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两所公办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2021-04-22 05:39区瑞莹林冬鸿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研究者常规班级

区瑞莹 林冬鸿

科学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保障幼儿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为充分了解当前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研究者对当下幼儿园班级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者以两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班级管理现状,并用访谈法访谈了67名班级管理者,了解他们对班级管理的看法和经验。

(二)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在尽量不干预教师和幼儿的状况下,研究者对67个班级进行观察,最大可能地记录了自然状态下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研究者采用正式访谈的方式,在不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情况下,与班级管理者就班级管理的看法、制订班级管理计划的方法、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进行了访谈。访谈对研究者了解班级管理者的想法有很大帮助,为客观地分析班级管理现状提供了支持。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现状与分析

(一)生活常规管理状况

教师一般会在每个环节前后统一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的生活常规。各项常规有具体的要求,能帮助幼儿养成生活习惯,如教师组织幼儿上厕所给出的明确指令:排队上厕所。大班幼儿的常规基本已经养成,他们如厕后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完成后会自己坐回椅子上。当幼兒违反生活常规要求时,教师会及时地提醒,或进行个别教育。只有幼儿因为违规造成严重的后果时,或者是在没有完全掌握规则的小班,才会进行集体教育。

教师更关注幼儿在班级中是否遵守规则。当幼儿违反规则时,教师运用最多的教育方式就是用言语直接发出指令,批评、训斥违规行为,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收到即时的效果。如在午饭时,有的幼儿边吃饭边说话,教师就会发出指令让幼儿安静吃饭。教师希望幼儿顺从和听话,班级活动有纪律、有秩序,却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忽视了教育的过程与策略,过多地注重效率和结果。

教师更多的是从控制班级的角度来看待和建立常规,关注侧重点是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纪律。教师运用权威阻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只是在控制幼儿的外显行为,对幼儿的内部规则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因此会发生类似“教师在时安静,教师离开后又开始吵闹”的现象。

(二)教育常规管理状况

1.班级时间规划状况

幼儿园一日生活与学习时间安排比较固定,各班幼儿一天的作息进度大致相同,在教学形式、内容、时长上存在略微差异。

教师机械地按照时间表执行生活与学习流程,在观察期内未发现教师灵活处理时间的行为。这就导致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被其他因素干扰而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幼儿的学习就被中断,甚至没有机会再继续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因为其他时间已经有别的活动安排了。

2.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状况

从幼儿园的一周活动安排表(见上表)来看,幼儿园一周的活动覆盖了五大领域,也采取了多种活动实施方式。但是,研究者观察发现,幼儿园一周的活动内容其实是比较割裂的,活动实施方式仍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特别是采取教师集体教授的形式进行,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活动主题的确定、内容的组织、角色的安排等,大多是教师包办。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直接讲授的形式进行教学,幼儿被动地接受教育。为了不影响课堂进度,教师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视而不见。此外,教师还会问很多质量低、无实质效果的问题,在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个性、兴趣与心理需求。

3.家园联系管理方面

教师会利用微信、幼儿成长手册、公告栏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还通过建立家委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等方式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引导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即使如此,在访谈中,不少班级管理者都表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家长工作,许多家长不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不愿配合教师工作。而且教师看似有许多家园联系方面的措施,但并未真正具备良好的家园沟通技能来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以及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比如,教师让小班幼儿在家要像在幼儿园一样自己吃饭,要求家长配合协作,但并未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更未提供相应的支持手段。许多家长在家庭中还是会因为幼儿吃得到处都是、吃得慢、挑食等原因直接喂饭。

三、建议

(一)让幼儿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教师应该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能把幼儿园当成“家”,也会去思考如何将“家”变得更好。生活常规管理应着眼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态度情感和自我意识,鼓励幼儿自律以及对自己负责。教师应与幼儿共同讨论、制定适宜的规则和合理的纪律约束,再让幼儿内化这些规则。

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表达与交流。教师可以跟幼儿一起讨论一日生活安排,支持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信息,告诉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帮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关于时间计划的框架,再和幼儿交流,让幼儿选择怎么样去做。教师要多给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尊重幼儿的选择,不强制要求幼儿在某一时间段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

(二)鼓励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共同体,教师有责任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并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教师要积极创造与家长交流的机会,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并始终对家长保持分享与合作的态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帮助家长理解幼儿教育的价值。教师要掌握与家长的沟通技巧,不能只注重交流的数量,更要关注交流的质量,让家长在交流中得到引领,进而家园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猜你喜欢
研究者常规班级
班级“无课日”
常规之外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破常规 获巧解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