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

  • 场景并置与时空重组 ——论传统戏曲插图中的“梦境图”及其时空关系
    笔者统计,仅以《古本戏曲丛刊》中的插图本剧目来看即有典型梦境插图30余幅(2)《古本戏曲丛刊》所收录的插图本剧目中,有典型梦境图的有《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元本题评西厢记》《张深之正北西厢秘本》《商辂三元记》《何文秀玉钗记》《吕真人黄粱梦境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长命缕》《南柯梦》(初集);《樱桃梦》《灵犀锦传奇》《魏监磨忠记》《滑稽馆新编三报恩传奇》(二集);《笔耒斋订定二奇缘传奇》《情邮传奇》《一笠庵新编人兽关传奇》《一笠庵新编永团圆传奇》《天马

    文化遗产 2023年2期2023-04-04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外邪伤心治法探析*
    完善之处,而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最为详实的一个版本[1],其六淫及温病致病部分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其中的辨证体系以及处方用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1 外邪致病特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提及了风、寒、暑、湿、燥、热、温病7种不同的致病邪气,以及不同邪气伤人的不同特点。风邪伤人,中于经络,随经络入于脏腑,如“中于项,则下太阳,甚则入肾”;寒邪伤人,先伤于肾,后伤及五脏,亦可传于“八虚之室”形成痼疾。“八虚之室”早在《灵枢·邪客》[2]中便有论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4期2023-01-25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用药规律研究
    。民国时期多种“古本伤寒”现世,《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即其中之一,是《伤寒杂病论》现存诸多版本中内容最详实齐全者[1],共16卷,比宋本多出1/3的内容,融《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一体,突出体现了仲景伤寒杂病合论之原旨,具有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价值[2-5]。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软件,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整理挖掘,采用统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深入探索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及证治经验,助于完善仲景伤寒理论体系,裨益

    中成药 2022年9期2022-12-05

  • 存世筝谱古本文献研究概观
    研究,现存筝谱集古本包括《古筝谱》《仁智要录》《类筝治要》《弦索备考》《清音筝谱》《筝谱集成》等。这些筝谱集古本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古筝曲资料,其成书年代主要集中于宋及清中晚期,其所收古筝曲目则可上溯唐、宋。藏于日本的《古筝谱》《仁智要录》《类筝治要》等存见筝谱集古本,收录有最早的唐代筝乐,是当代古筝文献研究的重要古籍资料。比如公元1160年编纂的手稿《古筝谱》,其撰者不详,现藏于日本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古筝谱》共收录28首唐乐,曲目皆为平调。日本平安时

    黄河之声 2022年12期2022-11-24

  • 姜国伊与《守中正斋丛书》
    斋丛书》本《周易古本》内页(李冬梅/供图)姜国伊,生卒年不详,字尹人,四川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举人。王闿运主讲尊经书院时,姜国伊曾条举“四书”疑义数十以问,王闿运亟称之。姜氏自幼聪颖,立志穷经,涉猎汉唐宋儒,笺注传训,尤精于《易》。其所注经传,系以经解经,一扫唐宋诸儒窠臼,兼综条贯,处处有新解,条条有卓见,于经学、医学、农学无所不包。论者谓其经学优于诗赋,诗赋优于文章,医学则在经学、诗赋之间。平生著有《周易古本》《诗经思无邪序

    巴蜀史志 2022年3期2022-07-15

  • 高腔本《铁冠图》源出古本考 ——兼论昆曲《铁冠图》和遗民外史《虎口余生》的相关出目*
    四出,影印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五集。不过,曹寅《表忠记》原作有五十余出,遗民外史本当是以曹寅原著为蓝本而加以改窜和编集的。曹寅新作的出现,大有取古本《铁冠图》而代之之势。如昆山国乐保存会据殷溎深传谱校印的《昆曲粹存初集》收昆曲《铁冠图》十八出,包括《询图》《探山》《营哄》《捉闯》《借饷》《观图》《对刀》《拜恳》《别母》《乱箭》《撞钟》《分宫》《守门》《归位》《杀监》《刺虎》《夜乐》《刑拷》,虽沿《铁冠图》旧名,但大部分出目实见于《虎口余生》旧抄本,仅《询图

    文化遗产 2022年3期2022-05-30

  • 《再生缘全传》疑难字词校释举例
    冷燕[M]//《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古本小说集成:第4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605.[6] 梅膺祚,吴任臣.字汇·字汇补[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4.[7] 杨朝英.朝野新声太平乐府[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7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485.[8] 吴敬梓.儒林外史:一[M]//《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古本小说集成:第3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20.[9] 王观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8

  • 壮族文献《亦嚣轩诗集》古今版本校勘商榷
    《亦嚣轩遗稿》)古本今存于广西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其中广西图书馆所藏《亦嚣轩诗集》(以下简称“古本”)为民国六年(1917年)铅印本(1)广西图书馆所藏《亦嚣轩诗集》并无版本信息,出版时间依据序言而定。,分上下卷,线装,共2册,版框为16.7cm×11.0cm,半叶8行,每行21字,双行小字33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无栏线。内封有黄锴书“亦嚣轩遗稿”题名,卷前有岑溪陈树勋、古藤蒙民伟、番禺朱新谟3人所作序言,贵阳颜照奎、德清沈钧及蒙仁潜3人题跋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3-17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伪本新证*
    葬地遇张老者传授古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计四册,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何云樵手书石印,其宗人刘仲迈与之同撰义疏印行。二是四川刘镕经得于涪陵张齐五,据张云:“清咸同间得之于垫江来涪之医士袁某,及得之于明代垫邑某洞石柜所藏者,为王叔和所述,孙思邈所校。”亦名《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计二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刘镕经石印公世。三是桂林医家左盛德当清同治三年(1864年)得其师张仲景四十六世孙张学正字绍祖者,授予家藏仲圣《伤寒杂病论》第十二次手抄本,计

    中医文献杂志 2021年3期2021-07-25

  • 戏曲作品总集《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完成
    卷传奇完璧——《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的戏曲文献研究专家、古籍界和出版界学者汇聚一堂,共忆编纂经过,研讨其文献价值。集腋成裘,前辈学人遗志得续《古本戏曲丛刊》由郑振铎先生发起并主持编纂,郑振铎先生计划编纂十集,并主持了前四集的编印,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郑振铎先生不幸殉职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重新组织了编委会,由吴晓铃先生继续主持编纂。1964年,《古本戏曲丛刊九集》由中华书局出版,收宫廷大

    藏书报 2021年31期2021-05-30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编纂纪程》出版感言
    箫韶九成一一《(古本戏曲丛刊)编纂纪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7月内容链接《古本戏曲丛刊》为1949年以来最大的古代戏曲文献整理工程,前后编纂长达六十多年。《古本戏曲丛刊》最终成书十集。本书搜集《古本戏曲丛刊》这套丛书编纂六十多年来的策划、编纂始末,通过图片、资料等向读者展示《古本戏曲丛刊》的编纂历史。全书分上编、下编、附录三部分。上编为当事者回忆文章及《古本戏曲丛刊》相关编纂资料;下编为《古本戏曲丛刊》全部十集的序言;附录收

    藏书报 2021年42期2021-05-30

  • 从“声韵相挟而变”看黄季刚古本音考求方法
    ”不仅仅涉及考求古本纽、古本韵的方法,其视角应该扩大,实为声韵配合规律。如果仅限于上引第一句话,就会得出局限性的判断。早在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就指出黄侃以三十二个古本韵与十九个古本纽互相证明是犯了乞贷论证的错误。[2]4“乞贷论证”,就是循环论证,凡论据由论题推出的就是循环论证。音韵学界对此毁誉参半,争论不断。李葆嘉先生从音韵学术史的角度对学界的非议和误解予以澄清,并对黄季刚先生古音学的由来进行回溯和清理,总结了其中蕴含的古音系统方法论。[3-4]其中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1-07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源流及真伪之辨
    无方等问题。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篇章齐全、目次合理、内容相对齐全,对研习宋本《伤寒论》及伤寒原貌具有一定价值。1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源流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桂林古本”)是民国时期面世的《伤寒论》古传本之一,其来历具有传奇色彩,其内容翔实似符张仲景原意,面世以来掀起学术界的轩然大波,奉为圭皋者众,斥其后世伪造者亦众,一时间众说纷纭。关于桂林古本的来历,根据其原书中序言,清同治年间,桂林左盛德于岭南偶遇先师张绍祖,张绍祖自称张仲景第四十六世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12-28

  • 论《明清小说俗字典》在契约文书等领域中的学术价值
    间,将数百本明清古本小说中的异体字图版穷尽性搜罗出来,字头按音序排列,每个异体字后录有多条语例,是迄今为止关于明清刻本文献异体字字典中收字规模最大的一部专业字典。仔细品读《俗典》后,我们认为该字典具有鲜明的编纂特色,在契约文书学、辞书学和大型字书编纂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同时,《俗典》为明清小说文本、大型辞书编纂和近代汉字等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一、《俗典》编纂特色鲜明说到古本小说俗字,不得不提刘复、李家瑞先生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谱》(以下简称《字谱》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28

  • 古本小说集成》中“二母争子”型故事的特点
    041000)《古本小说集成》中共有两则二母争子的故事,一则是《古本小说集成第一辑皇明诸司公案》中的李太守判争子案,还有一则是《古本小说集成郭青螺六省听讼录新民公案》中的郭公智判争子案,这两则故事都属于公案小说。公案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盛行于明末时期。我们在史书中可以频繁地看到百姓对于“清廉”、“清明”等政治品格和理想人格的赞颂,公案小说常有对“清官”的颂扬和美誉,明清小说创作受理学思想影响深刻,公案小说中的清官不仅清廉不苟,而且能持法平慎、秉公执法

    福建茶叶 2020年1期2020-12-22

  • 魏源《大学》诠释的特色
    学恒解》和《大学古本质言》、郭嵩焘《大学章句质疑》、刘古愚《大学古义》等著述。晚清主要经学大儒在经义中对《大学》诠释也十分重视,魏源就是晚清今文经学家中调和汉宋诠释《大学》的代表。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魏源的学术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钱穆曾指出魏源“初尚宋儒理学,后主今文经学”[3]587。他虽是今文经学家,却十分关注宋明理学,对程、朱理学的《四书》诠释多有推崇和肯定,并努力加以改造。魏源撰写了体例风格上仿效或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2-26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之方药探析
    本、宋本以及桂林古本等多种版本,其中尤以桂林古本最为详实齐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又称为《仲景十二稿伤寒论》,据传由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传书于其徒桂林左盛德,左氏又传于罗哲初。1934年,黄竹斋得罗哲初珍藏而手抄,并于1939年在西安校勘而将其面于世,称之为“白云阁藏本”。1956年,罗哲初之子罗继寿将世传抄本的原稿献出,该传本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60年正式刊出,故称为“桂林古本”。桂林古本较《伤寒杂病论》其他版本而言,结构更为完备,条文理法更为缜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8-06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条文辨析
    掘。1.2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述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桂林古本”)于民国时期问世,其结构体系完整,内容详实,逻辑严谨。据其原序所述,该书为张仲景第46代孙张绍祖所藏,为张仲景原著之第12稿(共13稿,王叔和所得为第7稿)。张绍祖将其授予左盛德,左盛德将其授予爱徒罗哲初,罗哲初又将其示于陕西名医黄竹斋,黄竹斋则将其付梓刊印,此书方才面世流通。但也正是因为该书的神秘来历,而使诸多学者对其真实性产生怀疑。因而从桂林古本问世至今,学界对其可谓褒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期2019-02-22

  • 郭店楚簡《老子》“而弗也”釋讀平議
    郭店楚簡;老子;古本;不辭;不始郭店楚簡《老子》甲簡十七云:這段文字,與通行本《老子》第二章對應,而文字略有不同。今王弼本作: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注]王弼: 《老子道德經注》,《四部要籍注疏叢刊·老子》,中華書局1998年,第82—83頁。一、 關於“”字的爭議第二種意見則認爲古本“始”字,乃其他文字之通假。如廖名春先生云:第三種意見則依從古本,讀爲“始”。[注]楊丙安先生云:“王本‘不始’作‘不辭’……易順鼎與蔣錫昌亦均謂作

    简帛 2018年1期2019-01-19

  • 山鹿素行《四书句读大全》研究
    最为用功。他采用古本《大学》,对古本《大学》是否需要改正这一问题持谨慎的态度。中山广司认为他的这一态度标志着其尊重古典精神的诞生。然而,通过考察发现,此态度不过是他批判宋明理学的手段而已。山鹿素行之所以选择古本《大学》,并非因为有所谓尊重古典的精神,而是出于要避免宋明诸儒“实学之弊”的考虑,以及古本《大学》本身可以满足他诠释“古道”的需求。[关键词] 山鹿素行;《四书句读大全》;古本《大学》;实学之弊;古道融通[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2

    外国问题研究 2018年3期2018-09-10

  • 三种今行本“仁斋直指方论”参读指误
    斋直指》(简称中古本)。两种旧本分别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4月影印出版的“四库医学丛书”之《仁斋直指(外四种)》(简称四库本);湖南科技出版社2014年12月影印出版的“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之《仁斋直指方论》,该本取上海图书馆藏宋环溪书院刻本《新刊仁斋直指方论》影印(简称环溪本)。本文以指出今行本之错误不塙为主旨,兼及旧本,体例如下。今行三本中,某单本独有差错者不独出,两本同误及三本皆误者出示之;一般地,旧本之错误不出,旧本误而今本从误者则出示之;虽旧本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4期2018-09-07

  • 试论《唐虞之道》与古本《竹书纪年》对于古史禅让记述完全相悖的原因
    简《唐虞之道》和古本《竹书纪年》皆为未经秦火的先秦古书,两者都涉及了尧舜禹古史禅让的传说,但二者对其的记述和态度却大相径庭。本文试从当时历史大环境、政治背景、儒道墨思想融汇变化及史实书写等角度分析研究两者成书时代所隔不远但对于同一件古史史实描述完全不同的原因,并讨论人类思想文化对历史史实的浸透程度和历史真实性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关键词】《唐虞之道》;古本《竹书纪年》;禅让【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一、古本《竹书纪年》笔下的尧舜禅让古史传说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2期2018-05-14

  • “拠”“火筋”俗写来源考*
    [M]// 《古本小说丛刊》编辑委员会.古本小说丛刊:32辑.北京:中华书局,1991:26.[4] 吕不韦.吕氏春秋 [M]// 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12.[5] 洪适.隶释:隶续[M].北京:中华书局,1985:78.[6] 无名氏.隋唐演义 [M]// 《古本小说集成》编辑委员会.古本小说集成:第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7] 安遇时.包龙图判百家公案 [M]//《古本小说集成》编辑委员会.古本小说集成:第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08

  • 阳明学在赣州的两次转折*
    月在赣州公开刊刻古本《大学》并为之作序,即《大学古本序》。这件事对于阳明本人和阳明学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阳明前半生的困惑求索全部关乎《大学》,弃朱子本《大学》而用古本是阳明一直想做而又未敢轻动的事情,参看南京时阳明辑《朱子晚年定论》百般调和的做法,此时公开指出朱本之误而使用古本《大学》的做法毫无疑问是学问更加自信而成熟的标志。正德十三年(1518年)《大学古本序》初稿[注]阳明在嘉靖三年(1524年)谈到,《大学古本序》曾三易其稿。传世的谢廷杰刻本《王文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1期2018-04-03

  • 王叔岷《庄子校诠》之《庄子》勘误
    本(以下简称“续古本”)②与二书中《庄子》正文对勘,发现二书中有误字、错字、增字和漏文等讹误共162处(刻本显然的错误不对勘;王先生或有径改原字而不出校记处也统计在内),而中华本对“中研院”本的讹误未加校改。现将二书中《庄子》正文的讹误逐条列出如下(“对勘”栏中,《庄子》正文采取“中研院”本和中华本,括号内是与续古本的对勘结果,对勘文字用繁体):《莊子》篇名“中研院”本頁碼/括号裏為中華本頁碼對勘《逍遙遊》6(6)摶抉(續古本作“扶”)搖而上者九萬里8(8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2017-11-06

  • 花石双鸽轴
    清]顾文彬 宋拓古本兰亭题跋释文:兰亭传刻最多,宋理宗内库藏百七十种,其目今载陶南村辍耕录。贾师宪多至八百种。游景仁亦得百种。又有所谓山南杜氏本者、三米本者、棠梨者、古本者,前人皆以为在定武上。此本古香古色,宋拓无疑。华中甫跋为出定武右,张伯起跋为驾軼定武,二公精鉴必有确据,然皆未定为何本。及观翁覃溪苏米斋兰亭考,载云间潘氏本“岁”“群”“崇”等字,隐与此本印合。因取潘氏重摹本,逐字校勘,分毫不爽,乃知此本与潘氏祖本同出一石,而此拓当更在前也。又华跋谓吴婴

    中国书画 2017年2期2017-06-05

  • 从误译现象考证邦斯尔神父英译《红楼梦》之底本
    广益书局印行的《古本红楼梦》,而《古本红楼梦》是上海亚东图书馆1927年重排程乙本《红楼梦》的翻版,且底本中的错误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邦斯尔;英译;《红楼梦》;底本;广益书局;亚东图书馆2004年,邦斯尔神父《红楼梦》英文全译本重见天日,被公布在香港大学网站上,从而改写了《红楼梦》的翻译史。此译本规模宏大、语言严谨、体例完备,且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大大早于大家所熟知的霍克斯和杨宪益的译本,一跃成为该小说史上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但时至今日,对该译本的研

    文化学刊 2017年1期2017-03-12

  • 文徵明“手抄古本《水浒传》”的真实性考辨*
    文徵明手抄“小楷古本《水浒传》”(以下简称“古本《水浒传》”)的史料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一时间成为《水浒传》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概括起来 ,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上:手抄“古本《水浒传》”的真实性、可信性的问题;手抄“古本《水浒传》”的时间;手抄“古本《水浒传》”与《水浒传》主要版本的关系问题。这几个问题确实饶有兴味,值的深入探讨。笔者也愿意对此陈述管见,以就正于专家和广大读者。关于文徵明手抄“古本《水浒传》”的史料,记载于张丑的著作中。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10

  • 古本《竹书纪年》真伪问题研究综述
    步研究。关键词:古本《竹书纪年》;真伪问题;研究综述1 《竹书纪年》简介据《晋书》所记,《竹书纪年》有十三篇,记载夏商周至战国之史,应为魏国史官之作。《竹书纪年》与传统正史有许多不同之处,如“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但其记载又与许多甲骨文、青铜铭文相似。《竹书纪年》在晋唐时期是完整的十三卷本,宋元时期亡佚,明代出现的二卷本被明清以来的学者称为“今本”。长

    卷宗 2016年10期2017-01-21

  • 几个细节 让新车几个月变废车
    ■文/古本株几个细节 让新车几个月变废车■文/古本株方向盘长期打死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倒车和道路掉头的时候,很多车主习惯把方向盘打死,希望尽量能一把方向过去。长时间这样做会加速磨损,使转向系统老化变形。长期停在不平整道路许多车主都会把车辆停在一些如路肩或凹凸不平的路上。这样会影响到悬挂,比较高的一侧受力不均匀,长时间会影响减震的性能,而也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的受力不同导致变形。长期开车忘记放手刹很多新手经常开车都会忘放手刹。那么开车忘记放手刹有什么危害呢? 带着手

    人民交通 2016年6期2017-01-05

  • 文献纂集嘉惠学林
    李玫《古本戏曲丛刊》第六集于今年终于出版了,这让我心生无限感慨,因为从上大学起,我的每一段经历都和《古本戏曲丛刊》相联系。三十多年来,我从对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兴趣,到一步步走上古代戏曲研究的道路,寻寻觅觅,磕磕绊绊,《古本戏曲丛刊》一直陪伴左右,让我不时品尝到曲径探胜的欣喜。早在一九五三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的郑振铎先生筹划、设计了《古本戏曲丛刊》这一大型古代戏曲作品总集项目。随后的几年中,这一项目顺利实施。《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二集先后于一九

    读书 2016年11期2016-12-02

  • 用易筋经给身体做保洁
    热。这个动作是“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的预备势,其作用就是热身活血。他的老师是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古本易筋经十二势的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作为传统医药中医诊疗法,已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初见严蔚冰教授,给人的印象是鹤发童颜、面色红润、声音洪亮、走路生风。他告诉记者,易筋经是中医导引学的经典。所谓导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待气和体柔,健康自然可求。坚持导引不但能激活筋骨活力,还能调理人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10期2016-10-19

  • 在北京,邂逅不一样的古本书店
    所未有的专业西洋古本书店。4月23日,皇城根下南剪子巷迎来了位新“住户”——一家名为“摘刺”的书店。这幢白色两层小楼虽然看上去简单古朴,但在市井杂巷深处仍显得与众不同,引得胡同口闲聊大妈们指指点点的同时,也让早起溜胡同的背包客不禁为之驻足。京城书店多如牛毛,这家开在巷里的小铺子乍看上去也没有多么特别,但在推开“摘刺”大门的瞬间,你的目光将再也无法从它的身上挪开。这块80坪见方的空间与门外的熙熙攘攘仿佛不处于同一时空——这里有年代久远的羊皮长卷,也有独一无二

    出版人 2016年5期2016-05-23

  • 父亲的作证(下)
    。佐藤有一位叫“古本”的同年龄密友,近来包括佑子在内,四人常常出去游玩。在佐藤的房间里,佑子学会了打麻将,她渐渐地对打麻将产生了兴趣,昨天夜里也是事先约好在佐藤的房间里集合。佑子准时赶到佐藤的住宅,但古本和律子却怎么等也没有来。也许是端上来的茶水里放有安眠药,佑子莫名其妙地感到懒散。佐藤看到佑子的模样,便突然变成了恶魔狂。佑子殊死地进行了抵抗,在她精疲力竭将无力抗争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佐藤不由松了松手,佑子趁此空隙抓起手提包便逃出了屋外。津坂渐渐地开始理解

    法庭内外 2016年7期2016-04-17

  • 练好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秘诀”在这里
    引医学研究所练好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秘诀”在这里文/严石卿 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中华文化之所重者,一曰“传承”,一曰“实证”。所谓传承即历代前辈的切身体悟,经代代相传,终以经典流于后世。所谓实证即吾等若有缘得传承、习经典,当以此传承之法践行不辍,日久年深必能有所体悟。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收集到学员们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反馈。一种认为“这很简单啊,十几势动作挺好学的”。另一种则认为“看上去简单,但想真正精通还是挺难的”。应该说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他

    中医健康养生 2016年10期2016-04-14

  • 罗近溪《大学》诠释之研究——从“三纲领”到“诚意”*
    维,宗主《大学》古本,不从朱子新本;定义《大学》为“大人之学”,系阳明“一体之仁”的引申发挥;又其近于泰州王艮“淮南格物”之说,而有自己的一套新义。关于《四书》之诠解,不取朱子之体系,而是遵于郑玄古义,以《中庸》在《大学》之前;并将“格物”的“格”解为“式”,取合格、格子、合于规范之义;亦强调“知”的重要性,认为《大学》的重点即在“知”字,顺此立论,从而自成一套思想体系。合格;《中庸》;知本;大人;规矩一、 前言程、朱表彰《四书》,特别是朱子的《四书集注》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8

  • 宋刻《庄子》郭注附音义本考述*
    本中,湖北本、续古本(卷七至十)、蜀刻本皆郭象注《庄子》,续古本(卷一至六)、分章本、纂图本以郭象注《庄子》为主,附加陆德明音义(以下略称为“郭注附音义本”),日藏本属于郭象注《庄子》与成玄英疏合刻(以下略称为“注疏本”)的形式*蜀刻本虽然在郭象注文后附有简略释音,然而卷端题名下仅题“郭象注”而未题释音者,所以仍旧归入郭注本中进行探讨。。对于湖北本、续古本(卷七至十)和蜀刻本的探讨,详见拙文《〈庄子〉宋刻郭注本考述》。本文以续古本(卷一至六)、分章本、纂图

    古籍研究 2016年2期2016-03-15

  • 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访求记
    20)李群堂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访求记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0)李群堂民国时期出现了三种《伤寒杂病论》古本,其中“桂林古本”一再以各种形式出版,“长沙古本”也偶可一见,惟“涪陵古本”学者未睹真容。学苑出版社陈辉先生发心出齐三个古本,故有本文所记述之访求经过。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版本从来业医者,若非深研《伤寒杂病论》,少有能成就大事的。然自“伤寒”、“杂病”离析,版本由之纷纭。《伤寒论》一部,今皆以宋本为尊,故其流布亦最广。宋本所存“伤寒”之精义、仲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1期2016-01-27

  • 王阳明对《大学》的经典诠释
    分析。他在《大学古本傍释》《大学古本序》《大学问》中对自己的“大学观”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论述。一、《大学古本傍释》对经典文本的凸显《大学古本傍释》内容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不过因为涉及到了与朱熹关于《大学》改本之争而被广泛关注,从中可以看出王阳明对于《大学》经典文本的关注。所谓的《大学》文本之争主要是关于“古本”与“新本”之别,古本是指《礼记》中《大学》一篇的原文,古本《大学》中对于“格物”“致知”两个条目只说了“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2]1315简单两句。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7

  • 论王阳明的《大学》立场
    戴礼记》的《大学古本》由“汉河间献王后苍所传、郑康成所注”,辑于唐孔颖达《礼记正义》。这古本由汉至唐历经八百余年,到了北宋,掀起一阵疑古之风。疑古的实质是疑经,而疑经乃宋学之一大特点,欧阳修是提出疑经的第一人③漆侠先生在《宋学的发展和演变》一书中说道:“疑经是宋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继唐人之后,宋儒对儒经也提出了大胆的怀疑,认为有的经典并非出自孔子之手。欧阳修最先著鞭,他的《易同子问》是宋人第一个大胆提出疑经问题的。他说:‘童子问曰:《系辞》非圣人之作乎?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21

  • 从昆曲《北饯》看清宫曲谱中的【点绛唇】
    演。《北饯》在《古本戏曲丛刊》第九集《升平宝筏》中题作《饯别郊关开觉路》。《缀白裘》八集三卷亦载有此出,作《安天会·北饯》。《九宫大成》在仙吕调套曲中有《西天取经》一套,即《北饯》。《故宫珍本丛刊》第689册有《西游》第四段第四出《十宰饯别》。《纳书楹曲谱》、《集成曲谱》等作《莲花宝筏·北饯》。《侯玉山昆曲谱》亦用此名。《九宫大成》、《古本戏曲丛刊》、《故宫珍本丛刊》所刊均是清代宫廷编纂的本子;《缀白裘》、《纳书楹曲谱》、《集成曲谱》、《侯玉山昆曲谱》均是

    上海戏剧 2014年1期2015-02-09

  •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合韵”本意考论
    说”一条指出:“古本音与今韵异,是无合韵之说乎?曰:有。声音之道,同源异派,弇侈互输,协灵通气,移转便捷。分为十七,而无不合。”“不知有合韵”则“或以为无韵”、“或指为方音”、“或以为学古之误”、“或改字以就韵”、“或改本音以就韵”,“其失也诬矣”[2]833。段氏强调了四层意思:第一,音转(古本音与今韵异)合韵(与古本音异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第二,音转合韵是语音变化之道所然(“同源异派”是变化的结果,“弇侈互输”是变化的物理条件及变化的方式,“协灵通气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10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篇”发病浅析
    30001《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温病篇”发病浅析陈绩锐,胡小利,艾 军△,马 丽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我国近代发现的3种《伤寒论》古本之一,虽对其真伪难辨,褒贬不一,然有不少医家持肯定观点。通过对书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理解,探析认识书中“温病篇”中发病相关内容,加深对该篇的学习和认识。《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温病篇《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称“《桂林古本》)是近代国内发现的3种有别于宋本《伤寒论》的传

    西部中医药 2014年1期2014-03-04

  • 黄侃古音体系推求过程考论
    二百零六部中考得古本韵三十二部,表之于次(作者按:表略)。从古本韵三十二部以考古韵,即二十八部。其中‘歌、戈、盍、末、寒、桓、痕、魂八韵’,于古本为四部。即阴声八部,阳声十部,入声十部。知此三十二韵为古本韵者,以韵中有十九古本纽。因此三十二韵中止有古本纽,异于各韵之有变纽,故知为古本韵。又因此三十二韵中止有十九纽,故知此十九纽实为古本纽。本纽本韵互相证明,一一吻合。”(曾运乾1996:181)曾氏服膺黄侃的古音研究成果,方有以上论述。然而这样的赞誉方式却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03

  • 四逆散方文献学考证
    成、主治证与桂林古本、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所载之四逆散截然不同,究竟孰对孰错,总体上难以遽下定论,具体条文则可以相互参证。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系清·左盛德所藏,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的手抄本,是一部有价值可借鉴的版本,亦即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之前身。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已作为珍贵文物陈列在南阳医圣祠,受到国内外中医界学者的高度评价,但对其前身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尚没引起足够的重视,甚或有人说是“伪品”,其实《伤寒杂病论》本身经历代传抄、注

    中医文献杂志 2014年5期2014-01-23

  • 常用词“逢、遇、碰”的历时演变考察
    7部作品①关于《古本水浒传》的版本、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过论争,此争论源于198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蒋祖钢校勘的《古本水浒传》,对此,王利器(《斥〈古本水浒传〉》,光明日报,1986年9月23日、10月7日)、徐耀明(《〈古本水浒传〉辨伪》,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陈辽(《〈古本水浒传〉并非古本辨》,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吕致远(《评〈古本水浒传〉》,郑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范崇德(《〈古本水浒传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2013-11-01

  • 同治抄本《碧筠斋古本北西厢》考论
    同治抄本《碧筠斋古本北西厢》考论黄季鸿1,王 勇2(1.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00)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同治十年(1871)抄本《碧筠斋古本北西厢》,有学者于《文献》撰文认为是久已失传的明代嘉靖癸卯(1543)碧筠斋刊本《西厢记》。今据明人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中有关碧筠斋古本的校勘及说明,验之同治抄本,可知同治抄本《碧筠斋古本北西厢》并非明代碧筠斋本《西厢记》,实乃赝本。《西厢记》;同治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8-15

  • 今本《子夏易传》即唐张弧伪本考论
    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子夏易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认为今本《子夏易传》即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易学史上并不存在张弧伪本之后的新伪本《子夏易传》。考证清楚此问题,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用今本《子夏易传》,以及对古本《子夏易传》的辑佚都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古本《子夏易传》;今本《子夏易传》;张弧;《四库提要》;《经义考》中图分类号:B221

    周易研究 2010年2期2010-01-10

  • 贵远轻近?
    中华书局编刊的《古本小说丛刊》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刊的《古本小说集成》,所收录小说颇多雷同,这是不可避免的。其中《绿野仙踪》,皆据现存美国的版本复制,但题解说明大异。《古本小说集成》“前言”称:“《绿野仙踪》一百回,美国印地安那图书馆藏有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抄本有作者自序和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一七六四)山阴陶家鹤序,三十六年洞庭侯定超序。刻本无自序。此书另有八十回刻本,为删节本。……本书据美国印地安那图书馆藏刻本影印,作者自序据抄本补配,附于书末,以

    读书 1993年2期1993-07-15

  • 古本水浒传”辨伪
    吴小如 陈曦钟《古本水浒传》即是一九三三年上海中西书局的排印本,这部书前有署名梅寄鹤的序,序中说他如何从江阴梅氏家中得到了一部手抄的百二十回本《水浒传》,“曾拿它和金批七十回本细细比对,自第一回至六十九回,文字全同,只有第七十回煞尾处变换了几句,多了‘太平天子当中坐……的两首诗,本书第一百二十回之末,却只有七律一首。而且诗句和七十回本的完全不对。”然后他就断言:“据此,本书的前七十回既和金批本完全相同,一定是出于施耐庵之手,真正古本无疑了。”另外,在中西书

    读书 1986年11期1986-07-15

  • 神田的本祭
    神保町举行“青空古本祭”的头一天。“青空古本祭”就是露天旧书展销会,历时八天,至十一月三日为止。神保町的旧书会是全国规模最大,吸引一般读者、学生、学者和游客最多的古本祭,但近几年各地大小城镇都在同一个时候举办自己的本祭了。在古都京都书贩云集京都大学附近的百万遍寺摆摊设铺,在古色古香的庙宇前大兴图书交易。其他城市,象神户、金泽、大阪等等,也都在书店或高等学校集中的地点办旧书会。神保町的本祭历年都在附近的空地举办,但今年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书摊最后摆设在岩波大

    读书 1983年3期198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