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仪式感对小学生的帮助性成长

2021-06-15 11:28贺秀浓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0期
关键词:仪式感心理需求班级文化建设

贺秀浓

【摘要】仪式作为文化的传承,自古就有,大到国家军队检阅仪式、成人礼、嫁娶仪式,小到握手言和等礼仪。每一个仪式的过程都充满强烈的仪式感。近几年,网络涌现大量关于人生成长过程中仪式感的重要性的言论,不可否认,在成年人生活中,各个阶段仪式感的出现对人们生活中的深刻领悟和阶段性的成长与进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小学生更是如此,班级文化建设中,能够巧妙应用仪式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让一个个普通平凡的日子中加以特殊的意义,为学生一天天的成长添砖加瓦,每一步都是成长的脚印,每一步都是进步留下的痕迹,当学生成年之际回首自己的小学童年时光,那便是教师满满的鼓舞激励,这一切归功于平凡的日子里教师赋予不平凡意义的仪式感。

【关键词】仪式感;班级文化建设;乐观人生态度;心理需求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是相对于人的心理需求而催生的一种产物,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它时刻不同。不仅如此,仪式感还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以后的期待和勉励。小学生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也不乏仪式感,在家里,生日当天爸爸妈妈买的生日蛋糕;在学校,期末考试获得前三名,老师颁发奖状,最开心、最激动的莫过于这些时刻,因为此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焦于学生的身上。

然而,这样的仪式感一年中的次数也不多,对于处在懵懂时代的小学生,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在学习方面,小学生对于父母及教师对自己身上寄予的厚望,对于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无法真正理解及付诸于行动。小学生的成长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要真正激发学生,可谓是绞尽脑汁。传统的教育方式,如一味地口头表扬鼓励、颁发表扬信以资鼓励并不能达到长期激发的效果,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网络的驱动下,学生的心智在加速成熟,学生已深知教师的“套路”,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因此,教师可以趁机跟学生来一场“大人”与大人之间的谈判,达成一个个约定,当约定,即学生目标达成时,即兑现承诺,这何尝不是一个体现学生成长阶段重要时刻的仪式感?班级管理中,这样的仪式感多了,班级氛围会随之活跃,班级文化开始建立,班级团聚力荣誉感增加,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更收获努力的甜蜜滋味,留下快乐奋进的成长足迹。学校生活中,以下几种情况或时刻赋以仪式感激励作用更为强大:

一、竞选班干部赋以仪式感

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氛围的形成很大部分会取决于班委的选择和管理。班委是班级(学生)委员会的简称,由班干部组成。不管是一线城市学校,还是偏远山区小学,即使是规模再小的学校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班级都会选择德智体美劳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班干部,以寄于带好班级学习氛围作用。鉴于竞选过程的繁琐,许多班主任直接省略竞选的过程,将班干部名单宣布一遍张贴于班级公告栏就算完成此事。然而,如此大意的举动,往往疏忽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流程,即是竞选和宣告班委会成立的仪式感。班委成员中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都被赋予一定的权力共同维护班集体利益,各司其职。班级中出现一些特殊状况时,即使班主任不能及时到位,也可以由班委会成员共同讨论商量决定对策,这就是班委会的强大之处,做到了班级的自我管理和调整,也算得上时真正“当家做主”。因此,这一群被赋予权力的班委会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事务外,更要肩负重任,肩负班级使命。在开学初,通过竞选,评选出“人大代表”后应当选出一个重要时刻,给予上任的班干部们一个盛大的仪式感,宣读自己的使命,不管是站在台上的“人大代表”还是坐在台下的“百姓”,当音乐声响起,当宣读开始,都应明白,在集体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此情景下,班级文化也开始形成,凝聚力也逐步增加变强,班级综合实力开始上升。如,在六年级刚接手的班级中,学生较为散漫,又是高年级毕业班,于是笔者在班上通过一个月一次的匿名投票表决方式竞选班长,在班会课上共同计算票数,最多者即为本月的班长,一个月一次,以此观察班长管理模式,学生又得服从班长管理,形成彼此监督,共同成长。仪式感就在开始的半学期逐步形成,实践证明,效果达到良好水平,班级整体较为团结,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达成某一目标时,即授予颁奖仪式感

繁杂的学习任务,家长、教师一味“填鸭式”教学不一定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宏观目标指令下,聚焦于小目标,当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即使是表现较为糟糕的学生,一旦小目标达成,就算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对这个新台阶授予一个颁奖仪式,将颁奖仪式拍下洗出照片张贴于荣誉栏中,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班级文化赠添光彩,为学生不断进步报以掌声。因为有仪式感的存在,才使学生在班级中能够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存在感,进而延伸价值感。失去教师和同伴的关注,无疑只会剩下无助感、无价值感。教师赋予学生一个仪式:邀请该生站在讲台上,昂首挺胸,目视前方,配以洪亮的音乐声,奖杯的PPT背景图,加以教师的鼓舞赞扬声,学生面对台下全班学生,让学生明白那是来自教师的肯定,那是同学对自己的肯定,更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以此激发自己不断向前,不断迈步前进。这简单的仪式虽然只有几分钟,看似不必要,但这对于胆小的学生或是表现不够优秀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得到关注,这样的仪式感起到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根据“马太效应”,当一个人的一某个行为得到肯定时,他会不断重复该行为以满足别人的期待。因此,简单的仪式创造出的效益远远超过预期的想象。不可否认,成年人追求的生活仪式感,在小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到的作用同等有效。

三、班级管理渗透仪式感,创造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上述两种情况适用于个人或小团体。作为完整的班集体,当然也应在某些时刻增加一个仪式,创造一个满满仪式感的幸福时刻。正如英国社会学家邓肯·米切尔所指出的:仪式的意义在于通过隐喻或转喻来陈述心灵体验。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不应仅仅停留在成绩方面,更应注重心灵的成长和收获。开学初,教师即可以与学生达成一致协议,如:当我们班级获得“文明班级”称号或旗帜时,我们一起共同举办一次班级“庆功会”,这不是对某个学生的特殊鼓励和表扬,而是对整个班级共同作出的贡献的一个仪式,一个庆祝活动,以此表彰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也是对未来更大的期许。像是一条线,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它即是终点,也是起点。“庆功会”不一定要多隆重,可以由学生家里带些水果或是美味食品,围成一个圈,共享美食和欢乐,时间也不用太长,长则40分钟,短则30分钟,即可完成一个“庆功会”,也是满满的仪式感。一个月一次的“庆功会”会让学生充满期待,以此激发在每个月每个星期每一天的日常行为中表现更为规范。充满欢笑的“庆功会”也会给学生留下快乐满足的心灵体验,激励他们往更好的行为方向发展,更团结友爱,触发对班级更多热爱,对生活的感恩,由这个仪式感引发学生幸福感,更是让他们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样的“庆功会”不止体现在获得文明班级旗帜中,可以由班级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语文科平均分70分达标“庆功会”、优秀率突破百分之八十“庆功会”等等,教师开学初定以目标或计划,让学生朝着共同奋斗目标在学习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仪式感的建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小学生求胜心理强,期望自己的表现能够博得老师的关注和赞美,以此表达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而仪式感的存在刚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小团体或是整个班级的仪式更是显现班级团体的力量,也是为更好地建设班级文化。因此,仪式感在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幫助性成长值得我们不断深思和研究,以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为祖国的教育发展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M].李继宏,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2]唐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M].方志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仪式感心理需求班级文化建设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安托南·阿尔托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