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4-01-03 09:29付滢薛晓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课程

★ 付滢 薛晓(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文件明确要求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2020 年7 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做好“五育并举”,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命题。如何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充分体现其创新性,没有模板可参考,目前全国高校都在探索和研究。

1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现状

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3]。

为深入了解高校劳动教育现状,王飞等学者对山东、浙江、山西、湖南、甘肃、四川六省的12 693名大学生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途径进行。高校劳动教育对学生吸引力明显不足,在已经开展劳动教育的高校中,回答“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学生分别为5.9%和25.7%,回答“一般”的学生占比为55.6%,回答“不太喜欢”和“非常不喜欢”的学生分别为8.4%和4.4%[4]。

随着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呈现动态化的特点;教学内容从注重单一技能向综合素养转变;教学形式从注重体力劳动向手脑并用转变;价值选择从注重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5]。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2021 年学校加强了顶层设计,配套出台了《江西中医药大学关于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修课程(32 学时),要求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学校还组织专门力量,结合中医药学科特色,编写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慕课。截至目前,智慧树平台显示累计有5.61 万人选修了该课程。

1.2 存在的问题

“躺平”虽然只是一个少数青年中存在的现象,但是躺平反映了青年对劳动内涵和意义的认知迷茫、青年对劳动权利和责任(义务)的认知矛盾[6]。有学者认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综合效果欠佳,仍面临着大学生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劳动认识淡薄化、劳动态度消极化、劳动内容浅层化的钳制,导致“有劳动无教育”和“有教育无劳动”的两难困境[7]。也有学者认为,劳动教育内涵认识缺位、劳动教育实践定位不准和劳动教育的校园氛围缺失导致劳动教育未能有效发挥其功能[8]。还有学者认为,学生对当前高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总体满意度不高,这是因为高校劳动教育缺乏系统规划,劳动教育活动之间缺乏关联性和递进性,易停留于简单的动手活动,缺乏劳动育人的深度[4]。

为真实了解《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江西中医药大学于2023 年4 月对已完成该课程学习的2022 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9 份,回收219 份,有效回收率达100%。

1.2.1 教学内容尚待优化 调研数据显示对课程教学内容感到满意的学生199 人(90.87%);认为教学内容一般和不满意的学生20 人(9.13%)。见表1。以上数据说明,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表1 学生对《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反馈的统计表

1.2.2 环境育人效果亟待提升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有139 名同学(63.47%)选择了“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讲述我的劳动故事’比赛”;有80 名同学(36.53%)的同学选择了“不愿意参加‘讲述我的劳动故事’比赛”。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只对课程(修学分)本身有兴趣,对营造校园劳动文化的活动兴趣度不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校园营造浓郁的劳动氛围,让“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蔚然成风,提升环境育人效果是高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1.2.3 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劳动教育教师是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常态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事实上,目前并不缺乏能上劳动课的教师,却严重缺乏一批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深刻认知理解和专业素质能力强的教师[9]。

调研数据显示,有101 名同学(46.12%)的学生认为自己找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大一学生对学校的了解程度不高;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学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师资比较缺乏“专劳创”结合优势,师资队伍应进一步优化。

2 《劳动教育》改革的原则

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劳动教育》这门课程的建设。

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须夯实劳动教育政策顶层设计,统筹完善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设置与确立劳动教育课程的地位,构建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体系[5]。如何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效果实起来?笔者认为,《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遵循教育性、专业性、实践性、开放性、融合性原则进行。

(1)教育性。高校劳动教育有教育性的鲜明特点,要求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选择合适的劳动,经过精心设计组织和安排,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目的[10]。我们要深入思考什么样的劳动教育活动才能使其具备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突出其教育性[11]。

(2)专业性。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高校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学术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12]。因此,高校的劳动教育课不能只是“讲劳动、看劳动、玩劳动”,要更多地要体现专业特点。

(3)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世界里动手实践,在劳动过程中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实现知行合一。在推进课程改革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如何与实践课内容和特点相匹配,特别是从“以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创造能力。

(4)开放性。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生产力的急速变革带动劳动形态的转变,劳动形态的更迭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当今,传统形式的劳动发展为信息化、数字化的非特质劳动、数字劳动、共享劳动等。因此,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要探索发展劳动教育的新模式,丰富劳动教育实践样态,推动劳动教育实践创新[5]。

(5)融合性。高校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既密切联系又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并列,既是对劳动教育本身的有效加强,也是对德、智、体、美四育的有力支撑[13]。因此,在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时应进行全方位的联动,做好劳动实践方案设计,以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3 《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实践

江西中医药大学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构建了“两平台、三阶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搭建线上线下教学的2 个平台,形成了“线上课堂引领—线下实践拓展—学生自主展示”的三阶段闭环学习模式。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任课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规定的劳动实践活动的同时,结合教材中列举的劳动实践案例,自行设计劳动实践方案并实施。在结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本学期的“劳动成果展示”,通过以PPT+小视频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劳动感悟的交流,形成“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朋辈教育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劳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每小组选出1 名评分员与老师组成评分小组,评分小组按照评分细则对每小组的劳动成果展示进行评分,该评分也是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成绩中过程性考核形式之一。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劳动,把劳动教育理论知识与所学专业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3.1 完善教学目标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具有德智体美四育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和现实价值。本着以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协同育人的原则,江西中医药大学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等培养目标进行了完善。

3.1.1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领会劳动的内涵与意义,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3.1.2 能力目标 充分利用实践机会积累劳动经验,掌握劳动方法,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专业劳动技能,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尊重患者,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劳动意识,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业能力。

3.1.3 素质目标 在劳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阶思维。形成“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提升手脑并用的能力。

3.1.4 思政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寓道德于劳动中,寓劳动于道德中,帮助大学生厚植仁爱情怀;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3.2 优化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要高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有像“跑道”一样的特征:有清晰的方向、2 条平行线限制的活动区间。如果不知道该把什么内容放进这个课程里,这是内容的问题[12]。

3.2.1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 拒绝“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错误的价值观; 形成尊重、热爱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和劳动主体的价值态度[14]。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江西中医药大学紧密围绕课程的思政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用劳动教育夯实德育的根基、用劳动教育充实德育的内容、用劳动教育拓宽德育的途径,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精神,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理念。

通过服务性劳动实践,培育医学生的赤诚之心,要求医学生必须心有大爱、心存敬畏,包括对道义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敬畏;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列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引导学生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将“乡村振兴”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基层经济建设,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

3.2.2 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劳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和专业课程学习相关的劳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好地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也为就业和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5]。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学校密切结合专业特点和劳动新形态,设计了“江西中医药大学劳动教育清单”,按照组织形式和内容,将劳动实践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3 类。见表2。

表2 江西中医药大学劳动教育清单(节选)

在设计日常生活劳动教学内容方面,重点强调“以劳育美”,教学内容设计的主线是“发现劳动之美”,比如“校园清洁美化”“生态校园再添绿”“寝室美化评比”等,鼓励学生在日常劳动中发现美、欣赏美、讨论美、创造美,引导学生领会劳动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

在生产劳动教学内容方面,结合中医药的专业特点设计了“本草纲目的亲历实践——中草药种植和维护劳动”“二十四节气药膳制作”等具有中医药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依托学校的神农园(江西省综合性药用植物园,被评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本草纲目亲历实践,为学生牢固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服务性劳动教学内容方面,重点打造二级学院的专业特点,设计“一院一品”(每个学院都打造了1 个独具特色的劳动品牌),比如“体验中国国粹——针灸推拿”“我们和你在一起——朋辈力量关注心理健康”等,充分体现大学生服务性劳动与专业结合。

3.2.3 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还可以从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的角度进行创业引导,培养大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16]。

调研数据显示,有94.06%的学生期待通过劳动教育课体验大学生创业的项目。那么,学生具体希望做哪些创业类的劳动实践?数据显示,学生希望在学校进行创业实训和市场调研活动占60.27%、参观校企共建的创业实践基地占58.90%、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占53.42%。

学校的现行状况是否能达到学生的期望?我们回顾2022 年12 月对3 117 名在校生进行的创业能力问卷调研数据,仅有10.97%的同学参观过校企共建的创业实践基地;17.65%同学参加过学校的创业实训和市场调研活动;21.62%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7]。笔者认为,学校应本着培养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原则,将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丰富,比如:带领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包括跨专业体验);推广“制作精油口红送给我的妈妈”“制作药膳月饼献礼中秋节”“制作香囊献礼重阳节”等劳动实践活动。

任课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机会识别的知识传授, 带领学生到各行业进行职业体验,特别是关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观察各行业怎么进行创造性工作,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劳动幸福感。

3.2.4 劳动教育与环境育人相结合 推进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 能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文化氛围, 唤起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追求[18]。2022 年,江西中医药大学设置了“讲述我们的劳动故事”微信公众号专栏,鼓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以视频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对自己的劳动故事、劳动成果进行展示和宣传,以期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校园氛围。

如何进一步提升环境育人效果?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3 年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宣传展示月活动的通知》指出要重点宣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 号)、《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 号)等政策文件精神,讲精讲透讲好推进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持续提升全省师生群体、家长和社会对劳动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19]。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在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创造出物质的产品,同时还能传递出其精神品质[20]。匠人、匠技、匠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有着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专注情怀[21]。因此,学校还应积极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大讲堂”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宣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通过解读工匠文化,匠人几十年如一日对技艺的默默坚守,让学生深刻理解艰苦奋斗的意义;宣传在抗击疫情、抗洪救灾、乡村振兴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事迹,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而提升环境育人的效果。

3.3 组建教师队伍

“谁来教”是劳动教育开展的一大难题。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联合国转型教育峰会2022 公开发表的正式声明文件提出,教师必须成为知识生产者、诱导者及领悟繁杂现实过程中的引领者。他们必须促进基于经验、探索和好奇心的学习,拓展问题解决的能力、乐趣和训练[22]。

高校教师属于“超级创意核心群体”,他们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代表,更是知识生产与创意创新的主要来源[23]。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他们已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学监督能力和反思水平进一步提高,并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24]。他们在提高学生与自己学习的专业相关的劳动技能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何组建一支高效能的师资团队?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3 个方面。

(1)确立劳动教育的学科地位、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单独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和管理机构,让教师有良好的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切实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奖励绩效和晋升考评等手段,吸引专业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育人,结合自身专业实际和专业实践教育平台,开设劳动教育实践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提升学生的劳动操作技能。

(2)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通道。聘请校内外有一技之长的工匠、行业专家加入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由高校教师和社会行业人员共同构成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他们在指导学生劳动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劳动新形态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在传授如何创造物质性的产品同时,传递劳动精神品质——做好一件事的专注情怀,实现身心和谐,收获奋斗的幸福。

(3)加强师资培训和考核。学校应鼓励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等参加劳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培训[25],通过定期开展教研,设立课题研究等方式加强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推动劳动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提升[11]。重点考察教师的劳动教育业务熟悉程度、自身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的态度和成果等[26]。

4 结语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也是改革的过程。江西中医药大学对《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和实践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还不健全等,期待更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携手提升我国高等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