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内卷化”困境研究

2021-11-30 00:28马思铭
关键词:内卷化困境资源

□马思铭

[内容提要]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内卷化是一种投资收益不对等的情况,投入资源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这种内卷化困境在教育行业也同样存在。在乡村地区,由于教育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匮乏,在教育投入边际效益递减的前提条件下,乡村教师往往长期从事相同的教育工作模式,缺乏教育创新以及教学变革,企图降低现有教育教学的风险,维持短期教育的利益。这种教育内卷化的困境同时也让乡村教师陷入了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局面。相对于城市地区,欠发达的乡村地区教师的内卷化现象更为明显,受到行业内卷、地域内卷以及个人内卷等多重影响。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在乡村教师“内卷化”表现的基础上,挖掘这一困境存在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乡村教师“内卷化”的内涵

客观来讲,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物质基础、教育文化环境、教育软件条件等差异。为了缩小城乡两地的教育差距,国家教育部门频繁出台各类教育制度以及规范,为乡村教育变革提供制度保障、物质资金保障、人才保障等。例如,2018年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提到将进一步扩大在乡村办学教学经费、乡村教师人才保障上的财政拨款支持力度。而与资源大力投入现状不成正比的是乡村教育的成果产出。尽管乡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高等教育的升学率在逐渐上升,但是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加深,以及高等教育升学率的提高,相比较对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速度、效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是乡村教育内卷化的一种表现。其中,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以及结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城市教育中,城市学生可以有多种学习的模式,除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培训机构校外教育以及家长辅导教育等形式比较常见。但是在乡村教育环境中,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乡村学生主要通过学校教师开展学习过程。因此乡村教师个体的专业能力,教师的职业素养,乡村教师群体的职业稳定性等都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结果产生直接而又关键的影响。但是乡村教师“内卷化”困境的存在,使得乡村教育质量一直缺乏实质性的、大跨度的进步和发展。

从农业领域延伸出来的“内卷化”现象和困境在乡村教师群体以及个体身上依旧比较明显。“内卷化”的存在及程度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行业特征的影响、个体人格特性的影响等等。在“内卷化”的困境中,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教学中选择了固定的、沿袭下来的思考范式以及行为模式。在日复一日的重复性教学工作中,教学质量没有跟随学生需要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并且教师群体以及个体也出现了职业生涯的倦怠以及松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改革以及创新所投入的时间、精力要远远大于最终教学成果的提升,并且在教学规划以及执行过程中还需要个人承担较大的资源投入风险,创新教育的资源成本以及机会成本过高。因此乡村教师普遍倾向于按部就班的执行既定的教学工作。乡村教师“内卷化”的困境因此产生。

二、乡村教师“内卷化”困境的表现形态

要想深入分析乡村教师“内卷化”的成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就要首先明确在乡村教育环境下,教师“内卷化”的意识以及行为表现是什么形态。乡村教师“内卷化”的困境一方面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来源于自身因素。一部分乡村教师整体而言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受制于外部资源以及环境的约束,不得已“内卷化”。另一部分乡村教师则是由于欠缺主观能动性,在内生性动力匮乏的状态下主动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内卷化”。

(一)由外部环境制约引起的内卷化困境

石耀华、余宏亮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困境与消解》的研究中,通过对乡村教师的调查以及访问,发现一部分乡村教师对于自身的教师角色以及工作定位比较清晰。这部分乡村教师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自我激励能力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表现。第一,这部分乡村教师相较于其他教师具有较为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基础,因此在教育教学输出上具有较高的质量。第二,这部分乡村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上进意识,对于乡村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所以能够根据乡村环境的学情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调整。第三,这部分教师具有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以及发展路径,因此具有较强的内生性激励动力,相信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职业理想。

但是这部分教师仍旧存在内卷化的困境。这部分教师对于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需求比较强烈,因此需要更多的教育培训资源供给和支持。而在乡村教育教学环境中,优秀教师研讨会、知名专家教育讲座等培训形式比较匮乏,因此教师的培训资源没有办法突破空间限制流动到乡村地区。教师个人的提升需求与培训资源供给之间存在落差,教师没有自我提升以及发展的客观资源以及环境,因此教师出现内卷化的困境。

(二)由自身因素引起的内卷化困境

同样在石耀华、余宏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困境与消解》的研究中发现一部分教师是由自身因素引起的内卷化困境。从教育工作表现上来看,这部分教师在前后调查对比中,其原先存在的教育问题、教育困惑在经历几年的教育实践后依旧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可见,这部分教师将教育问题搁置下来,照搬原样,沿袭了以往教师或者学校要求的教育模式以及方式,陷入了内卷化的困境。教师自身在教学工作改进和创新上存在明显的内生性动力不足,在外部激励不足的条件下,内生性激励也同样匮乏。从教育目的上来观察,一部分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参加教育培训中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实用主义思想。为了合规完成上级层层规划下来的教育目标以及工作,乡村教师往往模仿、照搬成功教师的教学范式,降低自己创新教学的犯错风险。在教育培训中,这部分教师倾向于学习教育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教育内容。这部分教育内容能够快速的进行模仿,运用到课堂教育中。对于系统化的知识理论体系以及教育体系,乡村教师的培训参与热情明显降低。因为理论知识的培训应用性较差,没有办法帮助教师在较小风险、较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短期利益。

三、乡村教师“内卷化”困境存在的原因

(一)乡村教师的话语权不足

乡村与城市具有不同的教学环境,在生源特点、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师资力量、家校合作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在教育需求上面临着不同的需求内容以及特征,因此就需要差异化的教材设计内容来进行差异化的需求满足过程。但是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上明显欠缺话语权,存在“群体性失语”的问题。乡村教师在整体教育设计以及规划的过程中,欠缺必要的建议权、表达权、决策权,致使课本设计、课程规划与乡村教学的实践情况和需要并不符合,为乡村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执行难度。因此为了降低改变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的风险和投入资源,乡村地区教师往往参考一些成功案例以及经验,在“模仿”、“套用”、“照搬”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乡村教师缺乏社会性激励

对乡村教师社会性激励的不足也是教师内卷化困境的重要因素。激励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引导和鼓励,帮助教师树立长期的职业发展观念,在教育教学投入中实现自身的个人发展目标、工作目标。激励一方面来自于外在事物,一方面来自于内在环境。在乡村教学环境中,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都是具有激励性的外在因素。而教师对于教育工作内容的热爱则是重要的内生性动力。易卓的《从“角色”到“职业”——乡村公办教师的乡土脱嵌》一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目前乡村教师的工资结构主要由基本工资、教师补贴、职称补贴这三个方面组成。乡村教师的整体月收入在乡村地区收入结构中位于中上层。因此物质资源的不足并不是乡村教师内卷化困境的完全解释,那么教师内生性激励动力的不足是造成教师职业困倦化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对于教育工作内容以及过程的热爱一部分来自于自我的崇高理想支撑,一方面来自于乡村社会、学生家庭的尊重、认可及支持。

目前,乡村教师逐渐职业化,已经不再是依靠情怀以及热情执教的阶段。政府通过资源扶持来吸引年轻的教师人才,并通过职业化的培训过程来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专门化的、规范化的乡村教师招聘、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升了乡村教育行业的理性化。职业化乡村教师的自我实现更多偏向于升值、加薪等外在的物质方面,更注重于教育教学的结果。因此,不断走向职业发展的乡村教师欠缺内生性的教育热情,过度专注教育结果,会导致乡村教育的功利思想和实用主义,因此乡村教师的教学思想、模式逐渐走向千篇一律。

另一方面,义务教育的推广以及政府对于乡村教育的扶持,使得乡村家庭教育整体支出降低。在打工经济引导下的就业现状下,乡村学生的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甚至是生活投入更少的时间及精力。在以往家庭教育支出较大情况下,乡村家庭的教育参与程度较高,对于教师的支持力度较大,因此乡村教师的地位很高。现状,乡村教师地位下降,已经不再得到乡土社会的尊重和崇拜。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提升,因此教师的社会性激励不足,没有得到自我实现以及自我尊重的满足。并且在家庭资源减少投入的前提下,乡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生活管理的工作,更加排挤了在教育教学创新完善上的资源和精力。因此乡村教师欠缺变革内卷化困境的社会性激励。

四、乡村教师“内卷化”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提升乡村教育培训资源的精准供给

乡村教育内卷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内卷化。内卷化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提升对乡村教育的资源支持。但目前这种资源的帮扶是粗放式的,缺乏定向化管理和精准化管理。在乡村教师培训资源的供给中,培训内容、培训机制等投入需要具有定向化的精准投放。在乡村教师的培训内容设计上,不仅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教学知识,更要帮助教师建立对自我的认知,对教育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这种心理教育、激励教育在现有乡村教师培训体系中比较欠缺。乡村教师内卷化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对自身认知以及激励不足。根据挫折理论,人在面临挫折的过程中会存在两种心理,一种是建设性的心理自卫,一种是破坏性的心理自卫。面对乡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教育环境的滞后,乡村教师可能会产生一种破坏性的心理自卫,从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推诿、逃避、忧虑等意识和行动。因此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教育部门应该从教学发展角度、教师个体发展角度出发,完善培训内容,让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界定自我,提升面对挫折的意识和能力,并学会自我激励以及自我发展。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为了让乡村教师能够更快、更好、更全面地衔接优秀的教育内容。信息技术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可以为乡村教师培训建立专门的网络渠道、网络平台,通过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在线培训等形式完善乡村教师自我完善路径。在乡村教育环境中,教师的内卷化困境也同样来自于外部环境支持力度的不足。因此通过网络化的在线共享式的教育培训模式,具有充分主观能动性的教师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教育培训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后续的职业上升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和保证。

(二)创设完善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在上述的归因分析中发现,教师自我激励和社会性激励的不足会导致教师自身产生职业倦怠及松懈。因此教育部门、学校、村委会等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应该协同起来为乡村教师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协同发展,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完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物质激励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完善教师现有的工资结构,增加教师绩效奖金的比重。为了提升奖金激励的引导和发展作用,有关部门要设计不同的奖励项目,对教师的教育结果、教育过程、教育创新成果等奖励。从精神奖励角度,相关部门应该提升乡村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当地乡土社会中的地位,在得到充分尊重感的前提下产生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对此,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对乡村教师的集体宣传、个人宣传,通过办刊、拍摄记录片等形式提升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和尊重感。

乡村教师陷入内卷化困境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外部教师环境的竞争压力。随着择业压力、再就业压力的增加,教师队伍将会进一步扩招,乡村教师的试错成本提升,因此职业的忧虑感加重。同时,乡村教师的职业纵向上升的路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教师职业发展的安全感不足。因此在对乡村教师进行激励的同时,也要为其提供必要的职业保障及支撑,保证乡村教师职业的稳定性,提升对乡村教师的容错率,鼓励年轻的乡村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创新中。同时在职业发展路径中,教育部门需要专门为乡村教师职业晋升提供量化的考核标准,保证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规范性、客观性,让教师队伍有充足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五、结语

通过对乡村教师内卷化困境的内涵分析、表现形式分析、归因分析,能够看出乡村教师内卷化的存在受制于外部环境以及教师的自身环境。教育资源、教师培训资源的投入和供给仍旧是重要的解决内卷化困境的方式。但是在资源供给中,相关部门要注重资源的定向化、精准化投放和管理,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此外从教师自身角度上考虑,不断职业化的乡村教师应该在追求专业化、规范化职业理性发展的同时,关注到自身的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道德,提升自身对乡村教育的情怀及热情,在内在动力重塑以及自我激励中打破内卷化的困境。

猜你喜欢
内卷化困境资源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我给资源分分类
跟踪导练(一)
困境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中国当代乡村伦理的“内卷化”图景
何以“内卷化”:我国警察权控制格局的审视
资本下乡真的能促进“三农”发展吗?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