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合作型教研机制初探

2021-04-22 05:39吴秋玲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题研讨师徒教研组

吴秋玲

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是指在共同的教育理念和儿童观的指导下,幼儿园之间及幼儿园内部按照一定的结构,通过优化整合组织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统一文化建设等措施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晋江市实验幼儿园自2012年起与西滨中心园实施名园带新园的管理模式,随着园所不断扩容,逐渐形成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运行合作型教研机制,师资互派,教研统一,高效协同,积累了一系列的教研合作与指导经验。

一、建合作型教研机制,促教研成效提升

集团建立了以总园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组长、各园业务骨干为小组长的中心教研组(打破园所限制,遴选各领域最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五大领域组、游戏组以及生活组等的组长);讨论制订了中心教研组管理机制,实施“整体建构、分层推进、综合评价”的工作策略;明确规定了中心教研组的职责,如每个教研组长每学期根据园本计划制订各组计划,每月开展一次研讨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展示活动等。

1.层级管理铺就教师成长路。集团制订教师层级发展目标,将集团内所有教师分成适岗期、成长期、成熟期,并根据不同层级教师的需求,制订发展目标。每学期业务园长根据集团保教工作计划列出本学期的“平台展示活动需求单”,如本学期预开设早期阅读方面的家长对话讲座、创意戏剧组织与指导的讲座、语言讲述活动的每师一课等平台展示活动,成熟期教师与名师可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各自研究的领域进行申报,也可提出自己想在平台展示的其他活动。中心教研组对平台展示活动进行研讨、筛选后最终形成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方案,这既盘活了所有师资力量,形成合力,又为不同层级教师量身制作了不同发展目标和计划,使每位教师都能“全”中有“专”,学做研究型的教师。

2.名师领航促教师专业发展。集团建立名师管理机制,层层推优、选拔精英,组建集团名师团队,并委任名师担任集团各教研组组长,使名师在各自领域中“学有所长,术有专攻”。除了发挥每一位名师的个人力量外,集团还特别注重发挥名师团队的集体力量,每月开展一次“名师荟萃”会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解决各名师在实践指导中的难题,从而提升名师的教研指导能力与水平。

二、搭合作型教研平台,构五大教研模式

1.菜单式业务培训。学期初,集团制订教师培训需求单,统计教师所需,并结合上学期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较全面的业务培训。比如,在本学期的教师培训需求单中,很多教师对园本课程的实施存在困惑,中心教研组科学分析“菜单”,结合这些教师的结构、能力等特点,邀请专家开设了有关园本课程实施的专题讲座。

2.需求式跟岗学习。集团根据不同园所的特点,安排不同群体的教师进行跟岗学习,以促进园所间的互动。比如,为期一周的新教师跟岗学习活动,每次都会先确定跟岗学习主题,如“自主游戏的指导”“区域环创的策略”等,各园则按需安排教师根据主题内容进行跟岗学习。学习结束后,跟岗教师可以沙龙的形式探讨本次跟岗的收获与困惑,做好总结、反思并与同伴分享。

3.“传帮带”师徒结对。集团采用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方式,根据双向互动需求确定师徒结对的对象,让徒弟挑选师傅,也让师傅认领徒弟。学期初师徒签订帮扶协议,共同制订学期目标,协商分阶段帮扶措施。集团要求师徒每月互听课,并在学期末对师徒结对成效进行专项考核,评选成绩突出的师徒给予表彰。集团还尝试按组划分师徒结对,3~4对为一组,相互听课、磨课,确保师徒结对指导的实效性。

4.多维度教学观摩。集团从三个维度安排教学观摩活动:一是名师示范课,二是新教师诊断课,三是集团考核课。集团针对不同的教学观摩课制订不同的研讨议题,参与研讨的教师根据议题开展讨论与交流,从而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与水平。

5.多样化专题研讨。集团在专题研讨中关注四个问题:一是内容。分析集团内收集的问题,提取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专题研讨的主题。二是形式。根据每次教研的议题选择适宜的研讨模式,提升研讨质量。三是研讨后的跟进指导。专题研讨结束并不意味着专题终结,需要根据专题研讨的成果对教师跟进指导。四是参与范围。本次专题研讨适宜在哪个级别开展,辐射到哪个层面,由集团统筹安排教师参与。

三、寻合作型教研途径,筑四大教研形态

1.体验式教研。教师有效的教研应从体验开始,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和认识,然后进行反思,进而发表看法,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比如,教研组采用体验式教研方法让教师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并交流各自的见解。又如,教研组让教师体验合作表演绘本剧的乐趣,并讨论绘本剧教学的策略。

2.参与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强调在亲身参与中学习,人数不多,有利于教师主动思考。教研主题主要是教师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整个研讨过程中,人人是教研的主人,人人都有所获、有所思。参与式教研一般经历如下过程:通过问题征集确定教研主题—寻找研讨切入点—讨论适宜的研讨方式—研讨交流与总结—实践再思考—发现新问题并再次提炼—提交中心教研组再次研讨。整个过程循环开展,从而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发展。

3.合作式教研。为了达到“整合资源、发挥特长、共同发展”的联动教研目的,中心教研组分工协作,进行不同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合作互動,营造互助互促的合作文化,从而合作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合作式教研需要把握一个关键点:收集整个集团内各园所的资源,形成资源库;突出两个转变:一是变单向教研活动为对话式、互动式合作教研模式,二是变封闭式教研为开放式教研;从而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4.“茶馆式”教研。这是一种新型的比较宽松的集体交流研讨方式,参与研讨的人员分成若干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一般针对一个主题进行交流,组长汇总大家的想法或方案。时间截止,组长不动,组员轮换,去参与其他组的讨论。在每组都轮一遍后,组长汇总信息进行总结发言。这有助于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集体会谈网络,创造集体智慧。比如,在“生态式主题活动内容的预设”专题教研中,教师按园区分成:总园区、分园区、万山园区三个组别,首先设定每组的组长,第一轮研讨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主题开展思路,第二轮研讨组长位置不变,各组组员轮换组别,再由组长带领新一批成员继续头脑风暴,最后由组长进行总结发言。这种模式可促进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增进教研的实效性。

“独撑竹篙,难经以风浪;千帆舰队,可骋以汪洋。”一个集团的发展需要众人的智慧来推动,一支团队的成长需要合作型的教研机制来助力。晋江市实验幼儿园集团通过建合作型教研机制、搭合作型教研平台、寻合作型教研途径,不断促进集团教研模式的成熟,从而稳步提升集团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专题研讨师徒教研组
唐僧师徒的生活经验
结尾的深意、写法的突破与文化的追寻——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故事新编》专题研讨(下)
对照“故事” 梳理“新编”——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故事新编》专题研讨(上)
专题研讨嘉宾
专题研讨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八戒吃包子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