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指导“三要三忌”

2022-04-02 21:47程月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程月红

摘要:预习是事先的自我学习。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有“三要三忌”:预习内容要分块设计,忌预习任务单一化,就是要将语文预习分成“读、写、思、拓”几个方面实施;预习过程要分层指导,忌预习经过形式化,就是在预习过程中要分层要求、分层指导;预习内容要分类展示,忌预习评价表面化,就是通过秀一秀、炫一炫等方式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指导  三要三忌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良好的预习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而有效的指导是预习落实的基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預习内容要分块设计,忌预习任务单一化

小学语文课前的预习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的效率,有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有效的课前预习。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内容。

(一)“读”

熟读课文是语文预习最鲜明的特点,力求在读中加深印象,在读中初步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至少朗读三遍,步步深入。读第一遍,要给生字注音,做到没有不会读的字。读第二遍,要读得正确,也就是不借助拼音能把课文读得一字不错、一字不添、一字不落。读第三遍,要读得流利,即能够比较正确地断句,停顿恰当,节奏鲜明。

(二)“写”

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阶段。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一定要设计让学生动笔的内容。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对常用字的掌握,布置学生对课文生字的抄写、书写。不仅要把字写正确,还要在同步字帖上临摹,在临摹中要指导学生把字写得像字帖那样匀称美观。同时,要把课文中的成语、谚语、俗语、警语以及容易写错的字词书写一两遍,在书写中识字,在书写中练习书法,在书写中积累词汇。

(三)“思”

预习课文,除了要在课文整体感知方面有一些思考的要求,比如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来写的,还要结合所学课文的内容设计几个能指向重点、难点的问题,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使他们在头脑中产生较深的印象。这样的问题设计,每一篇课文都不尽相同,教师要精心设计,直指要害。例如,《火烧云》一课的预习问题可以这样设计:作者抓住火烧云的哪两个方面来写?是怎样具体来写的?找出相关段落,默读思考,做做批注。这两个问题可以带动学生在预习中关注重点段落,感受火烧云颜色的绚丽多彩和形状的千姿百态。即便有些学生找得不够准确和全面,对课文的重难点也有所涉及,课上注意力就很容易集中到这些段落上来。

(四)“拓”

预习是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梳理信息能力的良好途径。其一,围绕所学的课文,引导学生找一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视图资料,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因为这样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离得比较远,而图片形象直观,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再如《珍珠鸟》一课,学生在生活中亲眼见到珍珠鸟的不多,找些图片,了解外形之美,可以激发喜爱之情。而对于《狼牙山五壮士》之类的课文,在预习时,教师要安排学生看看相关的电影片段等视频,这样的拓展预习有助于开阔视野、酝酿情感,使他们觉得语文课很有意思,也容易在课中进入角色。其二,查阅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字资料,如有关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内容说明的类似或相关文章,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课文信息,学习课文的时候就会比较轻松,也在这样的拓展预习中提高能力。

二、预习过程要分层指导,忌预习过程形式化

(一)分层要求,忌布置任务一刀切

小学生处在自我学习的起始阶段,存在层次不一的情况。老师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预习。切忌布置预习任务全班一个模式、一个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读”“写”“思”“拓”这四个板块的预习内容都要进行,力争在预习时“厚积”,为课堂“薄发”做准备。对于“潜能生”,要告诉他们完成最基本的预习任务,即会读会写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分层指导,忌预习中甩手不管

很多老师认为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课外的事,布置了就不管了。其实,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要做细致的指导。教师要安排比较集中的时间,用不同的步骤、分不同的层次来指导学生搞好预习。

1.集中组织,自主预习

安排一定的时间,把学生集中在一起做第一步预习,即“读”“写”“思”。在这个环节,教师重点指导“潜能生”落实不会的地方:朗读不准的,教师重在指导断句,让他们读得正确、通顺;字词不会写的,教师以“例”示范,找出特点和规律,让他们会写。此时的预习,教师要结合典型个例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预习的过程体验,增强学生预习的自觉意识。

2.分层指导,强化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预习就要通过课文的辅助材料让学生感兴趣,以实践活动的形式促进预习。围绕“拓”的预习任务开展活动,使预习走向深入。教师相机指导,强调“态度决定效果”,培养学生认真的预习态度,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在对待资料的态度上,做到“博观而约取”,即广泛浏览,慎取精要,不可眼花缭乱目无主次。上课时,学生心中大致有“谱”,因疑而问,有意而读,有心而听,有话而说。这样,预习的目标基本就达到了。

三、预习内容要分类展示,忌预习评价表面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恰到好处、形式多样的预习评价,是促进学生今后更加自觉预习的重要手段。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对学生的预习评价,要么笼而统之蜻蜓点水地表扬几句,要么轻描淡写信笔一挥地批上几言。长此以往,学生的预习热情就会丧失殆尽。所以,为了让学生对预习的信心更持久,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的预习成果“外显”,“张扬”他们的预习收获,给他们预习的成就感。

(一)“秀”出学生对预习的“关注”

结合预习“写”和“读”的内容,教师让学生“秀一秀”自己的“字”,“秀一秀”自己的“读”。开辟班级“写字园地”,展出书写美观的字词预习作业。课前五分钟随机抽签确定两三名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朗读,师生共同评选优胜者,引起学生对预习的关注和重视。

(二)“炫”出学生对预习的“投入”

将课前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分类展示,建立学生个人“预习成果”资料夹,让他们自己设计个性封面、醒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依照课文顺序装订,作为班级共享资源。“思”的预习内容结合课堂发言有意识地评价,每周综合评出“预习积极分子”,班内张榜,使学生更加自觉、积极地投入预习活动中来,让课前预习变得更有效。

课前预习的本质是学生的自学准备,要着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自主性,加强方法指导,重在习惯培养。要了解学生起点,尊重个性差异,创新激励机制,多用“活动刺激”消除学生预习的倦怠感,让预习成为上课最优美的前奏曲。

参考文献:

[1]张益群.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分析及应对策略[J].农家参谋,2020(5):118.

[2]严敏.“磨刀不误砍柴工”——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环节的设计与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23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