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2023-02-10 14:31高亚强
学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素养政治课堂教学

高亚强

(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甘肃古浪 733100)

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品格和基础知识,也是时下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否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已然成了评判学生个人能力、学科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将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培养目标,围绕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在做好学情分析、研读课程标准等工作的基础上,细致解读核心素养的内容并将其合理融入思政课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带动学生,以此创建优质的思政教学模式。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融入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价值

高中生正处于认知、思维、价值观等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有把握好这一阶段的教育时机,才能促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在这个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课堂形式和教学内容中,既有助于确立正确的课堂导向,还能健全高中生的人格品质,让他们养成甄别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具备应对风险、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1]。从课程发展的角度来说,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能丰富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多元性。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虽然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为教育者熟知,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难以将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加上学生的配合度不高,导致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呈现停滞的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针对社会和生活中的政治、道德等问题形成个人的见解,也不能依据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自身,因此他们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素养都不强。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深度也不足,这也无形中降低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政治认同优化课程内容

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要素,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建立在政治认同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选择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深挖教材内容、分析时事热点和生活实例的过程中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对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等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能自觉成为党和国家的拥护者和接班人。

1.深挖教材内容。教材是思政课堂主要的素材来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和要求,而在传统的思政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走进了误区,完全按照教材的单元架构、知识编排顺序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难免会出现“唯教材主义”的错误思想,既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成长,也不利于推进思政课堂教学,更难以渗透核心素养的理念。

基于培养政治认同素养的要求,传统使用教材的方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了弊端,教师应该做出改变和创新,通过深挖教材内容的方式将与党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复兴相关的素材和内容作为教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顺教材的编排结构,找出具有政治认同这一共性特征的内容,构建大单元教学资源体系,让学生认识到教材中不同知识点、不同章节甚至不同册序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在脑海中建构起网格化的知识系统,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让他们通过大单元教学活动明确我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了解我国的复兴之路,对无数先辈无私奉献的精神产生敬佩感[2]。在深挖教材内容、建构大单元体系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探索大单元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围绕政治认同的主题串联各个章节和单元的内容,按照纵向的时间顺序以及横向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等绘制思维导图和流程图,理顺党和国家为民族复兴、昌盛做出的努力,让学生直观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价值,由此学生即可在深挖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和增强政治认同素养。

2.引进时事热点。时事热点反映了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举措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等,具有时效性强和丰富性的特征,将其与高中阶段的思政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增添教学资源,也能让学生从现实因素出发更全面且深刻地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形势。

所以,在政治认同素养的引导和驱动下,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党和国家的政治措施、政治理念,教师要在思政课堂上引进与课程内容高度相关的时事热点内容,将其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时事热点素材解读教材理论知识,理解并认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相关举措,促使他们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社会发展趋势的良好思维习惯。除了政治方面的举措,教师也要积极引进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的热点话题,让学生明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发生的重大变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也能推动他们从多元化的角度解读政治问题。以教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教师可以精选“神州十四号发射升空并在轨驻留6 个月”的科技热点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资源,让学生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时间段梳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科技发展背后隐含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明确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决心,从内心深处燃起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强烈情感。以时事热点为载体开启课堂教学活动比单纯讲解理论知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既能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还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理论知识。

3.链接生活实例。陶行知先生有言:“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明确了生活的教育价值,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只有将现实生活与课程内容关联起来,学生方能从自身的真实经验出发,与国家政治制度、发展规划等产生共鸣。对此,教师要在课堂上链接实际生活案例,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感悟政治制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由自身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收获,这样学生不但能够直观解读基础知识,还能强化自身的政治认同素养。

另外,以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不仅要直接为学生提供案例,也要鼓励学生自主寻找案例,要求他们围绕“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主题与家里的老一辈进行对话和交流,借助面对面采访的方式了解他们改革开放前、中和后期的变化,让他们从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讲述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明确国家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影响,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国家的富强和民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记录通过对话获得的信息,以此作为课堂讨论和交流的素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采访成果,共同解析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如此课堂教学氛围愈加活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也与日俱增,政治认同素养也能深深扎根于课堂上、烙印在学生心中。

(二)基于科学精神创新课堂形式

通过高中思政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旨在让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他们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展开辩证性思考和实践。基于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传统的课堂形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局势,教师要创新课堂形式,为学生提供辩证思考、深度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立足于实际情况,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才干和优秀品质。

1.创设问题情境。基于培养科学精神的要求,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思考和实践的主体,围绕学生的需求选择教学模式。其中问题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此,教师可以在研读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内容、了解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创设导向式的问题情境,将问题串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正确解读国家、民族的兴衰变化,从而加强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针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中发生的具体事件提出自身的独特见解和想法[3]。同时,为了强化问题情境的作用和价值,教师也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高中生之间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知识储备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设计层次化、阶梯式的课堂问题,合理调控问题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让每一个学生经过思考之后都能理解问题的内容,并能够在思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引导他们由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步过渡到高难度的问题,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呈现出递阶式提升的状态,这样方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展开深度思考和探究,摸准政治理论涵盖的规律和真谛。

2.合理设置议题。议题式教学是现阶段高中教育的热点话题,将其与思想政治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学生向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的纵深处探索,是培养高中生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引入“中国梦”宣传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脚步加快的今天,外来文化逐渐进入到中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让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发生扭曲,不利于大学生的正常。而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中国梦”宣传教育刚好可以解决此种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摆正政治信仰,从而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工作注入活力,推动社会快速发展。

鉴于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际价值和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从思政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入手,选取最具代表性和探究价值的知识点合理设置议题,围绕议题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道具。如在教学“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设置“外来文化,抵制还是迎合?”的议题,于课前预习阶段提前发布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新闻片段等不同方式,结合网络资源和自身的现实经历做好课堂深度探究的准备。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时机,适时引出议题,让学生按照相应的顺序集中汇报自己搜集的材料和资源,表达自身对于议题的看法和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有理、有据地推证自己的结论,反驳他人的见解,经过思辨式的讨论探索出阐释和解决问题的多元路径。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监督和调节的工作,避免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让学生能够真正从议题式课堂上有所收获,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发展。

3.创建合作小组。古往今来团结合作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崇的优秀品质,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具备合作精神和品质的人往往更能够发掘知识的真谛和本质,这就证明了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他们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展开思考就离不开合作探究模式的支持。依据这一内在逻辑,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创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分析学情、研究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把学生划分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共同体,确保分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促使不同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在组内展开交流。教师做好分组工作之后,也要指导学生在组内科学、合理分工,让每一个成员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培养和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教师也要为小组搭建合作学习的支架,以驱动性任务为载体、以学习任务单为辅助道具,引导学生围绕高中政治课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等问题展开深度讨论和辨析,尊重组内成员的想法和意见,要求他们围绕自身的论点寻找论据,并以事实为依据缜密地阐释问题,最终在组内达成一致的意见之后再与其他小组展开辩论。通过这一流程,学生既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还能在班级辩论的过程中升华科学精神,进而便能紧密结合核心素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三)基于法治意识开发课程资源

培养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不仅是核心素养的要求,还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懂法、用法、守法的公民意识,才能促使学生初步拥有社会性发展的动力。而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以教材为核心着力开发课程资源,是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的有效举措,对此教师要做好开发资源的工作,确立培养法治意识的目标。

1.制作法治图册。培养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极其重要,教师要围绕教材的课程编排体系、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建议等开发课程资源,其中以国家的法治历史、现存法律、规章等为载体制作法治图册成了课程资源的重要形式。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高中思政教材的法治板块作为前提和基础,提炼其中涵盖的重要法律文献、制度、条例等,按照其属性、时间等进行细致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不同法条、规章等诞生的时间、背后蕴藏的历史要素、典型事件等搜集与之相关的文献、图片资料并将其打印、复印出来制作成图文结合的法治图册,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我国法律的发展历史、不同法律条文的实际功效等,为课堂教学提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资源。除了在课堂上使用法治图册之外,教师也要开展借阅活动,给予学生自主阅读和鉴赏图册的机会,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巩固知识。同时,为了深化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法律条文或制度制作生活化的法治图册,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理解和阐释知识的能力,还能进一步深化他们的法治意识。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在课堂上合理链接线上资源板块,如果学生无法准确理解某一个法律知识,认识不到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借助班级的智慧教学系统链接线上资源板块实时查看相应的案例和素材,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案例出发解析法律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懂法、守法和用法的意识。

(四)基于公共参与组织多元活动

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既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氛围、拓展课堂教学范围,也能够强化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将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视为己任。为了达成上述培养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创建活动型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受,真正把自己视为社会和国家的一分子,为集体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组织校园主题活动。以活动型课程为载体,教师可以组织校园主题活动,以培养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为主要目标,从课程内容和社会热点中寻求灵感,确定校园活动的主题,精心设计和引进主题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通过主题故事会、主题情景剧、主题板报设计等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不断深化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将自己视为班级、学校和社会的一分子并为其发展提供助力,久而久之,自然能够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以教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的基础知识、产生强烈的公共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校园资源,组织“学生自治委员会”的主题模拟活动,要求学生仿照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制度和形式建设仿真化的学生自治委员会,让他们从基层自治的角度规划校园和班级的发展方案,从体育、文娱、卫生等多个角度制定学生评价标准,成立不同的监督和管理小组,将自治理念融入主题活动。由此可知,校园主题活动不但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也能让学生真正参与主题活动,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长此以往就能逐步增强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素养。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除了校园主题活动之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教师也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高中生真实的身心素质、思想政治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等为参考要素,细致规划和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流程等,让学生通过各环节紧密相连、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感受自身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4]。而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主观兴趣等设计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如职业体验类、公益类、调研类等,让他们在不同岗位、不同范围内发光发热,引领他们找寻自我价值和定位,以此增强他们的公共参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也要组织反馈和总结会议,带领学生共同回顾和分析活动中出现的漏洞、不足,让他们将不足转化为经验,进而推动深度融合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课堂。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为培养目标,通过引进时事热点、链接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合理设置议题、制作法治图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开发课程资源、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真正于思政课堂中受益,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政治课堂教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