“双创”教育工作体系

制定完善的高校“双创”教育工作体系,是开展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必要前提,更是构建双创教育共同体的关键要因。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第一,高校应积极组织学院教授及业界专家进行集中研讨,确立科学完善的双创教育共同体开展计划,以便于为后续大学生双创教学实践提供指导。第二,构建完善的高校“双创”教育工作标准,通过设定明确的教育计划、育人标准、环境支持、课程目标、工作方案等,来切实提升整体双创教育工作实效。第三,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一方面,从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要求双重标准出发,构建人才评价的双重体系,保证双创教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以产教融合为导向,针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理论水平、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指标设定,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总之,完善化的高校“双创”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是打造高水准“双创”教育共同体的必要条件,对于培养大量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发挥企业及社会在“双创”教育中的介入作用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现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的构建,需要高校、企业及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有效整合。在充分构建了高校“双创”教育工作体系的前提下,还应充分发挥企业及社会的介入作用,来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双创教育活动奠定基础[4]。第一,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构过程中去,与高校教师共同联合起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提供助力和引导。具体来说,应从企业中选拔理论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参与到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建构中去,确保师资力量的丰富性。第二,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双创实践提供平台支持。具体来说,应充分整合高校、企业的各类资源,盘活教育资源,筹备共享实验室,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三,应发挥社会力量介入作用,将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经济运作与高校双创教育紧密结合,真正构建坚强有力的教育共同体。

(三) 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建立“双创”教育共同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双创”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对于完成双创教育任务,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到实践过程中,第一,应发挥技术优势,推进双创教育和学科发展的高度整合。比如可以充分运用AR、VR、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学生的专业实践提供真实化的情境模拟,让他们在这样的场景之下完成学习任务,并体验企业的运营流程等,从而来更好地促使其实现所学知识向实践技能的有效转化;第二,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良性育人机制。可以依托网络技术打造线上实操平台,统筹企业、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等多方力量来实现双创育人平台建设,从而真正构建多位一体、多方协同的育人平台,以便于为学生的具体创业实践过程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充分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双创课程教材体系,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线上渠道对于双创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化建构,另一方面学生则可以利用线下实践基地进行演练,从而确保其所学理论知识朝着实践技能的有机转化[5]。

(四) 构建系统化的高校“双创”教育保障机制

系统化的高校“双创”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对于提升“双创”教育共同体实际效果、实现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等,来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则应与高校展开深度沟通与合作,共同商定创新创业人才系统培养方案,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科学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对于创新创业人才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无比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高校的管理部门也应积极实现经费、活动场所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专业方面的成长和进步,还能进一步强化高校教育质量和实效。

猜你喜欢
产教双创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