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智能化高效阅读指导教学

2021-12-29 18:29
科学咨询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三国名著

陈 梅

(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小林实验小学 广东珠海 519090)

一、阅读方向

(一)阅读教学目标

制作故事梗概微视频,理清《三国演义》全书脉络,熟悉其中重点情节,了解主要人物性格,指引学生观看视频对认识《三国》只起辅助作用,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名著的语言美感、文字精华还需要细细品读名著的作品,激发学生对《三国》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分析融合编排视频后播放,结合名著的文字品读后概括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并理解其内容、从重点情节中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三)阅读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分析融合编排视频后播放,结合名著的文字品读;梳理《三国演义》全书脉络,概括小说的情节和分析人物性格;通过网络制作“品《三国》字、悟《三国》情”调查问卷,让孩子们根据观看视频或品读作品而产生的感悟完成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更容易了解孩子们喜欢哪种阅读方式,根据孩子的爱好制定阅读指导教学[2]。

(四)阅读教学方法

通过五步曲“梗概”“领悟”“品读”“梳清”“思考”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典名著的文化瑰宝。紧扣小说,通过阅读感悟小说中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周瑜、赵云、吕布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小说中著名战役部分内容的研读。阅读名著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侧面感悟,会更清楚透彻地认识、了解《三国》。

二、阅读过程

(一)播放视频了解故事梗概,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兴趣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描写了三个国家魏、蜀、吴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一些历史上重大的战役。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把故事梗概通过微课呈现出来,中间穿插一些经典故事剧情和重要性的战役,让学生对《三国》产生观看的兴趣,从而指引学生视频展示的《三国》故事剧情大多都是经过商业改编拍摄后播出的,真正的文化瑰宝是源于原著的文字之中,需要我们细细品读、字字斟酌方能领悟到其中文字语言的奥妙。

(二)播放视频,结合文字领悟作品中人物的形神

1.人物众多,类型化的写法

《三国》中人物众多,其中有名有姓的共1191人,其中文官451人,武将436人,汉、三国、晋的皇裔、后、妃、宦官等128人,其他三教九流和官亲176人。人物形象鲜明而富有个性,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在微课中列举其中的一些人物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模仿着阅读教学的例子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达到众多人物中类型化的分析学习,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小说虚实结合,人物形象生动

《三国演义》大体按照历史真实来写,但又虚构了大量细节,使小说虚实结合。实,使读者产生真实感;虚,使小说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史料处理原则。

(三)通过影音中故事片断的展示,结合学生情境表演,让学生深入品读名著中的语言魅力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播放影音让学生深入了解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学生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进行细细品读便可以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再通过情境表演便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纯粹的语言文化魅力。

(四)梳理名著线索,清晰叙事结构

全书描写上百次各种类型的战争,但都不重复。从单刀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帐里的用计设某,写得有虚有实,各具特色。小说在金戈铁马的争斗中,又不时穿插描写大江明月、饮酒赋诗、山林贤士等抒情场景,从而使故事有张有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本书生动地反映了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九十多年中,各封建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面貌。本书生动地反映了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九十多年中,各封建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军事斗争,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面貌。梳理了主要线索,清晰叙事结构,理清脉络,更加容易把握和了解《三国演义》。点面结合多媒体《三国演义》中主要角色概说视频播放,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

(五)提出质疑,思考收获

1.音乐播放,提出质疑。

2.你听过这部电视剧的片头曲吗?哪一句歌词给你的印象最深,你是怎么理解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看过三国的同学能联系故事内容理解一下这句话么?

3.你知道什么是“演义”么?从《三国演义》名字上你能知道什么?

4.你能分别说出魏、蜀、吴各国中的几个人物吗?能说出他们的一两个特点吗?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他有哪些典故?

5.本书中的哪次战争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争中的主角是谁,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从这次战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谈谈本书中有哪些妙计?妙在哪里?

7.本书既是文学宝典,又是军事宝典,既是谋略宝典,又是人文宝典。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处世之道,学习哪些人格之美,应该摈弃哪些性格之短,避免哪些品质之缺?

8.三国鼎立,三方相互勾结、排斥、打击、利用,连年烽烟滚滚,征战不断,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从中你有何感受?

9.本书以人物形象塑造鲜明而著称,其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我们应该学习作者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呢?阅读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提出质疑,思考收获”是一个大的难点,学生是否都能够掌握并了解人物的角色和性格特征呢?这个环节通过调查问卷的情况分析制作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教学。

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指导环节分三个部分呈现。

第一部分:播放歌曲让孩子融入到名著的氛围中,选取一部故事情节提出质疑,让学生沉思其中,经过深思熟虑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让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生成课堂学习成果,最后全班展示分享收获。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课堂分享,分小组或小组代表展示,将表现优异的评为“优胜小组”或“课堂小明星”,被“评优”的学生通过信息化在班群里进行表扬,我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种鼓励的方式。

第二部分: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三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制订阅读计划阅读作品后便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喜欢的章节作阅读笔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可以阅读一页书或一章节后作下阅读笔记。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程度不一,阅读感悟不作硬性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而写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可以抄下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人物对话或篇章情节。但原则上的感悟是要健康、积极向上的。阅读笔记展现阅读成效,我个人认为阅读笔记环节能够真正体现孩子们爱阅读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真正喜欢阅读的孩子会非常认真地做阅读笔记,并且会字字真切地写下自己的感悟,那些对阅读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基于有学习任务在,也能够完成阅读任务,虽然说这个阅读任务是非主观动力去完成的,但是在阅读笔记积累到一定量时,这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习作水平也能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第三个部分:网络制作调查问卷,根据阅读内容而完成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根据学生的阅读程度不一而进行分层设计,保证阅读的学生基本能完成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阅读作业的一种体现,也就是换一个方式布置阅读作业,避免传统式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化教学相融合之下进行有目标的阅读。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教学来推动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这将是一项翻转性的创新阅读,推动信息化、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能够改变传统阅读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阅读中。

三、阅读训练

阅读后从三方面进行阅读训练。第一,“合作探究,情境演练”,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巩固阅读成果。通过情境演练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效,避免枯燥无味的试题,这样学生更加没负担反而会富有兴趣去阅读经典名著;第二“阅读笔记”和作者一起同游精彩篇章,书写内心真实感受,扩大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知识,进行创作积淀,读写相结合。第三,问卷调查,检查阅读实效。

四、阅读方法指导

通过五步曲“梗概”“领悟”“品读”“梳清”“思考”阅读古典名著,感受古典名著的文化瑰宝。了解名著中“故事梗概”知其刚要内容;“领悟”名著中的人物的形神;“品读”名著中语言的魅力;“梳清”梳理名著线索,清晰叙事结构;“思考”名著中的故事的收获。做一名优秀且有质感的读者。我们不时地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文中表达了什么意思,还有哪没读明白,这样举一反三多读、多问、多想,才是读书的最好方法,也是最高境界。掌握了阅读方法,就能更快速掌握小说中的文章内容,并了解小说中的主旨意思。

被信息化覆盖的00后学生,难免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传统的阅读方式不感兴趣,阅读习惯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怎么样打破这个科学壁垒呢?我想,将传统阅读与新形态下的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教学相融合,可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信息化的教学、学习工具,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能让学生从多渠道了解或收集到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的主旨和精髓。信息化技术的创新教学课堂能够打破科学壁垒,引导学生进行跨界数字学习的探索,体验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的乐趣。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三国名著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三国乱谈(1)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