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粳

  • 利用InDel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籼稻中籼粳交杂株
    稻种子纯度检测及籼粳交杂株鉴定的分子检测体系,不仅可以预估杂交稻种子纯度和预判杂株类型,而且可以及时发现生产制种环节中的问题从而指导制种生产,同时对配组亲本的选择也提供参考。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重复序列)因其具有数量丰富、重复性好、多态性高、遗传上呈共显性、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主要农作物真实性与纯度的辅助鉴定[10-12]。虽然有学者将SSR 标记用于水稻籼粳分化的研究[13-14],但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33期2023-12-18

  • 减氮增密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11-14]。籼粳杂交稻不同于传统的籼稻和粳稻,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其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5]。研究发现,籼粳杂交稻获得最高生产力对应的施氮量在262.5~300.0 kg/hm2,比籼稻高出近17%[16]。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进一步证实,籼粳杂交稻产量达到最高时,其施氮量大多在300 kg/hm2左右,明显高于一般水稻的氮肥施用量[17-18]。因此,在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亟需解决籼粳杂交稻减氮不减产的

    河南农业科学 2023年10期2023-11-14

  • 嘉兴市籼粳杂交晚稻与常规晚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近年来,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育种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不断涌现,种植农户对杂交稻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以甬优系列为主的籼粳杂交组合在嘉兴市的推广面积呈逐年扩大态势[1-2]。考察品种综合性状后可知,推广熟期适宜、产量潜力大的籼粳杂交晚稻,对打破增产瓶颈、进一步提高嘉兴市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意义重大[3]。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分析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2022 年下达的省级籼粳杂交晚稻和常规晚粳稻新品种展示计划中的各组合和品种的性状数据,明确籼粳

    南方农业 2023年14期2023-10-08

  • 籼粳杂交水稻的抗倒伏特性研究进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籼粳杂交水稻是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向之一[6]。因此,研究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综合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稻米蒸煮食物品质与其分子机制等,都对增加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保证粮食安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作用。然而,由于水稻茎秆易倒伏,导致产量下降,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因此,针对籼粳杂交水稻的抗倒伏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笔者将围绕籼粳杂交水稻的抗倒伏特性研究展开讨论,

    乡村科技 2023年5期2023-08-16

  • 不同贮藏温度下籼粳杂交大米陈化规律研究
    110866)籼粳杂交稻(japonica/indicahybrid rice)是以籼稻为父本、粳稻为母本杂交培育出的远源杂交水稻品种,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在亩产及适应性等方面表现突出[1]。该品系稻种的选育也被认为是杂交稻发展的主要方向[2]。随着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长,籼粳杂交稻的采后仓储问题越来越受到业界重视,其陈化特性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因此,明确籼粳杂交大米在不同贮藏环境下的陈化特性对于其品系的拓展及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认为,不

    核农学报 2023年6期2023-05-06

  • 籼粳杂交稻华中优9326机插和直播穗型与产量比较
    交稻,近几十年,籼粳杂交稻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3-5]。水稻种植方式从手工插秧、抛秧种植转变为省工高效的机插秧和直播稻,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1,6-7]。近几十年来,杂交稻,特别是籼粳杂交稻选育成功,并在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显著[1,8-9]。籼粳杂交稻较籼型杂交稻及常规稻增产的主要因素是穗大粒多[10]。水稻大穗的形成决定于颖花分化与退化及籽粒结实,品种间颖花分化与退化及籽粒结实存在差异,且受种植方式等因素影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3期2023-03-11

  • 不同晚粳稻品种类型间穗发芽比较与影响因素分析
    共计23个,其中籼粳杂交稻品种(系)16个,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分为3个亚类,1)迟熟籼粳杂交稻:甬优12、浙优18、浙优19、浙优0421、浙优0821、浙优502、浙优514、浙优522;2)中熟籼粳杂交稻:甬优538、浙优507、浙优512、浙优0826、浙优0926、甬优1540;3)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4299、浙优8299。粳粳杂交稻品种2个:浙优13、浙优12;常规晚粳稻品种5个:秀水134、浙粳99、浙粳86、浙粳60、浙辐粳83。1.2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1期2023-01-17

  •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机理及杂种优势利用
    [7-8]。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也被称为第5 代(5G)水稻,能够充分利用籼粳亚种间强大的杂种优势,进一步提升水稻的产量潜力,将是水稻的又一重大变革[9-10]。但是,亚种间杂种F1的结实率偏低,表现为不育或半不育,限制了亚种间的遗传交流,严重阻碍了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10-12]。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是使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为此,众多科学家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分子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已定位

    广东农业科学 2022年9期2022-12-16

  •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1987年提出了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构想,即通过克服杂种不育改良籼粳杂交稻的结实率,以利用亚种间杂种的产量潜力。为此,我国水稻遗传学家长期致力于籼粳杂种不育和广亲和的遗传机制研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加速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实率的分子改良。此外,我国水稻育种家在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配组模式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育种实践,试图探索出一条实现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1 杂种不育和广亲和现象的发现1.1 杂种不育: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障碍我国早在汉代,对水稻的划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3

  • 水稻籼粳性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与判别体系的建立
    的遗传分化,其中籼粳亚种分化是其分化的主流。探究水稻品种(系)的籼粳属性是研究水稻亚种起源以及籼粳亚种杂交利用的基础。【前人研究进展】目前,水稻的籼粳性主要从形态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等方面进行区分。在国内由程侃声[2]创立的亚洲稻籼粳亚种“程式指数鉴别法”是当前鉴定水稻亚种最为流行的方法,但该法不仅需要植株成熟,还需考察许多农艺性状,较繁琐和复杂,且植株长势和长相受生长环境影响较大。此外,现在许多水稻品种(系)都渗入了籼/粳成分,单纯利用“程式指数鉴

    广东农业科学 2022年9期2022-11-21

  • 籼与粳的历史传奇
    籼与粳的历史传奇籼粳之分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全球90%左右的稻子种植在亚洲。而亚洲栽培水稻可以分为两个亚种,籼亚种和粳亚种。在生物学上,亚种的定义为某个种的表型上相似种群的集群,是指某种生物在不同地区的种群,受所在地区、年代等环境的影响,它们在形态构造或者生理机能上发生了一定变化。稻种来说,籼与粳,形态总体相似又有不少内部差异。仿佛两兄弟,各有所长,又各有不同。一般来说,籼稻喜热,生长的快,对肥料敏感,看上去稻叶密密麻麻。而粳稻喜温,生长进程相

    美文 2022年19期2022-10-20

  • 我国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不育系与偏籼型或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配制的一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一般籼稻茎秆偏软、分蘖力较强、谷粒细长、较耐热不耐寒,而粳稻一般株型紧凑、叶片短直、谷粒短圆、较耐肥耐寒。育种实践表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比传统的籼籼交、粳粳交更为明显[1]。但由于两者间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籼粳杂种一代结实率往往较低。20世纪80年代,IKEHASHI等[2]研究揭示了籼粳不亲和性的机理,提出籼粳亲和性是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为解决

    中国稻米 2022年5期2022-10-11

  • 籼粳杂交晚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简报
    上。为进一步了解籼粳杂交晚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稳定性、丰产性,筛选出适宜在嘉善县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笔者于2020年对15个籼粳杂交晚稻新品种开展了品种对比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嘉善县陶庄镇金湖村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进行,试验田块地势平坦,道路、沟渠配套完整,土壤肥力中等偏上。试验承担主体为嘉善金穗粮食专业合作社。1.2 供试品种供试籼粳杂交晚稻新品种共15个,分别为“甬优1540”“甬优7860”“甬优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3期2022-06-11

  • 程式指数法和InDel 分子指数法对云南元江稻属资源籼粳分化的比较研究*
    野生稻进化而来,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分化的主流。籼、粳稻是在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压力下经历漫长历史过程演化形成的在基因组及形态性状都发生深刻变化的2个亚种[5-6]。栽培稻的籼粳亚种分别从已分化的普通野生稻独立演化而来,即普通野生稻在演化成栽培稻之前就已经发生了籼粳分化,因此,探究普通野生稻及其渗入系后代的籼粳属性及分化程度是研究栽培稻籼粳亚种起源的基础[1,7-9]。鉴定稻属资源籼粳属性通常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标记分类法。形态学鉴定主要采用程侃声等[10-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2年2期2022-04-07

  • 浙江省“十三五”期间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稻、籼型杂交稻及籼粳杂交稻,并对其产量、品质及抗性等主要性状进行整理分析。稻米主要品质指标参照《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和《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将主要品质指标达3级以上(含3级)的品种统计为优质稻。1.3 数据处理利用Excel 2019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2 结果与分析2.1 浙江省“十三五”期间审定的水稻品种类型浙江省“十三五”期间除不育系外共审定水稻品种(组合)91个(包括渔塘专用稻2个、彩色稻3个、高抗性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4期2022-04-01

  • 单季籼粳(偏籼)杂交稻品种综合性状比较试验研究
    总产量的40%。籼粳杂交稻是以籼稻为父本、粳稻为母本杂交培育出的新型水稻品种,属于远源杂交品种,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1]。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利用对于提高我国水稻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2]。浙江省籼粳杂交稻水稻育种走在全国前列,尤其以甬优系列为代表的籼粳杂交稻系列水稻品种的育成对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水稻总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新育成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米饭食味佳的优质稻米的需求,提高籼粳杂交稻种植效益,以大田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3期2022-03-26

  • 粳稻种质资源籼粳属性鉴定及其对表型性状的影响
    交育种理论,利用籼粳杂种优势[7]不仅能够提高粳稻的产量,对丰富粳稻的遗传构成也有重要意义[8-10]。因此,有必要利用高效的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检测品种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与籼粳分类属性,为育种与判定品种的类别提供理论指导。【前人研究进展】籼稻品种9311 和粳稻品种日本晴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建立基于InDel 分子标记的籼粳分类方法提供了重要工具[11-14]。王林友等[15]通过InDel 分子标记法鉴别了育种上常用的48 份籼粳及中间型材料的籼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2-01-14

  •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栽培试验研究
    200)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品种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新型杂交稻组合,具有株型紧凑、丰产性好、米质优、抗倒性强等特性[1]。当前甬优系列优质高产品种已占杭州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2 以上,多个甬优系列品种入选杭州市主推品种[2]。随着品种选育工作的深入,大量甬优系列新品种不断涌现,包含各种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和不同生育期的品种,为水稻增产及适应后茬冬种奠定了基础[2]。做好甬优系列品种与其他水稻品种的对比试验,对其生育期、产

    中国种业 2021年12期2021-12-29

  • 籼与粳的历史传奇
    j.com)1 籼粳之分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全球90%左右的水稻种植在亚洲。而亚洲栽培稻分为两个亚种:籼亚种和粳亚种。在生物学上,亚种定义为某个种的表型上相似种群的集群,是指某种生物在不同地区的种群,受所在地区、年代等环境的影响,它们在形态构造或者生理机能上发生了一定变化。对于稻种来说,籼稻与粳稻形态总体相似又有不少差异。仿佛两兄弟,各有所长,又各有不同。一般来说,籼稻喜热,生长的快,对肥料敏感,看上去稻叶密密麻麻。而粳稻喜温,生长进程相对缓慢

    中国稻米 2021年4期2021-12-07

  • 籼粳杂交稻制种亩产和百亩方平均亩产破纪录
    作社富志刚申报的籼粳杂交稻制种百亩示范方进行测产验收。经现场测产,实验室测定水分和净度,富志刚申报的籼粳杂交稻最高亩产达298.8 千克、百亩方平均亩产达292.9千克,均以超20%的增幅打破该项浙江农业之最纪录。验收点位于嘉善县惠民街道大泖村,面积150亩,制种组合为“嘉优中科3号”。根据验收办法,专家组经现场查看后,随机选取三块一亩以上田块,采用收割机全田实割测产,折成标准水分后,测得攻关田亩产为298.8千克,百亩方平均亩产292.9千克,双双打破2

    电脑迷 2021年12期2021-11-28

  • 杂交稻浙优21在福建省引种的适应性表现
    3199)稻B/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具有巨大的杂种优势,挖掘并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已成为我国实现超级稻育种的重要途径[1-3]。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籼粳亚种杂交稻成功应用,大幅提高了水稻单产,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也成为福建省水稻的主推品种之一[4]。浙优2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采用浙04A与浙恢F1121配组选育的籼粳亚种杂交稻,2016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稻2016015)[5],2020年通过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引种备案。本文总结了浙优21在2020年福建省多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2021-10-19

  • 播期对鄂中北地区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中粳、迟熟中粳、籼粳杂交早熟中粳和籼粳杂交中熟中粳为材料,在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团山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类型粳稻生育期均显著缩短,迟熟中粳缩短幅度最大,籼粳杂交早熟中粳缩短幅度最小。各类型粳稻营养生长阶段受温光影响较大,而生殖生长阶段相对稳定;随着播期推迟,各类型粳稻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及其利用率显著降低,日照时数利用率呈减少趋势。同一播期内,籼粳杂交中粳热量利用率高于常规中粳;各类型粳稻产量均以第Ⅰ播期最高,第Ⅴ播期最低,产量下降的

    作物杂志 2021年4期2021-09-17

  • 氮肥用量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甬优系列为代表的籼粳杂交稻更是不断突破区域水稻高产纪录[1-2]。与其他类型杂交水稻相比,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表现出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和穗大粒多等特点,具良好的增产潜力[2]。该系列品种在保持高产的同时,也一直向优质方向发展,赢得了周边省份种植户的青睐。当前有关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研究多集中在产量形成机制方面,如茎秆特性、穗部特征和产量构成要素等[2-5],而有关籼粳杂交稻的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6-7]。氮素是水稻生产的第一大营养元素,对水稻生长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8期2021-08-18

  • 云南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褐飞虱抗性与籼粳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
    稻褐飞虱抗性与其籼粳分化的相关性,将有利于揭示水稻抗虫基因的起源,也为进一步从水稻地方资源中筛选抗褐飞虱种质提供了有利指导。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水稻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籼、粳稻DNA分子水平上与籼粳分化相关的差异序列而设计的InDel标记得到广泛应用,该标记通过统计水稻品种在不同InDel位点上的籼粳基因频率对其籼粳属性进行划分,并具有PCR带型简单、快速、准确、高效的特点[11]。王友林等[12]用19对InDel籼粳特异性标记准确地检测出12个杂交

    西南农业学报 2021年3期2021-05-25

  • 控释氮肥运筹对钵苗摆栽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肥运筹对钵苗摆栽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柯 健1陈婷婷1徐浩聪1朱铁忠1吴 汉1何海兵1尤翠翠1朱德泉1武立权1,2,*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6;2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 210095研究籼粳杂交稻钵苗摆栽超高产栽培模式下适宜的控释氮肥运筹。试验于2016—2017年在安徽庐江进行, 以当地高产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 设置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single basal applicati

    作物学报 2021年7期2021-04-26

  • 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化肥减量技术可行性分析
    。为此,我们探究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化肥减量技术的可行性,为实行化肥定额制提供施肥技术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攻关示范于2016—2019年在杭州市双浦镇周富村万里神农试验基地进行,示范田地理坐标30.11053°N,120.05015°E,土壤为黄油泥田,面积667 m2。供试杂交水稻品种分别为甬优12和春优927,其中2016、2018和2019年为甬优12,2017年为春优927。供试肥料有好乐耕有机缓释肥(N 15%,P2O54%,K2O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3期2021-03-08

  • 籼粳杂交稻促早发抑草减药的施肥技术
    方式[4-5]。籼粳杂交稻田除草多采用“一封一杀”的传统方法,然而,化学除草剂长期、持续及广泛使用,一方面会对稻米质量安全性和农业环境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同时,2次除草也导致人工与用药成本大幅提高,在农业劳动力日益匮乏的当下,研究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迫在眉睫[6]。本研究基于籼粳杂交稻植株生长势强、苗期早发快发优势明显等生物学特性,通过探索适宜的苗期施肥技术[7],以促进植株早发快发,提早实现田间封行[8],增强秧苗对杂草种群生长的竞争优势,实现移栽后“一次性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2期2021-02-02

  • 水稻广亲和品系HDH73 的创制和鉴定
    以持续提高单产。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一代具有比品种间杂种更强大的优势,但其杂种F1代存在株高偏高、生育期超亲晚熟、结实率偏低以及子粒充实度较差等问题,其中结实率偏低是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2]。1982年日本学者Ikehashi 和Araki 首次提出广亲和基因,并对利用广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的不育性进行了研究[3]。随后,国内外科学家对该位点展开了进一步研究,最终发现该位点由3 个连锁基因组成,形成1 个杀手-保护者互作的生殖隔离体系,继而调控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24期2021-01-21

  • 东北三省水稻籼粳属性的判定研究
    息,才能有效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因此,将育种材料进行恰如其分的判定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 对合理和有效利用种质资源及品种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5-7]。 因此本试验针对东北水稻籼粳属性进行了判定, 为今后推动东北籼粳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实际应用价值与理论依据[8-9]。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选用辽宁品种26 份、吉林品种20 份、黑龙江品种19 份,典型籼稻(Oryza sativaL.var.indica)品种“9311”和典型

    北方水稻 2020年5期2020-11-14

  • 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的耐高温性分析
    系杂交制成的6个籼粳交组合(分别是T162、T181、T300、T303、T443、T35)和6个粳粳交组合(分别是D162、D181、D300、D303、D443、D35)。1.2 试验设计试验在东台市五烈镇东里村的品比田中进行,各杂交稻组合均于5月13日播种,6月13日移栽,株行距为16.67 cm×30.00 cm。试验设1个杂交稻组合为1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13.33 m2。试验小区统一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1.3 调查项目试验期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5期2020-10-24

  • 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特征与模型分析
    其根,*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磷素积累特征与模型分析孟天瑶1葛佳琳2张徐彬2韦还和2周桂生1,*戴其根2,*(1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扬州大学 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江苏 扬州 225009;2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扬州 225009;*通信联系人,E-mail: gszhou@yzu.edu.cn; qgdai@yzu.edu.cn)【】基于

    中国水稻科学 2020年3期2020-05-30

  • 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氮素积累模型与特征
    研究简报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氮素积累模型与特征孟天瑶1葛佳琳2张徐彬2韦还和2陆 钰2李心月2陶 源2丁恩浩2周桂生1,*戴其根2,*1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扬州大学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 /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2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旨在定量描述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氮素

    作物学报 2020年5期2020-04-16

  • 长江下游稻区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产量与生育特性差异
    粳稻、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以晚籼品种为对照,比较不同类型双季晚稻大田产量表现与生育特性差异,产量构成及其温光分布差异,解析双季晚粳稻品种高产相关特征,为筛选适宜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120°W,30°N)进行,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 700 mm左右,日照时数在1 500—1 800 h。试验前作为冬闲田,碱解氮134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5期2020-03-30

  • 回交改良广亲和水稻02428的垩白性状
    。21世纪以来,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育种单位相继选育出了多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大幅度提高了杂交稻的产量[13]。02428是一个携带广亲和基因S5n并具有广亲和特性的粳稻材料[11],为培育籼粳杂交稻提供了广亲和基因。但是02428品质较差,尤其是外观品质极差,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都极高,以其作为骨干亲本,不利于籼粳杂交稻的优质化。水稻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品质优良,本研究以明恢63为供体,采用回交育种的方法改良0242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2019-10-23

  • 花前、花后遮阴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率下降。近年来,籼粳杂交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广为推广,与传统类型水稻品种相比,籼粳杂交稻具有分蘖多、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穗型大等特性,产量优势明显[10-11]。但过长的生育期是籼粳杂交稻品种普遍存在的问题,现有数据显示,单季中熟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已普遍接近或超过150 d[12],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才能收获,远迟于常规品种,易使水稻在抽穗灌浆期遭遇低温、寡照的不利天气,影响水稻产量。此外,籼粳杂交品种个体生长旺盛,群体内透光不良,遮阴严重,

    中国稻米 2019年5期2019-10-18

  •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表现及土壤肥力同化能力差异试验初报
    种供试水稻品种为籼粳杂交稻“甬优12号”“甬优13号”“甬优538”,粳粳杂交稻“甬优8号”,常规粳稻“宁81”(CK)。1.2 试验地点试验于2011年设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桥村百梁桥高产示范方内进行,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田面积约1333.33 m2。1.3 试验设计试验设1个品种为1个处理,共5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50 m2。1.4 试验过程播种前使用浸种灵浸种二昼夜。于2011年6月1日播种;6月21日移栽,秧龄为20 d,株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1期2019-02-22

  • 籼粳杂交稻与常规粳稻产量、干物质氮素累积转运及氮素利用差异研究
    成的水稻品种——籼粳杂交水稻互补了籼稻前期生长快、后期谷草比低和粳稻前期生产慢、后期谷草比高的特点,氮素吸收能力强,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分蘖势强,茎秆粗壮抗倒,根系发达[1-2],与目前浙江省普遍种植的传统粳稻相比,单产明显提高。由宁波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籼粳杂交超级稻甬优12最高田块667 m2产量达1 014 kg,是普通水稻平均单产的2倍[3]。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嘉优中科系列品种,在2013年现场实产验收时,667 m2产量达905 kg,且稻

    浙江农业学报 2018年12期2018-12-29

  • 我科学家在作物中首次发现“自私基因”
    。研究表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比目前的杂交稻能进一步提高单产15%~30%,但籼粳杂种存在50%的后代不育,严重制约了籼粳杂交稻产量的提高。研究团队便以亚洲栽培稻粳稻品种和南方野生稻为研究材料,试着找出“控制水稻杂种不育”的因素。历时十多年之久,万建民团队终于找到自私基因系统:水稻杂种不育受“自私基因”位點qHMS7的控制,并发现其包含三个紧密连锁的基因ORF1、ORF2和ORF3。

    科学种养 2018年9期2018-11-26

  • 不同类型籼粳杂交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及其与灌浆结实期气候因素间的相关性
    蔡仕博不同类型籼粳杂交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及其与灌浆结实期气候因素间的相关性徐 栋1朱 盈1周 磊1韩 超1郑雷鸣1张洪程1魏海燕1,*王 珏2廖桉桦3蔡仕博3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扬州 225009;2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政府, 浙江宁波 315000;3宁波市鄞州区气象局, 浙江宁波 315100为找出不同类型籼粳杂交稻在品质表现上存在差距的原因,

    作物学报 2018年10期2018-10-10

  • 水稻籼粳指数鉴定方法及亚种间杂交的分子辅助育种
    李阳生摘要:籼粳交F1株高、生育期超亲、结实率低、子粒充实度差是长期困扰水稻(Oryza sativa L.)亚种间杂交育种的几大难题。通过对水稻籼粳指数鉴定方法的发展、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株高、抽穗期、育性基因及库源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分子标记方法在水稻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亞种间杂交;籼粳指数;遗传距离(GD);分子标记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4期2018-02-27

  • 籼粳交水稻稻曲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系列系列为代表的籼粳交水稻品种是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的杂交稻,具有单产高、品质佳、口感好、病虫害少、易管理等诸多优点。由于它们结合了籼粳两个亚种的基因优点,杂种优势比籼籼杂交更强。近年来,籼粳交水稻品种在全国,尤其在浙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浙江省杂交水稻的一张名片。随着单季稻强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使籼粳交品种更为农民广泛接受。甬优15号于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在建德市推广种植过程中,产量比全市主导品种提高10%以上。甬优9号、甬优15号

    农业工程学报 2018年32期2018-01-21

  • 水稻亚种间强优新组合生物学特性及利用价值
    一步改良。水稻;籼粳杂交;农艺性状;稻米品质1984年,日本学者宏池桥发现一些介于籼粳亚种之间的水稻材料,这些材料能同时和籼型或者粳型水稻品种进行杂交,F1代结实正常,这些中间型材料有可能含有广亲和基因[1],这一发现打破了亚种间杂种不育的观念。袁隆平提出选育水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策略,认为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应重点解决结实率低而不稳和籽粒充实度等问题[2]。关于亚种间杂交强优势的利用,中国学者展开大量深入研究,部分理论研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浙江农业学报 2017年8期2017-09-03

  • 晚粳稻不育系浙08A的选育与应用
    早且开花集中,与籼粳型恢复系花时相遇良好、制种异交率高等优点。利用浙08A配制的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及良好的稻瘟病抗性。晚粳稻不育系; 浙08A;Pigm基因; 抗稻瘟病; 早花时籼粳亚种间杂交稻通常表现出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等优点。近几年,以甬优系列、浙优系列、春优系列为代表的籼粳杂交稻在生产上凸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3],推广与应用优异的籼粳杂交稻品种对确保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浙04A[4]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晚粳稻三系不育系,其与中间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7期2017-08-16

  •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机插播种期试验
    315400)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机插播种期试验韩娟英(余姚市种子种苗管理站,浙江 余姚 315400)进行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机插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播种期为5月17日。5月17日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产量下降,但太早播产量也反而下降。5月17日播种的甬优538群体结构好,生育进程适宜,穗形大,结实率高,千粒重高,产量高。杂交稻; 甬优538; 单季; 机插; 播种期; 余姚甬优538是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晚稻(偏粳),20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7-31

  • 籼粳交水稻花药培养条件的优化
    723000)籼粳交水稻花药培养条件的优化张选明,魏芳勤,张 星,沙志鸿,赵胜利,张秀英,王艳龙(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中 723000)旨在筛选最适出愈培养基,以水稻籼粳交品种的花药为植体,以预处理时间、2,4-D质量浓度、播期、接种密度、叶枕间距为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影响籼粳交后代花药出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最适值进行优化。成苗阶段研究MS培养基中加入4种不同植物激素、在不同的愈伤培养时间以及培养温度处理条件下对籼粳交材料愈伤组织成

    西北农业学报 2017年4期2017-04-13

  •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
    009)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素积累与转运特征李超1,韦还和1,许俊伟2,王子杰2,许轲1,2*,张洪程1,2*,戴其根1,2,霍中洋1,2,魏海燕1,2,郭保卫1,2(1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2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 225009)【目的】比较分析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从氮素层面阐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高产形成特征。【方法】2013~2014年,选用 7 个甬优系列籼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年5期2016-11-04

  • 江西滨湖地区籼粳杂交稻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鉴定与分析
    m)江西滨湖地区籼粳杂交稻品种适应性和丰产性鉴定与分析陈忠平1罗赣丰2郑厚亮3王建忠3邓敏超4程飞虎1*(1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昌330046;2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樟树331200;3江西省成新农场,南昌330125;4江西省新建县农业局,江西新建330100;第一作者:czpjxaas@163.com;*通讯作者:chengfeihu@vip.163.com)为鉴定江西滨湖地区单季粳稻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对8个籼粳杂交稻品种生产力开展了评价试

    中国稻米 2016年5期2016-10-28

  • 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发展与展望
    .com)浙江省籼粳杂交晚稻品种发展与展望阮晓亮1石建尧1陆永法2陈叶平3怀燕3李燕1 (1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杭州310020;2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40;3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301020;第一作者:897089140@qq.com)2005年,浙江省审定通过首个籼粳亚种间强杂种优势品种甬优6号。针对甬优6号存在的生育期偏长、植株高大、稻曲病偏重易发等问题,育种单位创新了育种理念和技术,品种管理部门在技术推广上有针对性地加强试

    中国稻米 2016年4期2016-08-15

  • 粳型亲籼系常规稻育种价值探讨
    510640)籼粳交是扩大遗传基础和选育突破性品种的重要手段,粳型亲籼系在籼粳交育种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粳型亲籼系指具有籼型花粉不育基因型的粳型品系,1994年由张桂权首次提出,粳型亲籼系培育成不育系并成功组配了籼粳型杂交稻;梳理了粳型亲籼系与广亲和、特异性亲和、籼粳型杂交稻、籼粳型常规稻、粳型亲籼系、掺粳籼稻、籼粳架桥等的关系。粳型亲籼系不能作为常规稻品种的原因是粳型亲籼系的培育效率低下,难以应用于常规稻育种的原因是粳型亲籼系培育效率低下和较小的育种规模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6期2016-08-06

  • 籼粳杂交稻在湖南省示范取得成功
    刘登魁 刘 鹏籼粳杂交稻在湖南省示范取得成功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410005) 刘登魁 刘 鹏什么是籼粳杂交稻?籼粳杂交稻就是用籼稻和粳稻杂交形成的品种,从株叶形态及光温敏感性等方面,可分为偏粳型、中间型及偏籼型。籼粳杂交稻属于远源杂交品种,所以具有更强的杂交优势,主要表现为超高产、优质、抗倒不早衰、广适应性等方面,因而对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种粮收益、保障粮食安全等意义重大。目前,已有一大批籼粳杂交稻品种通过了国家或省级审定,如甬优、春优及浙优等系列品种,

    湖南农业 2016年1期2016-03-08

  • 水稻贮藏特性与籼粳基因型的关系
    )水稻贮藏特性与籼粳基因型的关系刘 霞1,3,4杜雅荣1李喜宏1马 文1王 威1刘香军1高玉敏1李丽秀2(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1,天津 300457)(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天津 300384)(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天津 300071)(天津捷盛东辉保鲜科技有限公司4,天津 300300)实现以PCR为基础的水稻种质的耐储藏性检测,将大大加快水稻及其他粮食作物耐储藏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本研究首先使用12个籼粳特异性PCR标记对育

    中国粮油学报 2015年11期2015-12-18

  • 籼粳交后代的籼粳分类及育性稳定性分析
    州 35002)籼粳交后代的籼粳分类及育性稳定性分析林荔辉, 吴建梅, 林培清, 祁建民(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以珍汕97B/秀水13的系列F7代株系为材料,在程氏籼粳分类与SSR分子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鉴定了籼粳交后代株系在两种不同温度下的花粉黑染率与结实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F7代株系的籼粳属性发生明显分离,以偏籼型比例最大,占47.7%;SSR分子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4处将籼粳交后代大致分成籼、粳两大类群;SSR分子聚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3期2015-09-08

  • 江西省两种类型单季杂交稻产量与群体特征的差异
    。[方法]以4个籼粳杂交稻品种和4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对2种类型水稻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等群体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穗型大、穗数足、结实率与千粒重保持正常水平,籼粳杂交稻生长中后期具有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的特点。[结论]籼粳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可供江西省上高地区示范推广的品种有甬优538和甬优12。杂交稻;产量;群体特征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确保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5期2015-03-29

  • 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优18
    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浙审稻2012020)。2010—2011年参加浙江省区试,平均667 m2产量分别为634.7和689.5 kg,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8.2%和7.5%,列参试品种第1位和第2位;生产试验平均667 m2产量672.4 kg,比对照品种增产5.3%,列参试品种第1位。该组合穗大粒多、高产稳产,抗逆、抗倒性强,株形适中、剑叶挺直,后期青秆黄熟、谷粒金黄饱满,米饭清香柔软,适口性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期2013-01-25

  • 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
    ,并分析耐热性与籼粳性的关系,以期鉴定出优异的耐热种质资源,为水稻耐热性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下一步水稻耐热相关基因的鉴定和育种奠定材料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来自11个国家的水稻品种(系)共28份,进行抽穗开花期的耐热性鉴定(表1).水稻品种“9311”和“日本晴”分别作为籼稻和粳稻的参比品种用于供试品种(系)的籼粳性分析.表1 供试品种(系)的起源及亚种类型Tab.1 The origin and subspecies of th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6-19