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

2023-02-10 14:31张彩霞
学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议题法治道德

张彩霞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居集初级中学,甘肃积石山 731704)

议题式教学是指围绕一个话题、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学生讨论和思维发散的过程,促进学生透彻理解和吸纳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议题式教学模式满足新时期创新和改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需要,也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共议的主要途径。为此,教师应该明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兴趣爱好精心拟设议题,搭配丰富的议题材料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议题的兴趣,从而达到历练能力、内化知识的教学目标。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领域的议题式教学法也被称为“问题中心教学法”,虽然学界对议题式教学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就已有研究来看,议题式教学就是以问题或话题为引线、以情境材料为载体、以小组合作讨论为路径的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主体教育和道德认知理论,实施议题式教学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准的现实需要。经过分析学情和研究理论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议题式教学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有显著的调动学生主观情感和求知欲望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最显著的功用就是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自主性。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生活视野方面的议题,配合多媒体形式的图片、视频、案例材料打造立体、直观的议题情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也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思维和感官,从而唤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议题产生亲近感和共鸣,达到导趣、导思、导练的目的。

(二)有助于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互动性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讨论来认知和内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培养重点,这些都对教学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互动成分比较匮乏,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没有释放个性观点的出口,应用议题式教学能够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可以依托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由分享、辩驳观点,在此期间教师要负责追问、点拨和补充,这样师生、生生之间能产生密切互动,更有益于集体认知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涉及学生生活、社会文明发展的各个层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施议题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教师基于社会热点新闻为学生设计探究议题,引导学生从社会现象中探察道德与法治问题,教师再适时给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念、公序良俗原则和法律常识等,引导学生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惩恶扬善、传递正能量视为己任,这样不仅能够修塑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也能增强学生践行社会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从而厚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归属感。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解读教材,确定议题式教学的生活主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议题式教学,确定议题主题是最关键的步骤。道德与法治议题要以渗透学科知识为核心,同时不能和学生的认知经验相脱节,这样议题式教学探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用。为此,教师在策划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抓好解读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解读教材的结果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确定议题式教学的生活主题,从而拉近学生和议题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探讨议题的主观情感,具体对策如下。

1.基于议题式教学解读教材。教师在以议题式教学为目标解读道德与法治教材时,应该先分析、了解教材每课时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整理教材每课时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目标和情感态度培养目标,以此作为设计议题主题的参考依据。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初步划定议题的设计方向,通常议题有三个设计方向,即矛盾争议性议题、抉择两难性议题以及问题生成性议题,其中矛盾争议性议题适用于具有两面性的教材理论,如判断某种行为习惯或社会现象的利弊;抉择两难性议题适用于教材思想价值观的引导教学,如在辨别事物是与非时,教师就可以考虑设计抉择两难性的议题供学生讨论;问题生成性议题适用于教材中的拓展问题,教师解读教材时可以单独摘录每课设置的思考问题,以教材问题为基础,让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解读完教材、划定议题设计的基本方向之后,要将每课计划好的议题类型整理成文字记录在导学案或教学大纲上,以便细致规划议题式教学生活主题[1]。

2.基于议题式教学确定生活主题。精细化设计道德与法治议题必须强化议题主题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参考教学大纲中记录的解读教材的结果以及初步划定的议题设计思路,具体衔接议题的主题、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在教学和情绪管理有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初步确定设计抉择两难性议题,那么就可以把“生活中负面情绪的表达和调节”作为议题主题,细化议题内容为生活中感受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对自身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怎样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如何帮助他人改善情绪等,这样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议题就能充分凸显生活导向。在教学有关网络交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分析教材之后计划采用矛盾争议性议题,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议题式教学的生活主题设置为“生活中网络交友的利弊两面”,议题分支包括网络交友经历分享、认为网络交友好与不好的理由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交友、如何在网络交往活动中趋利避害等,从而实现合理设计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生活主题[2]。

(二)供给丰富材料,唤醒学生讨论议题的动机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议题式教学,如果只是口头给学生发布议题,容易引发学生较重的思考压力,也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有效的议题式教学不能缺少供给丰富的材料,材料类型包括图片、视频、新闻、案例、历史典故、歌曲等,教师应该根据议题的生活主题精心甄选、搭配相应的辅助材料,创设真实、具象的议题情境,从而唤醒学生讨论议题的动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跃度,具体教学对策如下。

1.为议题搭配生活场景材料。教师设计道德与法治议题之初就应该广泛渗透生活元素,在搭配情境材料时也应该优先采用生活场景材料。如在教学有关集体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前整理学生参加校园集体活动的纪念照片,包括集体劳动、运动会、文艺表演、竞赛颁奖等活动拍摄的纪念照,把照片编辑成Flash 合辑,再配以富有青春气息的歌曲,使用投屏设备给学生展示,同时引出议题:“同学们,看到这些以往的集体活动的纪念照,大家是否回忆起了一段段快乐的集体生活?那么集体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集体具有怎样的力量?我们能从集体生活中获得什么?又该为集体做些什么?”结合熟悉的生活场景材料,学生讨论议题的热情十分高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议题表述自己参与集体活动的愉悦体验,然后逐一讨论、解答议题的问题链。学生反馈讨论议题的结果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研读教材理论内容,核对分析、解答议题的结果是否完整,如果存在疏漏之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相应理论文字旁边批注重点符号,加深理论记忆,这样在生活场景材料的支持下,学生就能高效完成探讨议题,并顺利提炼道德与法治教材理论要点[3]。

2.为议题搭配新媒体短视频材料。新媒体短视频有很多趣味和优质的内容,适合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议题的补给材料。如在教学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的法律法规从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搜集短视频形式的法治新闻节目、法律案例等,使用电子白板播放短视频材料之后,教师揭示议题:“同学们,通过观看法治短视频,大家认为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哪些特殊的保护和关爱?承担未成年人保护责任的主体是谁?如果在生活中遭遇了不法侵害,应该向谁求助?”学生讨论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短视频案例的事件和人物,然后分析谁是被保护对象、他遭受了哪些不法侵害、他是否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被保护对象应该向什么人、什么机构求助才能实现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以及合法权益,学生汇报探讨议题的成果之后,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课程法律法规的主要条款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的责任主体,让学生思考并阐述议题短视频案例中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责任的主体有哪些。这样通过新媒体短视频的辅助,学生就能通过讨论议题形成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三)深化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挖掘议题核心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议题式教学要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路径,强调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思辨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深化小组合作,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和议题内容策划形式新颖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决策破解议题的方法,自主挖掘议题核心,从而借助议题式教学突出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体地位,具体教学对策如下:教师在基于议题式教学创新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活动时,应该整合探讨议题和任务驱动环节,形成更便于学生自主探索的议题任务。如在教学关于遵守规则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设计的议题是根据课本材料探讨“规则和自由的关系”,学生熟悉课本材料和议题内容之后,教师再跟进发布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同学们,规则和自由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议题,老师下面会给大家开放互联网平台,请同学们分组合作一边讨论议题、一边搜集相关的多媒体案例或资料。”学生参与探究议题任务期间,教师要轮流观察,根据学生探讨议题得出的结论,指导学生搜集匹配的案例或资料。如学生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自由和规则之间存在冲突关系,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并从弹出的资料中筛选表现冲突关系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阅读事例,加深认识议题结论;如果学生讨论议题之后认为自由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查找对应的多媒体案例,以公民在行使自由的权利时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或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的反面案例为主,这样学生就能自主挖掘议题、课本材料、课外案例的核心主旨,强化规则意识与合作探究能力[4]。

(四)重视归纳总结,升华实施议题式教学的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中,一个议题通常容纳多个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庞杂。教师实施议题式教学应该重视归纳总结,在学生结束讨论议题之后,带领学生梳理议题结论和辐射的教材理论,从而升华实施议题式教学的效果,具体教学对策如下:教师在基于议题式教学开展课堂归纳总结时可以采用信息化思维导图,根据道德与法治议题包含的具体问题的数量,在信息软件平台上选择类型恰当的思维导图模板,如议题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支问题,教师可以选用树状思维导图。教师给学生展示思维导图模板之后,引出议题归纳任务:“同学们,本次探究议题我们一共解析了几个问题?”学生交流、回答之后,教师把问题标记到思维导图上,然后继续引导归纳:“那么讨论每个问题时我们用到了哪些案例?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学生梳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学习笔记进行总结,学生一边反馈,教师一边协助学生把结果记录在思维导图上,等学生梳理完毕,教师再让学生详细审阅思维导图课件,看看是否遗漏了有关讨论议题的知识信息,如果有就要及时补齐,这样学生通过议题式探究就能获得完整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经验,顺利攻克学习的重难点[5]。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议题式教学,不但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自主性,也能增进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时应该加强解读教材,确定议题式教学的生活主题,供给丰富的材料,唤醒学生讨论议题的动机,同时深化小组合作、重视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探究议题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挖掘核心知识,从而全面升华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议题式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议题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