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2023-03-21 10:31冯义娣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教学原则综合与实践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数学学科的模块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高度重视“综合与实践”,基于“综合与实践”特点,竭尽所能地进行“综合与实践”

跨学科教学。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根据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希望能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推动“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教学原则;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6-0025-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高度重视“综合与实践”,要求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所谓“综合与实践”,是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在发现、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1]。“综合与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这意味着教师要在遵循适宜原则的基础上,应用恰当的策略实施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基于现实问题,教师要对症下药,推动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发展。

一、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综合与实践”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知识模块。

“综合与实践”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更是让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学习成果解决问题。跨学科教学本身凸显出各学科的综合性,和“综合与实践”模块的特点一致。因此,在实施“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时,教师要遵循综合性原则,确定具有综合性的主题和活动。

(二)现实性原则

“综合与实践”教学以真实情境为依托,重在让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现实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学科知识和方法[2]。在“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现实性原则,联系数学和各学科内容,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主题,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现实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学以致用,为积极体验现实生活做好准备。

(三)开放性原则

“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本身具有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时空、开放的教学活动、开放的教学方式。在体验“综合与实践”

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开放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实施“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

二、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策略

我们以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九章第三节“制作立体模型”为例,探讨“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真实情境是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的依托。提出问题是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的第一步。所谓真实情境,是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利用多样的手段营造出的真实或虚拟的情境。真实情境对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3]。学生在体验真实情境时,可以迁移已有认知,发现、提出问题,增强探究兴趣,踊跃体验后续活动。对此,

在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获得提出问题的机会。

例如,在“制作立体模型”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该作品是用透视原理创作出来的。在美术学习中,大部分学生了解了透视原理。于是,教师鼓励他们迁移美术认知,

利用透视原理介绍作品。在介绍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提到了“视图”。基于此,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微课,

图文结合,介绍视图的产生与运用。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从二视图过渡到三视图,感受到三视图的广泛应用。立足学生的认知成果,教师顺势展示生活事例:一些学生抱怨学校的课桌不合理,鼓励学生设想改造课桌的方法。在设想方法的过程中,

一些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如“什么样的课桌比较合理?”“可以用什么样的工具将设计出的图纸加工为实物?”等。面对这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兴致高昂,产生制作课桌的欲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美术作品、不合理的课桌)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在親身体验的过程中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自主综合运用美术、工程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了问题,增强了学习兴趣,锻炼了观察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有利于推动

“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深入开展。

(二)合作交流,制订方案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受数学本身特点和自身认知特点的影响,很难建立深刻的认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遇到诸多阻碍,无法顺利解决问题。然而,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在弥补自身不足的基础上,彰显各自的优势,互帮互助,制订问题解决方案。对此,在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组织合作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制订问题解决方案。

以“制作立体模型”这节课为例,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基于学情进行引导,提出重点问题:“怎样用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课桌模型?”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方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联系自身的经历,同时调动知识储备,确定课桌的特点,继而与组员交流。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各组成员交流的问题解决方案存在差异。同时,一些未能想到解决方案的学生深受启发,发散思维,设想其他解决方案,并与组员交流。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组员们碰撞出思维火花,确定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基于此,组员们动手画出课桌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想、提出不同的点子。最终,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美术知识与技能,设计出解决方案,实现学科间的综合,锻炼了想象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补充知识,拓宽视野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学生操作方案、解决问题的基础[4]。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在操作方案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诸多问题。教师是数学教学的引导者,承担着帮助学生习得知识、拓宽视野的重任。在教学时,教师要依据“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实际情况,利用适当的方式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拓宽视野,夯实实践基础。

例如,在“制作立体模型”“综合与实践”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3D打印技术,将图纸加工为实物。但是,大部分学生缺乏使用3D打印技术的知识与经验。对此,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微视频,

集中“讲解”3D建模软件以及3D打印机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建构一定的认知。为了使学生增强认知,教师利用3D建模软件,还原一些三视图的立体图形。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和小组成员交流3D建模软件以及3D打印机的使用方法,發现彼此存在的问题,互帮互助,解决问题。

上述教学活动融入了技术知识,便于学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增强学习兴趣。此外,该教学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效果。

(四)动手操作,实践方案

动手操作是学生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具体方式。对大部分初中生来说,动手操作是一件有趣味性的活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获得作品,由此巩固各学科学习成果,同时提升动手操作能力[5]。因此,在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促使他们将方案转变为实物作品。

通过“制作立体模型”“综合与实践”跨学科学习,

大部分学生了解了3D打印技术,获取了一些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各组成员操作3D建模软件和3D打印机,将本组设计的课桌“加工”为立体模型。为了提升效率,各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学生动手操作3D建模软件,有的学生操作3D打印机,有的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这样的分工合作下,大部分小组解决了一些操作问题。然而,受自身能力的影响,部分小组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操作问题。面对这些情况,小组成员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成员顺利地解决了一些问题,进一步强化了认知,继续动手操作,最终获得了课桌模型。

学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既可以进一步丰富

认知,巩固三视图知识,又可以锻炼制作能力和技术素养。

(五)作品展示,生生互评

作品展示是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基础。教学评价方式有很多,生生互评是其中之一。有效的生生互评既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人的情况,又可以使学生反思、了解自身情况,扬长补短,实现协同发展。所以,在学生制作出作品后,教师要搭建展示的舞台,鼓励各组代表轮流登台展示作品,让其他学生评价。

具体而言,在规定的制作时间结束后,教师要先统计做出课桌模型的小组和未做出课桌模型的小组。根据统计结果,教师鼓励做出课桌模型的小组代表抽签决定展示顺序。各组代表在展示作品时,逻辑清晰地讲述课桌的设计理念和优点及制作课桌模型的方法等。同时,教师鼓励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倾听,发现参与展示的小组的良好表现和问题,并进行评价。在每组代表介绍之后,其他学生做出评价。对于这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每组代表和本组成员思考、交流,确定问题是否有效。针对无效的问题,每组代表做简单的解释、说明。对于有效的问题,每组代表和本组成员讨论原因,探寻解决方法。在学生无法探寻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的情况下,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作品展示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能够凸显“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学生在生生互评的作用下,既可以切实了解自身和他人的情况,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综合与实践”跨学科学习中,又可以主动查漏补缺,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六)教师总结,强化认知

“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活动。学生要体验多样的活动,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学生在体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认知漏洞,导致活动体验效果不佳。教师是“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的引导者,应帮助学生弥补认知不足。因此,在实施“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活动体验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方式总结活动,帮助学生强化认知。

例如,在学生体验“制作立体模型”“综合与实践”

跨学科活动后,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微课。该微课从整体角度出发,系统地展现了设计课桌的方法、利用3D建模软件和3D打印机的方法,同时融入了相关的数学知识、技术知识和工程知识。在微课的引导下,

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回想自己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及习得的知识与方法,发现自身的认知漏洞,主动借助微课内容进行弥补,进一步强化认知。同时,部分学生会因此增强学习反思意识,发现学习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正问题,由此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一项跨学科教学活动。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走进真实的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打破思维“桎梏”,综合运用数学、艺术、美术等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各学科间的融合,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数学“综合与实践”,联系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各学科学习情况,遵循综合性、现实性、开放性原则,组织“综合与实践”跨学科教学活动,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体验活动,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桂楚.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策略的实践探索:以“无盖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为例[J].中学数学,2023(22):23-24.

李凯.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表征·样态·现状·路径[J].中学数学月刊,2023(9):10-13.

潘尚娟.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初中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探索[J].知识文库,2023(8):77-79.

王菲.浅谈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以《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3(3):59-62.

何新云.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

(23):53-55.

作者简介:冯义娣(1979.10-),女,福建顺昌人,

任教于福建省顺昌县元坑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教学原则综合与实践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发展型思想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