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图”的运用

2022-04-02 21:47张艳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低年级运用数学教学

张艳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智慧,合理运用小学低年级数学“情境图”辅助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应做到有智慧地引导学生明白问题情境中的数学内涵,注重学生良好读图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终学会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实现趣味盎然而高效的数学课堂生成。

关键词:数学教学  低年级  情境图  运用

现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精美主题图,这些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图片,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基本理念。其有以下几个特点:画面色彩鲜艳,主题鲜明,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體;人物形象,情节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味;情境图不仅富有浓浓的生活情境,并且包含了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下面谈谈利用情境图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白情境图中蕴含的数学问题

面对美丽的“情境图”,学生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议论声,但是课堂也极易出现不可控制的情况。例如,当教师提出“同学们能从情境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时,学生便会纷纷举起小手各抒己见。有的说鸟儿在飞;有的说花有红的,也有黄的;更有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学生能编出一篇童话故事。他们五花八门的答案,使得数学课俨然变成了语文课。那么,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当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时,我们会发现,其实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信息”这个词并不理解,什么是数学信息也知之甚少,至于怎样才能依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更是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归纳与整理。

教师的点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图中给出的数量就是数学信息,我们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就是数学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如当学生看到图中有红花也有黄花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花的数量有什么关系,比如,同种颜色的花分别有多少?如果情境图中有类似于鸟儿在飞的情境,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鸟的头的朝向是不是一样的。有了这些提示后,学生会了解到,小鸟的头的朝向不同就表示这些小鸟有飞来的也有飞走的,小鸟飞来了几只,又飞走了几只。有了这些数学信息后,相关的数学问题便能很自然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生成。

二、注重阅图训练,让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

每当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读图获得的信息和生成的问题时,学生们便会议论纷纷、各执己见,且学生们的答案中会出现不少对解题无关的信息。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欠缺。所以,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看图说信息及看图提问题,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理解能力入手,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识图、解图、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笔者看来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只有读的多了才能让学生的理解能力更上一层楼。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人教版的教材情境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信息,显得杂乱无章。因此,笔者先带领学生把图中的文字信息读一遍,然后再带领学生把所有的信息整理一遍,引导学生记住“情境图”中的有用信息,再依据信息提出相关问题,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其实还可以让学生复述一下,了解的信息有几条,都有哪些内容。再让他们找出关键词,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信息,把修饰性的词语去掉,把表示数量关系的字或词用准确,并且板书出来。训练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记忆,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就能“看”到一个将情景图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作用很大,学生受益匪浅。每次运用情境图,都进行如此的训练,他们就能学会面对大量纷繁的信息,知道如何去整理、归纳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笔者认为教师不应将训练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可以把设计好的预习学案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粗读、细读、精读等多种形式,把握“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提出相关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学生们只有具备通过读图发现信息的能力,才能对已发现信息进行筛选,并依据所选择信息提出问题,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情境图”中通常都包含文字、图画等多个数学信息,应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归纳与整理。通过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这种读图训练、信息归纳与整理训练、选择信息归类训练、寻找信息间的关系训练,学生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将明显提高。

三、强化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通过阅读和一系列的引导后,学生可能已经发现并提出了问题,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数学学习的结束。因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此目的,当问题解决后,笔者都会精心设计问题继续提问,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你还能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吗?如果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该如何进行思考呢?用什么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呢?学生准确回答此类问题的前提就是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解决问题时用什么方法尤为重要。虽然一年级只学加减法,解决问题不用是加法就用是减法,但什么问题符合加法的含义,什么问题符合减法的含义,有部分学生并不是很明白,有的只是凭感觉来列式计算。因此,在解决问题前,教师还需要将所选择的信息综合起来,经过分析,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总之,教材中的主题图或情境图,为我们有效落实课标理念、完成数学课程目标、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等提供了有效支撑。因此,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把着力点落在学生发展的主体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真地研读教材,在追求趣味性的同时赋予情境图更多的数学意义,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情境图。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借助情境图,生成高效课堂,引领学生健康、快速发展。此外,要用好教材中的情境图,不能迷信于教材,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待情境图。教师要具备有效改良的本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处理能力,以情境图为抓手,引领学生去体验借助情境图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最终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低年级运用数学教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