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策略

2022-11-28 10:21刘麦成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41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小学数学

刘麦成

【内容摘要】国家推行“双减”政策后,课堂活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活了,学习负担减轻了。然而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却更加严重。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如: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变、社会因素的改变等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两极分化 改变策略

“双减”政策犹如一缕春风,让沉闷已久的小学数学课堂焕然一新。课堂活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活了,学习负担减轻了。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了与人合作和交往的机会。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然而,就在我们正忙着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时,“良药”开始苦口了。透过精彩纷呈的课堂表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活跃的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难以深入其中,当大家都在积极探索、讨论、交流,享受探索学习的乐趣时,那些学困生却陷入了困顿状态,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所适从……

面对这一现象,我有些不安:新课程的实施固然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 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师、学生在新课程中共同成长。但班级中两极分化现象却日渐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了,而且两极分化现象由原来的中高段降到低段,学困生的比例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为什么“两极分化”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材的变化。

新课标教材中配备丰富的图片、有趣的情境,一改往日数学课本的的单调枯燥,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让学生感觉亲切、有趣。可是插图太多也会给学生带来困扰,学生不知道在插图中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学生收集了很多信息,用去不少时间,可有时还没能进入主题。另外,现在教材中一些信息给出往往都是几个学生你一句我一句来出示的,这些条件的分散给出,无疑让低年级的学生感到应接不暇。其次,教材中有些习题信息模糊,让学生不知如何是好。

二、教师的变化

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挑战性也随即大了。新课标中对具体的一节课没有具体的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往往很难把握单元及课时目标。必须用更多时间去研究,还要琢磨怎样将以城市素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更换为适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迫于质量检查的压力,在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年级的教学中,不管处在哪一年级,85%左右的教师宁可用本学段的最高要求来实施教学和检测,甚至把下一学段相同内容的目标要求下放到本学段来教,本着“超标肯定达标”的心态,惟恐自己没有执行好“双减”政策。教学目标模糊,没有序列化,没有层次感,造成了两极分化严重。

三、学生的变化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实质与核心是民主和谐,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它改变了过去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这种新模式的提出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些学习方式缺少了强制性,需要学生自觉地学习。小学生自觉性较差,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或一部分纪律差的学困生,他们常常会在自主探究时及小组合作时“开小差”。另外由于班级人数较多,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学困生原本已有的差距越拉越大。那些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就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学习中他们有了广阔的探索空间,表现越来越出色。从而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有时违背,有时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会感到难为情,会产生自我保护、避免犯错的抑制心理。这时的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上课不积极主动发言,没有勇气或者怕大错被人取笑,这种少开口、少出错的心理占据了很大部分。长此以往,课堂就缺乏竞争氛围、合作意识,学生思维缓慢,学习懒散。特别是学习动机不明确,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的部分学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使他们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四、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改以来,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和创新。对“讲授”一词避之惟恐不及。新知出现后,赶紧抛给学生,或是简单的引导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题方法,然后教师在听取学生的反馈后,把所有方法都罗列出来,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对于教师的这种不作为现象我不赞同。 从表面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认为这是舍本求末。我在许多公开课上都看到,老师过于尊重学生的选择,也可以说是处理不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所以在要求掌握新知识上态度模糊。这无疑给那些比较懒惰的学困生一个不去接受新知识的借口,从而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五、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不重视,有的甚至置之不理,他们认为学习那是老师的事情,我们不识几个字,怎么给孩子辅导呢?还有部分家长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试问,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怎么会安心、认真地学习呢?我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缺乏自制能力,他们需要有人给他们引导正确的方向,而在家里这个引导者就是家长。家长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当然家长在处事中还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专制,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数学教学中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要深刻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改变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使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那么怎样让学困生学而不困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深入研究教材,创设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知识点;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联系及不同的目标。不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地、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无论是从地域、家庭环境、知识基础等情况都不尽相同。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依托教材,提炼教材,但更要依据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开发教材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教师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对教材作必要的调整与重组。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反比例》教学时,我考虑到这些概念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体验同样的速度,跑的时间越長,跑的路程就越多;同样的钱数买笔,单价越低,买的数量越多,单价越高,买的数量就越少……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身临其境,让所有的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与新知识建立了联系,获得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在这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高,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以教促学,加强方法指导。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上工夫花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教会学生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只有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还要学会“感悟”。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

因此,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學习情趣,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就点拨,当讲授还需讲授,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同算法给予肯定,这无可厚非,但是肯定之后要对那些麻烦及落后学段要求的方法给予必要的说明,要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反之,会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特别是学困生,更要加强优化的方法指导。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愿意学、乐于学。一个学生知识点的欠缺很容易弥补,可是如果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问题就严重了。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一般的学困生都是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造成的。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浓厚兴趣,就会自觉地去探索,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兴趣,重立自信是我们应对学困生的积极的教学策略之一。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及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数学教学中,防止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也一样,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也需要学生本人的努力。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小学数学
缩小小学高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研究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