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启示*

2024-03-21 11:32曹韵
教书育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课程思政思政

曹韵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语言是文化最直观的表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包含有许多重要的价值和道德因素。大学英语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特殊属性决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不但承载着语言知识的传授、培养语言服务人员,还有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从语言服务人员培养视角出发,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趋势下,利用大学英语课程这个平台,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提升爱国热情,培养文化自信。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及优势

(一)“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

教育部2020 年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课程思政”是每个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德育元素融入课程的知识体系中,将立德树人的任务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思政”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与专业教学平行的教学内容,而是将其当作教学任务揉入“思政”外其他专业的教学中,非“思政”课教师也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给予教师全新的视角审视教学和育人的关系,从之前单一的专业课教学转变到专业知识及思政育人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中。教书和育人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应该被割裂开来。教师跳出固有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重新考察分析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渗透德育,传递文化价值,育德于教,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精神层面的成长。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教育讲究立德树人,先立德,后树人,意思是培养有品德的人才。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承载着家庭、国家、社会对未来的希望。培养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不是单纯的只看学生的成绩就做出判断,还要综合来看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目前有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爱国情怀不够坚定,思想意识薄弱,人生价值观迷茫,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长期以来,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德育工作主要依赖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意识形态和道德情操的主要阵地。目前,单纯地靠思政课程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和价值观引导。

关于外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文秋芳教授认为是指“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外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是外语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的部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技能是根本,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内容的改进以及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德育的精髓揉进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之处,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下激发出新的爱国热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外语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发挥到极致。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优势

1.大学英语课堂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平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信息沟通更加畅快,随之而来的既有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也有不同思想意识对社会的冲击。社会的发展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愈发艰巨和重要,我们的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要随之不断地与时俱进。大学英语课堂是大学课程中最接近西方文化的课堂,在这里学生可以最直接地接触到异国文化,它给学生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很多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引发学生精神层面的深度思考。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涉猎广泛、包罗万象,从人文历史到文化传统,从名人传记到时事政治,从自然地理到科学发现等等,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思想。由此可见,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极大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教学,它不仅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中外文化、价值观的接触与碰撞,给学生带来思想震撼,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

2.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

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同属于人文学科,二者在本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从思维意识层面对人进行塑造加工。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这就使大学英语课程成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天然载体。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属性,指教学目的中强调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人文属性指在思想意识层面的教育感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大学英语教师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这基本的语言能力培养同时,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亦符合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

3.大学英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分量较重

大学英语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课程的设置上不仅课时多,而且学习时间跨度较大,这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另一大特点也是该课程的优势所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较长时间润物无声的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培养。大学英语课程的这一特点使得英语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比较起来,更能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优势更加明显。在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更加尊重其他文明,对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有更鲜活、更深入的理解。所以,深挖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比其他专业课程更能有效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思政”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一)过硬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什么专业,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是一个基本要求。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一名教师的立身之本,在思政视域下更是凸显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必要性。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听、说、读、写、译这些基本功必须扎实,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阅读、写作等方面思政要素的探讨。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在有效开展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基础上提出的最新要求,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时代的产物。没有专业知识讲解的课堂是无效的,不成立的,一切思政元素的融入都是依托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时也是为思政元素进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

在“课程思政”改革视域下,英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国家党政方针政策的学习。熟悉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新时期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与地位,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要做到系统深刻学习并理解,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融入英语的日常教学中,适时扩充课堂的信息量。熟悉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新时期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与地位,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开拓和奋进。

(三)良好的中国文化素养

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历史、时代楷模先进事迹等,也是大学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融入教学的一部分,熟知、理解并且认同这些文化,才能准确挖掘出教材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素养,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找寻母语文化的精髓,从节日习俗、风土人情中找寻中国特色。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尝试用英语将所了解到的中国文化表达出来,总结出经典文化内容和常用句式,帮助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文化自信。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课程思政”在课程评价体系中的有效融合

课程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将思政教育整合进入课程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难点。教师要围绕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三个方面,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首先,评价内容可以用测试内容来体现,对学生进行测试的习题内容可以发挥思政功能,例如,要求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的作者观点进行分析评价,提取作者的价值导向并加以评判,教师随之进行引导,以帮助学生提高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其次是评价方式,常见的评价方式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速度和学习结果等都可以用来评价学生学习状态。例如,将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速度和学习成绩单独归档进行个人纵向比较,在学生中横向比较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的提高,更能激励学习成绩比较差、起点比较低的同学进步。最后,评价主体多元化也是思政育人的重要体现方式。评价人除了传统的教师之外,还加入学生个体和同伴。学生自评,能正确审视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状态,先反思再改进;学生互评,勇于指出其他同学学习存在的问题,提高合作学习能力,而且在指出别人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审视自己是否犯有同样的问题,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二)完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作为特色鲜明的课程来说,教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特色的表达方式。要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作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首先要从教材文本下功夫。目前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数语言材料都是围绕西方文化展开的,完善教材我们可以加入有关中国文化、历史、地理、哲学、经济等方面的文章,抑或是人物传记、名家访谈、政治要闻,都能体现我国优秀的文化,总之,要把重点从介绍西方文化转型到介绍中国文化上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起源与发展的认识和了解,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理性把握其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获取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海量信息。这种情况下,要做到能够辨别真假信息,去伪存真,不受西方思潮的冲击和错误诱导,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辨的有力武器,因此,改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势在必行。

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线上线下的选修课,来补充大学英语课时上的局限,扩展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哲学、宗教、民俗、地理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等,提高学生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能力,合理融入思政元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注重“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嵌入“课程思政”。在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深挖教材中的人文元素,从众多的语言素材中,筛选出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学习和思想品德提升的内容,通过中西文化和思想的对比,从材料中最大程度的获取有价值信息,拓展学生思路,在解读文字符号的同时,关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寓思政教育于教材文本。其次,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嵌入“课程思政”。教学环节中,课堂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语言学习,恰当且适时的教学互动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例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团队合作,分组讨论后派出代表进行小组辩论,利用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其他能力,这也是“课程思政”的一个教学目标。另外,知识竞答、演讲和辩论、案例分析和展示汇报等方式也是教师用来丰富教学活动的常用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成为课堂的主人,挖掘学生潜力。例如,在上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国内时事政治的相关新闻,围绕这一主题的国内网站的相关报道以及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让他们讨论分析所搜集新闻阐明了媒体什么中心思想,比较国内外媒体的报道视角有何不同,内容是否有偏差,以及媒体对这些时事要闻所持有的态度等方面,让学生分享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辨别国内外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增强学生对国家政治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除了解决学生学业上的困惑,也要解决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问题。一个民族素质的根本提升主要依靠教育,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由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教育部非常重视的一项教育内容,也是高校教书育人任务的关键所在。教育部要求推行的“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每个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新任务,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大学英语课程属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语言服务人才的任务,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都是需要考察的对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细致入微的人文素质和政治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在获得语言能力的同时,在面对外界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下,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已然成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新任务。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