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延伸幼儿游戏意图的策略

2022-04-02 13:14刘艳李雪莹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自主游戏

刘艳 李雪莹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活动为例,围绕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探究行为,阐述教师支持游戏推进,捕捉有意义的教育瞬间,理解幼儿游戏意图,延伸幼儿游戏的有效策略,解答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困扰,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自主游戏  游戏意图  策略思考

一、游戏案例回顾

自从幼儿秋游时参观过渡江战役纪念馆后,他们对作战武器“大炮”十分感兴趣,乐乐小朋友更是其头号粉丝,他想搭建一架大炮来“打仗”,在他的号召下,班级里很快地掀起一股搭建“大炮”的游戏风暴。

(一)产生意图,开始行动

1.初搭“轰炸大炮”

游戏时,乐乐、洋洋、浩浩计划搭建一架“轰炸大炮”,先把8个纸盒两两拼在一起,把两块木板横着放在纸盒上,再把2个奶粉桶一前一后地拼在一起,一个单层简易大炮拼搭好了(见图1),乐乐和小伙伴们高兴地拿着炮筒开始轰炸起来。

2.改造架空垒高式“大炮”

沒玩一会,幼儿发现单层大炮较矮,一直蹲着攻击很累,于是联想到生活经验:解放军叔叔用大炮打仗都是站着打的。幼儿开始尝试对大炮整体搭建进行调整,采取架空垒高的搭建方法,把纸盒从左右两边往上堆高,搭到4层后,把两块木板横着搭在纸盒上,又拿来奶粉桶做的炮筒放在木板上,架空垒高式“大炮”搭建完成(见图2)。

3.升级版“超级大炮”

随后幼儿又发现架空式搭建炮身不稳,会倒塌,于是集思广益后调整了方法,拿来纸盒放在两摞纸盒之间,并且又在原先两摞纸盒后面又增加了同样高度的一层。通过搭建方法的调整,大炮炮身更加稳固,也使幼儿明白搭建炮身采用架空式不合适,最终,升级版“超级大炮”搭建成功(见图3)。

孩子们对“搭建大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建构游戏中表现出了专注、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但大炮离我们实际生活太远,从几个孩子的搭建作品来看,显然他们对大炮的整体结构还是比较模糊的,于是教师顺应了幼儿的游戏意愿,并适时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参观炮兵学院、渡江战役纪念馆,以及从网上观看图片、视频等时的观察记录下来,理清了搭建“大炮”的基本思路。

(二)解决新问题,延伸意图

用什么材料可以做炮筒呢?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炮筒的用途。

有了前期实地观察的经验,幼儿以最快的速度搭建好了炮身。在搭炮筒的时候幼儿遇到了难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做炮筒?在自主游戏中,扩大选择的空间,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需要的、感兴趣的材料,是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的前提条件。于是教师将幼儿园变为开放的游戏空间,幼儿园各个地方幼儿都能自由出入,寻找合适的材料。当幼儿出现选择困难时,教师适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对炮筒用途进行讨论,终于想出了完美策略:将原先的实心炮筒改为空心炮筒,连接两个保鲜膜硬纸筒,用报纸自制炮弹,然后用小棍当发射器,把炮弹放进纸筒里用小棍一捅便能发射炮弹了(见图5)。炮筒制作完成,幼儿迫不及待地尝试发射炮弹,小球从炮筒里被射出,幼儿看到后不由得欢呼起来。

怎样使炮筒能上下移动?首先,掌握上下移动与支点的联系。

在几轮游戏后,幼儿不满足于现状:炮筒是固定的,不能上下移动发射。大班年龄段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并且缺少生活经验。所以“炮筒怎么能自己上下移动”这一新难题阻碍了幼儿继续游戏的脚步,幼儿向我寻求帮助。我先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并将自己的引导意图隐含在一个问题中:“你们是想让炮筒可以上下移动是吗?这和家里的水井架很像呀!”这个问题既符合游戏情境,又唤醒了幼儿的原有经验,孩子们既受到了启发,同时又把游戏的决定权重新交还于幼儿。通过观察,幼儿发现水井架的中间有两个凸出支点,两个支点分别卡在水井架左右两边立柱的凹槽中,这样水井架可以靠着两个支点在凹槽中上下移动(见图6)。找到方法后,幼儿开始动手制作(见图7、图8)。

(三)大炮搭建成功,意图实现

经过一次次探索和尝试,“冲天大炮”终于搭建成功!(见图9)幼儿们自发地召集起自己的好朋友们加入到作战游戏中,组成了“奥特曼战队”和“超人战队”,展开了期待已久的战斗。幼儿在用大炮进行战斗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搬运大炮进行攻击,萌发了给大炮做炮架的新思路,生成了有价值的探索。但教师考虑到做车轮已经超出了大班孩子的搭建能力,即使教师把“如何做轮胎”这一方法解释清楚了,他们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借用三轮车的车轮,引发了幼儿以物代物的想法,用体育器械“举重器”代替车轮(见图10),再次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很快,幼儿找到类似车轮的举重器,乐乐找了四个弧形纸砖,两两拼成一个半弧形后,分别粘贴在底座两边的中间位置,当作车轮的接口,把举重器往半圆中间一放,炮架的底座被支撑起来。为方便推拉,他们还找来两个长短一致的方形长棍固定在底座的左右两侧,炮架的底座拼搭完成。(见图11)在推的过程中浩浩觉得车轮滚动的太慢了,通过来回反复实践,他发现了车轮接口处的半圆弧形纸砖太大了,导致车轮滚动速度变慢。于是,他又在半圆弧形的接口处固定了一个小型半圆接口(见图12),效果非常明显,车轮的滚动速度明显加快。

二、在自主游戏中教师如何支持、延伸幼儿游戏意图的策略思考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游戏意图与探究需求。在秋游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后,幼儿产生“搭建大炮打仗”共同的基本游戏意图。随着游戏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幼儿从最初的单层搭建简易大炮到垒高搭建“超级大炮”,到制作上下移动的炮筒,再到最后制作能推动的大炮,不断生成新的游戏意图,避免了低水平的已有经验的重复,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一)用材料激发孩子的游戏意图

在整个游戏中,教师投放的材料非常丰富,比如案例中的各种各样的纸盒、纸砖、木板、奶粉桶、卷心筒、举重器等都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支持幼儿游戏的策略中,教师也很善于让幼儿去材料中寻找答案,比如在幼儿不知道如何选择搭炮筒的材料时,教师适时引导:“我们一起去幼儿园各个地方转一转,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吧!”让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将目光投向材料,进一步推动幼儿的游戏意图。

(二)延伸幼儿的游戏意图

1.重复和确认孩子的问题

在游戏中,当幼儿想要选择炮筒材料却又不太自信时,教师要及时重复幼儿的话并加以确认,鼓励幼儿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幼儿产生自信,为后来幼儿延伸出制作“木桩炮筒”“积木炮筒”“能发射炮弹的炮筒”的想法提供了支持。

2.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意图

教师作为游戏的参与者,要学会通过反复描述孩子的语言等方式,帮助幼儿梳理自己的游戏意图。例如当乐乐想做炮架,却不知道要做多大的才可以时,教师描述着乐乐的话,并加以延伸:“原来是用来放大炮的,要能放下大炮才可以当作炮架。”通过描述和延伸提问,激发幼儿思考,帮助幼儿将游戏意图不断地扩展和深入。

3.顺应并激发幼儿的游戏意图

在搭建游戏中,幼儿不断迸发出新的创意并努力付诸实践。作为教师,更应该支持幼儿的游戏意图。所以当幼儿想搭建大炮,教师满足了幼儿的游戏意愿,并通过观察记录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大炮的整体结构,更激发了幼儿设计大炮的欲望。当幼儿想让大炮能上下移动时,教师用语言“你们是想让炮筒可以上下移动是吗?这好像和家里的水井架很像呀!”巧妙提示,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认知冲突,为幼儿探索“炮筒上下移动”打下了基础。这些隐性的顺应与支持,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也为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提供支持。

(三)支持孩子实现游戏意图

做“支持型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环境、材料的准备及活动过程,通过适当地启发、引导和支持,不断推动幼儿游戏的深入和发展。游戏时,当幼儿在选材上出现困难时,教师陪同幼儿在幼儿园各个地方寻找;当幼儿想要炮筒能上下移动时,巧妙提示幼儿观察水井架;当幼儿想要给大炮做个炮架时,带领幼儿去观察三轮车的车轴,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游戏意图。

从“搭建大炮”到后来的“作战游戏”,这个看似简单的搭建游戏在幼儿主导和教师支持下,不断发展、丰富和深化。幼儿每天计划着如何搭建“大炮”,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作為教师,在与幼儿的积极互动中,倾听着幼儿游戏时的话语,帮助他们梳理从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和他们一起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一起探讨如何将游戏进一步深入,期待着更多的挑战。相信,只有“静待花开”的教师,才能看到真正的“花开”。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自主游戏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